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二四卷
净空法师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三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44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二二四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欲界日天子偈颂,第十首:
 
  【解脱方便自在尊,若有曾见一供养,悉使修行至于果,此是德天方便力。】
 
  我们从这一首看起。持德天子,他修的法门是「发生清净相续心令不失坏」,从这个地方成就的。偈颂里面把他的发心落实了,落实在哪里?在布施供养。举一桩事情,我们就知道这里面含摄境界是非常广大,也就是将他的清净心完全落实在工作、落实在生活。
 
  第一句『解脱方便自在尊』,这一句话是双关语,我们必须要清楚、要明了。表面上看,这是赞佛,称赞毗卢遮那如来;仔细去观察,这一句说的是我们性德。「解脱」这两个字,上面是讲因,下面是说果。我们凡夫被无明、见思烦恼缠缚住,所以不能脱离生死苦海,不能脱离六道轮回。佛教我们要把这个因解除,我们除去见思烦恼,就脱六道轮回;再解除尘沙烦恼,就脱离十法界;再解除无明烦恼,你就圆满成佛了。解就是放下,不肯放下,你永远脱不了现前的果报。如果造作恶业,前途就不堪设想,前途一片黑暗,黑暗是三恶道。所以把这一桩事情摆在最前面,我们修行证果就从这儿下手。「方便自在」,这是世出世间最可贵的,「尊」就是可贵。「方」是讲方法,我们生活的方法,工作的方法,处事待人接物的方法;「便」是便宜,宜是恰到好处,不过分,也不是不及,恰到好处;处事待人接物恰到好处,就叫方便,这样你就得自在了。「方便」的意思无限的深广,我们要能体会到。
 
  下面这一句,举一个例子,『若有曾见一供养』。「若有」是假设,有曾经见到一个修供养的人。这句很明显说明,「佛氏门中,不舍一人」。发心修供养,什么是「供养」?我们拿着香花、水果、供具去供养佛菩萨,是不是这个意思?不是的,这是形式,不是实质。佛法里面形式是表法的,是教学用的,是提醒我们。实质是什么?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为众生服务,就叫做布施供养。你每天以最虔诚恭敬的心,去供养泥塑木雕的佛,有什么用处?这些佛菩萨需要你供养吗?所以人家说我们迷信,佛家讲你着相。我们学佛人要不要做?要做;做要懂得意思,做要不着相。每天早晚,以香花水果,最低限度一杯清水,供佛菩萨。
 
  你要明了这个意思,供这一杯水是什么意思?今天我一天从早到晚处事待人接物,我的心要像这水一样,干净、平等,水是表清净、平等。如果我这一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依旧是损人利己,你这一杯水叫白供了,一点功德都没有。只晓得样子,不晓得里头的含义。一切供具当中,最重要的是水,水代表心,清净心,平等心,这是佛心。供养香,燃一支香,香表什么?信香,对佛菩萨的教诲深信不疑。佛菩萨教我们什么?教我们要把一切众生当佛菩萨看待,一切众生当父母看待,孝亲尊师,那是燃香,你这个燃香落实了;否则这个香燃了有什么意思?世间人无知,以为燃得愈多,佛菩萨愈保佑他;愈多,佛菩萨愈讨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么大一个房间,如果好多人烧香,乌烟瘴气,呼吸都困难,怎么不讨厌?我们连呼吸都困难,佛菩萨也一样。香,只要燃一支就行了。所以学佛要开智慧,要明理,这不是迷信。
 
  供花,花表什么?花表因行,植物先开花后结果,花表六度。供这一枝花就表示,我今天从早到晚起心动念、一切作为与六波罗蜜相应。供果,果是我们希求的果报,我们修净土的人希求的果报,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你这些供养不能落实,有什么用处?白供了。而且所有一切供养还有极不善的心,什么不善心?自私自利,求佛菩萨保佑我发财,不要保佑他;保佑我长寿,不要叫他长寿;所有的利益都归自己。供养佛菩萨,跟佛菩萨谈条件,说个不好听的话,天天贿赂佛菩萨,把佛菩萨当作贪官污吏看待,这个意念就糟蹋佛菩萨,你还会有福?
 
