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七七卷
净空法师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三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38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二七七卷)
 
   诸位同学,请看「光明觉品」,光照一亿界偈颂第六首看起:
 
  【佛所说法皆随入,广大智慧无所碍,一切处行悉已臻,此自在修方便力。】
 
  清凉大师注解里面,第六首「证知方便」。第一句「随顺证入」,第二句讲「知而无障」,第三句是「知遍趣行,即利生法,即知即证,为自在修也」。虽然这首偈说的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对我们初学却很有好处,我们应当学习。智者大师给我们开了方便门,这是世尊在中国的示现,给我们东方人大开方便之门,那就是有能力契入佛知佛见,没有能力断烦恼,实在讲,这就是这部经前面所讲当机,当机者里面最后一种:大心凡夫。契入佛知佛见真的是大心,确实也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只是烦恼习气太重,不容易断除。但是这个知见太可贵,如果真正在一生当中锲而不舍,加功用行,认真努力修学,必定有成就,可是成就当然不容易。
 
  在中国古代,从后汉佛法传到中国来到现在,将近二千年了。以公元来算,摩腾、竺法兰到中国那一年是公元六十七年,要到二千零六十七年,二千零六十七年才是二千年,所以说将近二千年。我们今天是二千零四年,再过个六十年差不多就二千年了。这两千年当中,中国佛教在隋唐时代建立了十个宗派,除小乘成实宗跟俱舍宗已经没落、没有了,大乘八个宗在这一千七、八百年的时间里头,修行证果的人不少。这些证果的人,里面有许多确实真的能断见思烦恼,能破尘沙烦恼,还能断一品无明,所谓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宗门所讲的,教下所谓「大开圆解」跟宗门的明心见性同一个境界,净土宗里面讲的是「理一心不乱」,真有。可是这里头真正成就的,半数以上最后都是皈依净土。皈依净土,用他们那个修持的功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在凡圣同居土,方便土、实报土大有人在。这是佛法在中国,真的叫得天独厚!
 
  早年我们老师对于这些事情非常赞叹。中国人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宗爱护后代,这是真的。从制作文字使用文言文,这是最明显的体会,为后代设想得周到!文字,真真实实是智慧的符号,你看到这个字,你细心一观察,你会开智慧,文言文。祖宗们晓得言语会随着时代变化,我们这一生当中,这七、八十年了,这是我们自己亲身经历的,语言的变化就很多。我们在读书的时代常常用的术语,现在听不到了;到我们踏进社会工作的时候,再听听现在那些学生们讲的术语,很多话我们不懂。现在进入老年,退休了,看看现在年轻人有很多术语也听不懂,你就想想,这个时间并不长。
 
  自古以来千百年,很多东西都不一样了。可是老祖宗发明这个工具,文言文,就是语言随便怎么变,文化不变。只要你学文言文,二千五百年前孔老夫子所讲的东西,你展开来看得懂,也就像面对面谈话一样。这个发明了不起!这是其他国家民族里面所没有的。我们祖宗用这些工具,真正是智慧,高等的智慧。发明这个工具,能把他们的智慧、德能、经验用这种方法传给后世子孙。
 
  现在人一看到,文言文太难了,好难!不难,你没有学,所以你觉得难;你要是学,不难。怎么知道不难?民国初年小学生写的作文,我过去有十几本,这么多年来,搬家搬来搬去都遗失掉了,现在还剩三本,民国初年高等小学的作文。高等小学的学生不过是十一、二岁,他们写的文章,现在大学中文系的学生看不懂,还要去查字典,还要去查参考资料。那是十二、三岁人写的,他为什么能写得出那么好的文章?他从六、七岁就开始学了,所以十二、三岁的时候就能写出很好的文章,哪有困难?我们从小生于患难,没有机会好好的读书,所以到年岁大了很想学。一方面自己要工作养活自己,一方面想求学,这是今天人讲补习,才学到一点东西。
 
  老师教导我们,这学了佛,佛法与中国传统的学术有密切的关系,你学佛,你要不懂儒、要不懂道,你也就很难懂得佛法。中国大乘是以儒跟道做基础,所以不需要小乘。我们在经典上读到,佛在《戒经》里头说,「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这就是佛教导我们学习要循序渐进。中下根性的人你不走这个路子,你不能成就,先学小乘再学大乘。但是在中国,中国人学佛直接就学大乘,没有学小乘,这不就违背了佛的教诲吗?祖师大德也没有提出辩论,什么原因?中国祖师大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用儒用道代替小乘,无需要学小乘经论。你有儒的基础、有道的基础,你就可以直接入大乘。
 
