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七一九卷)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第二段所依住的偈颂,我们从第一首看起:
【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承佛威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这一段是说偈仪,前面我们读了很多了,值得提醒的是谦虚恭敬。这个虽然看起来好象是小事,为什么世尊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时时刻刻提醒那就不是一桩小事情。上从诸佛如来,下至一般的庶民,彼此互相往来,如何维系着一个很好的关系,不要把这个关系搞坏了,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就是谦虚恭敬。所以佛在经典,任何一部经典,无数次的提醒我们。
『承佛威力』,这是谦敬谦虚。『观察十方』是恭敬,一切时一切处与一切众生接触,要知道保持这样的心态。不但是对人,对一切动物,对一切植物,花草树木,都要有这样的心态。我们喜欢花草,我能喜欢的这个心是承佛威力加持,我才能够为花草树木去服务,帮助它们。对花草树木尚且如此,何况对动物,何况对一切人。
古圣先贤的教育,往往从一般人都疏忽的地方做起,决定不是说我自己有智慧有能力。虽然自己有智慧有能力,他也说是「承佛威力」,还不说是自己。这是什么意思?这个地方『普贤菩萨』讲的,前面给我们讲过三种普贤,这个普贤是「道后普贤」,早已经成佛了;成佛之后,退居在普贤菩萨的位子上,帮助佛教化众生,还是这样的谦虚,这样的恭敬,无非是给我们做个榜样,给我们做模范,慈悲到了极处,善巧方便到极处!我们要在这些地方去体会。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学习把谦敬落实在自己实际生活当中,永远保持谦虚恭敬,你就对了,就像个佛弟子,佛弟子像佛菩萨。如果你还有贡高傲慢,粗心大意,你不像佛弟子,你不是个学佛的人。
向下偈颂有二十二首,比一般的经文多出了很多。经文多,当然就说得详细,让我们对于宇宙之间的真相多一分的理解。现在请看第一首:
【遍满十方虚空界,所有一切诸国土,如来神力之所加,处处现前皆可见。】
这是普贤菩萨的境界。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讲,这一首是「总显一切世界依佛神力而住」。这个地方的「佛」含义很深很广,我们看到这个「佛」字,就会想到释迦牟尼佛,《华严经》上想到毗卢遮那佛。一切世界是不是依释迦牟尼佛的威神力而住?如果我们是这个说法,有很多人听了不服!尤其是不同宗教的信徒听到,他们不会满意,不能接受。所以这个佛是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佛不是一个人,没有形相,我们常讲是法身佛。
法身,清凉大师在这个经注解里面给我们讲得很明白,法身就是法性,法性就是法身,也叫做法性土、法性身,身土是一不是二。这个说法我们能接受能理解了,因为这个经里头说得很好,虚空法界剎土众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唯心所现,那个心就是法性。唯识所变,那个识也是法性。一切诸佛如来跟世间所有宗教的神圣,他们都已经证得法身了,这样的人是大智大觉。我们说世界依他们的神力而住,能不能讲得通?能!世界之所以能够形成,能够住一段时间,确实它的因是法性,它的缘就是诸佛如来,这是那些修证的智慧德能相好圆满的人,他在这个世间教化一切众生,这是缘。有因有缘,这个世间就常住,世间相不坏。这些道理与事实真相,我们要了解。
众生的业力,尤其是恶业,它是在破坏这个世界。这些现象说起来也不难懂。现代人可以说是盲目的一味向科学技术上发展,一个错误的观念在引导,「人定胜天」,这句话古人说得没错,可惜现代人把它解错了,以为自己的聪明智慧能够胜过大自然,改变自然环境,改变自然的生态。确实你是有能力改变它,改变之后带来的灾祸,你无法避免。地球生态平衡被破坏了,影响到全球环境的恶化。这个恶化如果不能够防止,科学家提出警告说,这个地球五十年之后不适合人类生存。
这是科学家提出的警告。在我们学佛的人看如何?我们学佛的人听了科学家这个警告,不能说他没道理,但是事实并不像他说的那么严重。他说得没错,现代的人生活在现代的环境,如果要是在五十年之后,现代人生在那个环境里头活不了。可是五十年之后,地球上的人在那个环境一样生存。这是什么道理?
