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五九卷
净空法师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八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97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七五九卷)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第九段劫转变差别,长行第四句:
 
  【信解菩萨住故。世界海成染净劫转变。】
 
  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注意到,前面第三句是讲修人天福报的,这个天包括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世界海成染净劫转变」。第四句还是『成染净劫转变』,净的成分多,染的成分少,虽然跟前面是一样的,染净里头成分不相同,这是我们要晓得的。
 
  人天福报已经不容易修了,佛在经上常讲,现在这个世间人死了以后,来生再得人身机会非常之少。佛讲了三个比喻,我们从这个比喻里面,你就能体会到多么困难。第一个比喻叫「须弥穿针」,须弥山是这个世间最高的山,从山上放一条线,下面放一个绣花针,那个线放下去,刚刚好穿到那个针孔里去了。你们想一想,这个机率能占多少?得不到人身的,就像须弥山顶上放那个线没穿上针孔;得人身的,穿到针孔里去了。我们不要说是须弥山,须弥山太高了,我们就说我们现在这个道场十一楼,你从十一楼里头放下一条线,楼下放一个绣花针,你穿穿看,你能不能穿进去?给你一个月的时间,二十四小时不断在穿,看看一个月能不能穿到一次?佛讲失人身再得人身,那个难,机会之难,就像这样子。佛没有妄语,绝对不说假话。《金刚经》上讲「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如语,完全讲的是事实真相。
 
  第二个比喻「盲龟浮木」。大海里头有一只乌龟,这只乌龟瞎眼睛,眼睛瞎了。大海上漂了一块木板,木板当中有个洞,乌龟在大海里头游,把那个头伸出来,刚刚好就穿在那个木板的洞当中。这个机会跟须弥穿针我看没有两样。
 
  第三个比喻,世尊在祇树给孤独园,孤独园那个时候有工程,他去看。在地上抓了一把泥土,抓了一把,抓完之后把它放下,撒在地上。弟子们看到老师这个举动,就请教老师:老师,你这是什么意思?佛就说:这个世间的这些人们,居住在这个世间的人们,死了以后不能得人身的,就像我抓这一把土撒到地上一样。来生还能得人身的,你看看,指甲里头还有一点,撒的时候都撒尽,指甲里头还留了一点,来生能得人身的,就像我指甲里头这一点。难!真难!
 
  所以我们学佛、修行要搞真的,不能搞假的,决定不能够欺骗自己。欺骗自己不是有意的,是无意的,佛法里面讲增上慢。没有得到以为得到,佛经上举的例子,没有证得阿罗汉果,自己以为证得。像出家人去受戒,确实没有得戒,以为自己得戒了,这是增上慢。我们今天在形式上受了三皈、受了五戒,这是在家居士,三皈、五戒真的你得到没有?没有!真正要是得到,《戒经》上讲得不错,三十六位护法神昼夜保护你,你的三皈真正得到了。
 
  三皈第一个:皈依佛,觉而不迷。你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念念觉,不迷,你做到了没有?没有!见色迷在色里头,闻声迷在声里头。什么是迷?在里头起妄想分别执着,就迷了。不迷的人,最简单的这个样子,跟诸位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个人不迷。你见色闻声还起心动念,迷了!还有这个喜欢、那个讨厌,迷了!佛菩萨对于一切境界没有喜欢也没有讨厌,永远是清净心、平等心。我们用功就用这个功夫,怎样在六尘境界里头永远保持我们的清净平等觉,这叫念佛。清净平等觉是阿弥陀佛的别号,《无量寿经》上有。我们能够在一切时一切处保持清净平等觉,就是念佛、念阿弥陀佛,那真的能往生。所以觉而不迷我能做到吗?正而不邪能做到吗?对事对人对物,正知正见。
 
  什么人能做到?在《华严经》上讲,圆教初住菩萨做到了,他确实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明心见性的菩萨做到了。没有明心见性的菩萨,你怎么会做到?我们现在念的这一句「信解菩萨」,信解菩萨他怎么做?他随顺佛陀教诲,他能做到随顺佛陀教诲。经教上教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决定不违犯;教他不可以做,他就不做,随顺经教的教诲,这叫信解菩萨。我们不能随顺经教教诲,我们不信、不解;不信、不解,能修人天福报就不错了。
 