  所以从前学佛的,无论在家出家没有不念儒书的。道家经典也不少,《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这些,这一类的大概都会涉猎到;儒是涉猎得更多,四书五经、十三经。都有这么深厚的基础,他在大乘里头真正学到东西。就像此地经文所说的,『佛所说法皆随入』,这一句里头最重要的一个字「入」,入就是开经偈里面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你真正能够理解如来真实义就入了。你没有这个基础,那怎么行?可是到今天,麻烦大了。现代学佛,你要从经教里头下手,你会感觉到茫然,非常困难,什么原因?没有儒、道的基础,又不学小乘。
 
  我们过去在台中跟李老师学经教,李老师给我们讲古文,《古文观止》三百多篇讲完了,十年的时间。每一个星期一堂课,十年,这一本《古文观止》讲完。讲的时候并没有按次序讲,选着讲,到最后全都选完了。老师给我们讲过《论语》、《大学》、《中庸》,为我们奠定基础!除这个之外,他老人家很慈悲,在小乘经里面给我们选了十几部。我最初跟他学的,《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是小乘经,《尸迦罗越六方礼经》小乘经,选了十几种,这很慈悲,这个样子才入大乘。真正善知识、好老师,他一定是循规蹈矩走古圣先贤这条道路,决定没有创新,没有标新立异,规规矩矩,这一个典型是释迦牟尼佛示现给我们看的。
 
  世尊一生讲经说法,我们在《华严经疏钞》里面看到,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有说,圣人无不是遵循前辈。孔老夫子自己说他一生「述而不作」,他所讲的都是古圣先贤所说的,没有自己的发明,没有自己的创造,没有。释迦牟尼佛所讲的也是过去诸古佛所说的,也是述而不作,没有创造、没有发明。我看到清凉这个说法,我感慨很深。想想现在,样样都要自己创新,不会守旧,而不知道那个新是自然的,叫「推陈出新」。这个新是建立在旧的基础上,这就对了,永远不能离开旧的基础。就像一棵老树一样,千百年的老树,年年长新的叶子,年年开新花、结果实,没离开它的根本。离开根本另外创新,那就等于说是另外去种一棵树,你要叫这个树长到千百年,那多长的时间?
 
  这个千百年就是集合丰富的智慧经验,你从这个地方体会得,悟出新的说法,古来祖师大德没有一个不是这样学出来的。从哪里看?从注解看。一部经,朝朝代代都有人做注解,这些注解多半都收在《大藏经》里面,我们都能看到。大概注得最多的无过于《金刚经》。《金刚经》有五百家注解,但是大多数也失传了。怎么晓得有五百家?历代有很多人注疏里头引用,可是这个书已经没有了,找不到了,引用的文字有看到,所以现在有《金刚经》五百家注。每个人注不一样,一样的还能流传吗?每一个朝代每一个人注解,一定就是适合那个时代,适合那个地区,适合那个社会状况,这一种讲解大家学习都能得利益。时代不相同,地区不相同,生活方式不相同,这部经学习、讲解不一样。
 
  经典是活的,无量义,什么时代都适合,什么地区都适合,什么环境都适合,讲法不一样,这就是推陈出新。都没有离开《金刚经》的经文,都没有离开《金刚经》的宗旨,没有离开它的精神,可是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众生都得到真实的受用。我们看古大德的注子,要从这个地方着眼,我们就会学到东西。可不能依他的注解来讲解,那就坏了,我们看到很多。早年我在美国,听到有法师讲经用古人注解。行,是可以用古人注解。用古人注解,你要有新的讲法;完全照古人那个讲法,讲不通。譬如我们现在用的这个经本,我们用的是唐朝时候清凉大师的《疏钞》、李长者的《合论》,两个人都是唐朝初年人,注得好。完全照他那个注解去讲,那就问题来了,那怎么样?要把现在的人带回到唐朝时候,这怎么能讲得通?在外国的时候就更奇怪了,我们在美国,叫美国人要变成中国人,还要变成中国唐朝人,这讲不通!所以这个经虽然讲得不错,听众很少,外国人充其量只一个、两个,多半还是华侨。这是什么?这就是佛法里头所讲的契理不契机,你不知道这是现代人,这不是唐朝人。
 