你们看看农作物那些病害虫,你就晓得了,你就能体会到。现在人发明的农药喷洒之后,病害虫都死了,可是过个半年之后,那个病害虫又生起来了,现在这个农药喷洒对它不产生效果了,它的免疫系统、它的抵抗力加强了。就正如同我们生活在现代化的大城市的居民,要到那些没有开发的地方,那种农村里面去生活,他过不惯,他到那个地方会生病,同样的道理。为什么?你所居住的环境,现代化的环境没有污染,住成习惯,你抵抗力没有了。
偏僻落后的地区,你看那个脏乱,他们生活在那个环境里很正常,他的免疫系统,他的抵抗力比城市居民要高很多倍。那些人到都市里生活没有问题,都市人到他那个地方生活就有问题了,就这么个道理。
所以科学家讲的话是正确的,但是在那一个时代,地球上的人免疫系统、抵抗力都不断的在提升,五十年后地球上的人还是可以生存,不过就是我们这些人在那个时候不能生存。佛法看不一样!
但是虽然能够生存,生活得很辛苦,这是肯定的。为什么?不善的因,不善的缘,果报怎么会善?果报当然是不善。所以那个时代的人灾难比现在还要多,生活比现在还要艰苦,这是肯定的。诸佛如来、菩萨、罗汉大慈大悲,众生愈苦,他们的悲心愈重,只要有念头想离苦想得乐,这就是感;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佛菩萨会到这个世间来现身说法,帮助大众。所以佛菩萨的住世不是业力,他是愿力,他是感应。我们众生在这个世间,因是业力,缘是机遇,因缘成熟,果报就现前了。
这里头的缘最重要的是父母,你跟父母有缘遇到了,业力是因,六道众生得的这个色身缘因如是。佛菩萨不是这样的,佛菩萨的因是愿力,本愿威神,佛菩萨的缘是众生有感,因永远不断,缘就不一定。众生喜欢佛想学佛,佛就来了,佛来教导你,佛来帮助你,佛现什么身不一定,总是缘分,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这个道理稍稍明白之后,我们来看经文,经文是菩萨的境界,不可思议。
『遍满十方虚空界』,你一看就晓得这是「大方广佛华严」的事实真相,究竟圆满的事实真相。我们见不到,我们意识里头完全没有这种观念。这是什么原因?迷得太久,迷得太深了。实际上讲这是一切众生与诸佛如来平等的境界,佛如是,众生亦如是。
『所有一切诸国土』,前面经文里面我们念得太多了,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无尽无数的诸佛剎土,这个剎土还是重叠的、立体的,此地只用「一切」两个字包括了。说国土是依报,依报里面一定有正报,正报是有情众生。
也许有同学提出疑问,有依报一定有正报,依报跟正报是分不开的。好,有人提疑问了。地球没有问题,我们这里头有正报,许许多多居住在这里的有情众生。现在我们人类已经有能力登陆月球了,月球这是一个星球也是个国土,为什么那个地方没有有情众生?这依报正报一体是不是讲不通?这个问题提得不错,应该要问的,应该要解释清楚的。否则的话,你有疑惑。
这个星球的依报跟我们有共业,所以我能看得见它,有共业。月球里面住的有情众生,那些有情众生跟我们的业不一样,不共业,我们看不到他,他也看不到我们。这个好比是什么?这个土,这个星球跟我们还是同一个空间维次,它里面住的有情众生跟我们是不同空间维次,我们见不到。有一天你有能力把空间维次突破了,你就见到了;不但你能够见到月球里面的有情众生,太阳里面的有情众生你也能见到。
太阳,我们晓得是火球,温度极高。对!有一类众生他习惯在那么高的温度,没有那么高的温度他就冻死了。这个世间有情众生很多,依住环境不一样。就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生在南北极的人,习惯于那个地方的气候,你要把他送到赤道这边来,他受不了,他没有办法生活,习惯在冰天雪地。生在赤道里面的这些众生,每天在大太阳底下,要把他送到南北极,他会冻死。