  人天的大福,大福是什么?色界天、无色界天是大福,欲界天是小福。所以我们自己要问,凭着良心问自己,还贪不贪爱「财色名食睡」?五欲!如果对于「财色名食睡」还会动心,你是欲界。真学佛,真的皈依、觉悟了,「财色名食睡」我不再贪,你才算是觉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对人对事对物完全遵照经典的教训去做,决定放弃自己的成见,自己的想法、看法完全放弃,你才是信解菩萨。你还随顺自己烦恼习气,你完全是凡夫,你没有皈依。皈是回头,你没有回头;依是依靠佛菩萨,你没有依靠。换句话说,你的皈依是假的、是形式,有名无实。所以现在真的鬼神也求皈依,鬼神皈依比我们认真,现在确实人不如鬼。
 
  五戒,你有吗?不杀生,我们叫众生因我而起烦恼,我们那个杀的心没断。杀心是瞋恚心,虽然没有杀他,这个杀的念头没断。尤其是对冤家对头,他曾经毁谤过我,曾经侮辱过我,我对他有仇恨,那一点仇恨是杀心,你这一条戒就不清净。
 
  不偷盗,盗心是总是想占别人一点便宜,佛家这个盗叫「不与取」,别人没有答应,不是很欢喜真心答应的,你取得别人东西都叫偷盗。很难持!
 
  李老师以前给我们说,他在奉祀官府做主任秘书,有的时候拿到公家的信封、信纸,私人写信。所以他每一次领信纸、信封,都要向奉祀官报告:我领的信纸、信封,有时候我私人写信用,可不可以?奉祀官说:你不是啰嗦吗?每一个人不都是这样的,你何必要这样说?他就讲:我向你报告,你同意了,我就不犯盗戒;我要没有向你报告,我拿公家东西做私人用途是犯盗戒。很小的事情,不学佛的人不知道,学佛的人也疏忽了。
 
  公家东西是有主物,所以道场常住的物品,如果没有得常住的同意;常住是什么人?这个地方的会长。这边公家东西,结缘的,那是例外,结缘品很多,你可以拿,你可以随意拿。不是结缘的东西,你要是拿去自己用,常住没有答应、没有同意,都犯盗戒。这些小事情我们都没有留意,五戒不容易持。
 
  不妄语就更难了。很多经商的居士告诉我,「法师,不妄语不行,现在不打妄语就赚不到钱,要想赚钱赚多一点,非打妄语不可」。打妄语是骗人。你才晓得,哪一条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所以持戒,条条戒相要清楚,《戒经》要细细去读。
 
  出家人,出家人最低的戒律是「沙弥律仪」,十戒二十四门威仪。你要是做不到,不是出家人。但是我们每一个人自己以为我受了三皈,我受了五戒,我受了菩萨戒,都以为自己得到了,这在佛法叫增上慢,自己太粗心、太大意了。
 
  我们读传记,蕅益大师,这是我们净宗了不起的一位祖师,蕅益大师的成就很值得我们学习。他在没有学佛之前,读儒书,是孔子的信徒,毁谤佛法。学佛之后忏悔,知道佛门广大。这都是菩萨示现,做给我们看的。受了戒之后,他知道戒没有办法做到,受戒之后,回来在佛菩萨面前退戒。比丘戒退了,做不到,一生他持沙弥戒、菩萨戒。所以我们在一些著作上看到他老人家提名「菩萨戒沙弥」,他不敢称比丘,这是懂得的明白人!
 
  古时候许许多多的大德不敢用菩萨、比丘这种称号,连翻经的大德,他称什么?他称沙门。沙门是什么意思?沙门是学生。这是印度话,古印度出家修行人的通称,翻成中国的意思叫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沙门是这个意思,通称学生。我「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贪瞋痴有没有息灭?还不一定。戒定慧有没有成就?也还不定,用这个称号。我们看到安世高大师的著作,他那个名题就是用的沙门。到我们这个时代,真的叫无知,过去炳老所说的「胆大妄为」,我们现在真的属于这一类,疏忽事实真相,以为自己了不起。佛经上讲增上慢,学得愈多,傲慢愈严重,叫增上慢。
 
  从前李老师给我们上课的时候讲了个笑话,跟我们讲什么叫增上慢。他举有个不孝的儿子,父母在乡下种田,不认识字,辛辛苦苦把他养大,送他到学校念书。念到小学毕业了,就很傲慢,自己认为了不起,父母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小学毕业,就已经有傲慢的那个态度表现出来;到他中学毕业,傲慢心愈增长;到大学毕业拿到一个博士学位,他那个眼睛慢慢长,长到头顶上去了,看不到父母,目中无人,这叫增上慢。不给他念书,他还乖乖的,他还不会傲慢。这是说你的知识,这不能讲学问,你的知识长一分,你的傲慢就增长一分,这叫增上慢。这是佛经上的名词。
 
