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0三五卷)
诸位同学,请看第八段微妙地,名号的第四句:
【或名可忆念。】
《大势至菩萨圆通章》上说得很好,「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念』,常常想念着,心里面真有。佛在大乘经上常常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想佛自然就成佛,想菩萨就成菩萨;换句话说,我们平常想些什么,哪一种想印象最深刻,力量最强,这个念头往往它就起作用。所以佛告诉弟子们,放下万缘,世间所有一切法不能想;出世间法呢?出世间法也不能想,想就着相了,就会产生果报。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法从哪里来的?心想出来的。
我们这个灾难是想出来的吗?没错,是想出来的,你要不想怎么会有?灾难是恶念的果报,不善的思想感召来的现象。这个力量非常强大,实实在在是不可思议,尤其是精神专注的时候,念力集中的时候,产生巨大的能量。凡夫可以说是多数人,想的都是财富、五欲六尘的享受,这些不善,不是善法,佛跟我们讲的,这是贪心重。悭贪感召的果报是什么?饿鬼道。瞋恚感召的是地狱道,愚痴是畜生道。愚痴是对于真妄、邪正、是非,甚至于善恶都没有能力辨别,颠倒错乱,没有智慧,果报是愚痴。随着你的引业流转,不管流到哪一道,都得愚痴的满业。畜生是引业、满业都愚痴,但是也有例外的,引业愚痴引导你到畜生道去投胎了,满业不愚痴,畜生道里面也有很多灵性很高的。
今天晚上我们学院有多元文化的论坛,现在也正在上课,我听说从美国来的汪居士告诉我们,美国最近不久发生一桩惊异的事情:鱼,一只鱼会说话。这个鱼的主人要杀它,它说话,说它前世是犹太人,还是一个名人,一生做善事,救济些贫苦的人,他用什么方法救济?买鱼送给他们吃。大概这一生当中杀的鱼太多了,他现在自己投在鱼胎里面,自己也变成鱼了。透出来的讯息,这几年(他说上帝告诉他的)这个世间有灾难,他是犹太教,希望大家依照经典好好的修行。我们知道犹太教所依靠的经典是《旧约全书》,这些典籍我们都读过,摩西十诫就在《旧约》里头。在美国许多报纸都用显著的标题登出来,我听说刚才他们在网路上查出来了,查到有三家报纸刊出来的这个讯息。
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收到许许多多的,用现代人的话说,不同维次空间生物给我们的警告,有些人茫然无知?其实这个事情不难理解,为什么?谚语常讲「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要相信,他就会把这讯息传给你;你要不相信,他没有传给你的必要,这在佛法里面叫缘分。你能信,你能理解,你不会怀疑,这些讯息就很多。讯息传来之后,你要有能力判断,为什么?也有假的。如果假的讯息你也相信了,你就被鬼神作弄了,所以要有能力判断。
传来讯息我要仔细的观察,它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不能相信。中国古人的态度,「敬鬼神而远之」,「远之」是什么意思?不能听他的话,要对他尊敬。为什么?他也是一类众生,他也有佛性。他说这个社会有灾难,我们想想这个社会上可不可能有灾难?他说的有没有道理?众生恶业做得太多,念头不善,这个念头就是意念,意念不善,言行不善,果报当然不善,那就很有可能。社会上现在资讯很发达,稍稍留意观察,总有一些蛛丝马迹,有一些痕迹可寻。什么讯息?灾难的讯息。
最重要的是要把念头转过来,改过来,这个重要。世出世间所有一切的恶法不去想它,恶行决定不能做。善恶的标准是什么?总的来说,圣贤人的标准。凡是利益社会的,利益大众的,利益众生的,这是善;凡是利益自己,而不利益众生的,这是恶,这是善恶的标准。如果你是一个宗教徒,宗教里面都有戒律,与戒律相应的是善,与戒律不相应的,那就是恶。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这是正道,在宗教里面,一般社会这称为正教,这个不是邪教。