在地球上我们已经看到这个现象,何况无量无边无数无尽的诸佛剎土,这里头一切有情众生,前面讲了,他的乐欲不相同,境随心转,他的居住环境也不一样。我们中国一般人讲水土不服,就是这个意思。他不是在那个地方生长的,对那个地方的生活环境有一些不适应,甚至于完全不适应。从这些地方你去体会,你的疑问就可以消除了。
所有一切诸佛国,『如来神力之所加』。但是你这里要记住,这个文字上很清楚,「之所加」,加是加持,之所加,可见得它不是因,它是缘,如来威神加持。这个世间众生普遍造恶业,这个世界还能存在,还没有完全毁灭,如来神力之所加。这个里面的道理,我们在过去讲席当中说过很多很多次。众生造业,恶的念头,恶的思想,极具破坏力。他破坏了什么?破坏了伦理,破坏了道德,破坏了自然法则,大自然的原则。这个对于自然环境,现在加上生态是极大的伤害。
佛菩萨教我们,古大德劝导我们,我们以纯净纯善的这个心、这样的思想,缓和他的恶念,以善念缓和他的恶念。他的恶念像大风大浪,善心善念像平静的海水一样平静的,他那个是大风大浪,我们跟他一缓和,虽然不能把这个风浪消除,他的这个风浪减弱了,这个道理我们懂。不要以为这个地球上行善的人少、有善念的人少,这个善心善念如果要纯要真,那个产生的力量不可思议。何况这个力量又能感应诸佛菩萨的神力,跟这个力量结合起来,缓和一切造恶众生的恶念的思想波。这是为什么修行人、念佛人在这个地方,自己积功累德,能够利益整个世界的众生,道理在此地。思想波的快速是所有一切光波、电磁波都不能比的,无论你是恶念是善念,念才动遍满十方虚空界,这是事实的真相。所以说确确实实蒙如来神力之所加,如来弟子们善心善愿善行的力量之所加。
『处处现前皆可见』,这里头的因缘果报,确实是处处现前皆可见。什么人能见?入这个境界的人就能见,不入境界的人见不到。当然要契入境界也不是一个容易事情,要把我们不能入境界的那些因素、那些障碍找出来,要把它消除。这种因素、障碍佛讲得很清楚,因素是迷,障碍是妄想分别执着。如果我们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真的放下,放下得干干净净,我们的障碍没有了,处处现前皆可见,你也见到了。
由此可知,在今天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如何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然后尽心尽力全心全力去做断恶修善积功累德的好事,我们就能入佛境界,就能恢复正常。如果不能这样做,那我们永远堕落在六道三途,永远过不正常的生活。这个事实真相不能不多想想。你果然想通了,我相信你立刻就回头了。再看下面经文第二首:
【或有种种诸国土,无非离垢宝所成,清净摩尼最殊妙,炽然普现光明海。】
向下有二十一首偈颂,别颂前面是长行文,长行文只有十句,后面的偈颂有二十一首。二十一首分九段,每一段对前面的一句。这一首是第一段,他颂「依庄严住」,前面我们念过了,依庄严住。清凉大师注解里头简单明了,「举能显所,庄严之具,皆宝成故」。
偈颂里面很清楚,『或有种种诸国土』,或者,并不是都是这样的。为什么有这么多差别?前面跟诸位说过,众生的根性不相同,爱好不相同,欲望不相同,所以国土的依报的差别无量无边。这个是喜欢珍宝,我们在世间都能看得到。有些人对这些珠宝特别爱好,收集珍藏,他有这个爱好,他将来感得的果报,就有这样殊胜庄严。这里头真的因,我们必须要晓得。
如果是满足自己的欲望,自己贪瞋痴不断而且在增长,那他的果报就不是这样的。这个地方是菩萨、诸佛如来,菩萨何以还需要这么多的珍宝?菩萨烦恼习气断尽了,他要这些东西做什么?我们能想象得到,他要这个东西是作为接引众生的工具,这行,这完全正确;决定不是自己享受。众生喜欢这些,佛菩萨有大福德,他就示现,你看了欢喜,你自然就进门来了。这是大乘法里常讲的,「先以利欲钩」,用利用欲来勾引你,「后令入佛智」。由此可知,菩萨种种珍宝庄严是为了接引众生的。