  他是不是真的证得?没有!如果真的证果,不要说是那个高的菩萨位次,小乘须陀洹,我们在《金刚经》上看到,真正证得须陀洹果,他绝对不以为他已经证果了。须菩提尊者说的,须陀洹已经没有这个念头,「我证须陀洹果」。如果有这个念头,「我证须陀洹果」,世尊讲他没有证得须陀洹。为什么?须陀洹断了身见。
 
  这五种错误的见解,第一个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他都断掉了,怎么还会以这个身是我?「我」证得须陀洹?你才晓得,真正证果的人谦虚、卑下。小乘初果、大乘初信位的菩萨,这一句讲信解菩萨,这个信是从初信位起。到什么时候?到地前;登地以前,都叫做信解菩萨。跟诸位说,这是别教,别教初地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就是底下所讲的,下面第五句所说的。
 
  所以清凉讲,这一句就是「地前,以未断障,故非纯净。以净多故,故先云净。经多云染净,与前何别,或译人之失,或传写之误」。我们这个经本子上也是染净,跟前面是一样的。清凉大师在注解里指出来,应该这个地方是「净染」,净在前面,染在后面。有差别,就是说净多染少;前面人天福,染多净少。
 
  清凉这个讲得很有道理,他说可能是翻译的人忽略,也可能是翻译的人没有错,抄经的人抄错了。你看看古大德,这也是在这里教我们,他不把它改过来,他在注子里头跟我们讲清楚,保留经文原来的样子。不能改!明明是错误的,你把它改过来,另外一个人他认为那个地方看不懂,他以为是错误的,他再改一改,每个人都改经,到后来这个经本面目全非。所以经本纵然有错误,不能改,就照这样传下去。你可以把错误注在旁边,留给后人做参考。要负责任,明明是错误,都不可以改。存真,它原来是什么样子,就这样子传下去,代代相传。
 
  地前未断障,这个障是什么?烦恼障。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没断,所以他不是纯净。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没断;尘沙烦恼断了,无明烦恼没断,换句话说,他没有出十法界。见思烦恼断了,我们晓得他出了六道轮回;但是尘沙、无明没断,所以比起六道,他净。六道是染,他是净,净染成净染劫。什么时候破一品无明,他才是真净。真净,他并不圆满,他无明没有完全断尽,只断个几分。比起十法界,十法界的净是相似净,他这是真净。
 
  我们今天自己想想,是在信解这个范围之内,还是在修福范围之内?还是在染污众生这一类?自己心里要多想想,要想清楚我们属于哪一类。说实实在在的话,修福众生这一类我们都没分,为什么?真正修福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有没有做到?如果想一想没有做到,我们是染污众生。灾难来了,染污众生他要受报。我们希望从染污这里醒过来,认真修福。学佛,人都做不好,人天福报都没有,你怎么能学佛?学佛先要学做好人,好人才能学佛。
 
  这个有根据,你看经典,就是以净宗经典《弥陀经》,大家念得最多、最常念的,经里头佛讲「善男子善女人」,没有说恶男人恶女人,没有这个说法,善男子善女人!那个善的标准,就是「净业三福」第一条。所以我们想一想,我们有没有做到孝养父母?有没有做到奉事师长?老师的话我们有没有接受?有没有依教奉行?有没有对老师尊重?老师教导你的,你不听,你没有照做,师道有亏。在家里头不尊重父母、不知道孝养父母,子道亏了,你怎么能做佛弟子?
 
  佛弟子的标准,在家是孝子,在校是好学生,这个条件才是佛弟子。佛弟子各个都是善男子、善女人。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你在佛教僧团、道场里面,你是来破坏道场的。那是哪些人?魔王的眷属,魔王的子孙。
 
  世尊当年在世,魔王波旬想障碍世尊八相成道,魔来扰乱。释迦牟尼佛他确实有圆满的戒定慧的功德,魔不得其便。魔也不错,到没有办法破坏你了,他掉过头来,他当护法神。但是障碍佛法那个念头他没有断,对释迦牟尼佛佩服得五体投地。魔王波旬对释迦牟尼佛讲「等到你老人家末法时期,我会破坏佛法」。佛就说「佛法是正法,一切邪恶都不能破坏正法」。魔王波旬说「到那个时候,我叫我的魔子魔孙统统出家,加入你的僧团来破坏你的佛法」。佛听了之后流眼泪,一句话不说。经典上有一句话讲「譬如狮子虫,还噬狮子肉」,到你家里来了!
 
