[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五二卷
净空法师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三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51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二五二卷)
 
   诸位同学,请看「光明觉品」,光照十千世界,偈颂第八首看起:
 
  【悉举无边界,普饮一切海,神通大智力,如是业应作。】
 
  这是「大用业」三首偈的第一首,昨天也给诸位介绍过了。我们只偏重在现前我们的境界应当怎样来学习,当然最重要的,学以致用。这个偈子也都说说,有这段文在,这是法身菩萨的境界,实际上是我们本来的境界。你看佛在这个大经上常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佛说得这么清楚。经上讲十方三世佛,十方三世包括我们,我们是未来佛,所有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一只小蚂蚁、一个小昆虫,都是未来佛。只是它们现在迷得比我们还深,造的业比我们还重,它变成那个样子,它业障消尽了,它还是有觉悟的一天。所以,你不要从业相上去看,你从体性上去看,它就是佛!所以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力是讲如来的十力,无畏是讲四无畏,这都是讲大用,体相用没有两样。
 
  所以你要真正体会得到,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比一家人还要亲密。所以生佛不二,自他一如,谁能入这个境界?在这个经上我们看到了,法身菩萨。你说入这个境界多自在,入这个境界才真正把自己找到,禅宗里面常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你恢复到本来面目。这里面所有一切烦恼,永远不会起现行,连根都断掉了。这个世界真的是极乐世界,没有苦、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分别、没有烦恼;这些不但事没有,连名字都没有。我们学佛终极的目标,这个目标、方向非常重要,我们要掌握到,我们就是学这个,希望恢复自己的性德,希望真正彻底明了宇宙的真相,真相是一体,这个我们不能不懂。
 
  现在我们来读经文。『悉举无边界』,「悉」是圆满,一个都没有漏掉。「无边界」,就是我们常讲的遍法界虚空界,这个境界广大没有边际,其广无边,其深无底。这两句话真正的意思,我们没有方法明了,读《华严经》,在经文里面我们才知道一点讯息,其广无边比较好懂,其深无底很难懂。《华严经》告诉我们,自性里面完全没有对立,所以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变成凡夫,无量劫不能够超越六道轮回,再说得不好听一点,无量劫不能超越欲界;六道里头还有色界、无色界,我们没分。无量劫都在六道里头欲界,这个小圈圈里头打滚,你说多可怜!什么原因?就是你内心里头的矛盾、对立不能化解,所以干什么事情都不能成功。
 
  在六道里面所有一切行业,佛说的、圣人说的,「恶多善少」,我们自己想想佛这些话,冷静、仔细去想想,佛说得一点都不错。我们从早到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想想是善多还是恶多?不想不知道,糊里糊涂这一天过去了;认真反省检点你就会发现,真的是恶多善少。我们天天在研究经教,天天在念佛,尚且如是。不读经的人,不念佛的人更不得了,他们这一天行业当中,善,我们就算是很保守概略的估计,善比我们少一大半,恶比我们要多一大半,最保守的估计,所以出不了轮回,宇宙事实真相是一无所知。在《华严经》上看到,这是我讲的没有对立,「自性里头没有对立」,没有对立就是深广无尽,无边界。佛在这个经上跟我们讲微尘,他讲了个大小,大是我们现在的法界,我们今天讲宇宙,大;小,微尘,宇宙跟微尘两个相比,平等。微尘不小,宇宙不大,何以见得?微尘里面有世界,那个世界跟我们现前这个世界是一样的,没有两样。
 
  现在科学家,西方的科学家,大多数人都同意宇宙的形成是爆炸,大爆炸膨胀起来的这么一个宇宙。现在的科学家同意这个说法,因为在望远镜里面观察,宇宙现在不断的还是在膨胀。这个爆炸,什么东西爆炸的?科学家名词叫原点,就是那一点,那一点爆炸出来变成宇宙。那一点有多大?我们肉眼看不见,大概一般显微镜也看不见。我们看到科学家的报告,他举的例子,我们头发。假如说这是一根头发,这就很粗了,假设这一根头发,把头发从这边切断。切断的头发里有个平面,这个平面的直径去排宇宙爆炸的原点,可以排多少个?一百亿个,一根头发的直径,能排一百亿个原点。你说那个原点多小,那个原点爆炸出来的时候是大宇宙,这种说法跟《华严经》上佛讲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佛讲微尘,那个原点也许就是佛讲的微尘,微尘里头有世界,世界跟外面大世界一样大。谁能到微尘里面的世界去?佛在经上讲普贤菩萨。你就想到一根头发的切断,这个平面直径上有一百亿,我们这个空间有多少原点?无量无边,没法子计算,一个原点是一个世界。原点从哪里来的?那科学家不知道了。这佛经上讲得清楚,原点是微尘,微尘是自性变现出来的。现在科学家发现到「有」,有是从无生的,有是相,无是性。现在科学里面的术语叫能量,能量不是物质,能量能变成物质,在某种条件之下变成物质,而物质又会回归到能量,这种讲法跟佛法相应。科学家是用数学来推算,而释迦牟尼佛是佛眼五眼圆明,亲自看到这个现象。佛眼能看到极微之微,能够看到微尘里面的世界,看到普贤菩萨去参访,文殊、普贤都有这个能力,到微尘里面的世界去参访。
 