但是你要知道,接引一类众生,还有一类众生不喜欢这些东西,富丽堂皇的宫殿建设,他对这种一点兴趣都没有,他看了俗气,俗不可耐,他喜欢清净幽雅。你看看确实就在我们这个人世间,你就能够区别出来,个人爱好真的不一样。我出家受戒的时候,戒和尚道源法师跟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这是他们家乡的事情,真人真事。有一个老乞丐每天在外面讨饭的,他的儿子做生意发达了,发大财了,父亲在外面讨饭要饭,人家骂他不孝。他自己也觉得很难为情,派了很多人到处去找,找了一两个月把他的父亲找回来了,叫他不要讨饭了,给他很好的生活环境,有人照顾他、侍候他。他住了一个月之后,偷偷的又跑掉,又去讨饭去了。有人问他,你那么舒服的生活你不过,你为什么讨饭?他说,我这个自在,我这个快乐!那个天天有人照顾,好象天天有人看管他,他说我一点都不自在。
所以个人的境界不相同,他这个讨饭一天到晚游山玩水,走到哪里随便都可以住下。真的像出家人讲的,出家人的乞食,「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那个乞丐到这个境界,他是一桩乐事。他看到你们富贵人家是俗不可耐,他瞧不起他儿子那种生活。所以这个乞丐他的境界确确实实是跟佛家所讲的一样,他入这个境界,快乐无比!那么他依住环境当然不相同。现在时间到了。
2
诸位同学,我们继续看偈颂,第一首意思没有讲完。我们先把文念一遍:
【或有种种诸国土,无非离垢宝所成,清净摩尼最殊妙,炽然普现光明海。】
偈文虽然没有细说,大意都说出来了。我们知道这种依住是怎么回事情。依住很复杂,无量的差别,佛说法把它归纳为十大类,把这个摆在第一有他的道理。世俗人大多数贪爱金银财宝,羡慕荣华富贵,把它摆在第一。所以说「种种诸国土」,我们在世间看到的,大家都清楚,许多宗教里面讲的天国、天园,甚至于佛法里面讲的欲界天、色界天,诸佛的净土,华藏世界、极乐世界、东方琉璃世界,我们看古人画的那些变相图,也画的是宫殿楼阁,岂不就是此地所说的。由此可知,世间这种荣华富贵是六道众生心心所羡慕的。佛菩萨要度六道众生,当然随其欲好,他的欲望、他的爱好,随众生!《楞严经》里面讲的「随心应量」,变现出这个境界接引大众,这是个手段。
所以『清净摩尼最殊妙』,实在讲人间这些七宝比不上佛菩萨变现的。『炽然普现光明海』,加上个光明海,我们就晓得这是诸佛的净土,是佛境界。由此也能体会到这个习气之深,就是到一真法界还没有办法断尽。在华藏世界里面,我们看到三贤菩萨就是没断尽,断尽之后就登地了。而地上菩萨到八地才真正断尽。由此可知,九法界里面断习气,是断粗重的,极其微细的习气很难很难。我们再看下面经文,第三首。第三首讲了两桩事情:
【或有清净光明剎,依止虚空界而住。】
这两句是一段。一共分九段,这两句就是一段。这两句是颂「依空」而住的。有『清净光明的剎土』,它『依止虚空界而住』。在前面我特别举四空天做例子,这是依空。四空天没有色身,也没有物质的宫殿,我们一般称为灵界。实际上他有没有形相?还是有!佛在经上跟我们讲了,无色界天人无色是无粗色,他还有微细的色相,我们佛法里面称之为无表色。
哪些色相?譬如,我们一般人睡觉都会做梦,我要问问梦中有没有色相?有,梦中的色相别人看不到。两个人在一个床上睡觉,他在那里做梦,你有没有看到?没看到。我们肉眼看不到,我们六根接触不到,我们称它作空。由此可知,实际上空里面还是有有。佛经上常讲「空有不二」,《心经》上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很有味道,那是讲宇宙人生真相。由此可知,四空天是没有粗色,它有微细的色;粗色能坏,微细的色不坏。梦中境界一样,定中境界亦复如是,定中有境界。这些人欢喜依空中而住。