  所以我们今天要明白、要认识自己,我学佛受了三皈,我是佛的弟子,还是魔王眷属?自己要认识自己。如果是佛弟子,真的佛弟子,你的前途是一片光明。如果是魔的弟子,魔子魔孙,那是专门做破坏佛法工作,把佛门搞得乌烟瘴气。什么结果?堕阿鼻地狱。魔害人,魔不会成全人,这个道理要懂。所以我自己是佛还是魔,不必问别人,自己比别人清楚得多。
 
  佛的弟子决定放弃自己的成见,放弃自己的烦恼习气;换句话说,对一切人事物决定放弃自己的想法,放弃自己的看法,遵从经典上的教诲。佛在经上教我怎么想,我就怎么想;教我怎么看,我就怎么看;教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这是信解菩萨,这是真佛弟子。不能有贡高我慢,你才是初学,上佛教的小学。我今天跟诸位讲的是《华严经》,但是我讲的境界是华严小学的境界。为什么?我们是小学生,讲得太高深了,得不到利益,我们学不到!
 
  我们今天读这个经,最重要的,我现前这个阶段、现在这个程度、这种根性,我要得利益。我得不到这个利益,我何必学这个经?所以一切经都是圆融的,这里头的义理、境界深广无尽。什么样的根性,用什么样的解法、讲法,都能得利益,博地凡夫听《华严》也得利益。
 
  讲染污众生,我们一想我们真的是在染污,我要觉悟了,我就回头,我要真干。从哪里干起?断恶修善。我要把我提升,提升到修福的众生,从染污提升到修福。在社会上我要做好人,我要做好事,做好人就不能够损害别人,做好事就不能做坏事。从好人再升级,再学佛做信解菩萨。我对于经教真相信,我对于老师的教诲我真相信,这样的学生难找。
 
  我早年在世界各地弘法非常辛苦,没有帮手,一直到今天还是没有帮手。每一次回到台中,我去看老师,我都向老师请求,希望老师多栽培几个学生,我们在各地弘法有个帮手。老师也点头,好!以后怎么样?没下文。我这个话提了很多次,老师大概听得厌烦,最后给我讲「不是我不教,你替我找学生」。这句话说了之后,以后我再不敢讲,为什么?我找不到学生。不要说别的标准,像我这个标准,对老师的尊重,老师教诲我能够百分之百的奉行,找这样的学生,真的我找不到。所以师生之道是前世的缘分,可遇不可求,我到哪里去找?从此以后,这个话不提了。我知道菩提道上很难走,很辛苦,靠自己慢慢走,求佛菩萨加持,找不到帮手。
 
  所以在美国遇到黄念祖,我欢喜得不得了!总算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我在海外真的是专修专弘夏莲居居士的《无量寿经》会集本,听说他在中国也是专修专弘,总是找到一个人了!我们见面,一见如故,虽然过去不相识,我听过他的名字,他没有听过我的名字,我听他的名字是李老师说过、提到过。所以在美国有同学向我介绍,他们想在中国请一个大德到美国来弘法,说是一个密宗的上师。我听了就很疑惑:你们专修净土,又何必去搞密?我就问他:这个上师叫什么名字?他们告诉我「黄念祖」。我听了这个名字好象很熟,想了好半天,我想起来了,我说:这个人是不是梅光羲居士的外甥?他们告诉我,是的。我说:那行,请他来。如果是梅老的外甥,他的知见一定不会错。请来了,果然是梅光羲的外甥,我不知道他是夏莲居的学生。李炳南老居士是我的老师,是梅光羲居士的学生。梅老是师公,这是一家人,我们的思想见解可以沟通,总算是找到一个帮手了,不容易!
 
  信解是多么难,一层一层往上提升。我总算是有这么一点善根,小时候父母、尊长、老师教导,孝顺父母,尊师重道。我接受教育是三岁,小时候有这个聪明,反应好,我从三岁开始受教育。非常可惜,当中中断的时间太久,不是连续的。如果是连续的,从三岁到十岁,那我的根底就非常深厚。家庭环境不好,代代都是清寒,家里没有恒产,没有土地,没有房屋,我父亲一生都是租人家的房子住,靠自己一点薪水,他做公务员,微薄的薪水来养家,所以我的教育常常中断。根底是小孩时候,那个印象深刻,真的是得利这一点点。
 
  以后在战乱当中,我是避难到台湾。在台湾亲近方东美先生、章嘉大师、李炳南老居士,我有做学生的态度。所以一接触,他们知道我可以做学生,具备做学生的条件:尊师重道,对老师的教诲依教奉行。老师肯教,欢喜教我。我认真学习,依教奉行,才有今天这一点成就。狂妄自负是不可能有成就的,成就的人都虚心。
 