  微尘里面的世界,要问问,它里头有没有微尘?有,肯定里头有微尘,那个微尘里头又有世界,重重无尽,这叫无底!其深无底,其广无边,无边界。「悉举无边界」,这是说法界的深广。法界怎么样深,怎么样广,是你自己的自性,这里头决定不能有分别,不能起心动念,为什么?起心动念就迷了,你就见不到圆满的境界。迷了之后,充其量你是见到局部,迷得愈深,你能够见的量愈小;迷得浅、迷得薄,你能够见到大一层,通是迷悟。声闻、缘觉、菩萨,迷悟不同,凡夫迷得深,一点都不觉悟,所以烦恼习气偏重,般若智慧完全不能现前,佛给你讲经说法听不懂,你无法体会佛说的真实义。
 
  『普饮一切海』,这也是比喻,「海」是大海,地球上的大海,我们见到的。一切星球里面都有大海,也许你说现在我们科学家,望远镜已经发展得很高明,我们观察到月球上没有水,火星上没有水,土星是因为有很浓厚的云层盖覆住,有没有水不敢确定,现在大家在探测。围绕着太阳这些行星,距离地球比较近,太空探险的时候,这是列入第一个对象。好象发现太阳系里面的星球,能够住人、有水,还就是这个地球。地球在太空当中看是蓝色的,这「一切海」。但我们相信宇宙无穷大,太阳系不晓得有多少,一个太阳系如果有一个像地球这样,那也不得了,这个数字也是无量无边,何况不见得。这要讲到什么?讲到不同维次空间。由于空间维次不相同,在另一个空间维次里面,他们看到了海洋,我们在三度空间看不到,这些都非常可能。
 
  依据佛经典上说法,国土,就是我们现在讲星球,是依报,依报决定有正报,依报随着正报转。要是我们能认同这个理论,就肯定每个星球上都有有情众生在居住。不可能说这有个依报,它没有正报,这怎么讲也讲不通。要没有正报的时候,依报不能存在,依正的关系非常密切。像我们一个人一样,我们人的精神这个部分,这是正报,肉体是依报,依正不能分家。正报没有了,我们就说这个人死了,人死了,这个身体几天就腐烂,就化为微尘,就回归成泥土。他怎么能分开?你想到这个道理的时候,我们就能体会到,能够相信所有这些星球,大大小小,统统(我们讲人,就用这个代名词)有人居住。但是这个人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不知道,我们看不见他,也许他看见我们,也许他看不见我们。这一切海里面,就是所有一切依报里头,都有海,都有水。
 
  「普」,普是平等、普遍,「普饮一切海」,这是显的大神通。我们没有这种能力,这个能力只有法身菩萨能够表演给你看。如果从表法的这方面来说,我们就比较好懂,从事上讲这很难,表法上讲就容易懂。表法里头就代表的「广学多闻」,「一切海」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法门无量」;「普饮」就是「誓愿学」,这个表法也了不起。我们中国古人常讲学无止境,因为它底下有一句『神通大智力』,你没有「大智」,你怎么会通达!唯有大智没有一样不通达,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性相、事理、因果,没有一样不通达。这就是我们一般宗教里面赞美神,神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个「神通大智力」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究竟圆满的神通。『如是业应作』,你没有这个能力,神通是属于德能,没有这个能力,虽然有愿、虽然有智慧,你还是不能帮助众生,要有能力,神通是属于能力。广学多闻,法门无量誓愿学,这样才能够兴起大用,广度众生。
 
  末后这两首,清凉大师跟我们讲,「法智通」。前面一首就是第九首,「知土」,后面一首,「知佛」;换句话说,前面这首是知依报,后面这首是知正报。依正是一不是二,这样才圆满、才究竟,这是真真实实的大学问,说实在话,绝对不是一生能办得到的,我们一生寿命太短了。我们在《无量寿经》上读到,净宗同学每个人都读过《无量寿经》,我知道有很多人以《无量寿经》做为自己的日课,早晚课,很好。在《无量寿经》上我们看到法藏比丘,这是阿弥陀佛在因地,他跟世间自在王学习,世间自在王是他的老师。学习多久?千亿岁!你就晓得,没有这么长的时间,你毕不了业,他课程有那么多。我们就麻烦大了,我们的寿命活一百岁的人都不多,千亿岁的课程你怎么修?所以,完成这个学业真的要无量劫。我们决定不可能生生世世接着学,这决定不可能,所以进得少退得多,这才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经上通常讲无量劫,这是真话,并不过分。
 