我们在《无量寿经》上读到,《观无量寿经》上读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些大众,有欢喜依地而住的,有喜欢依空而住的,他也有居住的房舍、宫殿,他不是建筑在地面上,他是在空中,依空而住。现在在我们人间有没有依空而住的?有,我们称飞机,飞机飞在空中,依空而住。他飞一个小时就是依空住一个小时,飞十个小时依空而住十个小时。现在的太空船、人造卫星,卫星里头有载人的,它在空中环绕地球,在里面生活几个月,生活一两年,依空而住。这个我们更容易懂了,有欢喜过这种生活的。下面这两句是颂「依宝光明住」的:
【或在摩尼宝海中,复有安住光明藏。】
这是「依宝光明」,偈子里面比前面长行讲得清楚,讲得明白;长行只是讲宝光明,偈子里面把宝跟光明分开了。可以说作两桩事情,也可以合并为一桩事情。
『摩尼宝海中』,民间传说大海里面有龙王的宫殿,叫水晶宫,那就是依住大海,海里面有宝藏。现在我们人间也有对这个有兴趣的,喜欢潜水的,潜入到深海时间虽然不长,他潜入海底里面十分钟,他那十分钟是依大海而住,潜入半个小时,半个小时依大海而住。如果带的有氧气这些工具,他潜入得更深,潜入的时间更久。
我们想科学技术发达,现在也有,我听说许多大国在海底建军事基地,那就跟经上讲的差不多了,可惜他的目的还是在战争而不是和平。希望将来人类能够把竞争、斗争、战争这个念头消除,趋向于安定和平。海底可以建立城市作为观光旅游,这就是佛法里面所说的,我们人间也能够做得到。
『复有安住光明藏』,光明藏里面没有黑暗。前面说过了,不是宝放光明,而是宝反射的光彩。光明从哪里来的?光明真正的因是自性里头本具的般若智慧,这是真因。所以真正的因在佛法里面讲是根本智,缘是后得智,因缘和合,那个光明是属于果报,果德就现前。凡是爱好光明,我们能够体会到这个人爱好智慧,他所依住的与他的爱好一定相应。下面第四首是颂第四句,依佛光的。
【如来处此众会海,演说*轮皆巧妙,诸佛境界广无边,众生见者心欢喜。】
这第四首是「颂佛光」,「禀佛教光成世界故」,清凉大师这个解释得非常明显。这个意思就是我们世间人所讲的,从小而言之佛化家庭,扩大来讲佛化社会、佛化国家、佛化世界。在我们这个世间,有!最多见到的是佛化家庭。我们讲最多见到的是从比例上说的,佛化国家、佛化世界,比例上讲,佛化家庭多。在这个世间代表佛化家庭的就是寺院庵堂,我们讲道场,居住在道场的人,人人都修学佛法。
「禀」,禀承佛陀教导的这个光明,这就是依佛光住。这里面最明显的道风跟学风是我们修学之所依。再说得贴切一点,我们生活之所依。佛陀的教诲也是无量无边,我们在深广无尽的大教之中取一分。像我们在此地建立这个道场,这个道场就是依佛光明,禀佛教化。佛给我们讲的戒律,诸位要知道,戒是佛身,教是佛的言语,禅是佛心。什么是禅?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们想想这是不是禅?禅心就是真诚心,禅心就是清净心,禅心就是平等心,就是正觉心,就是慈悲心。禅是佛心,我们依佛光住,要依这个。
我们要把心住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要把行安住在「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真正依佛。真正依佛,哪有不和敬的道理!六和敬自然在其中。你们想想看,不和,虚假就不和,真诚哪有不和的道理!染污就不和,清净哪有不和的道理!有高下就不和,平等哪有不和的道理!迷惑不和,觉悟的人和合。自私自利不和,大慈大悲哪有不和的!六和敬圆满在其中。道场,这一句就非常重要了。
