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的社会功能
 
{返回 觉醒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36

佛教的社会功能

觉 醒

   佛法的生命在于发挥其丰富的社会功能,只有坚持与时代紧密结合,佛教才有生命力。毋庸讳言,博大精深的佛教教义中,包含有许多积极因素,是佛教长期与社会相适应的基本契入点。这些和谐思想主要有:

1、缘起性空与如实观照的认识论

   佛教认为,世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由各种条件聚合而成的,其本身没有独立的自性。当构成这一事物的条件产生或成熟时,这一事物就会应运而生;当构成这一事物的条件改变或消失时,事物的性质就会随之产生变化。这就叫做“缘起性空”。

2、诸行无常和时空无尽的宇宙观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和现象,时刻处于生起、变化、消灭,再生起、再变化、再消灭之中,永远没有停息的时刻,这就叫做“诸行无常”。
   佛教又认为,时间没有终点,空间没有边际,时空是无尽的。

3、无我利他和度生无倦的人生观

   佛教认为,人生在世,应该具有忘我利他的精神。应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地为大众服务,而且从事这种服务时应该做到永不厌倦。
   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下,这样的人生观是极具现实意义的人生观。

4、诸恶莫做、众善奉行的道德观

   佛教认为,作为一个正信正行的佛教徒,必须坚决做到不造一切恶、常行一切善。试想在我们的社会中,假如人人都能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那么,社会治安将更加良好,人民将更加幸福快乐。

5、“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人间佛教思想

    赵朴初居士在《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倡导人间佛教思想,就是要奉行五戒、十善以净化自己,广修四摄、六度以利益人群。指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就是要求广大佛教徒,一定要把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好,一定要以利他的精神,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这种净化人心、改善社会的人间佛教思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佛教与社会相适应的一个重要前提。

    上述五点,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在各个不同的历史事情,起过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在当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必将在东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中继续绽放异彩。


{返回 觉醒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人间净土
下一篇:发扬佛教奉献精神——以上海玉佛禅寺为例
 自在
 “佛教文化与西藏社会和谐”——研讨会开幕式致辞
 中国佛教的三大优良传统
 净心启福慧,禅门作津梁——深切缅怀一代高僧净慧长老
 云在青天水在瓶
 常怀一颗平常心
 广行四摄,利他奉献
 略论当代宗教媒体的定位与责任
 心念纯净,行走世间
 真禅法师“爱国爱教”思想管窥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念咒、念祈请文的时候,如果身口意达不到一致,祈请不到诸佛菩萨怎么办?[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享受修行[栏目: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二八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三集]
 与祖师同行 柒 遍界真实义 祖师教诫多峻严[栏目:与祖师同行·明一法师说公案]
 事亲并非只是顺从[栏目:论语禅]
 无门直指 第三十五节 观心[栏目:程叔彪居士]
 婚礼有感[栏目:觉世论丛]
 再谈僧教育(妙湛法师)[栏目:其它法师]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I 1235经:本经以波斯匿王之系缚国人,佛陀以佛法而解释之。[栏目:界定法师]
 道安(漂萍传灯)[栏目:高僧大德的故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