  一转世有隔阴之迷,就是大幅度的退转。来生,来生非常难得是你接着来生又得人身,很难!得不到人身,学习的机会就失掉,几时能再得人身?得人身难,真难。你从佛在经上给我们讲三世因果,你就知道,得人身的条件是要五戒十善,那我们想想,我们这一生当中,五戒十善修得怎么样?五戒十善在这一生修学可以打五十分,来生能不能得人身不保险。最安全、最保险的,来生还能得人身,五戒十善应该要打八十分,你能不能做到?五戒十善能够做到圆满,能够打满分,得一百分,你在天道,你不是在人道,那叫上品十善,生欲界天,多分都是生四王天、忉利天。几个人?世间人绝大多数,五戒十善的成绩是五十分以下,不及格,这些人的果报三途去了,畜生、饿鬼、地狱,这个三途进去容易出来难,很不容易!
 
  你要把这些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你才晓得佛在经上常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闻佛法多么希有,真的是无量劫才碰到过一次;开经偈上讲「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这一生遇到了,这一生遇到是百千万劫碰到一次。彭际清居士讲这桩事情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日」,无量劫当中希有难逢,我们今天逢到,怎么能不珍惜!怎样珍惜?拼命学习,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能不能做得到?能!要怎样做?万缘放下。给你说老实话,弘法利生的缘都要放下,念念把弘法利生的缘抓住,把自己觉正净疏忽了,你还是不能成就。那是什么?你在这个世间造的是善业,善业来生顶多是人天福报。来生的时候,你能不能遇到善知识?往往来生福报很大,做国王、做大臣、做大富长者,把修行学佛这个事情忘掉了。纵然遇到缘的时候不相信,太多了!你有大福报,你有权、你有势,很容易造罪业;福报享完,你的罪业又现前。
 
  所以,闻佛法的机缘不容易,太难太难了,这些道理不能不懂。佛在经上常讲,时时刻刻提醒我们,但是我们是警觉心不够。学佛的人,谁不知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谁又珍惜这桩事情?释迦牟尼佛苦口婆心,一生不晓得讲多少遍,真正能体会到、警觉到的有几个人?世尊在世的时候尚且如此,又何况世尊现在已经灭度三千年,今天哪个人听到这个话会把它当真,会把它记住,会把它放在心上!我在这一生当中,好象一个都没有遇到过,没听人说过。这句话要真懂了,我相信他万缘放下,一生拼命真干,决定不会松懈。为什么?他知道这个缘分太希有了。弘法利生的事情附带的,随缘做,说老实话,可做可不做;自己看破放下,信愿持名求生净土,那非做不可!这个要不认真做的话,你这一生就空过;空过再要遇到,那你就要想到,又要再过无量劫才碰到一次。
 
  这个无量劫的当中,就是李老师以前常讲的,长劫轮回。你在这个轮回里,不知道轮回多少遍,不知道要吃尽多少苦头,才能把宿业消除。消除宿业,你的善根、福德现前,这又得人身。但是你要晓得,得人身的时候必有余业,就跟老子所说,「和大怨,必有余怨」,你的余怨、余习就变成业障。这是我们只要细心观察、体会就明白,我这一生不就是的!得人身,遇佛法,为什么不能用功认真努力的去修学?里面有无量劫生生世世的余怨,佛法里面称为业习烦恼种子,这个东西在作祟,造成障碍。这种障碍能够消除化解,要靠什么?靠缘分,你有很好的缘分,这个很难得,可遇不可求。遇到好的老师,好的同参道友,好的修学环境,你知道珍惜,你能够抓住,没有空过,你成功了。
 
  这种环境,有!在我一生修学过程当中,你们大家看到,方东美先生,好老师。他一辈子教学,学生有多少?几个学生得真正的利益?章嘉大师是好老师,李炳南教授,好老师,学生多多。李老师在台湾,我们最保守的估计,跟他学佛的人五十万人以上,几个人真正抓住这个机会,这一生成就的?我们知道他老人家在台湾三十八年,弘扬净土。跟他学佛的,真正念佛往生的,我们保守的来说,大概有三百人,稍微夸张一点的说,也不可能超过五百人,这就不得了!你看看大慈菩萨的偈,你这一生,真正能够帮助两个人往生,大慈菩萨讲,超过你自己的境界;你能够帮助十几个人往生,那你的功德就无量。李老师能够帮助几百人往生。你要晓得跟他学佛的人超过五十万,真正往生的人不到五百人!所以李老师常说,一万人当中只有两、三个。他讲的话对,正确,这个话不是随便讲的,真的,不是假的。
 