  佛法的形式全是表法,全是提醒自己,所以佛法不迷信,佛法不是拜偶像。可是现在人的表现,佛法确实是迷信,确实是在拜偶像。让别人起这么一个念头,说你学佛人拜偶像迷信,我们就在那里毁谤三宝。我们天天那样做,人家就毁谤,为什么毁谤?是因我而毁谤,我带头毁谤。地藏菩萨说得好,「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你天天这样干,将来果报在阿鼻地狱。地藏菩萨在地狱是度众生,我们堕地狱是受罪,总要明白这个道理。菩萨在此地赞颂的意味深长,他不用别的比喻,用供养。真正的供养,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无有私心,不附带任何条件,这叫供养,你是真供养。你为社会大众服务,心行完全跟六波罗蜜相应,你是真供养。这个供养里面,财、法、无畏统统圆满具足。
 
  『悉使修行至于果』。诸佛菩萨加持你,所谓是诸佛菩萨保佑你、帮助你、满足你,到达你所希求的果报,「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导我,他告诉我,你有所求愿而得不到,是你自己有业障,只要把业障忏除,所希求的果报就现前。这是说明,为什么「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要懂道理,如理如法希求,真有不可思议的感应。如果你的希求不如理、不如法,你要是得到了,那就是谚语里头所谓的,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不如理,不如法,求得来的,祸害来了。中国古人造字,所以我们看到中国这个文字,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全世界任何国家民族都找不到。「祸」跟「福」很像,这就是提醒你要仔细看清楚,不要把祸看成福,不要把福看成祸。这个文字,文字是符号,里面充满了智慧。特别是在现代社会里面,许许多多人把福看作祸,把祸看作福,颠倒!佛经里面常常讲「颠倒错乱」,「可怜悯者」。末法的现代,佛这两句话,我们读了,体会特别的深刻,佛在三千年前看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
 
  佛菩萨对我们的帮助就是所谓的感应,众生有感,佛菩萨必定有应。经教里面跟我们说,像观世音菩萨,那只是一个代表,「千处祈求千处应」。可是有人说,我求佛菩萨,求好象没有感应。可能!为什么?佛菩萨对人的感应,他有个原则: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你要求享受,增长贪瞋痴,你怎么求,佛菩萨不会感应。如果你求这些东西,感应来了,那不是佛,那是魔。魔喜欢帮助你增长贪瞋痴,帮助你自私自利,帮助你造作恶业,然后看到你堕阿鼻地狱,他很开心,魔来了,佛不来。佛是成就我们的善心、善行,这个有感应。
 
  那我们求到底是佛来是魔来?今天的世界魔多佛少,你看看《楞严经》就知道了。《楞严经》把魔分成五十类,每一类里头不知道有多少。在哪里?到处都是,都在我们四周围,你不细读《楞严》,你不知道。佛通常在经教里面,为了讲经方便起见,只给我们讲五阴魔,《楞严》上每一个阴魔又细说了十个,成五十种阴魔。所以是佛是魔我们也要能辨别清楚,心正、行正,魔也变成佛;心邪、行邪,佛也变成魔;所以是佛是魔不在外境,是在你的内心。这也就说明了,佛讲的话没错,境随心转;心正外面境界都是佛,心邪外面境界全是魔;是佛是魔,这个主宰不在外,在内。我们念念遵守佛陀的教诲,言语造作完全依教奉行,那是佛境界。佛示现来帮助我们,应以什么身帮助,他就示现什么样的身分。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要知道这一个事实真相,这给我们很大的信心。
 
  所以菩萨赞颂,一开头就讲「解脱方便」,这个意思很深,我们要能体会,一定要从断烦恼习气开始,一定要真正明了教理,我们的修行才如理如法。我们凡夫真正想得解脱的自在,唯有放弃自己的烦恼习气,放弃自己的成见,决定遵从佛菩萨的教诲,随顺佛菩萨的教诲,我们才能得解脱。法身、般若,那还要进一层,解脱可以先得到。「法身、般若、解脱」,这叫三德,阿罗汉、辟支佛只得解脱,般若没有现前,法身更不必谈了。由此可知,真正得到解脱,必须要断见思烦恼,放下一切执着;如果要得般若,于世出世间一切法分别的念头断掉了,妄想伏住,自性般若才能够现前,清净法身才能够证得。
 
  我们没有能力,但是不能不学。没有能力,实在说,是自己不能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你能够伏住你的烦恼习气,你跟佛菩萨本来没有两样。诸佛菩萨能,我们为什么不能?儒家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大圣大德,人人可以做,只是你不肯做而已。肯做,佛菩萨帮助你;佛菩萨在哪里?社会大众,芸芸众生,无一不是佛菩萨应化的,都在帮助你,你自己不认识。什么人认识?真正修解脱的人,真正修方便、真正修供养的人,他认得。所以这一句话是实实在在的,不是假的,这是德天子的方便力。我们再看下面一首:
 
