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一三卷
净空法师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六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77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五一三卷)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同生众,异名菩萨长行第三句:
 
  【智生宝髻菩萨摩诃萨,得不可思议劫于一切众生前现清净大功德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这一节经文是「普示灭惑」,虽然只有四个字,确实提醒我们菩萨修行的大德。我们在经文里面所看到的是现相,示现清净的形象,大师给我们讲的,帮助众生断惑证真,这个意思就很深了,确实是如是。这是菩萨的行门,我们要想学佛、要想学菩萨,不能不重视,应当效法。在时间上说,没有止境的,『不可思议劫』为众生示现『清净大功德』,我们要仔细去观察什么是清净大功德。特别是功德这两个字,拣别不是福德。功德里面包括福德,福德不包括功德;福德只在三界,而功德则不可思议。尽虚空遍法界是为一切众生示现的,一切众生我们常说的九法界众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要做如是的示现。
 
  「清净」,心清净,心如止水,清净平等;心清净,身当然就清净,身心清净,境界就清净,要做出这个示现。可见得这个示现不是装出来的,是从内心里头自自然然的示现,自然就是这个形象,一丝毫造作都没有。这要不是真修,怎么能做得到?所以看到这几句话,我们就晓得菩萨们修德圆满了。如果不是圆满,就不能称为大功德。所以他能够恒顺众生,众生有感,菩萨就有应。感应里面无论现什么身、无论现什么样的相,都是清净无染,都是令众生见闻觉知,知道离烦恼,知道断惑证真,他能收这样的效果。这些话、这种形象在《华严经》里面重复的次数太多太多了,我们要想想为什么?这正是世尊慈悲到了极处,千呼万唤希望把我们唤醒。
 
  我们业障习气实在太重,常常失念,把正念失掉,妄想就起现行了。展开经卷的时候或许短暂时间起几个正念,经卷合起来的时候,妄想杂念立刻就起现行了,所以我们才感觉得修行这么困难。尤其在现前这个时代,魔王的诱惑力量太大了。哪些是魔?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八大人觉经》里头说得很好,这大家常常念的,都很熟悉。第一个是五阴魔,五阴是我们的身体,特别是身体不好,年岁大了,病痛很多,这是属于五阴魔;想精进,体力做不到,这属于第一类。第二类烦恼魔,这个容易懂。哪些是烦恼?妄想、分别、执着、悭贪、瞋恚、愚痴、对于圣教的疑惑、嫉妒、贡高、傲慢、自以为是、轻慢众生,烦恼无量无边,烦恼是魔,来折磨我们,使我们身心不能够安稳自在。
 
  第三种天魔,哪一类是天魔?就是我们身体以外境界的诱惑,六根对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在现前这个社会里面展现出它们最大的诱惑力量:眼见色就被色迷惑了,耳闻声就被声迷惑了,鼻为香迷,舌被味迷,身被触迷,意被一些邪知邪见迷惑了。第四个是死魔,死怎么是魔?我们道业还没有修成,寿命到了,真的是全功尽弃了。纵然这一生修得不错,来生还能得个人身,这一死一生至少中断二十年,换句话说,来生纵然遇到善知识、遇到善缘,都得要从头学起,这个样子生生世世无量劫来我们修行不能成就,原因就在此地。所以真正要在这一生当中有成就,那就得要树立菩萨的形象,示现清净的形象,这个要靠自己。
 
  佛菩萨在经论里头教导我们,他为我们做示范,但是这个示范不一定在眼前,所以我们要常常想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当年在世的时候,那是什么样的形象?经论里头有记载,确确实实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全都放下了,放得干干净净。他不是求不得,他的一切荣华富贵都是现成的,他是王子,继承王位,中国人所谓「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他统统放下了,就是「于一切众生前现清净大功德」,示现给我们看。我们要想成就、要想走佛的道路就要作佛的示现;那不走佛的道路,现在我们这个形象,诸位要晓得是魔的形象!我们冷静观察、仔细去想想,折磨自己,也折磨别人。所以现前这个社会不是走佛道,你就是走的魔道。佛道的前途一片光明,不想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至少是天道;魔道的前途,给诸位说是三恶道。
 