  老师在旁边都观察,特别对于贫贱之人,在旁边看你用什么态度对他。如果你的态度真诚、清净、平等,你有善根;老师要教的学生,就是要教这样的学生。如果你对富贵人很亲近,很有礼貌、尊重,对贫贱人很轻慢,老师看在心里也不会说话,不会教你。为什么?没有德行。不教你,对你有好处;如果教你,你将来有了知识、有了能力,你做坏事,你害社会。叫你少造一点业,不教你。你真有德行,他教你,你将来可以帮助社会,多做一点好事。老师对学生观察入微。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第九段劫转变差别,长行第五句:
 
  【无量众生发菩提心故。世界海纯清净劫转变。】
 
  五浊恶世,「劫浊」,五浊里头头一个就是劫浊,劫是时间,我们中国人讲年头不好。其实年头有什么不好?是这个年头里面发生的一些事情不好,所以我们说年头不好,那是劫浊。
 
  我们看这一句,这个年头很好,『世界海纯清净劫』,这不是劫浊,这是劫清净,好时候。好时候从哪里来的?上面讲的『无量众生发菩提心』,这个难得!我们知道菩提心一发,就超越十法界了。
 
  什么叫菩提心?菩提是印度话,古印度的梵语菩提,翻成中国意思叫觉,菩提心就是觉悟的心。三皈依里头头一条:觉而不迷,这是百分之百的回头,百分之百的依靠,皈是回头,一丝毫拖泥带水都没有。在圆教,《华严经》里面是初住菩萨,初住叫发心住,「破一品无明,证一身法身」,禅宗里面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是这个位置。前面是别教三贤,这个地方是别教初地、圆教初住,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的人住的地方,净土。所以它前面加个「无量」,为什么?这个地方如果不是发菩提心的人,他不能在那里居住。同学们要听清楚、要想清楚,这是事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经》上「三辈往生」,往生的条件不管是哪一辈,这是讲三辈九品全部都包括在里面,基本的条件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不是发菩提心的人,一向专念也不能往生。为什么?那个地方是净土,你心不清净,你不具足条件住净土。「心净则佛土净」,我们不能不懂得。
 
  修净土修什么?修清净心。用什么方法修清净心?用念佛。念佛堂里面的法师常讲,常常提醒大家:放下万缘,提起佛号。有许多同学来告诉我,在念佛堂里虽然放下了,但是念佛的时候还有杂念,那怎么办?很着急。古时候祖师大德们说得好,这是正常现象。如果说一进念佛堂,一放下,念佛就一个杂念没有,那恭喜你,你已经成佛了,你已经是够得上这个标准:心地清净。哪有那么容易!无量劫来杂染的熏习,已经熏习成了习惯、成了自然,现在要把这个心的念头转过来,把杂染完全放下、完全舍掉,谈何容易!
 
  所以念佛人,一面念佛,一面妄想杂念起来,正常!你不要害怕,哪一个念佛人都是从这个过程过来的。有这种情形,自己一定要生惭愧心,我自己的烦恼习气业障太重了。应当怎么修?确确实实要把自己的贪瞋痴慢、五欲六尘那个水平降低,年年放下,一点一点放。一下放是决定放不掉的,那是假的,是自欺欺人的。真正老实干,点点滴滴的放,认真努力。
 
  这里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对于经教的学习。你为什么放不下?是因为你对于宇宙人生的道理,你没有通达,事实真相你没有了解,所以你放不下。果然通达明了,你自然就放下。放下,你念佛,杂念就没有了。
 
  你想一想,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辛辛苦苦每天讲八个小时,讲四十九年,为什么?帮助我们放下妄念的。解透彻了,所以前面「信解」,信解圆满,菩提心才现前;信解不圆,哪来的菩提心?
 
  诸位要晓得,阿罗汉没有发菩提心,辟支佛也没有发菩提心,权教菩萨发的那个菩提心不是真的。我们现在也受了菩萨戒,也发了菩提心,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绝对不是现在这个境界。我们发的菩提心,如果照天台大师那六个标准来说,我们是什么菩提心?名字菩提心。名字是有名无实,挂名的,实际上我们的心依旧是迷邪染。自己要认得自己!从迷邪染到觉正净,好难!
 