  【一法门中无量门,无量千劫如是说,所演法门广大义,普运光天之所了。】
 
  普运行光明天子,他得的是「普运日宫殿,照十方一切众生,令成就所作业解脱门」,这个意思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清凉大师在这一首有注释,第一句就是「能照法门,犹一日宫,千光并照。随举一法,有无量门」。『一法门』,比喻太阳,这一段是日天子,以这个来表法。他的确切含义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就像太阳一样遍照十方,「千光并照」。清凉说这里头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从相上说,「约相类,如一无常门,有生老病死,聚散合离,得失成坏,三灾四相,外器内身,剎那一期,生灭转变,染净隐显,皆无常门。余亦如是」。这一段我们念了,大家懂了没有?这个意思是讲,任何一法都圆满具足一切法,所以《华严经》上说,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举一个例子,譬如佛说无常,无常是一门,世出世间一切法,哪一法不是无常?「无量千劫如是说」。他这里举个例子说,动物有「生老病死」,这是无常的现象。生老病死,几个人能够知道它的真相?很少人懂得,不是真正修道人不懂。给你讲生老病死,你以为真懂?你要真懂了,你对于无常,佛说的无常,你就开悟了,你跟普运光天没有两样。你真懂了,你就是法身大士,你决不是普通人。生老病死在剎那间,我们以为生,这小孩出生了,过了几十年,他慢慢老了,生病,死了,我们都会会这个意思,这不是本意,你要懂得它的本意。
 
  本意很难懂!现在科技发达,照相机我看每个人至少都有一台,还有的人好几台。你们玩照相机的时候,有没有体会到无常,生老病死?你快门按下去之后,生老病死统统具足了,现象都在其中。你再按第二张,绝对不是第一张。从这个地方我们就能体会到,我们进这个教室来的我,跟我出去的时候不是一个我,你要是认为一个我就错了。进来那个我已经灭了,现在的我生,说生,立刻就灭了。我们是迷在生灭相续相里面,不知道真实相。就好象玩照相机一样,前一个快门按下去,跟后一个快门,照了几张,这几张一样的,其实不一样,完全不一样。你按下去的一剎那,那一剎那就是生老病死全具足了。我们就用这个做比喻,这一张照片,你快门一打开,这影像生了;手一拿起来,不拿起来也行,那个快门已经关起来了,关起来就灭了。老的相是时间相续;病的相是产生变化,原来一张空白的底片,现在被污染了,就病了;再不能恢复,死了。生老病死在剎那之间,这是真相。
 
  缘生的相,「聚散合离」;缘聚就生,缘散就灭。聚散是讲有情,合离是讲无情;无情的众生缘合就现相,缘离相就消失了。「得失」是讲有情,「成坏」是讲无情;我们迷在无常里头,得失也无常。得,真得到了吗?连自己的身都得不到,何况身外之物?所以佛教给我们要随缘,随缘你就自在。什么叫随缘?没有一点点自己的意思在里头,就是随缘;有一点自己的意思在里面就是攀缘,就不是随缘。攀缘造业,业不是善业、就是恶业,你都要遭果报。随缘是净业,这里面没有三途六道的果报。普贤菩萨教我们「随喜功德」,那是随缘,随缘是功德;攀缘,纵然是一些善行、善事,是福德,不是功德;这个我们要辨别清楚。
 
  下面说「三灾四相」。三灾是贪瞋痴所感的,水火风三灾。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水淹没初禅天。所以天人福报比我们大,他究不究竟?他还会遭水灾,初禅天;欲界就不必说了;火灾烧到二禅天,风灾吹到三禅天,这水火风三灾。二禅天人悭贪伏住了,所以他没有水灾,但是瞋恚还有,所以他有火灾;三禅天人瞋恚的念头也伏住了,贪瞋都伏住了,他还愚痴。所以能够将贪瞋伏住,就不遭水火这两种灾。他愚痴,愚痴还要遭风灾。四禅天人有福了,四禅天叫「福天」,他把贪瞋痴的烦恼完全控制住了,心行一片慈悲喜舍,所以三灾没有了。娑婆世界六道里面,这才叫真正福田。看风水的人常讲,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什么人是福人?四禅天人是福人。什么地方是福地?四禅天是福地。
 