  但是,我们可以参考唐宋元明清各代的注解,我们可以参考,但是一定要有现代的说法。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现代的生活、现代人的思想,我们学了才有用处,否则的话,你学了没用。学讲经,这个道理不能不懂。你要是不懂这个道理,你永远没有法子讲经,那就变成所学非所用。佛法里常说,不契机叫闲言语,闲言语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废话,你所讲的讲得不错,一点用处没有;不契理是魔说。所以佛经称为「契经」,契机契理。理,永恒不变,机,千变万化。你要掌握着永恒不变的原理原则,适合于各个不同的时代,各个不同的地区,各个不同的根性,要叫大家统统得利益。这是难事,这不是普通事情。
 
  老师当年教我们。佛法登堂说法叫做「大座」,真的是大座,跟学校上课绝对不一样。学校上课,一年级、二年级,这个听众学生程度整齐,好教。佛法这个大座讲经,里面听众人很多,程度不齐,年龄不一样,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程度高的,用现在的话来说有硕士、博士学位;程度低的,还有不认识字的。我们都在一个教室里面,你能够讲到个个听得都欢喜,个个都得利益,这是大讲座,谈何容易!学,真困难,《内典讲座之研究》里头都说到。
 
  怎么样才能把这桩事情办好?老实讲,靠自己的智慧能力决定办不到。怎么办?要靠佛菩萨威神加持,这给我们开了一条道路。所以老师教给我四个字:至诚感通。你要想真的通达,只有靠感应,求感应。怎么个求法?诚、至诚,真诚到极处。你要晓得,真诚绝对不是只对佛菩萨。我对佛菩萨真诚,对一切人都不真诚;你对佛菩萨那个真诚是假的不是真的,一诚一切诚。你要学着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用真诚心,这个样子自自然然就会有感应。除这一法之外,没有第二个办法。老师传给我,我接受了,我还特别刻了一颗印章,现在还常用,「至诚感通」。我这一生在讲台上,讲了四十六年,凭什么?就凭这一句话。否则的话,你说三藏十二分教,这一部《大藏经》你怎么能把它读通?世间法,其他的不谈,就是老师常常举的比喻,这一套《四库全书》,你这一生有没有能力把它念完?不可能的事情。你要将世出世间法都要贯通,诚,有道理!这个道理很深。所以处事待人接物一味真诚,你就能通世出世间一切法,于法自在,你障碍就没有了。
 
  「佛所说法皆随入」,随顺都能够契入。这个契入在我们现前境界里面,解悟。佛说的法,我能信、我能解。但是最贵的是能行,可以做到这个地步。我把我信的,我把我解的,我能够应用在我的生活当中。我们常讲工作、待人接物,信、解、行、证,五品位是到行,信解行,后面证没有,证就难了。证怎么样?要把烦恼习气淘汰尽了,你就证得。烦恼习气不断,你没法子证。见思烦恼断了,佛经上常讲的三界八十八品见惑、八十一品思惑叫见思烦恼,断尽了,证阿罗汉果,超越六道轮回,这是证。我们今天的功夫到行,信解行完全随顺佛菩萨的教诲,佛菩萨教我们怎么做,老老实实去做,佛菩萨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要违犯。我们能行到这个地方,这就是智者大师给我们示现的五品位。
 
  修别的法门难,没有法子成就。修别的法门都变成什么?变成人天福报。修得好的多半都生天,真修,修得不好也不会堕三途,决定可以保人身,这修其他法门。如果修净土法门,那就殊胜了,决定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一生成就圆满佛果。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个个都是无量寿,寿命无量。你看看《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讲的,下下品往生在西方极乐世界修行,修到花开见佛悟无生,那是什么境界?从凡圣同居土修到实报庄严土,十二劫。寿命是无量劫,那十二劫算什么?正是好比在我们这个世间,你的寿命有几百岁,你修这个法门要多少时间?十二天。几百岁的寿命,十二天太容易了。到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一个人不是一生证得究竟圆满佛果。
 
  我们这一生能够遇到这个缘分,遇到这个法门,真的是希有,希有难逢。彭际清居士讲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我们今天遇到了。无量劫,开经偈里面讲「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今天遇到了,只要你能够随顺。随就是不怀疑,怀疑,你就不能随顺了。我们今天修行就是念佛,念佛功夫不得力。不得力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决定少不了怀疑。因为怀疑,他夹杂、间断,这把你修净土的功夫破坏了。一天如是,天天如是,年年如是,你哪里会有成就?
 