所以佛用这个德号「可忆念」,可忆念最殊胜的无过于佛,佛号里面最殊胜的无过于「阿弥陀佛」。大势至教导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能念贪瞋痴,不能念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不能念,念这个东西,佛在经上讲这是地狱五条根。你念这个是念地狱。「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你心里常常念着这个,现前你得到一点点甜头,那一点点甜头是什么?是你过去生中修积的福报,如果命里没有这个福,念也得不到,那又何苦来?如果命里头有这一份福报,不念也享受,何必念它?为什么不把这个念头转过来念佛、念菩萨。一般佛经里面教我们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施,施是布施,这个都是善;念阿弥陀佛善中之善,「可忆念」。
【或名无上义。】
『无上义』就是第一义谛,谛是真实,第一义谛就是第一真实,真实之理,真实之事,这也是如来果德上的名号。这个「无上义」到底是什么?要用古人的话来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可说,不可说」。这样的说法,让初学的人听到了,太玄了,没有法子能体会到。但是实实在在讲,他说的没错,确确实实说不出来,可是佛菩萨以善巧方便也能把无上义、第一义给我们说出来。
「无上义」是真如自性,是宇宙万有的理体。宇宙所有一切诸法从哪里来的?它的根、它的缘称为第一,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心性,第一义;能说得出来的这个心性,那是名词、是名号。心性在哪里?性、识、心性、性识无处而不在,无时而不在,它是一切万法的本体。为什么说它第一?因为它能生、它能变,这是第一,所生所变那是第二。六道凡夫知道第二,不知道第一,但是很想知道第一,用种种方法在探索、在寻求,想知道宇宙的缘起,宇宙的来源,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这些现象将来到哪里去?科学、哲学真的这是不分宗教、不分国家、不分族群,世世代代都有许多人在寻求,但是始终不得要领,一直到今天还是不得要领。
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方法错了,世间许多众生都是用识,用意识。意识能,佛在经上说能缘到阿赖耶识,真是不得了,就是缘不到真如本性,所以他不得要领。能用什么方法?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不用心意识,你就能契入第一义,你能够证得,不用心意识。心意识是什么?我们从相上讲大家比较容易懂,心是阿赖耶,阿赖耶叫藏识。藏是什么?藏是仓库、是资料室、是档案室。六根接触六尘所产生的印象,全部都放在这个资料室里头,这个资料室叫阿赖耶,所以它是个仓库。无量劫来生生世世,这个档案全在里头,一样也不会漏,打个妄想都有存档,这叫心,我们现在一般讲落印象。印象落在哪里?落在阿赖耶。末那执着,第六意识分别。
那要不用心意识?不执着,不用末那识;不分别,不用第六意识;不落印象,不用阿赖耶识,那就行了。这话说得容易,做起来真不容易,我们一般为了大众容易理解,我们常说「离妄想分别执着」,好懂。佛法里面的名词?离心意识。这个方法可以能够契入第一义,这个地方讲的「无上义」。只要用心意识,落在心意识的,那你就达不到,这个道理不能不懂。离心意识叫参,禅宗叫参学;其实大乘佛法里面,教下也不例外,不离心意识,不能大开圆解;念佛法门不离心意识,你得不到理一心不乱。