『如来处此众会海』。如来是自性是性德,我们在这个道场跟大家共同生活是依性德。这个地方一定要懂得,不要求别人用性德,要求自己用性德。人人都要求自己,人人都自觉,人人都自正,人人都自净,觉正净。佛法之殊胜,佛法不要求别人,佛法要求自己,人人自觉,人人自爱,人人自重。所以佛法称之为内学。
『演说*轮皆巧妙』。佛经上讲的巧妙,就是现在人所讲的高度的艺术。演是表演,说是宣说,*轮就是诸佛菩萨的教诲。这句话要是合起来说,用现在的话来说,「诸佛菩萨的教诲,以最高的艺术落实在我们的生活行为当中」。演说是我们生活行为,「演」是表演,做到了,落实在生活上叫做演。「说」是为一切众生讲解。高度艺术,那是手法,能令一切大众欢喜接受奉行。
『诸佛境界广无边,众生见者心欢喜』,这是真话。现在的问题就是众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麻烦出在这里!为什么有这样的障碍?这个障碍是我们身为佛陀弟子的人,没有善巧方便,不懂得艺术的表演。所以令一切众生对佛法在当中产生了障碍,造成了严重的误会。这么好的东西众生不知道,实实在在讲我们自己本身也不知道,所以我们也表演不出来,这是本身不知道。「诸佛境界广无边」,我们自己不晓得,欢喜心生不出来。你晓得才生欢喜心,你真的懂真的搞明白了,真懂真明白,你不可能不去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你真不懂,你做不到。你要真懂了,哪有不落实的道理!
真懂得了,这是自性性德的圆满流露,你才真正觉悟到杀生、偷盗、邪淫违背性德,那是造作恶业,把一真法界变成三途地狱,干这么一个糊涂事情,那叫自找苦吃。唯有真正觉悟的人,他欢喜随顺佛陀教诲,身心得大自在,得大安乐!成就一切法,心地清净平等无为,这是诸佛境界。你看现在世间人他成就一切法,他很辛苦!我们一般人讲他伤神、伤脑筋、伤体力。菩萨成就一切法轻松自在,安乐无比。为什么?我们不能不知道,要很细心去观察,很细心去体会,真正的因素,菩萨无我。
像《金刚经》上讲的,确确实实离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他得大自在。帮助一切众生,工作再繁再多再辛苦,他都得大自在。凡夫何以不自在,凡夫四相没有破,他有我,具足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无论大小事情他有苦受。他所受的是「苦乐忧喜舍」,没有办法超越这五种不正常的受用。菩萨无我,超越这五种不正常,他得的是正受。
所以这首偈我们要很认真努力的学习,我们今天的依住就在这一首,务必要好好的学习,要契入诸佛境界,我们这一生的修学就有了成绩,在佛法里面讲有成就。下面一首第五首也是一段,这一首偈是一段,第五段,颂「宝色光明住」:
【有以摩尼作严饰,状如华灯广分布,香焰光云色炽然,覆以妙宝光明网。】
我在前面长行文里面是用张灯结彩作比喻,大家好懂。道人修行证果了,证果之后真的是神通广大。到什么程度就有这样的能力?在大乘经教里面佛告诉我们,圆教初住就有这个能力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楞严经》上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圆教初住菩萨就能够做到,应以佛身而得度者,菩萨就能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现佛身来教化这些众生。应以声闻身或比丘身得度者,他就现声闻、比丘,现身自在,现土也自在。如果要现宝色光明的修学环境,他就现这个环境。现身现土这里头必须要知道,不是为自己是为众生。我们如果体会到这个意思,你怎么会不自在!