  《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跟我们讲修学净宗成功的秘诀,「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他讲的跟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完全相同。大势至菩萨所讲的,是在《楞严经》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你看他给我们讲修净土的秘诀,「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是戒、定。都摄六根是什么意思?用现在的话来说,回头。眼贪看色相,你要从色相里面回过头来;耳爱听音声,要从那个音声回过头来;鼻从香回过头来,舌从味回过头来,回头是岸。换句话说,你的心不要向外头境界攀缘,你要把心收回来。所以都摄六根就是收心,跟孟子所说的「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是一个意思。孟子讲得很详细,大势至菩萨讲得简单,四个字「都摄六根」,就是要把心从外面境界收回来,然后「净念相继」。净就没有怀疑,怀疑就不清净,夹杂就不清净。所以净念,你这个念里头没有疑惑、没有夹杂,相继是不中断,这是修净宗的秘诀,一切时一切处你要能够保持,你不能够忘掉。
 
  还有疑惑,这是对于一般人来讲总是免不了的。疑惑怎么办?研教、听经。听经研教它的目的就是帮助你明了,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断疑生信。世尊四十九年给我们讲经说法,目的在此地。听的人随着自己的根性,根性利的悟入得深,根性薄的悟入得浅,都得利益。没有善根的人他不会听,听了两句,他就跑了。他能够坐下来,把这一座经听完,有善根。所以我们自己想想,我们对净宗还有没有疑惑?没有疑惑,经听不听不重要,你死心塌地一句佛号念到底就成功。如果有疑惑,一定要听经。尤其在现在这个时代,《楞严经》上说得很好,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善知识很难遇到。这个时候怎么办?
 
  我们这么多年来,「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海内外还有一些学习净宗的,跟我们在一起共修很多年,还有少数常常在一起,可是几年没见面,听说他修密宗去了、他参禅去了,甚至于还听说他学基督教去了。有些人来给我说,我笑笑。他们来问我,我告诉他:各有因缘,不要勉强,每个人的善根福德因缘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赞叹的,那是什么?无论他今天学的是什么,过去总念了几声阿弥陀佛,总听了几座净宗的经教,这是佛门里面所说的「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他跟佛法,他跟净土、跟阿弥陀佛已经结了缘,只是现在烦恼习气很重,他改修别的去了。当然,他这一生不会成就,但是他这个种子叫「金刚种子」永远不坏,也许再过几年他回头了,也许他来生回头了,也许他后生回头了,总有回头的一天。这是可惜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那个关键,他学别的,我可不能跟他去,我跟他去了,我这一生决定不能往生。
 
  最近还有人告诉我,说这个念佛法门有个新的法门来,说是这佛号念多少遍的时候,决定就见阿弥陀佛。来问我,我说经上没有这个说法。为什么?我们学佛,学佛最重要的是师承,这很要紧。我跟哪个老师学的?我的老师跟哪个老师学的?世间人讲三代,我们佛法也不例外。你那个老师的法正不正?我的佛法是跟李炳南老居士学的,他虽然是在家人,对我来说,他是我的传法和尚,我的法从他那里得到的。他的老师印光大师,所以我传的是印祖这一系的,纯正。决定遵守佛的教诲,佛陀入灭之前教给我们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我们决定要遵守,一生不可以违背。
 
  那个人他的师承,他老师是谁?他依据什么经典?我们今天依的是五经一论,他依的是什么经典?没有经典不可以,佛菩萨、神仙来指点的不可以相信。纵然是佛菩萨再来,指点你的必定是经。这个事情善导大师讲得好,这个话在《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里头,就是善导大师的注解,里面讲得很清楚。所以你要看清楚,不能够随便的动摇了信心。随便轻易动摇信心,常常去换,换老师、常常换方法,说明你的心不定。净宗法门要一心不乱,你的心已经乱掉,你已经三心二意,你还有什么成就?这个道理不能不懂,这个事实真相不可以不知道。「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你决定有成就。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第六首:
 
  【佛所说法皆随入,广大智慧无所碍,一切处行悉已臻,此自在修方便力。】
 
  前面说了不少,现在我们可以入正文。第一句『佛所说法』这四个字含义深广无尽,我想诸位都很容易体会到。佛,不仅仅是指释迦牟尼佛,这个地方《华严经》的境界是华藏世界,华藏世界里面的诸佛就无量无边。这个诸佛不包括分证佛,究竟果位那种人无量无边,何况华藏之外还有无量无数的华藏世界,真的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重重无尽的法界。
 