一心不乱功夫有浅深差别不等,事一心不乱可以,他还可以用心意识,理一心不乱达不到。但是你要晓得,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功夫成片只能够生凡圣同居土。但是西方世界无比的殊胜,虽然它有四土三辈九品,但是它是平等的。这个现象在任何诸佛剎土里面都不平等,一切诸佛剎土要到如来地才平等,佛佛道同。但是西方极乐世界只要往生,纵然生到凡圣同居土也平等,这是一切诸佛赞叹,称阿弥陀佛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道理就在此地。我们今天有缘,遇到这样殊胜的法门,能不能得到真实利益,那就要看你能不能把这个缘分抓住,锲而不舍,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真实的利益你就得到了。第六个名号:
【或名常喜乐。】
欢喜,『乐』是爱好,这句也是大乘法里面常讲:常生欢喜心。由此可知,这个喜乐,喜不是忧喜之喜,乐也不是乐好之乐,为什么?忧喜乐好是凡情,这个地方是圣号,「如来于彼,或名常喜乐」。由此,我们就可以晓得这个名称是性德的名称,就如同儒家讲的,「人之初,性本善」,那个善不是善恶的善,你要把它解作善恶的善,那就错了。善恶两边都离了,都没有了,那是真善。由此可知,此地讲的喜,忧喜统统没有了,真的可喜;苦乐也没有了,那真是乐,这是自性正受,用我们凡夫的话来讲,自性的正受。
我们凡夫迷失了自性,用什么?我们不是用自性,我们是用八识五十一心所。八识五十一心所里面有受,这个受不叫正受。佛在经上常讲,这个受有五种,五种受,这五种受经上常说「身有苦乐受,心有忧喜受」。其实身是物质,它哪里懂得什么苦乐,真正受是什么?受是识,八个识。前五识眼、耳、鼻、舌、身,所以我们这个五根有苦乐受,这个受是前五识跟第六意识联合起来在受。心?心就是心意识,心意识有忧喜,它这个东西都不是真的。真的怎么?真的不生不灭,苦乐忧喜有生有灭,当它灭的时候,苦乐忧喜都不现前了,这个时候叫舍受。舍受很好,心没有忧喜,身没有苦乐,但是它保持不长久,一瞬之间或者是里面烦恼生了,阿赖耶里头习气起现行;另外一个,受外面的影响,六根受到外头六境的影响,勾引阿赖耶识的习气种子,起苦乐忧喜受。
但是这个地方你要看名号里头的「常」字,如果没有这个常字,用世间苦乐忧喜来解释还能解释得通,有这个常字就不行了。常是没间断,没间断的不是八识,八识是有间断的,这个受是有间断的,是有变化的。那只有性德,性德里面不生不灭,不常不断,生灭这两个字加不上,它没有生灭,它也没有常,它也没有断。这些字样就是凡是相对的,对它统统用不上,它不属于相对的,这叫真常。这个真不是真假的真,这个常不是常断的常,我们只能用这些话,像画画一样烘云托月,月亮画不出来,画一些云彩,当中空一块,让你觉得那是月亮。这么多的言词,这是云彩,希望你从这些言词里面体会到里面真正的意思,真实义,那是「常喜乐」。我们学佛,这一句特别对我们现前,非常有受用。
我们是凡夫,烦恼习气没断,自性里面这一分的性德怎么个求?世出世间圣人都告诉我们有一个方法:好学。无论你学什么,只要好学,你就能得其中三昧,那就是真乐。当然好学里头最殊胜的圣学,跟圣人学,跟圣人学这个范围很大,佛菩萨是圣人,读佛经真正契入了,法喜充满。那个法喜虽然不是常喜乐,可是很接近、很相似,受用已经不可思议了。世间所有一切宗教的典籍只要好学、专心、精进都能得到法喜。
世间圣人东方西方都有,东方孔孟老庄,西方有诸多的大哲学家,连科学家也包括在其中,你看科学他们这个研究也是全神注入,他有法喜。孔老夫子告诉我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说」就是法喜,就是此地讲的常喜乐。孔老夫子学什么?学圣人。他所学习的圣贤就是儒书里头所讲的尧舜禹汤,他的心确确实实念兹在兹,夫子心里头所忆念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古代的圣王。集这些大圣人教诲之大成,他成就了,他真的学成了。孟子继承孔子,能把孔子的精神学说发扬光大。他对儒家的贡献很大,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不可思议。