  我们今天所处的地位是佛跟魔的交接点,我们有机会选择作佛或者是作魔。当然我们确确实实是选择佛道,但是敌不过外面一切诱惑,内不能够降伏自己的烦恼习气,依旧是落在魔道。这是事实,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清楚。所以真正要想在这一生成就,不能不做克己的功夫。所以佛教导我们「以戒为师,以苦为师」,这两句话真的是保证世尊后世子孙永远不堕落的教诲。我们学佛决定要严持戒律,严持戒律从哪里做起?从十善业道做起,要真做。不杀生,要做到决定没有伤害众生的念头,不杀生这一条才能做出成绩来。伤害众生的念头,虽然你没有杀它,你这个念头就不善了。不偷盗,绝对没有对一切众生占便宜的念头,想占别人便宜的念头这是盗心,行为上虽然没有,你的念头没有断,你的盗心还存在。要从这些微细地方下手。
 
  五戒十善里头最难持的、最容易犯的,是口业。所以世尊在《无量寿经》里面宣说修行的纲领,第一句说:「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跟在其他经教里头排列顺序不一样。一般的排列都是身口意这样排列的,《无量寿经》上排列的口身意,把不妄语排在第一位。如果我们还有妄语,还会欺骗人,不讲老实话,你的心怎么会清净?你的道业怎么会成就?《无量寿经》那个顺序用意很深,我们要明了,要知道从哪里去学习。只有心真正达到真诚、清净、平等、慈悲,你的形象自然就好了,自然就像佛、就像菩萨。你的爱心周遍法界,是对一切众生平等的热爱,不分怨亲,这个样子修德才能够把性德显露出来,这叫「清净大功德解脱门」。
 
  我们今天最大的困难,把戒律疏忽了,贪图享受,不能吃苦,我们对不起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说的这两句话,持戒、吃苦,他老人家一生做到了。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最古老的传记是《释迦谱》,在《大藏经》里面。释迦牟尼佛十九岁离开家去学道,三十岁示现成道,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日中一食,三衣一钵,树下一宿,完全过着随顺大自然的生活,那真的叫出家。晚上随便在哪里找个树下打坐,这一夜就过去了。在现在,我们曾经听说过澳洲土著,生活在澳洲中央沙漠的地区,还过这种生活。他们没有家,过游荡的生活,过大自然的生活,心胸开阔。佛陀他是示现,而且肩负着沉重的任务,教化众生,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超凡入圣,我们要多想想那是什么形象?我们虽然做不到,但是要努力接近,多接近一分,肯定就多一分成就,尽我们自己的能力靠近;换句话说,在我们现前日常生活当中,尽可能的放下。
 
  生活必需,这是没有法子,现代人生活方式跟古人不一样,生活必需品比古人多,但是自己一定要知道节制,不可以放逸,不可以增长贪心,这一点非常重要。时时刻刻要念着帮助别人、成就别人,这个帮助、成就里面要有智慧,要有方法,佛家叫善巧方便,诱导他走菩萨道,不是帮助他走魔道。帮助他走魔道这个罪很重,帮助他走佛道那是无量的功德,这个道理一定要懂。为社会大众做破迷开悟、断惑证真的好榜样,这就是智生宝髻菩萨。第四句:
 
  【功德自在王净光菩萨摩诃萨,得普见十方一切菩萨初诣道场时种种庄严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头也只有四个字,里面的精义给我们点出来了,「普严场会」,所以菩萨的德号『功德自在王净光』,用功德来庄严场会。场是道场、是物质环境,会是大众在此地的聚会。我们常念的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国土」,什么功德?他名号里面就具足了,「自在王」是功德,「净光」是功德,他这个形象清净光明,得大自在。怎样才能得大自在?古德常常讲「放下身心世界」,你就得大自在。你今天为什么不自在?是因为你放不下。放下,哪有不自在的?但是同学们听话不能够误会,不能够错解,放下身心世界不是说我这个身心世界都不要了,那你完全错了,那就给一切众生做了一个反面的形象,不是正面的。正面的形象显示的是我的身自在、心自在,我在环境里面,清凉大师所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得真的自在。
 
  自在加个王,王是什么意思?王就是自在的意思。像一个团体里面最高的领导人,他发号施令,别人都得服从,都得听他的,发号令这个人自在,遵守的人那就不自在,一切要听话,一切要服从,所以称之为王。佛经里头许许多多地方用这个王来代表自由自在,表这个意思;是自在当中之王,换句话说,就是大自在。放下是心里放下,念头上放下,不是在事上放下,这一点同修们一定要记住。不是学佛身也不要了、事业也不要了、家也不要了,那你是完全搞错了。你必须在社会上示现一个最好的模范,你的身自在,你的家也自在,你的工作也自在,处事待人接物没有一样不自在。为什么?充满了智慧,「净光」是智慧,你生活在大智慧、大自在里头。大智慧是慧,大自在是福,你是福慧双修,福慧统统现前,你享受到了。这就是真实的功德,以这个功德庄严道场。
 