  一切诸佛所说之法『皆随入』,这个境界不在我们这个世间。为什么?我们这个世间就事相而论,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示现在印度,为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人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这是有历史记载的,所以这一句是华藏世界的境界。在极乐世界讲得通,极乐世界里面的大众确确实实每天都到他方世界去拜佛、供养、闻法。你们在《弥陀经》上看到过,他们有能力,个个都是神通广大,怎么去的?化身去的。每一个人都有这个能力化无量无边身,同时礼无量无边佛,供养闻法,你想想他那个福德智慧,我们没有法子想象。十方世界一切诸佛教导他,同时接受,开智慧,断烦恼开智慧;同时供养无量无边诸佛,这是修福报。福慧双修,没有人能比得上。你要想修这样大的福慧,这样快速的成就,到极乐世界去,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一切诸佛所说法统统能够随顺契入。
 
  可是在这个地方你又要知道,这大经佛常说的,「佛佛道同」,证得究竟圆满的果位,说法决定是相同。言语可以不同,长短可以不同(长说、短说),深说、浅说可以不同,义理、方向、目标决定相同,决定没有两样,佛佛道同。对我们来讲最重要的是「皆」,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平等的恭敬,平等的接受,这个很重要。接受诸佛如来的教诲,只生智慧,不起妄想。
 
  在现前这几年来,我们从事于多元文化的活动,是看到这个世间冲突、动乱太频繁了,频率一年比一年增加,灾害一年比一年严重,众生生在苦难当中。我们是佛弟子,有义务来帮助他们。怎么帮助?还是离不开教学,自行化他。所以往年,这说起来也不少年了,我去访问北师大,看到学校里头有一个匾额写了八个字「学为人师,身为世范」,我看到很欢喜。当时他们的副校长陪同我,还有一些教授、学生代表。我就告诉副校长,这八个字《华严经》上所讲的。他当时也一楞:佛经上?是的。我后来把它改一个字,「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听说现在,他们有教授告诉我,他们学校也真的改成「行」了,把「身」改成「行」。这两句话好,我们的思想、言行,时时刻刻要记住,要给现在世间人做好样子,那个「范」就是好样子。不可以做坏样子,凡是不利于社会的,我们决定不能做。希望社会看到我们所表现的都是正面的,纯净纯善,决定不可以做负面的,不善的决定不可以做。
 
  我们接触,为了化解冲突,为了促进安定和平,我们接触许多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游历不同的国家,这就所谓像现在讲的是多元文化。这一句就用得上了,「佛所说法皆随入」。这个「佛」是什么?就是各个不同宗教的创教人。这个地方的「佛」,我们要解释佛是什么意思?佛是觉悟的人。每一个宗教的创始人都是觉悟的人,释迦牟尼佛觉悟了,穆罕默德觉悟了,耶稣觉悟了,摩西觉悟了;在中国,老子、孔子觉悟了。我们把这个「佛」解释为觉悟的人。佛这个字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是觉者,觉者就是觉悟的人。觉悟的人所说的法皆随入,你看这个意思好不好?
 
  所以我跟很多不同宗教的人往来,我说我读《圣经》、我读《古兰经》。我读这些宗教经典,我并不是比较,我是随入。怎么说?我接受经典的教诲,认真学习。展开《新旧约》,耶稣、摩西是我的老师,我向他学习,我听他的教诲,我得受用。展开《古兰经》,穆罕默德是我的老师,我向他学习,听他的教诲,不可以比较!比较是什么人比较?你比他高才能比较。他们是觉者,我不觉;觉就是佛,不觉就是凡夫。我们今天以这种心态来从事于多元文化的工作,佛在《华严经》上给我们有指示,这一句话就是的。
 
  我们随顺各个不同宗教,学习各个不同的经典,跟学习《华严》无二无别,这是大乘,这是一佛乘,所以「皆随入」重要。我们没有比较,没有批评。批判,我们没有,才能成就自己真正的德行智慧。如果你要是有比较、有批评,你展开经卷生烦恼不生智慧,展开经卷把你自己所学的这一点小小的戒定慧全部都破光了。如果你改换一个心态,你能够随顺懂得佛这一句话的意思,引申到多元文化里面去统统得利益,我们展开所有一切不同宗教的经典都生智慧、都断烦恼,跟佛法没两样。
 
  你要不相信,你有没有听说佛门当中常说「哪一法不是佛法」。禅宗里头常讲,你悟了以后,问你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 是!这个「法法」包不包括基督教?包不包括印度教?如果你说基督教、印度教、回教要除外,那就不能叫法法皆是佛法了。法法皆是,无有一法不是佛法,觉悟了。如果迷了,迷了这个话就是哪一法是佛法?迷了的时候,《大方广佛华严经》也不是佛法。然后你就晓得,「佛法」这个名词的定义就是觉悟。觉了之后,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正是《华严经》上所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个心,一个识。能变的是一,所变的哪里有二、三?所变的二、三,是你看走了眼,你迷了。你要是觉悟,你怎么看都是一。「万法归一」,一就是性识。
 