南宋时候出现了一位朱子,朱熹,你看后人对他的尊敬,把他尊敬跟孔子、孟子一样称他为朱子,这个尊称这是名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朱子对儒家最大的贡献可以说是孟子以后第一人,他把孔孟的学说条理化了,做了一番整理,把它的纲领原理原则用极少的文字叙说出来,让后人学习很容易就掌握着纲领原则。伦常八德,这是儒家能够一直维系到今天,现在又有一线曙光。前天中国大陆那边的同学,传给我一份资料,这份资料是中国儿童读经,我们看到非常欢喜。
儿童读经是好事情,可是在童蒙的时候,真的就应当把朱夫子《白鹿洞书院揭示》,让这些小朋友们背得滚瓜烂熟才好,这篇东西不长。前清陈弘谋先生他做过两广总督,他编了一套书叫《五种遗规》,在《五种遗规》第一篇,他把朱夫子这个《揭示》放在《五种遗规》第一篇,用意很深。正如同《论语》里头展开第一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个用意太深了。这三句话就是孔老夫子的一生。
所以朱夫子白鹿洞的《揭示》,学什么?圣人教人教什么?五个科目,「父子有亲」一个科目,「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个科目。这五个科目谁说的?尧舜古圣先王教化人民,教什么?教这个,教你做人。科目有了,怎么个学法?也有,教你「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做学问的顺序,学习的程序。然后教你怎么对自己,怎么处事,怎么待人,把圣贤所说的原则,真正做到简要详明,说出来了。你一生依照这个去学习,圣学;纵然不能做到圣人,贤人君子,你会有成就,这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所以教童蒙这一篇很重要,真正把圣学的纲领抓住了。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第八段微妙地,名号第七句:
【或名性清净。】
这句德号很重要。佛在经论上常讲,众生迷失了自性,所以他才会造业,业感苦报。如果对于自性不迷,他决定不会造业。为什么?本性是清净的。不但是清净的,我们这些年来常常讲,本性它原本是真诚的、是清净的、是平等的、是正觉的、是慈悲的。所以儒家讲一句「性本善」,你想想看真诚是善的,本来是真诚,清净是善、平等是善、正觉是善、慈悲是善,性本善。要不迷失本性,他怎么会造业?不但不会造恶业,善业也不会造。这个诸位听了这句话,怕大家产生误会,恶业不造,应该!善业不造,那还有什么意思?
诸佛菩萨示现在九法界,给我们表演的、教导我们的断恶修善,断恶不着断恶的相,修善不着修善的相,这叫净业。净业,清净性现前,一现一切现,清净现前了,平等当然就现前了,正觉当然现前了,真诚、慈悲也现前了。不但如是,十善现前了,众戒现前了,六波罗蜜现前了,三学六和现前了,一切诸善统统现前了。虽现前,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这叫真善真净。
所以这两年我们常常提示的,纯净纯善,尤其是我们修净土的,我们清楚无量无边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是有量的),佛为我们归纳了,归纳到最后,三门。契入如来境界到最后只有三门,如来境界就是宗门里面讲的明心见性,这个三门就是觉、正、净三门。在中国古大德跟我们说,禅宗、性宗他们走觉门,觉而不迷,顿悟,确实快速,成就快。但是这个法门一般人进不去,门槛太高,从前方东美先生跟我讲,他说这个门叫一步登天,你能上得去当然好,上不去要掉下来的话,粉身碎骨。这一步你要跨得上去,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佛法里面所说的,上上根人才有这个能力,不是上上根人决定做不到。
