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七七卷
净空法师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39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七七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欲界知足天偈颂,第十首:
 
  【众生心海不思议,无住无动无依处,佛于一念皆明见,妙庄严天斯善了。】
 
  这是妙庄严天王他所修学的法门,是「一念悉知众生心随机应现解脱门」,我们看他的赞颂,也是他学习的报告。第一句『众生心海不思议』,这个「心」是将「性、识」都包括在其中,也就是法相家所讲的八识心王,附带的五十一心所,这心法。阿赖耶识的体就是真如自性,古人常讲阿赖耶识是真妄和合,一半是真,一半是妄,真妄和合,这是阿赖耶。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真妄和合,这「众生心海」。诸佛菩萨的心海纯真无妄,那是性海。这个地方不讲识海,讲心海;讲识海偏在妄这边,讲性海偏在真这边,所以讲心,真妄都包括在其中了。意思就是说,真心跟妄心都不可思议。
 
  真心所现的是一真法界,本经所讲的华藏,往生经里面所讲的极乐世界,那是真心变现出来的。而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妄心变现出来的;不仅是我们人法界,天法界,天还有色界、无色界,六道以外的还有声闻、缘觉、菩萨、佛法界。这个佛是天台家讲的藏教佛、通教佛,贤首大师所说的小教的佛、始教的佛,贤首讲五教:小、始、终、顿、圆,小教、始教都还没有见性;换句话说,还是唯识所变的,所以天台家把他们列在六即的「相似即佛」,四圣法界是相似即佛。在六道里面,真正功夫得力的「观行即佛」,功夫不得力的叫「名字即佛」,有名无实。天台家给我们分析得很清楚、很明了,所以我们自己看看他们这种分法,我们今天是在哪个阶段,在哪一个等级,自己要清楚,然后才知道怎样精进、怎样努力,把自己的境界向上不断提升。这个地方的众生,他所指的是十法界里面的众生。心海,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他的思想、他的见解,非常复杂,无量无边。四弘誓愿里面给我们说,「烦恼无尽誓愿断」,这个心海就是烦恼的根源,真的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我们现在,也就落在这里头。
 
  第二句给我们说明这个现象,这个现象的真相,『无住无动无依处』,佛给我们说明事实真相,众生的思想见解。这里头说了三桩事情,清凉大师有个注解,注的文字不多,注得很清楚。「前半」,就是前面两首偈,是「所知众生心」;第三句能知。我们在佛法里头常常听讲,你看看这个众生多少,无量无边的众生,众生起一个极微细的念头佛都知道,这个话到底是真的是假的?我们很多人听到怀疑,佛会说大话,他怎么会知道?佛真知道,佛为什么知道?这个地方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一念」,一念就知道了。不仅仅是只有佛知道,你也会知道,你能够做到一念,你就知道了。你可以去证明,你不相信试试看,只要你做到一念,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起心动念,你都知道。佛说的话高明的地方就在此地,是可以叫你去试验、去证明,佛并没有说,只有我有这个能力,你们都没有,佛没说过。佛说智慧能力大家是平等的,佛有这个智慧,佛有这个能力,人人都有,一切众生个个都有。只是现在你把你的能力失掉了,能力为什么失掉?因为你有二念、三念,你不是一念,我们常讲三心二意,三心二意你的能力就失掉了。
 
  三心二意不是一个形容词,是确确实实的。三心是指的什么?阿赖耶、末那、意识,这叫三心;二意是什么?末那叫意根,第六叫意识,意根跟意识叫二意。十法界的众生,给诸位说,都是用三心二意。不仅仅是六道,六道众生用三心二意,完全违背事实真相,也就是说完全违背了性德,这是六道轮回的众生;四圣法界众生还是用三心二意,他们用得正,他们是随顺性德;我们六道是违背性德。如果不用三心二意了,那就是成佛,那就超越十法界,就到一真法界。《华严经》上讲初住以上的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们是真佛,分证佛是真佛,不是假佛,他们起心动念跟如来果地上是一样的。古人用个比喻,比喻得很好,像天上的月亮,初三、初四月牙,十五看到满月,月牙也是真的月光不是假的,满月也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所以把缺而没有圆满,比作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十五的月亮比作究竟圆满的佛果,他们都是真的不是假的。《楞严经》上这些比喻很多,都说得很好。
 