  你看信解菩萨,信解菩萨就是发菩提心了,菩提心里头夹杂着染污;觉里头夹杂着迷,正里头夹杂着邪,净里头夹杂着染。信解菩萨三十个位次,别教里头:十住、十行、十回向。好象读书一样,三十个年级。三十个年级念完、毕业了,菩提心才现前。决定不夹杂,觉里头不夹杂迷,正里头不夹杂邪,净里头不夹杂染,三十个位次。
 
  我们就以这个标准来说,初信位的菩萨,这个还不能讲初信;如果从初信讲起,别教讲起,那是四十个位次: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初信菩萨发菩提心。我们现在还不到初信,即使是初信,我们的菩提心,说实在的话,四十分我们只有一分净、三十九分染,一分正、三十九分邪,一分觉、三十九分迷;我们今天受持三皈,觉正净真的是这个样子。
 
  什么时候把自己升等,四十分当中,我们能够升到两分觉、三十八分迷,两分正、三十八分邪,两分净、三十八分染,你从这里慢慢提升。提升到什么时候,你在境界当中才能有把握?跟诸位说,至少要有一半,这四十分当中我有二十分净、还有二十分染,有二十分正、还有二十分邪,有二十分觉、还有二十分迷,一半一半。一半一半是什么菩萨?三贤菩萨里面的初行菩萨。
 
  你这才晓得,修行不是想象那么容易,你要真干,决定不能随顺烦恼习气。许许多多修行人,这一生一世不能成就,就是敌不过烦恼习气,里面有自私自利、贪瞋痴慢,外面有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的诱惑,你怎么会成就?境界一现前,觉正净全没有了!四十分全是迷邪染,你怎么不造业?你怎么不遭难?遭难就受果报,这些事实真相不能不搞清楚。
 
  难!难要干,不能说难就把我吓倒了。难要把你吓倒,生生世世搞六道轮回。搞六道轮回,你一定要记住,《金刚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决定是三恶道的时间长,三善道的时间短。你知不知道佛在经上常说「人生难得,佛法难闻」,今天我们得人身、闻佛法,你要知道珍惜这个机会,这个机会「百千万劫难遭遇」。古人讲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我们今天遇到了。遇到了还是这么糊涂,还是这么任性,还不肯真干,吃亏的是自己,不是别人。真干的人肯定克服重重障难,你成就了。
 
  这个地方讲到菩提心,《大乘起信论》上讲的「直心、深心、大悲心」,讲了三个心。这三个心有体有用,直心是体,深心跟大悲心是作用。从体起用,用里面有自受用、有他受用,自受用的是深心,他受用的是大悲心。经上讲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
 
  我现在跟诸位同学讲,我也不讲论,我也不讲经,我把经论会归,我说了一个很容易懂的菩提心,我说五个: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这五个心跟三心是一个意思。真诚心是体,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是自受用,就是深心,我把深心讲成三个;大悲心是慈悲心,对别人。我说这五个意思大家好懂。
 
  换句话说,我们今天发菩提心,你是真的发,还是假的发?我们用百分比来比、来说,你的真诚心有没有百分之一?百分之九十九你是虚伪的心,你有没有一分真诚心?不要说一分很少,那一分非常宝贵。什么时候对自己、对别人用过真诚心?我们要多想想,仔细去反省、去检点,这是做功夫,这是真正在学佛、在学觉。
 
  自己欺骗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发现到我天天都在骗自己,你开始觉悟,你有一分真心现前了。天天欺骗自己而不知道欺骗自己,就是你的真诚心一分都没有,你是百分之百的虚伪、百分之百的染污、百分之百的不平、百分之百的迷惑、百分之百的自私自利,你哪来的菩提心?
 
  现在这个地位的菩萨,通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十个阶段的修学,把虚伪、染污、不平、愚迷、自私自利统统断尽,他现在已经拿到百分之百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菩提心发了。这是别教初地菩萨,圆教初住菩萨。
 
  所以在这个剎土里面,无量众生,凡是生在这个剎土里头都是发菩提心;菩提心不圆满的,决定不能到这个剎土来。这个剎土是什么剎土?华藏世界,我们常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你没有破无明、没有证法身,你不能契入这个境界。再告诉你,你要不是真正发菩提心,你念佛不能往生。我说这个话,你们会吓倒,我再把话说清楚,不能往生西方世界的实报庄严土。
 
  所以弥陀了不起!你发菩提心,菩提心发得并不足,但是真有,不是没有,有个几分。刚才我们讲,这四十品四十分,你只要有一分真诚、一分清净,虽然还有三十九分不真诚、不清净,这一分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在什么时候发?临命终时。临终的时候,这个心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一句佛号往生了,生凡圣同居土。带业往生,所以往生的人多。
 
  到华藏世界那就不简单,华藏世界一定要圆满,圆满的菩提心你才能够证得。带个几分,里头还夹杂,华藏世界没分。极乐世界净土,凡圣同居土夹杂,方便有余土也是夹杂,实报庄严土纯净,这个不一样。
 