  前清青莲法师写的《地藏菩萨本愿经科注》,这个注解我过去讲过两遍。《科注》的玄义(五重玄义),每一科他都加上「不思议性识」,这一句加得很妙。我看过许许多多经论的注解,祖师大德都没有用这一句,「不思议性识」,没有用过这一句。他用了,用得好!我看了之后,佩服得五体投地。性识是什么?一切法的根源。能生、能现、能变,现就是生。你如果从这个地方随入,你就知道一切法的根本是一不是二。这样的认知,你就能够入普贤的法门,这个法门讲修行!
 
  普贤菩萨这个法门十个大纲领,第一个「礼敬诸佛」,诸佛怎么讲法?《华严经》上说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句话怎么讲?情是有情众生,无情是我们今天讲的植物、矿物、虚空,同圆种智,没有两样。诸佛,不但所有有情是诸佛,无情的植物、矿物也是诸佛。「礼敬诸佛」,这个礼敬,你们想想是不是遍法界虚空界?遍一切剎土,遍一切众生。这一切众生就是动物、植物、矿物全在里头,因为众缘和合而生的现象就叫众生,虚空也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那个礼敬才能生得出来,敬爱之心遍虚空法界,遍一切众生。「称赞如来」,赞美遍一切善法。如来是表善法,那不是恶法。恶法不赞,没有赞叹;善法赞叹,遍一切善法。供养里面,也是遍虚空法界,遍一切众生,不分善恶,一律平等。对诸佛菩萨供养,对地狱众生也供养,平等平等,这是普贤的法门。
 
  你没有这种深解,没有这种智慧,你怎么能做得到?你有这个智慧,你有这个见解,你有这个信心、有这个弘愿,宇宙是一体,宇宙是太和。我们自己的身跟宇宙、跟剎土众生融合成一体;我们的觉性跟虚空法界融合成一体。小宇宙跟大宇宙融合成一体,大小不二,这是如来境界,一点都没错。虽然融入,可是烦恼习气没断干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是五品位往生,但是五品位里面上辈往生,这个不是假的。五品位里面,这是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的上辈,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
 
  我在讲经的时候讲过很多次,功夫好的自在往生,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多住几年就多住几年,一点障碍都没有,生死自在。这个事情,实在讲一点希奇都没有。有个美国的医生到澳洲中央沙漠地带,去跟这些土人(澳洲的土著)生活了三个多月,三、四个月。她观察到土人,土人有这个能力,澳洲土人有这个能力,生死自在。他这个身体里面,他说有一个开关,把这个开关关闭,这个人两分钟就死了。他们要想走的时候很简单,也是坐在那个地方,自己把这命门开关关起来,就走了。
 
  我们学佛,宗门讲「向上一着」,那个太难了,我们真做不到,这个不可以欺骗人。所以要记住,智者大师示现的五品位,是我们中国人真正肯干,人人都可以做得到,正是善导大师所讲的「万修万人去」。这个机缘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今天遇到,千万不要把这个机会错过,千万不要丧失掉。这讲「随入」。
 
  『广大智慧无所碍』。碍是障碍,「无所碍」就是没有障碍。《华严经》上清凉大师给我们说的「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究竟圆满的解脱法界。在哪里?就在眼前。虽然在眼前,你不能证得。你为什么不能证得?因为你有障碍。你要晓得,性没有障碍,能现的心性没有障碍,能变的识也没有障碍,所变的这些相分也没有障碍。障碍到底从哪来的?障碍从迷来的。这一迷了之后,你自自然然就起妄想分别执着,妄想分别执着就造成了障碍。所以障碍不是真的,障碍是虚妄的,你堕在虚妄里头,不知道这是虚妄,就变成障碍,就是这么个道理。所以你觉悟之后,障碍就没有了。这个事情,有禅定功夫的人他明白,他清楚。
 