  他这个得法,『普见十方一切菩萨初诣道场时种种庄严』,这里头含义很深。「一切菩萨」,《华严经》经上讲五十一个阶位全都包括了,一个都不漏。功德自在王菩萨什么时候来表演、来示现?菩萨初到道场,这个地方我们得讲清楚,不讲清楚你不了解它的意思。譬如初信位菩萨,这个菩萨刚刚证得初信位,功德自在王菩萨示现最圆满的形象来帮助他、祝福他。菩萨初信位修满了,证得二信位,刚刚证得二信位这个时候叫「初诣道场」,一直到等觉,法云地的菩萨修行功德圆满,证得等觉菩萨,刚刚证等觉那也叫「初诣道场」。初诣道场是这个意思,就是刚刚证得这个阶位、这个地位。
 
  由此可知,我们现前应该怎么学习?我们要帮助初学,接引初机,要以最好的形象示现给初学佛的人看。这里头还特别要懂得以最好的形象去影响还没有学佛的那些众生,还没有入佛门的。如果他看到佛教学佛的人有这么好的形象,他怎么会不想学?形象里面一定要记住清净自在,我们想一想现在这个社会大众,哪一个不是感到生活压力沉重?无论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背负着沉重的压力,所以生活在苦恼之中,没有快乐,忧虑牵挂,烦恼重重。如果我们学佛的同学,无论是在家出家,无论是从事哪一个行业,你给人的形象是欢喜、是快乐、是智慧、是清净,别人一接触就会感到你与众不同;时间久了,这个久不是太长,两三个星期、两三个月,我们相信他会来访问你,他会来向你请教:你生活为什么这么快乐?
 
  我过去住在美国的时候常常遇到,每到一个地方,有许许多多华侨的朋友、当地美国的朋友来问我:你为什么生活这么快乐?我被人问的次数太多了。我回答他们:「学佛」。学佛真的快乐,不快乐我学它干什么?我的老师接引我就是用这个形象、用这个方法把佛法介绍给我的。那个时候我二十六岁,方东美先生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句话我听了很中意,所以我就特别留意佛教。真的佛教的教学它的目的是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可惜你不认真学;你要认真学,你一定得到像佛、像菩萨那样的快乐生活、幸福生活。要怎么学习?一定要随顺佛陀的教诲,也就是说要把经典里面的道理参透,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把经典里面的教诲变成我们自己实际的生活行为,你就过佛菩萨的生活。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还要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那你就错了,你学佛是假的不是真的,佛法里面殊胜的功德利益你一点都没有享受到,这叫真可惜!
 
  佛法修学最重要的是改变心理,咱们世间人讲建设,这是心理建设,最重要的,这是根本。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六道众生特别是欲界众生,为什么过得这么苦?苦的根源从哪里来的?真正的根源是迷失自性,这是真正的根源,九法界众生共同的病根。欲界众生除这个共同的病根,还有个特别的大病根,这是什么?贪欲。对于你的欲望、贪念永无止境,那你就苦了。也许有人问:哪一个人不贪图荣华富贵?哪一个人不贪求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哪个不贪呢?佛告诉我们,如果你贪求果然能够贪得到,佛会拜你做老师。你有办法了,真能贪得到,佛做不到,所以佛会拜你做老师。这些东西不是贪得的,大家细细念《了凡四训》,我常常劝同学,初入佛门把《了凡四训》念三百遍你就明白了。这是因果,你命里有的,不贪它也来,贪它也来。可见得这个荣华富贵,我们讲你一生的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不是贪欲来的,是你命中注定的,不贪它也来,何必要贪?贪是烦恼的大根大本,佛教我们把这个拔掉。拔掉之后,你命里头的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更扎实,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懂。
 
  长行第四句:
 