  可是诸位要记住,净土经里面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上善俱会一处」,我们心里头还有贪瞋痴,那怎么行?还有是非人我,有贪瞋痴慢,怎么能往生?李炳南老居士以前常讲,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两、三个而已。什么原因?你不能把这个烦恼习气伏住。所以念佛讲功夫,什么功夫?烦恼习气伏住了。古德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是烦恼,贪瞋痴慢念头起来了,起来不怕,为什么?这个烦恼是无始劫来的习气,时时刻刻自然会现行,它要不现行,那你就是佛菩萨,你就不是凡人。凡人决定烦恼会现行,现行不怕,要觉悟得快。什么觉悟?「阿弥陀佛」。只要念头一起,头一个念头起了,第二个念头阿弥陀佛,用阿弥陀佛取而代之,这叫会念佛。这一句佛号治病,治我们妄想习气的毛病。
 
  这个功夫用久了,功夫就有力量,自自然然把你的妄念控制住了,这叫功夫成片。就是念头起来都是佛号,决定不起贪瞋痴,决定不起自私自利,起心动念决定是利益众生,这功夫成片了。功夫成片,往生凡圣同居土,你决定有把握,功夫成片了。自己要干,别人对我们怎么批评、怎么赞叹,都不相干;不是说他赞叹你就会往生,他毁谤你就不能往生,没这个道理!如果说赞叹能往生,我们大家都赞叹赞叹,他不就往生了吗?哪有这种道理!对外面境界毫不相干,完全是自己内功,心地功夫。我们要了解这个道理,要了解事实真相,自己晓得怎么个修行,不要耽误了这一生大好的机缘。
 
  尤其《华严》,《华严经》长,讲得详细,《华严》是大本的《阿弥陀经》。彭际清居士说,《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弥陀经》是小本《华严》,这三个经里头讲的是一桩事情。大本说得特别详细,而且是多次的重复,目的是让我们多次熏修,我们这才能记得住。小本《弥陀经》便于受持,那是净宗的纲领,掌握住纲领,功夫容易成就。所以行门《弥陀经》最好;解门是《无量寿经》,《华严经》更殊胜,帮助我们明白这个道理。
 
  「四相」,就是讲生老病死这四种现象。「外器内身」,器是我们生活环境,器世间;内是我们的根身。「剎那一期」,注意这一句话,一期就是一个阶段,生老病死一个阶段。「生灭转变」,生灭就是讲无常,就是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生灭它不会终止的,它不会在那里停一下。你说生,生之后它能够停一下,不可能,立刻就灭了。生灭不断在转变,我们今天是被转变蒙骗了、蒙蔽了;转变是相续相,我们错在这个地方。
 
  「染净隐显」,隐是不明显,显是明显。佛经上常说十法界,一个法界显现出来了,九法界隐;隐不是没有,有,只是我们六根的能力接触不到,不是没有,它存在。确实有天道,我们看不见,我们也听不到,也接触不到。为什么?境界不相同。人鬼杂居,住在一起,人见不到鬼,鬼也见不到人。这种状况就像我们现在看电视,全世界几千个电视台、几万个电视台,都在放射讯息,我们这一架机器完全能收得到,现在看是拨频道,拨这个频道,这个画面显,其他的画面不是不存在,隐而不显,就是这个道理。不能说我看这个画面,其他的画面没有;换个频道,立刻就现前了。
 
  虚空法界讯息无量无边,我们今天到底是拨在哪个频道,哪一个画面显现出来?可惜我们自己不能够随心所欲控制,要能够随心所欲的控制,随心所欲来调拨,那就是所有一切境界我们都看到,我们都听到、都接触到。有没有这种人?有!《华严经》上每一个人都有这个能力。他能力从哪里来的?本能,不是从外面来的。佛给我们说,每一个人都有这个能力,你现在能力为什么失掉?因为你有烦恼,你有妄想,你有分别,你有执着,这些东西把你的能力障碍了。所以佛说「佛不度众生」,佛没有能力度众生,佛只是把事实真相告诉你,你自己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你就恢复了。佛所知道的你也知道,佛所见到的你也见到,你就入佛境界。那我们为什么不把妄想分别执着断掉?
 