  五十万人当中不过是五百人,所以多么希有,多么难逢。这些往生的,真正叫有缘人,真正叫根熟的人,听了之后他认真,他真的是万缘放下。这些人在台中很不容易,李老师在台中讲经,一个星期讲一次,这些念佛同修有很多人没有办法来听经。但是李老师很慈悲,让他们每个月跟老师见面一次,分批。所以,李老师每天接见台中莲友,每天两个小时,让这些人轮流来见面,来给他们解答问题;经教上的问题,修行上的问题,还有日常生活当中所遭遇到的问题,老师慈悲统统都解答,一个月一次。他把这些人组成四十八个念佛班,这四十八个有班大的,有班小的,小的两个班合起来,三个班合起来,所以每个月都可以跟老师见一次面。亲近善知识。
 
  亲近善知识最重要的,印光大师讲的,诚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不能成就的呢?诚敬的心不足,这不能成就。这就是说,缘不是没有,真有,遇到了你不知道珍惜。什么叫珍惜?依教奉行才是珍惜,直下承当,依教奉行那叫珍惜,真干!这里头最重要的、关键的,放下,放下妄想,放下杂念。道场里头最忌讳的,叫杂心闲话,杂心,你心里很乱;闲话,就是你的废话很多,每天心静不下来,废话很多。这种人是决定不能成就,即使出家了多半都是堕落,这就是谚语里头所谓「地狱门前僧道多」,他是造这种业的。在佛门里面,福报是修了一点,罪业造得比福报还要多、还要重。所以他是先堕地狱,罪业消除之后,他才能得一点人天福报。
 
  我们现在积极在编辑一本书,我们从《大藏经》把佛讲地狱的这些经文都把它找出来,我们将来印成一个单行本。这里头总共有二十多种,我们把它集起来订成一本,《诸经佛说地狱集要》,我们会很快把这个书出版,在这个时代这本书非常需要。我们仔细看看佛在经上讲,什么因堕什么样的地狱,受什么样的罪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一般大家平常看不到的,平常能看到的就是《地藏经》,《地藏经》只是举几个例子说,不详细。佛讲地狱讲得最详细的是《正法念处经》,有很长的一段经文,我们现在全部把它节录出来,应当要学习。这才是真正知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真的,你真正明白,这个世间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你自然就放下,不再干这个,为什么?这是轮回业,你还干轮回业?西方极乐世界金色光明的大道摆在你面前,你不走这条路,你走哪一条?
 
  真正修净土,心净则佛土净。念佛人,你看大势菩萨教我们,历代祖师大德教我们,「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你就成功了。这里面最严重的,夹杂,夹杂不是一心,乱心、杂心!杂心、乱心念佛没效果,真正效果是一心念佛,不夹杂就是一心,比什么都重要。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看偈颂第九首:
 
  【思惟诸国土,色与非色相,一切悉能知,如是业应作。】
 
  这都是法身菩萨的境界。这首偈,清凉大师注解里面跟我们讲「知土」。「于中初一知土,法性土为非色,余皆为色,此二融即,皆悉委知」,清凉大师给我们注的。『色』是物质,『非色』不是物质,法性土不是物质,法性土是什么?在我们净土宗就是所说的常寂光土。净宗讲四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这三种土都有色;常寂光净土无色,法性土。法性土在哪里?给诸位说,法性土无处不在,遍一切处,遍一切时,无处无时不在,我们凡夫不能证得。不但凡夫不能证得,二乘不能证得,权教菩萨不能证得,天台宗里面所讲的藏教佛、通教佛也不能证得,就在现前,不能证得。什么人能证得?明心见性,那个性就是法性土,见性的人他证得。见性的人是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超越十法界了,不在十法界里面。十法界里面的人没办法,在你面前你也见不到。法性土,这是我们应该知道的,有这么一回事情,虽然不能证得,知道,这是法身菩萨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
 
  「此二融即」,这句话非常重要。这是什么?性相是一,色与无色是一,无色是性,色是相;无色是理,色是事。所以大乘法里常讲,「性相一如,理事不二」,这就是融即;「融」是圆融,「即」就是,性就是相,相就是性。这个话很难懂。古来祖师大德用金跟器来做比喻,把金比作体、比作理,这是比喻;器比作事、比作相。譬如这个世间人,我们常常看到有人戴着戒指,有很多人我们看他戴手镯,常常看到人戴项链,黄金的,都是金的。如果从器上讲,不一样。你戴的是什么?戒指。戒指不是手镯,手镯不是项链,这相上说的。如果从性上、从体上讲,譬如你戴的是什么?黄金;戒指是黄金,手镯也是黄金,项链也是黄金,统统是一样的。从事相上讲不一样,你从体质上讲,全是一样的,所谓是「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都是。你做成一千种、一万种,全是黄金,你只看到黄金,全部都明了了。相有差别,性无差别,性跟相是一不是二。
 