  【功德自在王净光菩萨摩诃萨,得普见十方一切菩萨初诣道场时种种庄严解脱门。】
 
  这一段我们前面讲过,但是意思还没有尽,当然这个意思是讲不尽的。特别是我们在现前要学习的,就是一定要给社会大众、给初学佛法的人做一个最好的榜样。实在讲这里头的障碍就是要克服自己的贪欲,这是我们一定要遵守的、一定要明了的。我们想自己救自己,想庄严佛法、帮助众生,想到这些地方,我们自自然然就会很慎重的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自己的烦恼习气。一定要知道佛在经上常常告诉我们这个宇宙人生的真相,「世间无常,国土危脆,轮回路险,佛法难闻」;要有珍惜的心,能在这一生当中超越六道轮回,真正了生死出三界,再回到这边来,那就是乘愿再来,那就是此地讲的「功德自在王净光」,我们都得到了。
 
  再回来是来示现的、是来演戏的,不是来真正受苦的。释迦牟尼佛来演戏的,菩萨们、罗汉们、历代的祖师大德们、在家菩萨、各行各业里头学佛有成就的人,这里头许许多多乘愿再来的,示现好的榜样给社会大众看,给初学的人看,我们要在这些地方去观察去体会,认真努力学习。标准是经论,我们修学哪一部经论,总得找个主修的、助修的。我们现在修净土,净土主修的课程,五经一论。五经一论不必完全修,随便学一种都可以。同学们大多数现在所选的《无量寿经》,非常之好。《无量寿经》讲得很详细,无论是事,无论是理,因果、境界都讲得很详细。也有同修依《阿弥陀经》,也好,依《阿弥陀经》一定要依注解。为什么?如果没有注解,《阿弥陀经》虽然不长,意思太深了,不容易看懂。所以过去印光大师为我们介绍莲池大师的《疏钞》、蕅益大师的《要解》、幽溪大师的《圆中钞》,这注解很多,印光大师给我们介绍了三种。这三种流通得比较广的是《疏钞》跟《要解》,《圆中钞》流通不广。这些注解我们过去都曾经印过,印过好几次,依一种注子就行。
 
  真的要依教奉行,佛在经上讲的我们要落实,要完全做到,那就是好形象,就真正是阿弥陀佛的学生,弥陀弟子!弥陀弟子这个形象,说实在话,不但人天羡慕尊重,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尊重。为什么?尊重老师。诸佛如来对阿弥陀佛的赞叹,「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哪一尊佛都尊敬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学生在十方诸佛剎土特别为人尊敬。回过头来想想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做得像不像?如果做得不像,没有能认真依教奉行,那实在讲我们是把阿弥陀佛的面子丢尽了,我们对不起阿弥陀佛,我们对不起西方极乐世界的大众,这怎么能往生?
 
  要怎样具体落实?我在早年编了一个小册子《净宗同学修行纲领》,节录《无量寿经》最重要的教诲,必须要做到的,节录了六十二条。又节录《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那部经是佛专门对出家人讲的,节录了四十四条,总共合起来一百零六条。这个比经文是大幅度的缩短了,经不熟没有关系,这个一百零六句一定要记住。我们印成小册子,附录在里面的有《沙弥律仪节要》,戒律威仪我们再把它浓缩,把最重要的东西节录出来,天天要读诵。这个小本子是行经,我们必须要落实,必须要做到。这个过去很多地方都印,印得很多。在台湾南部,我记不得是哪一个道场,他们把这份合起来印成一册,好!这个小册子要大量流通,务必要做到。做不到,你是假佛教徒,你是假的弥陀弟子!
 
  现在这个社会上仿冒假的东西太多了,弥陀弟子也有假的,也有仿冒的。仿冒的说实在话,连鬼神都瞧不起你,社会上人也瞧不起你。所以我们要做真的,不能做假的,做假的有罪。这是特别在此地再补充的一些,一定要认真努力,要知道如果贪瞋痴不断,自私自利也不断,眼前是可以贪图一点小便宜,那个小便宜小得可怜,往后业报不堪设想。再跟诸位说个老实话,你眼前所贪得的这些小便宜依旧是你命里头有的;你命里头没有的,如果用这种手段可以得到,因果定律就推翻了。佛都不能改变因果,因果是世出世间的真理,我们要懂得。所以首先你要相信你这一生当中命里头有多少财富,你有多大的聪明智慧,你有多长的寿命,命里注定的。如果我们完全行的是正道,心地清净光明,行为磊落,绝不欺人,你命里头那个福报会增长。如果做违背良心的事情,打着佛法的招牌欺骗善良的信徒,把你命里面的福报折掉了。你命中该发十亿的财,现在可能你一亿都发不到。为什么?你造的罪业太重了,命里福报折掉了。不要以为「哦,我现在得了些财」,你命里头财超过这个十倍百倍都不止,你说你冤枉不冤枉?这就叫做愚痴,愚痴到了极处,他不行正道。
 