方先生给我举了例子,他说在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哪一个人?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一个人。方老师跟我说明之后,特别嘱咐我不能学,学不到的,没有那个本事。惠能大师以前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人,惠能大师以后,从来没有见到第二个这样的人,那真的是一步登天。我们在《坛经》上看到,惠能大师开悟,二十四岁,就入佛境界了,以后他的一生就是表演。从契入之后,就是说五祖把衣钵传给他,给他做证明,他确实入佛境界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往后都是为人演说,连在猎人队里面避难十五年也是为人演说。细细观察,就跟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一个意思,觉门。
觉门入不进去怎么办?我们是中下根性的人,走正门。正门是什么?正规的教学,这个觉门是特殊教学,不是正规班,那是属于什么?我们现在讲天才班,不是天才不能进那个班,进正规班。正规班就是按照次序给你定上进度,由浅而深。《华严经》上讲的五十一个阶级就是正科班,你开始上学,上一年级初信位的菩萨,初信就是一年级,菩萨就是学生,大乘佛法里面的学生称为菩萨。初信位是一年级,学什么?学发心,学习发菩提心。他通过十个位次,第二信位、第三信位、第四信位,到第十信位,十信心满,他升级了,入初住。入初住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是通过十个层次达到的。上头还有,不是没有了,上面还有四十一个位次,到究竟成佛,这总共五十二个阶级,一步一步往上提升,这叫正门。
正门,诸位想想看,像爬楼梯一样,觉门是一步登上去,我们就拿五十二个阶级,好象这一栋大楼有五十二层,有本事的人,他一跳就上去了,从地面上就到顶楼了,这是觉门。正门呢?爬楼梯,一层一层上去,方老师跟我讲:正门行!中下根性的人,你爬升一级,你得一级的受用。但是问题在哪里?时间很长,不是短时间。真的,时间长,那你有没有寿命?你要是短命,功夫还没有到,寿命到了。这就是佛在《八大人觉经》上讲的四魔之一,死魔,寿命到了。寿命到了,好,就算你修得不错,你投胎来生还得人身,善根深厚,来生还能接着学。这种人有,不是没有,但是至少你要中断二十年,这个中断就是退转。你再得人身,再遇到佛法,从头来起,不过速度会快一点。
总而言之,阿赖耶识里头有种子,你学习能看得出来,你比别人聪明,理解力强,进步快。这是什么?你过去生中有善根。从这些地方观察,能看得出来。如果寿命不长,短命相,这个有经验的人也能看得出来,没有福报又短命。好的老师遇到这样的学生,要帮助他,要帮助他培福,要帮助他延寿。为什么?他这个学业才能成功。这桩事情老师行,但是最重要的学生要合作,学生要不听老师的,不跟老师合作,不配合老师,那一点办法都没有,老师没有法子。
我在早年见李老师的时候,我跟他见了好几次面之后,跟他老人家已经很熟了,从埔里下山决心拜他为师,跟他学教。这是很严肃的一桩事,所以老师对我的要求,那就是百分之百的服从,完全配合,无条件的依教奉行,我接受了。教我修福,章嘉大师以前就教了。用什么方法修福?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佛氏门中,有求必应」,章嘉大师教给我的。没有福报,前世没修福。所以学佛之后,我明白了,我前世大概是个什么样的人?修慧不修福。在修慧这方面下了功夫,修福那一边疏忽了,所以这一生没有福报,没有寿命;也就是三种布施里头,我缺少财布施,缺少无畏布施。老师教我,要做!无畏布施延长寿命,财布施增长福报,我跟老师配合,老师教的全心全力去做。
我今天所以非常感激老师,我们多少同学面相都很薄的,就是说寿命不长,一个个的都走了。我的命比他们还薄,现在还能住在世间,在佛法上才有这么一点成就。所以我们是中下根性的人,需要长时间的熏习,才能有点成就,寿命短不行。在世间遇到了真正算命看相高明的人,你可以把你的八字给他算一算做个参考,看他说的,未来的那是姑妄听之,过去的准不准确,值得做参考。然后提醒自己,不能不依经论教诲修行。修行好处在哪里?为什么你要修?最简单的答复,改造命运。这个话一般人很中听,哪一个不希望改造命运?但是你要不相信,那就没法子了,你要不配合那也没办法。