  如果着相的人,着相的人、不见性的人,你跟他讲我现在要黄金,要多少黄金,叫你到首饰店里面你去给我拿来,我现在要十两黄金。他到金铺里头去一看,半两都没有,哪里有黄金?他看到什么?这是戒指,这是手镯,这是项链,他看到这个东西,不知道这是黄金。如果明白人,这个东西统统是黄金,随便拿个什么东西秤一秤,秤个十两拿来就行了。戒指也行,手镯也行,什么都行,那黄金,秤一秤足十两就行了。你要是不懂得的话,你要一定找黄金,这里只有戒指没有黄金,只有手镯没有黄金,那你不是半两也找不到?古大德这个比喻容易懂,把金比作性,比作非色,把器比作色,在这里面你一定要体会它是一,它不是二。器会变,体不会变。今天这个戒指我不喜欢它,我可以把它改造成耳环,我可以把它改成一条金炼条,它会变,但是金不会变。这就说明,性永恒不变,相随缘随变,所以相是妄的,性是真的。
 
  既然相跟性是一,然后你就能体会到,性不变,相也不变。相上不变的是什么?相上不变的是它的性。性跟相是决定不能分家的,分了家怎么样?分了家,性相都没有了。我问你要金,我不要金器,到哪里去找金?你找到一个金条,它有条的相,它还是器;你讲一块,一块也是器。你说我形相都不要,我只要金,到哪儿找?没有了。性相、理事,真相如是。所以真在哪里?真跟妄是一不是二,离了真没有妄,离了妄没有真。真,好比我们一个人,我们把人当作真;妄相,我们站在灯光下的一个影子,影子跟人不能离开。人变化小,那个影子千变万化,为什么?灯随便移,灯一移动,影子就不一样了,马上影子有短、有长、有肥、有瘦不相同,千变万化,这个人身坐在这里没变化。
 
  我们坐在摄影棚,摄影棚四面八方都有灯光,统统开了这光很匀;如果只开一面的光,这一面就有黑影。开左面的光,黑影在右面,开右面的光,黑影在左面,开前面的光,影在后面,开后面的光,影在前面。这就是什么?相虽然千变万化,性不变,离了性没有相,离了相没有性。此二融即,你统统都清楚、都明了,你的见解是正确的,你的见解是圆融的。圆就是什么?拣别你不是偏见,你是正确的理解,所以叫正知正见,你不是偏见,不是邪见。清凉大师的意思,我们明白了。
 
  我们看这首偈,『思惟诸国土』,「诸国土」有两个讲法,一个是「一切诸佛剎土」,这是一个说法;一个就是「一个佛土里面,它有同居土、有方便土、有实报土、有寂光土」,这就是诸国土。两种讲法都讲得通,你去思惟,你去观察。
 
  『色与非色相』,法性土没有相,非色相;其他的土都有相,都有色相。你要记住般若经上讲的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千万不要执着:十法界里面、六道里面这些国土是虚妄的,一真法界那是真的!你要这样想,错了,大错了。这就好比是什么?我刚才举的这个影子来说,我们六道里面影子大概是假的,身是真的,不知道影子跟身子的关系,它是一体,它不能分。所以,你才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就错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就是正知正见。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就错了,一真法界是跟十法界相对说的,有没有一真?有没有十法界?我们常讲六道、十法界是假的,觉后空空无大千;没有六道,没有十法界,还有一真法界吗?有,是有,不能说没有。但是绝对没有一真法界这个名词,绝对没有这个念头,这个意思很深,要细心去体会。
 
  老子所说,「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这两句话的意思跟我们讲的相应,境界现前你说不出来,你也不能想象,所谓是「动念即乖,开口便错」。为什么?动念,你起心动念,你落在无明里头;开口,你就有分别,你就有执着,你就迷了。六根对六尘境界,如果离妄想、分别、执着,十法界又何尝不是一真法界!这是什么说法?就是清凉大师在此地讲的,「此二融即」。一真法界是常寂光土,其余的一切有色的,十法界也有色,六道也有色。这就好象金器一样,十法界里面的色相,就好象普通人戴的金戒指、手镯之类的。诸佛剎土,特别是讲实报庄严土,就像黄金做的皇冠一样,美不胜收。皇冠那个黄金,跟你戒指上的黄金是相同的,没有两样。所以从体上讲,我们六道这是凡圣同居土,六道里面这个土的体(理体)就是常寂光,是法性土。相上不一样,性上跟诸佛剎土没有两样,这两个才能融即。
 