  佛法里面,我们讲「法界」,法有界限。人法界跟天法界就有界限,人见不到天,天也见不到人。人跟畜生有法界,我们现在看到这些畜生没有法界,还有一些畜生我们见不到。譬如中国人常讲的龙,龙是畜生,我们见不到。诸如此类的很多。鬼法界,鬼见不到人,人也见不到鬼。地狱法界。它有界限,这界限怎么产生的?妄想分别执着产生的。如果我们把一切放下了,在修定的时候就放下,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这个界限突破了,界限没有了。没有了怎么样?很多修定的人,他没有看到佛菩萨,他也没有看到天人,他看到鬼,鬼这个界限最容易突破。看到阎王,不是一次,一个月看好几次,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总干事简丰文居士,在没有认识我之前他修禅定。认识我之后,他就告诉我,他在定中常常见到鬼道、见到阎王,十殿阎王他都见到。他说个子都不大,鬼道的人身长度大概是三尺,比我们一般人矮一半。我跟他讲:你是不是常常有?常常见到?常常见到不是好事情。他说:那怎么办?念佛,不要再去打坐了。所以他就不打坐了,改成念佛。半年之后,这个境界就没有了,就恢复正常。那是真的不是假的,绝对不是眼睛看花了。
 
  在更早年的时候,我们初出家没有多久,我有一个同参明演法师,他学密,也常常在打坐。念咒的时候,这个时候心地清净,分别执着没有了,这鬼道众生现前。他也是常常看见,天天看见。来跟我说,我说:你修得不错,但是我不赞成。他说:为什么?我说:人家修,修神通;你神通没通,鬼通了。常常跟鬼在一起,绝对不是好事情,而且气色也不好,这个脸上灰黑,不好。所以那个时候我还跟李老师学教,我把这个事情向李老师报告,李老师叹了一口气:各有因缘!那没有法子。
 
  我是很希望,他跟我是好朋友,很希望他能到台中,跟我在一起跟李老师学经教。他摇头,他有他一番道理,他说学经教很辛苦,给人讲经说法,舌头都讲焦了,听的人不相信。是。他说:我学神通,我将来学成之后,我神通一现,人家就相信了。没错,神通没有通,鬼通了。所以我就跟他讲:你那个鬼通,我不相信。我说你通,你见到,我没见到。你说那个鬼站在那里,明明站那里,别人没有看见,你一个人看见,别人没有看见,那我也还是不能相信你。四十五岁那一年(我们同年),他走了。还不错,念佛走的。真的用功,是一个好学生,可惜就是知见有问题。他就是执着给现在众生说法很困难,一定要用神通。神通还没有修成,他自己寿命到了。
 
  所以佛法求的不是神通,佛法求的是智慧,无碍的智慧。怎样成就无碍的智慧?一定是破妄想分别执着。执着破了,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再也不执着了,你的智慧开了。这是第一次,你开的智慧不大,但是足足可以断见思烦恼。诸位要知道,定只能伏烦恼不能断烦恼,慧能断烦恼。这个慧是从定中来的,不是从解中来的,从行中来的。解中来的那个慧不能断烦恼,要从行中开的慧才能断烦恼。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要禁得起磨炼,磨炼的那个慧是真实慧,你禁不起磨炼不行。磨炼的时候,无论是顺境逆境都是磨炼,顺境里面不起心动念,不生贪恋;逆境当中也是如如不动,不生瞋恚,那个慧管用,能断烦恼。我们这个解悟的慧不行,解悟的慧在行门当中能伏烦恼,烦恼现前的时候,用你自己一点智慧把它伏住,把这个烦恼淡化了,并没有断根,五品位往生是这个境界。
 
  今天讲到这个经文,跟大家多说几句,增长我们念佛同学的信心。凡圣同居土上三辈往生也很不错了。凡圣同居土上辈往生的,在西方极乐世界修行,修到花开见佛证无生忍(无生忍是登地),就是生实报庄严土,大概在时间上来讲,顶多只是三劫到四劫,大幅度的把时间缩短了。所以这是我们应该要努力的,应该要用功的。
 
  第三句非常好,『一切处行悉已臻』,「臻」是圆满。「一切处」,我们今天总的来说,顺境,环境里头称心如意,善缘,你所遇到的人都是善人,顺境、善缘;另外一种是逆境,你这个生活环境很不好,像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地球的环境就是逆境。天灾人祸非常频繁,不是太平盛世,这是逆境。人事环境不善,人与人之间彼此互相都怀疑,互相不信任,起心动念无非是损人利己,真的是佛法所讲的逆境恶缘。在这个里面学习,学什么?不生瞋恚,在这个里面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慈悲心。
 
  所以顺逆的境界都是好境界,你有能力转境界,不被境界转。这个转就是我们今天讲影响,你自己能影响境界,而不会被境界所影响,那你真有功夫了。《楞严经》里面所讲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这是我们学佛最低的成就。不能大转,也要有小转。学了佛,在境界里一丝毫转不过来,叫白学了,那你是一点成就都没有。总要记住,要转境界,不被境界所转。最简单的要记住,顺境不起贪心,逆境不生瞋恚。所以贪瞋痴烦恼从哪里断?在境界里断。你不接触这些人事物,你怎么修?要在生活里面去修,在工作里面去修,在处事待人接物里面去修,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正觉心、修慈悲心,这四个得到了,真诚就现前,真诚是真心显露。
 