  昨天下午,我到此地书城去看了一下,我看到书架上琳琅满目,看了之后有什么感想?这个世界应当从头来起,太复杂了,太乱了。你看看这个出版的东西,想到这个时代人脑子里头胡思乱想。所以西方人讲世界末日,一切从头来起,有道理!中国古时候,读书的人所涉猎的典籍:《四书》、《五经》、《十三经》,再看历代这些大德们的注解,所以他的思想不复杂。现在看看,我是感慨万千!看到那个地方,书店的磁场会叫人头昏。本来书店应当是很温馨的,书香气息,现在进到里面,头昏脑胀。这里头东西不是正法,正法不一样,你进去会生欢喜心,心地清凉自在。所以我们看看,赶紧就离开。你再看看书面,书面印的那些图画,那妖魔鬼怪。所以有人说这个世界要从头来起,我看了一看,想想是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
 
  大师在此地举这个例子,让我们从这个例子上去引伸,世出世间一切法,法法皆是无常。既然是无常,你就知道不可得;既然晓得不可得,你还去追求它干什么?所以什么事情,随缘。这几天,居士林林长李木源居士在谈「唐城」这个事情,我们的意见是一致的。我们要不要跟他谈?要,「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我们需不需要坚持?不需要,随缘。我们不是为自利,我们如果有这么一个机会,让我们对社会、对人民、对众生有更多的服务,这个事情我们要做;如果没有,没有这个机缘,谢天谢地,我们省事,哪要操这么多心?哪要受这么多辛苦?所以我们有愿,我们没有心,我们并不想一定要得到。所以自己一定要衡量,我能力可以做得到的,有这个机会我要做;做不到的不做,绝不勉强。对方对于我们的心态也逐渐了解,我们不是为利润,很可能这个地方会交给我们。交给我们,我们很辛苦,每一个人都要加倍的辛劳,为社会安定服务,为世界和平服务,为一切众生幸福去服务。我们自己深深明了,「无智亦无得」,我们什么都不要,什么念头都没有。
 
  服务是什么?六波罗蜜,我们在修六波罗蜜。布施,完全是个服务的心,服务的行为;持戒是守法,如理如法;忍辱,耐心去做,求三宝加持;精进,不断在工作里头、生活里头,吸取经验,改过自新;禅定,绝对不受外界的诱惑,不受名的诱惑,不受利的诱惑,不受位的诱惑,也不受权力的诱惑,这叫禅定;般若是对事对理、对因对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是佛弟子,奉行佛陀的教诲,修六波罗蜜。所以这个事情成了,这个地方的福报,众生有福。看这个样子,众生还真有福,我们每一个人要多辛苦一点。
 
  昨天我听李文华居士告诉我,我们制作光碟的机器到齐了,他的动作很快,我看到外面墙已经做好了,下个月就可以生产。这个机器开动了,我们每一个人也要加倍的辛苦;你要有东西给他做,没有东西给他做,机器停摆,那也没有意思;机器要开动,那我们要加倍努力。我们要提供母带让他去做CD、做VCD,这是为社会服务,我们的产品一分钱都不卖,全部是结缘赠送。所有VCD的光碟要把字幕配进去,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我们每一个同学在这个地方努力,做这一桩事情。
 
  所以「人生以服务为目的」,这一句话就是四弘誓愿里面「众生无边誓愿度」,一个意思,两个说法。众生无边誓愿度,古时候的说法;现在的说法,人生以服务为目的。但是没有古人那句话圆满,人生以服务为目的,服务的对象没说出来,佛说出来了,佛那个度就是服务;为谁服务?为无量无边的众生。众生无边,不是为一个众生,不是为一个地区的众生,也不是为我们这个地球上众生,地球外面还有外太空,要为无尽众生服务,这是个觉悟的人。为什么要这样做?现在我们也偶尔听说有些人赞叹,你们的心量为什么这么大?心量本来就这么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的心也是这么大。现在你的心为什么变得那么小?自私;这一自私,把你大心量就变小了。你把自私放下、舍弃,你的本心、本性就现前,肯定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清凉讲第二个意思就是这个说法,「就性融」,自性圆融来说,「不可尽也」。
 