  你就晓得,佛与大菩萨离妄想、分别、执着,所以法性土变现出来的报土,无比的庄严,这里面没有一丝毫的缺陷,就变成极乐世界了。凡夫迷失了自性,无缘无故生起妄想、分别、执着,无量无边的妄想分别执着,法性土现出来的就是秽土。这个道理,我们如果用江本胜博士水结晶的实验,就不难懂。我们把水比喻作法性土,把它的结晶比喻作报土,你看看,我们以最善的心、最好的心、最清净的心面对着这个水,水的结晶非常之美。从显微镜你去看,看到的结晶把照片照下来,你看多好看;如果我们用恶意,「我讨厌你,不喜欢你」,用这个态度的时候,你再看结晶马上就变了,变得很丑陋,变得很难看。最糟糕的是什么?最糟糕的是你根本不理它,不理它,它的样子是最糟糕的,完全不关心它。
 
  他做这三种实验,一个是善的,一个是恶的,一个是完全不理它,同样一杯水,随着念头起变化。这不就是佛在大乘经上常常讲,依报随着正报转,一切法从心想生,不就这么回事情吗!它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因为色与非色相是一不是二,金与万种器是一不是二。水,我们看结晶的照片,千千万万张,都是一个水变现的,不二。江博士的,江本博士的实验(日本人姓是双姓,江本是姓,他的名字是一个字。江本是姓,我们不要以为中国人讲江博士,那就错了,江本博士),十年来做这个实验的工作,从来没有两个画面是相同的,真的,就仿佛我们世间人指纹一样,全世界这么多人,指纹找不到相同的。他说水结晶的图案,没有相同的。你要问为什么?我们学佛的人应该懂得,我们的念头不一样,前念跟后念不相同。
 
  这一生当中,起心动念,你想想看,什么时候你念头相同过?同样我在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前面阿弥陀佛跟后面阿弥陀佛里,绝对不一样。到什么时候才相同?入了定就相同。你没有入定,因为你的心是散乱的,散乱心怎么会相同?甚深禅定里面相同。完全相同,佛经上常讲,唯佛与佛才完全相同;等觉菩萨跟等觉菩萨都不能完全相同。佛证到圆满了,连最深的、最后的那一品生相无明也断了,所以说佛佛道同。佛跟佛相是相同,佛跟佛面貌是相同,没有一样不同。这就是什么?唯心所现,他没有一点点障碍,没有受一点点的影响,所以他是相同的。等觉以下,念头没断,我们讲起心动念,念头没断。等觉菩萨的念头是最为微细,别人不知道,佛看得出来,还有极其微细的波动;到如来的时候完全不动,没有余习了。
 
  这桩事情,佛跟菩萨的差别,我初学佛的时候,我向章嘉大师请教,差别到底在哪里?章嘉大师给我举了个比喻,因为那个时候,我看他,在他家里客厅,他的房子不是寺庙,是一栋日本式的房子,也是个花园别墅,政府给他的。我们见他的时候都在客厅,客厅挂了一个从前人叫自鸣钟,现在很少看见。现在都用电池,那时候用钟摆,要上发条,每天都要上发条。所以在那个时代,手表也不是用电池的,也是用发条,每天都要上,一天不上它就停了。所以发条在那个时代每个人都知道,很普遍,他就用这个比喻。他说钟表里头的发条,卷起来的,你把它铺平了,只要一放手,它又卷起来了。必须两边按住,不按住的时候,它就会卷起来,这就是像菩萨。佛是什么样?佛给它按平,它不再卷起来,确确实实是摆平了,那是佛。所以,真正是平的,平的,大家决定是一样的;如果它卷起来,每个发条卷的幅度不相同,看到是相同,实际不相同。他用这个比喻跟我讲,我能体会。
 
  这就是我们一般讲,无始劫来熏习的烦恼习气,你才晓得好不容易断!断这个习气,不能起心动念,起心动念那是增长他的习气,你怎么能断得掉?所以法身菩萨修行的方法,跟我们完全不一样,我们要认真努力用功;法身菩萨修行,此处用不上力。用不上力,功夫怎么用法?怎么样断他的余习?古人跟我们讲,他们那个功夫叫「无功用道」,无功用道可不好懂。这些在我们修学过程当中,这些问题不能不请教老师。什么叫无功用道?老师有善巧方便,他举行船,特别是从前帆船、划的小船,这个例子也很容易观察到。
 