  正道所得到的,那个功德不可思议。凡是行正道的人你仔细观察,他的福报在增长,明显的在增长;他的智慧在增长,健康长寿,他不求长寿。袁了凡先生他求功名、求儿子,他没有求长寿,确确实实他延年益寿,他命中的寿命只有五十三岁,他活到七十四岁才往生的,后面的寿命是他一生行善积功累德得到的,他没有求就得到了。所以富贵不必求,功名不必求,「人到无求品自高」,一切随顺、随缘,自然得到,他怎么不自在?他怎么不清净?用攀缘心去求,求到的还是命里有的,你说冤枉不冤枉?而且还打了折扣。用心不善,那折扣打得更大。不明佛理,不读圣贤书,这个道理他参不透,他不明了。第五句:
 
  【善勇猛莲华髻菩萨摩诃萨,得随诸众生根解海普为显示一切佛法解脱门。】
 
  清凉大师注解「以法随机」,这就是我们在道场里面常常说的,《华严经》也是不断在重复: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示现什么身;应该说什么法,你就给他说什么法。佛法,特别是《华严》,不可思议,你志在升官,就给你说升官之法;你志在发财,就给你说发财之法,「佛氏门中,有求必应」。给诸位说,升官之法、发财之法无一不是佛法。为什么?觉悟了,觉悟就叫佛法。佛这个字是梵语音译过来的,它的意思就是觉悟。所以在翻译注解里面把「佛」意思叫觉者,你升官,你觉悟了,你不迷惑;你发财你也觉悟了,只要是觉而不迷,没有一法不是佛法。如果是迷而不觉,你今天在这里念《大方广佛华严经》都不是佛法。诸位要懂这个意思。
 
  世间法跟佛法没有界限,只有觉迷。所以大乘经上常说:哪一法不是佛法?真的觉悟,法法皆是佛法,没有一法不是佛法;迷了,那就要问,哪一法是佛法?迷惑颠倒,没有一法是佛法。佛法主要教导的是破迷开悟。做官有做官的道理,做帝王有做帝王的道理,做天王有天王的道理,你真的想做,不难!你得要肯修,如理如法的去修学,你这一生修因,你来生就得果报。学佛的人,真正把佛陀教诲落实在自己行为上的人,这个人真的是有求必应。他要发心把他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来生作国王,那他就得到,来生作大臣、来生作大富长者,真的是随心所欲。功名富贵是果报,果必有因。因修得好,你的果好。
 
  现在我们在全世界许许多多地方,我们也曾经接触过不少的达官贵人、大富长者,我们很清楚是过去世他修的好因;但是这个因里面夹杂着很多不善的因,怎么知道?因为他的日子过得很辛苦。他做官做得不自在,找麻烦的人很多;他发财财富是有不少,生活不快乐,他没有自在,他没有清净,所以他修的是福,里面缺少一点德。佛常常教我们要修福德,积功累德,你要是得这个功名富贵,你自在,你快乐。这些佛法里讲得非常透彻。
 
  『善勇猛莲华髻』,菩萨的名号,对于善法勇猛精进,真的像佛在《十善业道经》上教导我们的,「菩萨有一法,能离一切世间苦」。我们在这个世间苦头吃了几十年,味道真的是尝到了,现在听到佛这句话,我们的精神立刻振作起来了。有一个方法能离一切世间苦,这个方法我要!我想都想不到,现在佛给我们说出来,怎么会不聚精会神的来领受?这是什么法?佛说:「昼夜常念善法」,昼夜是日夜不间断,心里头只有善没有恶,你的心纯善;「思惟善法」,「昼夜」是直接贯下来的,昼夜起心动念想的都是善法;「观察善法」,观察是行,日常生活当中行的是善法,就这么一法。后面佛加了一句:「不容毫分不善夹杂」,这一句话重要。
 