我们今天在图文巴建这个道场,我不是为我自己建的,是为大众建的,所以我取舍自在。我建,建得很自在;我丢,丢得很自在,随时随刻对这个道场没有一丝毫贪念的念头。我什么时候放下?念念放下,这就自在了。如果说你还有控制这个道场的念头,有想占有道场的念头,你怎么会自在?你就不自在了,你就有苦头受了,你没有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懂得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意思很深,好象是懂了,其实你没懂。念念心里头清净,一丝毫染着都没有,这是你真的放下了。
不但心里头没有这个道场,心里头没有这个世界,心里头没有一切人事物,心里头没有六道三途,心里头也没有十法界,你这才叫真正放下,你得清净自在,然后这个身就变成感应了。你看我们这个身,我常常跟同学们说,说很多次,但是你们没有听懂,没有体会得到。我这个身到这个世间来是业报身,跟大家一样,学佛之后我会转变,我把业报身转变成愿力身,你就自在了。还要把这个愿力,这个愿力是不为自己,为自己还是很辛苦,为自己里头有业;完全为众生,没有丝毫为自己就快乐无比了。
我每天穿衣吃饭为众生,每天读书工作为众生,每天在此地跟大家解释佛陀的经典为众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点点滴滴没有一样不是为众生;要为自己,没事,什么事都没有。为自己跟为众生是一不是二,这里头决定没有冲突。就像《华严经》讲的重叠的世界一样,虽然无尽的重叠,一点都不混乱,层次分明,不相干扰。你能体会得到吗?不能。为什么不能?你没有入境界。
要怎样才能?要放下。我教给大家了,我讲的真的是很清楚,「要放下自私自利,要放下名闻利养,要放下五欲六尘,要放下贪瞋痴慢」,这十六个字有一个字放不下,你就入不了境界。我给你讲得这么清楚,你还是不会懂,你体会不到。果然放下了,你一听就明白,你就懂,这个世间拉拉杂杂的问题统统解决了。古人讲的一句话「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你听了之后会点头,很有味道。为什么?你懂。现在给你讲这两句话,甚至于你也会讲,真正的意思你不懂。囫囵吞枣,你真的不懂!这就是俗话里头讲的,你要有真正修行功夫,你才会懂,你才能契入境界。我说的这些话与这首偈都有关系,真听懂了,这首偈子你就了解了。
法身菩萨有能力示现这种境界,接引这一类众生,这一类众生他对这个很有兴趣,喜欢热闹!你喜欢热闹,法身菩萨示现一个热闹场合来引诱你,世间人真是如此。你看我们这个城市,图文巴这个城市是花园城市,我没有到这个地方来以前听人家讲,这个地方每年九月是花季,百花齐放,美不胜收。全世界喜欢看花的人在这个时候都到这个地方来赏花,这个地方的旅馆都爆满,你不预先订房间,到这儿来你找不到住的地方。菩萨亦复如是,你喜欢宝色光明,他就现这个境界,你就统统喜欢来了。一个道理!
『状如华灯广分布』。中国人年节、灯节,现在这个情形我们常常见得到。在外国你看圣诞节的时候,整条的街道布满了花灯。有些地区在这天晚上为了赏灯,这条街道禁止车辆通行,车辆改道,这条街让大家在这里欣赏。在新加坡的乌节路,那条路也很长,跟这个是一个意思。『香焰光云色炽然』,炽,是非常旺盛的意思。
『覆以妙宝光明网』。空中的灯饰真的是五光十色,我们常讲美不胜收,很多人喜欢。我也曾经看过一次两次,以后再不想看了。为什么?人太多了。年岁大的人看到人太多太吵杂了,不喜欢。所以这个东西年龄不一样,境界不相同,年轻人喜欢这个热闹场所,我们曾经经历过。年岁大了,喜欢安静,喜欢清幽,不喜欢这些热闹地方。所以大的城市我们不习惯在那里居住,小的城镇还可以,最适当最欢喜的是乡村,安静。你看随着年龄境界不相同,依住不一样。好,现在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