  在长江,在河流里面,抗战时期,我们遇到渡河的时候,全都是帆船跟摇橹、摇桨的,都是这些小船。船将要靠岸,先把帆收下来,然后靠摇橹,慢慢的接近岸边。到距离岸边很近的时候,桨跟橹都收起来,用什么?用竹竿,两面撑,慢慢把船让它靠岸,速度很慢。这是什么?这都是用功,摇橹,我们在用功;撑船,拿竹竿撑船,还是在用力。可是接近岸的时候,大概在十公尺的样子,这距离很近了,这个时候竹竿也不能用了,统统收下来,让这个船自自然然,它还有余力,自自然然往岸边接近。李老师说,这个时候叫无功用道。你撑竹竿的时候你用力,这不是无功,划船的时候、摇橹的时候这不是,这是用力。我们今天修行,就是摇橹、撑着竹竿的时候;法身菩萨用功,什么都不能用,就是船快接近岸了,自自然然的它靠上去。所以说用不得力,一用力就错了,一用力就撞上岸了,那就错了,所以这真正用不上力。
 
  法身菩萨,你想想看,圆教初住,明心见性了,他分别、执着已经完全断掉。所余的什么?余的是无明,破无明的时候,跟我们这里修行完全不一样,我们所有一切修行方法,对破无明用不上,用不上力。他那个地方是无功用道,一切随其自然。这些菩萨也非常了不起,他怎么样?他能跟九法界的众生感应道交,现身说法,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无论现什么身,无论在哪一道,遍法界虚空界他都去。在这个时候,诸位一定要知道,到圆教初住的时候,时间没有了,空间没有了。十法界里面有时空,也就是说有距离、有先后,先后是时间,远近距离是空间。在一真法界里头,因为他见性了,他与性德相应,与性德相应就没有距离,所以他感应那么快,我们这念头一动,他感应就来了。
 
  《弥陀经》上佛跟我们讲,西方极乐世界距离我们这个地方十万亿佛国土。这是随着我们说的,我们凡夫讲的十万亿佛国土,一个佛国土是一个大千世界,这当中隔了十万个大千世界。可是在佛菩萨,他距离没有了,距离没有怎么样?就在面前。我们迷的时候有十万亿佛国土,觉的时候就在面前,距离没有了。迷的时候有时间,过去无量劫,未来无量劫;觉的时候,无量劫变成一念了。《华严经》上讲,一念可以展开为无量劫,迷了;无量劫变成一念,觉了。世出世法里头,真正关键的问题,就在觉迷,觉了才知道整个宇宙是一体;迷了的时候不知道,把一体把它分割了。那个分割是你错误,是你的错误妄想,事实上没有。所以,迷的时候真的像作梦,永嘉大师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觉了之后,能够任意到你梦中去作佛事,建水月道场,作梦中佛事,很有味道。
 
  我们现在科学家,怎么样叫超越时空?根本没有时空,你要超越干什么?超越这个念头,你永远不能超越,你有妄念,虚空就是妄念变现出来的,你怎么能够超越它?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就没有了,还用得着超越吗?非常可惜,这些聪明的科学家没有读到佛经,没有缘分。他要读到佛经,这些人是聪明人,比我们一般人学佛要快得多,这就是说缘,过去生中跟佛没有结缘。我们虽然没有科学家那么样的聪明智慧,我们与佛有缘,佛所讲的这些东西,听听科学家所讲的,有些相应,能帮助我们理解。我们对于佛所讲的,这个宇宙之间一切性相、理事、因果,我们能生信心,能帮助我们断疑生信。
 
  所以说,『一切悉能知』,这句话我们是多么的向往,多么的羡慕。我们今天要求知,怎么样求都没有办法知,那怎么办?不求就都知了。求知这个念头是所知障;我、我所放不下,名闻利养放不下,五欲六尘放不下,这是烦恼障,两大障碍。每一种障碍细说都是无量无边,佛法里面常讲,八万四千尘劳烦恼。烦恼八万四千,所知也八万四千,根源就是妄想、分别、执着,那是根。所以祖师大德们常讲,会修行的人从根本修。你要断烦恼障,就是贪瞋痴慢,这是烦恼障,你就从这里下手。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贪、不瞋、不痴、不贡高我慢,这个能断烦恼障;放下妄想、分别、执着,破所知障。这两个障破了之后,「一切悉能知」,一切悉能知是你的本能;换句话说,遍法界虚空界里头的一切,你本来知道。现在不知道了,不知道就是这两种障碍把你障住了。这个知就是般若智慧,自性本具、本有。你对于宇宙之间万事万物,你都会做,你有能力,什么事你都内行,没有一样是外行的。都能做得圆圆满满,没有一点缺陷,有这么大的能力,万德万能。这个能力失掉了,现在什么都不会了,这是障,这两种障碍障住了。
 