  偈颂后面两句,『无量千劫如是说』,「千劫」是比喻,不是数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是这个说法,佛佛道同。『所演法门广大义』,「演」,演说无量无边的法门。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法门无量誓愿学」;为一切众生,法门无量要誓愿演;不但是说,做出来给一切众生看。怎么作法?随类现身,随机说法,普度一切众生,理跟事我们都要通达明了。基督教的牧师是不是佛菩萨?是,我完全肯定。佛看到那个众生,应以基督身而为说法者,即现基督身而为说法;应以神父身而为说法者,他就现神父身而为说法。我们眼睛里全是诸佛如来的化身,无论他是什么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统统是诸佛如来的化身。愚昧的人,不明事理的人,他才有分别、才有执着,所以看不到事实真相,起心动念、所作所为厚此薄彼,造业了。纵修福,那个福也很小、也很有限,与性德不能相应。这个实在讲,不读《华严》之过!《华严经》第一个大的好处,帮助我们了解宇宙人生真相,帮助我们拓开了心量。这真正是大经,真正教我们解脱,不但脱离六道,脱离了十法界,脱离一切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错误的观念,真正认清楚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心、一个法身、一个智慧,究竟圆满的般若智慧,心开意解,成就方便自在尊。
 
  清凉末后这两句话说,「一门历事,则劫劫难穷。方便多门,终归一极」,他这两句话说明了事实的真相。这个事实真相在我们的分上,我们不知道,完全没有觉察到。谁觉察到?法身大士知道。我们在讲堂常说,起心动念,一切作为,点点滴滴都遍虚空法界,都遍过去未来。现在科学家讲波动,这个地方也是说波动,什么波?心波,现在科学界里面所讲的思想波。思想波是起心动念,不论圣凡,念头一动,周遍虚空法界。不但跟诸佛菩萨有感应,跟所有一切天地鬼神统统都起感应,《太上感应篇》里面给我们透了这个消息。我们起心动念,天地鬼神知道,真的知道,一点都不假。我读了这个书,听了这个话,丝毫都不怀疑,为什么?理上讲得通,理在《华严经》上。一念分别执着,全真即妄;一念舍弃妄想习气,全妄即真;真妄是一,不是二。凡夫只能够体会到妄的这一面,二乘能够体会到真的那一面,两面合不起来;权教菩萨总想两面融通,还融不过来;法身大士这才完全明了,透彻了,融通了。
 
  「所演法门」,这个法门是任何一个法门,佛家讲的八万四千法门,任一,无量法门。《华严》告诉我们,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那个一是任一,不是独一,不是专一,是任一。任何一门都融通一切法门,为什么?都是一个自性显现的,一个情识所变的。真心、妄心是一个心,觉悟的时候这个心叫真心,迷了的时候这个心叫妄心,真妄不二,性相一如。佛教跟其他的宗教,中国人跟其他外国人,汉族跟全世界各个民族,当然能够融通,当然能够和睦,当然能够相处;什么道理?一个自性变现的,哪里会有冲突?不能相处,不能够和睦,不能互相尊重,不能互助合作,原因都在不通,什么不通?理没有通,情没有通,事没有通。不通就是迷,通了就觉悟了。
 
  所以我们今天在此地的工作,工作是什么?学佛,学佛就是学通,我们跟不同的族群要沟通,不同的宗教我们要融通。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融合?真诚心,没有一丝毫的虚伪。对人、对事、对物清净心,没有一丝毫的占有;如果想在这里头得一点便宜,心不清净了。无私,无条件,清净。平等心,各个是第一,人人是第一,法法是第一,没有第二。我们在《华严》上看到,各个第一。诸位在《楞严》上看二十五圆通,各个都说第一,没有人说他第二。这个我们要肯定,各个都是第一,这才平等。正觉心,觉悟,不迷,觉而不迷;慈悲心,爱护一切众生。以真诚、清净、平等、大觉的慈悲,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这是「所演法门广大义」。普运光天从这个地方修行证果的,我们应当要学习。今天我们将这一段讲完了,下面是另一个单元。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三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二五卷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二三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六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一五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八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九三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0三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五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二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三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六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0九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如何保证往生一心不乱[栏目:吴立民居士]
 具解脱之修行的标准[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清净是至高无上的囚牢 Purity is the Highest Prison[栏目:生命之囚 The Prison of Life]
 《俱舍论》导读[栏目:高振农教授]
 自性的流露[栏目:万行法语]
 福德日记12月22日─忏悔需要四种力量[栏目:福德日记]
 浅说诸法缘起无生(果慧)[栏目:般若]
 学佛很多年了,但是心里还是有不少妄念,怎么办?[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金刚经说什么 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栏目:南怀瑾居士]
 成佛之道 5 三乘共法[栏目:厚观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