  但是西方极乐世界又有一个无比殊胜庄严,十方诸佛剎土找不到,那是什么?它四土的居民住在一起,不可思议!不像他方世界,这四个境界是四个不同的维次空间,彼此不相见。西方极乐世界这四个不同的程度居住在同一个维次空间,不可思议!十方世界所没有的,所以西方世界跟一切诸佛剎土来比是无比的殊胜。
 
  这个世界在哪里?华藏世界的中心。像我们都市里头最繁华的一个街道,华藏世界最繁华、最殊胜的中心是极乐世界,极乐没有离开华藏。所以华藏世界的菩萨各个都想到极乐世界去,普贤、文殊「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们要懂得。
 
  菩提心要是真正发起来,你的日常生活行为决定是我们对联下联所写的: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肯定是这样的,这是行。上联是讲的心,菩提心;下联是讲的菩萨行,也就是说菩萨日常生活行持,肯定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什么叫看破?看破是一切明了,你不迷了。以佛法来说,宇宙人生的性相、事理、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看破。放下什么?所有的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心里头一尘不染,心里面干干净净,佛法里面讲的清净寂灭。心里头没有烦恼,为什么?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了,只有智慧。
 
  所以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唐朝时候人,他,我不叫他老人家,为什么?他那时候才二十四岁,不老,二十四岁他菩提心现前。诸位要知道,百分之百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菩提心现前,所以他智慧开了。见五祖,他跟五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他没有分别执着,常生智慧。五祖听到之后故意不理睬他,怕别人嫉妒,把他送到槽房里面去做苦工。每天舂米破柴,供养大众,做粗活。这样子过了八个月。
 
  有一天五祖忍和尚到槽房里面去看他,走到很接近的时候跟他讲「你说的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其他的话都不说,在他那个碓上,五祖拄了一个拐杖,拿这个拐杖在碓上敲了三下,就走了。惠能就懂得意思了,敲三下就是叫他三更的时候去找他。
 
  到三更的时候,果然惠能去找他,他的门都没有栓。五祖给他说法,还怕别人听见、看到,用袈裟把他围起来,给他讲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豁然大悟,明心见性,无明破了。破无明,菩提心现前,那个时候他二十四岁。
 
  为什么他做得到,我们做不到?他也是人,我也是人,为什么人家二十四岁就做了祖师,五祖把衣钵就传给他?我们学佛学到今年还是糊里糊涂,往后下去依旧糊里糊涂。什么原因?惭愧心没有生起。为什么不能成就?实在就是一句话:没有依教奉行。每部经到最后,最后一句话「信受奉行」,我们经是学了,教是听了,听了怎么样?不行,不能接受,不能奉行,这是我们比不上人家的地方。人家不管学什么样的经典,不必学多,一部、两部就成功了。
 
  实在讲,五祖忍和尚给惠能大师讲《金刚经》,你们今天翻一翻,你翻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个经本不到三分之一。《金刚经》五千言,往后不要讲了,什么经都不要讲了,为什么?全通了!他为什么能?他平常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我们今天麻烦,妄想分别执着一大堆,无量无边!所以学什么都学不成,不能契入。
 
  我跟诸位同学说,不但是《华严经》,一切经字字句句无量义,讲不完的,你能看多少意思?为什么看不出来?烦恼障住了,习染障住了,你不开智慧。学讲经,头一个要开智慧。智慧不开,我们学讲经怎么学法?老师教导我们,讲别人的注解。自己决定不能夹杂意见,夹杂意见就有过失。这个过失自己要负责任,要负因果责任,不是容易事!
 
  所以真正学佛、真正修道,不能不断烦恼,不能不开悟。先且不谈开悟,专谈断烦恼。烦恼断了,自然就开悟,我们是烦恼把自己的悟门障碍、堵塞了。
 
  佛在这个经上讲得那么清楚,「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大乘经教上佛常讲的,真话!本来是佛,你现在为什么堕落成这个样子?就是因为你妄想分别执着太重了。佛教我们没有别的,把这三样东西舍掉,佛的教学就圆满,就没事了。
 
  《华严经》三十九品,我们今天讲第四品,用的时间一千多个小时。前天周居士问我,「法师,你这样的进度,你这部经还要多久才能讲完」?如果依照这个进度来讲,十年都讲不完,何况「入法界品」就有四十卷!但是我要不是这样讲法,大家不得利益,听也是白听。这样的细讲,得利益的人有,不多。
 
  古人讲《华严》,没有这个讲法。李老师当年教导我们,告诉我们讲经的原则:长经短讲,短经长讲,听的人才有味道。长经长讲到哪一年才听得完?听经的意愿就没有了。短经短讲,人家瞧不起,「这没有什么希奇,没有什么意思」,提不起兴趣。短经能够长讲,人家觉得这个很了不起。长经短讲别人有兴趣,经虽然这么大,没有关系,使用的时间不长,他有学习的兴趣。
 