  第三个,我们现在世间人讲福报,福是相好,相好就是福报,你性德里头的福报是圆满的,显现出来的是华藏世界,我们在这经上看到、读到;极乐世界,在往生经里面读到。正报,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不止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现在都没有了。现在这个相这么都丑陋,身体这么不好,全都是烦恼二障障碍了自性,变现出现前的境界,在这里头受苦受难。所以佛才是真正慈悲救世者,他帮助我们觉悟,一觉悟一切都恢复了。我们的智慧、我们的德能、我们的福报,跟一切诸佛无二无别,我们居住的环境是极乐世界!
 
  所以有些学佛的人,初学,读了《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总不以为然。他们始终羡慕真正修行人应该过清苦的生活,他说你看看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过得帝王也不如。没错,世间帝王那个生活,是多少人在经营供养他的;西方极乐世界那个生活,是自然变现的。那个七宝宫殿,并不是要工程师去设计,要去买这些材料,要多少工人去做,没有,自然变现的,法尔如是,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这是什么个道理?就是你里头没有丝毫障碍,性德现前就是这个样子。十法界愈往下愈递减,下面不如上面,为什么?愈往下,障碍愈严重,障碍愈多,就是这么个道理。
 
  在一真法界,就是十法界再上面去,没有障碍,一切都是自然的。饮食起居不需要人料理,往生经里面告诉我们,这诸位念过的,你到西方极乐世界要想吃饭,七宝的餐具就现前。百味佳肴,这是举比喻,比喻什么?我们人世间的帝王,帝王吃饭是一百道菜,这是规矩。他的菜碗都不大,小小的碟子,一百道,每餐都是这样的。所以佛在经上讲就用这个比喻,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你想吃饭,也是一百道菜,自然来的。它没有厨房,没有厨师,念头一动它就摆在你面前。不想要了,就没有了,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又不要收碟子,也不要洗碗了。性德,法尔如是。这是科学家天天在追求的美梦,你说这个生活多自在!你居住的房子里面,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什么东西都没有,空空旷旷的,你说多舒服。客人来了,那边一个椅子,椅子就在了,就变现出来了,随着心念它变化,客人离开了,椅子也没有了。这个道理现在科学家懂,能与质的转变,物质是能量变现出来的。
 
  如果有这么好,都能够随心所欲的变化,那多好,这才叫真正幸福美满,真正的自在快乐。我们活在这个世间,富贵人家房舍、日用品一大堆,要搬个家,几个卡车都拖不动,累死了。所以,你要是读古德讲的往生经,往生经就是包括净土全部的经典,你看看西方极乐世界人的生活,你会非常羡慕。一切生活所需,应念现前;不需要的时候,立刻就没有了,这个世界永远是清净的,一尘不染。所以不需要扫地,不需要抹桌子,不需要,十方世界里头找不到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只要我们肯去,没有一个去不成,所谓是万修万人去。你为什么不去?你为什么贪恋这个世间?凡是去不了的,不是别的,对这个世间贪恋,对这个世间放不下。
 
  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跟西方极乐世界一样,但是你不容易去,那修就困难了。为什么?妄想、分别、执着统统要断,不断不能去。西方极乐世界最殊胜的,一切诸佛赞叹的,你的烦恼习气不断也能去,我们才有分。这个不断,你要晓得,阿赖耶识里头习气种子没断,现行要伏住。其他的诸佛剎土是灭断,西方极乐世界是要伏断,只要你伏住它,不起现行,就是不起作用,就能往生,这就方便太多了。我们果然搞清楚、搞明白,把现前的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有,很好,没有也很好,绝不被外面境界所转,我这一句佛号功夫得力,就能往生,万修万人去。现在时间到了。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三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五三卷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五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七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八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九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八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八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一五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四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七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四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二八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雪花在飞[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观音信仰深入人心的缘由(远尘)[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大手印浅释 第四讲 大手印之行 四、修习大手印的要点及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歧路[栏目:元音老人]
 无量寿经 第十七课[栏目:无量寿经广释]
 净业三福的宗趣是什么呢?[栏目:大安法师·微教言]
 净空法师嘉言录(二) 三 示修持方法[栏目:净空法师·嘉言录]
 僧教育要建筑在僧律仪之上[栏目:太虚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七(七三一)[栏目:杂阿含经]
 《楞严经》中的“火供仪轨”[栏目:参考]
 素食就是尊重生命 Eating A Vegetarian Diet Lends Dignity To..[栏目:佛教文章·中英文双语阅读 Buddhist Article · Bilingual Reading]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