好的老师找不到没有关系,经教在,依教修行你准得好处。当然缘是关键,我们要遇不到善知识就没有缘,经教虽然好,没有人介绍。我们自己对它没有接触过,而且听信世间一般人讲,这个东西是迷信的、是消极的,所以我们心里有这么一个成见在,就产生排斥。纵然偶然遇到佛经摆在面前,笑笑,理都不会理会它,这迷信。遇到真正好老师,给我们详细介绍,这才恍然大悟,我们从前被别人误导了,以为它真的是迷信、是消极、是没有用的东西。
现在老师这一介绍,所以对老师要有信心,这是你一生能不能转变你命运关键所在,对老师有信心,因此对于老师介绍的这些经典,就产生了信心,认真的研究学习,依教奉行。果然改变了,最显著的改变,你自己能够发现到,相貌改变了,体质改变了,第一个产生的变化。然后再细细去观察,福报也改变了,寿命确实是改变了。章嘉大师的话,「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一点都不错。他教我的,我在这几十年当中证实了,这才知道佛法之殊胜无比。
我们今天要把境界不断向上提升,提升到随顺性德。我们不求世间名闻利养,不求五欲六尘的享受,我们求性德。现在我们列的这个条目很清楚、很明白,我现在求的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后面十个字,性德起用,性德落实,真智慧,真福报。第八个名号:
【或名圆满光。】
前面的德号有光焰,这个地方加上『圆满』,圆满是如来果地。这也是提醒我们不能够得少为足,特别是在初学,尤其是在佛学班上课。我们早年在台中莲社不叫佛学班,叫经学班,经学班学什么?学讲经。李老师自己亲自指导,为我们编了一套教材,《内典讲座之研究》,那是为我们编的教材。学会讲了一部经,决定要守规矩,照着老师所教导的规规矩矩的讲,讲得不好!也就是我们今天讲:讲得不精采,不能动人。老师就是教你这个讲法,你一定要听话。
这部经要讲多少遍?我们那个时候这一班学生跟李老师学的,我所提倡的讲十遍,十遍不用一个讲稿,每一次讲一遍重新写讲稿,旧的讲稿都保留下来,然后什么?你一份一份比较,知道自己进步。如果用同一份讲稿,不会有进步,你有依赖性,你有侥幸,投机取巧,这哪里会有进步?每讲一遍,我的讲稿从头写起;换句话说,这部经讲十遍,你就有十份不同的讲稿。自己要勉励自己,不能偷懒,不能懈怠,这叫勇猛精进,非常认真的干,这个十遍是基础。老师教了你这部经,你这样用功干十遍,讲十遍、写十遍,你这部经才算是有根了,五根里头你有根了。虽有根没有力,自己心里很清楚、很明白。
根就是什么?像小草是有根,轻轻一拔就拔起来了,很容易受摧毁。到什么时候才有力?自己真正有了悟处,有少分的悟处,慢慢的有力了。到有力的时候,你可以自己发挥了。没有契入境界,契入境界要修行,那不是天天在讲台上讲能搞得成功的。一定要把你学习经典里面的道理,真的变成自己思想,我这个思想见解决定跟经里所讲的道理相应,随顺经教。我日常的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一定跟经上所讲的规矩教训相应,绝不违背。这个样子再用十年功,有力了。十几年下来,可以恭维你一句「根深蒂固」,你可以顺利的长成,你已经长成一棵树了,不是轻易能够把你拔掉的。以后慢慢再长成大树,大树再长成神木,决不是短时间能成就的。
但是有一些人操之过急,希望自己快速成就,那就像中国谚语所说的「欲速则不达」,把自己毁掉了。这就从前李老师常常教我们,警惕我们的:要好心切就坏了。我们是要好,不能心切,慢慢来。永远的虚心,永远谨慎,成功之道,你才能得到究竟圆满。你要记住,明心见性还要修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到圆满,世出世间法没有快速成就的。即使我们看到像惠能这样的人,他真的是很快就成就了,你要想想,他过去生中多生多劫,他修了多长时间?你没看到,你只看到眼前。好比一个学生读书,前面你完全没看到,你只看到那个博士班再一个星期就毕业了,你就看到最后一个星期:他才念七天,你看博士就拿到了。以前的?以前没见到。