  我们今天违背了这个原则,长经长讲。好在是我没有听众,我在摄影棚里头录相,我自己对自己讲。我在这个地方是做学习报告,我尽一点绵薄之力,帮助有缘的同学。
 
  这个有缘绝对不简单,要菩提心;不发菩提心,你决定不能入华严境界。跟弥陀极乐国不一样,极乐国里头上中下三辈往生,发菩提心;菩提心,刚才讲了一定要发,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一百分里头能有十分,你就有把握往生凡圣同居土,你就有把握;你能够有五十分,你就有把握往生方便有余土;真的发足百分之百的菩提心,你肯定是实报庄严土,不一样。如果没有发菩提心,不能往生,那就是古人所讲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
 
  我学佛五十年写这一幅对联,你们在佛堂看见,这是我自己修学的心得,贡献给诸位。上联是心、存心,下联是处事待人接物。养生之道在自在、随缘,在这个世间于人无争,于世无求,什么都好,没有一样不好,你才自在,随缘才自在。自己一定要想怎样怎样,你就自己找自己麻烦,你就不自在;换句话说,你就不快乐。法喜充满,从自在随缘来的,常生欢喜心。一个人也不寂寞,也欢欢喜喜。我在摄影棚里头面对着摄影机,一个人!你看我一个人多高兴、多欢喜!这是从佛法里头得来的,真实的学问,真实的智慧。
 
  人在一生当中,能得到这个确实不容易。所以古人讲这个事业「非将相所能为」,将是统帅,相是宰相,做宰相、做统帅不难,得这个不容易,自在解脱这个不容易!我们这么多年学习的成绩,虽然不能说证得,沾到一点气氛。天台大师所说的六即位里头有相似即位,我们不能说到真实,但在相似位中跟真实慢慢的靠近了,所以要加速度不断的向上提升。
 
  怎么提升法?不断的放下。有人说人生就是一个放,这个话有根据。孟子说过,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这个放下不是别的放下,是心里头放下。千万不要误会把工作事情都放下,那错误了。心里头放下,心里头放下什么?放下执着、放下分别、放下妄想,所有一切人事物、世出世间法统统要放下,不能执着,不能分别,不能去想。你去想是无明,是妄想。
 
  为什么教你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因为一切诸法的真相,给你说真的,《般若经》上,六百卷《大般若》的总结,我把它总结九个字,「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世尊当年在世二十二年讲般若,讲得那么多,总结就是这三句话,这是给你讲世出世间一切法的真相。
 
  所以经上一再讲相有性无、事有理无,相是幻相,事是影事,像梦幻泡影一样,不是真的。所以你可以受用,你不能占有;你可以随缘,你不能控制。你要有控制的心,你要有占有的心,你错了!你已经堕落在迷邪染里头。千万不要以为这个事我要不认真的管,这事情就糟了!没有那回事情。「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没有你,这个宇宙照样运行,这个社会一切活动并不停止。你怎么不想想这个道理?除了你就不行?错了!
 
  所以真正修行人,声闻、缘觉、菩萨他们在世间,我常常有个比喻,这个世间众生在演戏,假戏真演,演得好象是真的。诸佛菩萨在旁边看戏,知道这个舞台是什么?是梦幻泡影。所以《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不是天下太平,什么事都没有了!你的智慧就开了。
 
  所以真正发菩提心,我写这二十个字,你要是做到了,「世界海纯清净劫转变」,这是一真法界,这是诸佛菩萨,菩萨是法身菩萨,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的净土。今天时间到了。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八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六0卷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五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二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六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九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一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四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七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九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四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三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六一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追寻无暇甘露·吉天颂恭尊者上师相应法“加持之雨”短轨[栏目:昆丘嘉真堪布]
 养生论[栏目:王骧陆居士]
 有人批评吃素太执着!?[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第七大愿:请佛住世[栏目:普贤行愿品·观修原理]
 阿姜查的禅修世界 第三部分 慧 第十六章 结语 附录[栏目:阿姜查禅师]
 在学佛若干年之后,发现自己如今似乎已经退失了当年的那种努力和好学的状态...如何解决呢?[栏目:宗萨钦哲仁波切微访谈问答]
 相应116经 世间边之行经[栏目:相应部 35.六处相应]
 莲师二十五弟子[栏目:圣者传记]
 佛学入门简要 初级课题 (十四) 建立服务人生观[栏目:佛学入门简要]
 大手印浅释 第一讲 大手印三要释义 五、大手印三要[栏目:元音老人]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