  刚才我所说的,我们见现在这个社会做大官的、发大财的,他生活不自在、不快乐,什么原因?修善里头夹杂不善。我们明白了,我们昼夜想善、念善、行善,不夹杂丝毫不善,我们来生的果报决定超过现在这个世间所有一切富贵的人,如果你要是回向求富贵的话。不过真正对佛法了解的他不贪求富贵,为什么?这个东西不究竟。一定要学究竟的,究竟怎么修法?决定要超越六道十法界;换句话说,决定要求生西方净土,所有一切功德不贪求人天福报,我不要,我决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为什么?我那个福报才圆满。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跟他老人家学习,我想到这个世间来做国王,行不行?行!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不就是吗?应以国王身得度者,即现国王身而为说法。那个时候你做国王,你不迷,你觉悟了,你是菩萨国王,菩萨国王哪有不自在清净的道理?这个好!想做国王就做国王,想做天王就做天王,得大自在。
 
  如果不往生极乐世界,不成就自己真正的道业,没有证得菩萨果位,在六道里面享受,你把你修行功德去享受人天富贵,这是肯定会得到的;但是富贵享完了,在享受富贵当中很难不迷惑,迷惑又造业。福享完了,那个不善的业起现行,马上又堕落,所以这叫不究竟,你不能永远保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后你永远保住了,决定不堕落,真的得大自在。你要度畜生,都是示现王身;你要度蚂蚁你就会示现为蚁王,你要度蜜蜂你就会示现做蜂王,你要度一群狮子、猛兽你会做狮王,你要是度那一群牛群、马群,我们说野生的这些动物,你会做牛王、鹿王、马王,你在那里面示现那个身,教化那些众生,你说这个多自在!人眼光要远大,不能看眼前短短几十年间的小利,那就错了,真的搞错了!心量一定要大,勇猛精进去修善,日夜不能间断,这是「勇猛」。
 
  下面加「莲华」好,莲华是清净,莲华在佛门里面表法:不染,永远保持清净。所以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他所表现的形象细心的人不难看得出来,那就是他清净不染。他示现大富贵,得大富贵,他不被富贵污染,也就是他在富贵里面他不起贪瞋痴慢,所示现的是什么?清净平等。我们一看这不是普通人,他发了大财,他对于财宝不贪染,心地清净,这个财宝利益一切苦难的众生,他不自己享受,这个人就是菩萨。他有高度的智慧,他把这些财富、他所修得的财富,用在帮助一切众生。如果他的心量要大,帮助九法界众生。这能做得到吗?能,形象就做到了。
 
  我常常在想,想开一个素菜馆供养九法界众生,免费餐厅,欢迎大家来吃饭,不要付钱的。我想了不少年,也许有一天这个事情就实现了。社会上很多贫苦的人生活艰难,我们应当要帮助他们。这个餐厅因为都是素食,有钱富贵人他不吃素,他不会来的,你请他来他都不来。这个餐厅我们可以挂个招牌,照顾低收入免费食堂。这里面所有的饭菜跟我们自己吃的一样,我们吃什么,我们以一样的东西招待别人。过去这三年,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试验成功了,每天平均一千多人吃饭。从前菜很少,只有三四个菜一个汤,现在平常吃饭大概都十几道菜,自助餐,两三个汤,自己可以选择。餐厅二十四小时开放,什么时候去都有东西吃。你要欢喜吃,吃完之后你还想打包带走,可以!星期假日三四千人吃饭,做得很成功,确实照顾到低收入的人。他们每天到这边来吃饭,也乐意在这边帮帮忙、做做义工,所以居士林的义工有一两千人,办什么事情都很容易,做成功了。
 
  做成功之后非常兴旺,所以有人问:你这个开销很大,一个月到底要花多少钱?没有花钱。为什么?从来没有买过米,从来没有买过菜。你才晓得社会上大众善心人士真多!他知道你在做,自自然然有人送米来送面来,每天都有人送菜来,油盐酱醋都有人送;送到的时候,你一天那么多人吃,吃不完,吃不完你这个东西又不能储存,储存它会坏,所以每一个星期我们隔个两三天用卡车装,赠送各个地方的孤儿院跟养老院。新加坡各个宗教所办的我们统统都送,不管你是哪个宗教,因为是素食,大家都欢迎,变成这些养老院、孤儿院物资长期的供应站,我们吃不完太多了嘛!你才晓得社会上善心人士多,不是没有,没有人提倡,没有人干,「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真做,一定会感动许许多多善心人士来支持。所以居士林这三年二十四小时供应餐饮,常住没有花过一分钱,不可思议!好事就怕你不肯去做,真正发心做,绝对不图名闻利养,用真诚心去做,感应不可思议。
 