上上根人也是从下下根慢慢养成的,不是天生的,无量劫修行累积成就的。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操之过急。老师爱护学生,遇到一个的学生看到可以成就的,真的把他当宝贝看待,教他的话句句真实。学生要成就,百分之的配合,不能合作是自毁前程,老师只是摇头叹息而已,可惜!这个人是有一点聪明智慧,没有福报,这是没福。底下一个德号:
【或名修臂。】
『臂』是手臂,『修』是长,这个德号的意思是什么?垂手救护众生。观世音菩萨示现千手千眼,那是表法的意思,显示眼到手到,眼睛看到了,援手立刻就到,不待别人求助,主动就要去帮助他。在中国古代,大户人家长期帮助地方上穷苦的人民,他们非常穷苦,没得吃,没得穿,在地方上有福报的人,他们施粥,免费的供养。能够救济这些饥饿的贫民,这是好事,冬天天冷送寒衣,随分自己的财力,帮助苦难人民。这些事情,在现代一般人已经很少做了,纵然有灾难的时候,有能力的人捐一点钱去救灾,但是没有常设的。
我们到此地来,我们就想到这一边也有很多贫民,现在我们学院每个星期六有一餐布施供养,提供晚餐。早期我们曾经想到,最理想的我们开一个素食店,免费供养。这个素食店(这地方还没有)提供素食,来吃饭的人可以完全随意,你愿意付这个饭钱,我们也收,不愿意付的时候,还欢迎你下一次来吃。为什么?有人有这个力量来付钱,可以收的,有些穷人他没有钱付,欢迎你来吃,常年的,这是一桩好事情,施食。
天冷的时候,穷苦的人没有保暖的衣服,没有保暖的鞋袜,我们是想到不是没有想到,我们随分随力,我们很想做,但是世出世间法要做一桩事情总在缘,缘不成熟没法子。施食,我们要开一个素食店,我们很留意,就没有找到适当的地方。纵然找到适当地方,最重要的人,什么人发心去做?果然真有人发心去做,这头一个条件有了,然后我们再找地方,好事!布施供养,眼到手到。末后这个德号:
【或名住本。】
这个名号的意思好,『本』是什么?本性,儒家讲本善,佛法里头本明,智慧光明,本觉,本净。要住在本性性德之中,性德纯净纯善,无有不净不善,这个世间一切浊恶,本性里头没有。那具体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具体学习就是交光法师在《楞严正脉》里面所说的,「舍识用根」,那真的是『住本』。舍识,不用心意识,用六根根性。根性是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妄想、没有不净、没有不善的,那是什么人?法身菩萨。这一点我们要知道,九法界众生都做不到,法身菩萨住本,与真如本性完全相应了,他所表现在外面的就是经论里头所说的。经论里面所讲的道理是自性般若,所讲的德行是自性的德能,所说的境界是自性里面本来具有的相好,他住本。
九法界的凡夫,九法界六道里头叫做内凡,声闻缘觉菩萨,外凡。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圆教初住菩萨以上,那不是凡人,称圣人,转凡入圣,真的转凡入圣。在大乘教里面,十住菩萨要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准圣人,他不是真的圣人,准圣人。他是圣学的预备班,他把他的这个课程学满了,他就是真的圣人了。真圣人一定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见思、尘沙烦恼断尽了,对于世出世间法分别执着没有了,心地确确实实恢复到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圣人,住本。
我们今天住在哪里?我们住在烦恼习气,这是很不好,很可怕。佛这个德号提醒了我们,告诉我们要住本。我们今天怎么个住法?住经教就好,决定不能离开经教。经上教我们做的老老实实做,教我们不能做的,我们决定不不违犯,那我们也算是住本。这个住本是什么?准住本。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非常难得了。后面这一段的总结:
【如是等其数十千,令诸众生,各别知见。】
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