  修行要不要选择环境?小乘、初学要,大乘不要。大乘真的如佛所说,「时时是好时,日日是好日」,我续了两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你转境界。恶人,恶人在我境界里转变成好人;坏事,在我境界里转变成好事。我会转!你不会转就被它转了。你被它转了,你的生活就生活得很苦。为什么?你被境界转了。你能不能离开境界?不可能,永远不可能。所以只有一个办法,转变。用什么转?念头转。这是大乘经上佛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你用心想转。
 
  心怎么想法?想真诚、想清净、想平等、想正觉、想慈悲,境界就转了。想心现识变,想一切法如梦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就想这些。顺境善缘,那个贪爱心才起来,你就这样想,那个妄想分别执着就化解掉了;逆境里面,很不高兴了,烦恼现前了,瞋恨心现前了,你一想的时候,瞋恨化解了,就没有了。化解外面境界,不是从境界上下手,从自己心地上下手。岂不闻佛法当中常讲,心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环境就清净。环境就是境界,所以说境随心转。迷的人恰恰相反,迷的人是心随境转,悟的人是境随心转。境随心转得自在,心随境转很苦恼。这是用功之处。
 
  在日常生活当中,穿衣吃饭都是用功的地方。吃饭怎么用功?吃饭你想想看,眼看到菜,眼根对色尘,舌根对味尘,鼻根对香尘,这直接的。在这个时候看了,你是被境界转还是你转境界?大部分的人,迷人都被境界转。这个好吃多吃几个,那个不好吃不想动它,你被境界转了。觉悟的人怎么样?觉悟的人眼看是一个色,平等色;鼻嗅,平等香,他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舌尝味,平等味。我要问:平等味里头有没有酸甜苦辣咸?有。不能说平等,酸甜苦辣咸没有了,还是一样有,但是怎么样?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执着。没有分别、没有执着,酸甜苦辣咸就平等了。眼见色,色有没有红黄蓝白黑?有。只要你不分别不执着,红黄蓝白黑平等,没有高下!没有说这个我喜欢、那个我讨厌,没有,平等!这是什么?修行。你就讲穿衣吃饭,哪一样不是修行?你会修行,哪个地方不是道场?哪个时候不是道场?一切时一切处都是道场,无上道是这样修成的,没有选择。
 
  选择是对幼稚园的学生,他刚刚入门,他没有这个能力,他没有这个知识,所以需要严加管教。如果他有这个见识,不需要了。有这种智慧能力的人,说实在的话,四众同学当中也不多。一有不高兴的事情,面色马上就很难看,甚至于脾气就冒出来,不行,这是凡夫,一点功夫都没有。不但你没有功夫,在儒家讲一点涵养都没有。因为什么?真正有涵养的人他还能忍。虽然心里不高兴,喜怒不形于色,不表现在外头,这就有涵养。功夫不是这样的,功夫是化掉了。确实外面境界没有破坏你的清净心,不但没有破坏你的清净心,反而增长你的清净心,没有一样不增长你的戒定慧,你戒定慧三学天天增上。
 
  凡夫在境界里面,他不是三学增上,他是烦恼增上,贪瞋痴慢天天增长,这个就坏了。贪瞋痴慢增长,哪有不堕落的道理?学佛的同修都晓得,贪瞋痴是三恶道的业因,这个东西增长,三恶道机会就增长,机会就多了。你叫他往哪里去?三恶道去,这不能不知道。所以一切处一切时,对一个觉悟的人,对一个会修行的人,没有一样不好。「悉已臻」,臻是达到圆满。迷而不觉,那就没有法子,决定随境缘所转,一点自由都没有。你能转境界,你得大自在。末后这一句『此自在修』,「自在修」最低限度法身菩萨,得大自在。依大自在而修,修,增长大自在。我们称观音菩萨「观自在菩萨」,他的方便力。他这个方便力就是随顺一切法,都能增长自己的佛法。现在时间到了。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三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七八卷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七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九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一五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0七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一六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0四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二0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一一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七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三五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三九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在佛门里做了这么多善事,为什么还会得绝症呢?[栏目:开愿法师答疑]
 答疑 Question and Answer[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念佛往生的原理[栏目:太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