  「莲华」表清净,「髻」代表高显,你的清净高、明显。菩萨在此地所修的布施,法布施,『普为显示一切佛法解脱门』。那我们晓得,一切布施供养当中,《华严经》末后普贤菩萨说得非常好,「法供养为最」,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懂得。要修法供养,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明理,自自然然能够改善他的生活,转贫穷为富贵,转迷惑为智慧,不是做不到。化灾难为祥和,这些在佛法当中实在讲轻而易举,哪里是难事!问题是一般人不懂得这个道理,学佛的同学虽然好象听过这个道理,也读到这些经典,不够深入,所以你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还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你所学的这个佛法没有用上。你果然用上,情形就不一样,自然就不相同了。一切都能改变,学佛成绩就是看你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之处,有没有做过改变?真学佛,这个改变一般人能看得出来,一看,「嗳,他不一样,他跟从前不相同了」,从前很小气,现在很大方;从前斤斤计较,现在处处能体谅人,真的改变了。你再仔细看,相貌改变了,体质改变了,精神气质都改变了。
 
  佛法教学的殊胜,小改变一个人,改变你一家,让你的家庭生活美满;改变社会,改变国家,改变世界,这个工作有意义。这个社会许许多多的行业我就选这行,这行过得快乐。而且这一行里头没有退休的,你看看哪一个行业到一定时候都退休了,我这个行业没有退休,愈做愈起劲,愈做愈快乐,用世间人的话来说,愈做愈有成就感。有成就感就着了相,就不清净了。菩萨在此地教给我们不着相,「莲华髻」是不着相的,随顺众生的根性、随顺众生的理解,教导他佛法。诸位一定要记住,什么叫佛法?你要是把吃斋、念佛、诵经、拜忏、做法会,你把这个看作佛法,你就完全错了。什么是佛法?佛法教你怎样过幸福美满的生活,怎样教你所求都能够满愿,这是佛法。佛法教你如理如法的求,你求一个东西,跟你讲你所求的是果报,这个果报是什么因,来指导你你只要照这个因好好的去做,你所希求的果报一定会圆满,真的是求功名得功名,求富贵得富贵,求儿女得儿女,求长寿得长寿,求什么得什么,「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叫佛法。你懂得做,这叫你真正参透了,求成佛一定得成佛,求做菩萨一定成菩萨,这才真正是「佛氏门中,有求必应」。
 
  佛法包含了虚空法界,经典在哪里?我们今天看的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说明书、简介,真正的「大方广佛华严」在哪里?就在我们生活当中六根接触之处,无一不是大方广佛华严!大方广佛华严是活的,这个书本是引导,让你真正入华严境界,入华严境界就是过佛菩萨的生活,这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的快乐,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得到的。帮助你自己德行成就、智慧增长,帮助你家庭和睦,家和万事兴;帮助你事业成功,不管你从事哪一个行业,经典里面都有教导你的理论与方法。世出世间一切法到这个地方来,真的圆满解决了,确确实实契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人怎么会不快乐?所有一切障难、障碍、灾难统统都化解了。
 
  佛法的殊胜,可惜没有人认识。正因为大家对它产生误会、误解,不肯接触它,纵然接触也没有兴趣深入,更不可能落实,这里面无比殊胜的利益当面错过!真可惜。所以佛法的教学随顺众生根性,随顺众生的欲乐,欲是欲望,乐是他的爱好;他爱好世间五欲六尘没有关系,教他,教他在这里头觉悟。五欲六尘有快乐,那个快乐不究竟、不圆满,让你得到,得到之后再告诉你,还有比这个更快乐的、更究竟的、更圆满的,永远不会失掉的,他就有兴趣了,他一定会想学。所以佛度众生不是常说吗?「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这叫佛法,对世间人一定要用这个,先叫他得利,满足他的欲望,然后把他的生活境界向上提升,「这个好吗?还有比这个更好的」,所以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好,这一段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六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一四卷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一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六00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0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三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0三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五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0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七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七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0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三五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二十一度母[栏目:手绘唐卡精品图集]
 2010金刚萨埵法会开示(网络开示)[栏目:索达吉堪布]
 老人 An Old Woman[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一零八、化险为夷[栏目:现代因果实录]
 歌声 Sound of Singing[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