  所以我们知道,佛讲话是真话,只要你做到一念。这个一念,就是《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念佛真念到一心不乱,就作佛了。一心不乱功夫有层次,古大德给我们讲有事一心、有理一心。事一心还是用八识五十一心所,还是用三心二意,但是它顺法性,就跟四圣法界相等,跟他们地位相等,超越六道轮回。还有更高的理一心,理一心完全不用三心二意,相宗里面讲「转八识成四智」,不再用心意识,理一心,理一心就是一真法界。祖师大德给我们讲经说法,告诉我们证得理一心,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我们都知道法身大士,华藏世界是实报庄严土。可是你念到事一心不乱,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于是我们恍然大悟,方便有余土指什么地方?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里头的四圣法界是方便有余土。六道里面是凡圣同居土,我们念佛功夫浅的叫功夫成片,也就是功夫得力,还没有达到事一心,就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
 
  历代祖师大德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真正殊胜之处,就是凡圣同居土。实报土,说老实话,一点希奇都没有,跟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实报土没有两样。我们果然念到理一心不乱,交光法师在《楞严正脉》里面讲「舍识用根」,就是相宗讲的转八识成四智,你有这种本事,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随便生到哪一个佛国土,你都生实报庄严土,你不离开娑婆世界,也住释迦牟尼佛的实报庄严土,这有什么希奇?西方世界唯一殊胜、无比殊胜是凡圣同居土,诸佛赞叹。十方世界诸佛凡圣同居土,都没有办法脱离轮回,都没有办法脱离苦海,但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不一样,它凡圣同居土里面的生活环境,跟实报庄严土没有差别。这里面的人,说老实话,他是凡夫,他一品烦恼没有断,但是他的受用,他的修学环境、生活环境,跟实报土的菩萨没有两样,这才叫殊胜,这才叫不可思议。一切诸佛如来劝我们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道理就在此地;就是它的凡圣同居土太殊胜了,一切诸佛世界不能跟它相比。
 
  我们自己想想,我们有什么能力脱离六道轮回?实实在在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轮回,要断见思烦恼,试问问哪一个人有能力把见思烦恼断掉?今天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摆在你面前,你动不动心?只要你那个心微微的动一动,你就脱离不了六道轮回,你烦恼没断尽。顺自己乐欲的,你生不生欢喜心?我们常讲称心如意这些事情,你会不会生欢喜心?违背了自己情意的,你会不会生瞋恚心?你还有这个念头,这个念头哪怕再薄弱,微微有这么一个念头,六道就出不去,所以要超越六道是多难!我们这样讲法,诸位体会是很粗。
 
  我们念佛人想象四禅天人,他们定功多深,四禅天人已经有能力知道过去、现在、未来,六道里面的情形;今天讲的宇宙怎么形成,地球怎么形成,生物如何进化、如何演变,将来情况怎么样,他们都知道。他们对六道的这种空间维次全部突破了,能不能出离六道?出不了。不但他们出不了,比他们定功再深一层的四空天人,也出离不了。原因是什么?就是好恶的念头,没有断干净。我们打个比方,欲界天人好恶的念头只剩下百分之一,色界天人好恶的念头只有千分之一,无色界的天人好恶念头只剩下万分之一,万分之一也不行,也不能出去,你就晓得多难!
 
  我们今天是什么功夫?名闻利养看得很淡,不再把这个放在心上,要知道比起欲界天、色界天,差得远了。然后才明了,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轮回。但是果然能把我们好恶减低只剩百分之一,我们念佛求生净土,得佛威神加持,佛来帮助我们,我们能往生极乐世界。这一点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带业往生只可以带百分之一,你说我带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去不了,太多了。总得要把这些道理、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才不至于误事。所以我们对于世间一切都要看得淡,我们做的事情,对社会做一点事是应该做的,应该做的有什么好讲的?有什么好赞叹的?有什么值得表扬的?应该做的,本分的事情。
 
  我们今天是个出家身分;出家,实在讲,就是在社会上一个行业,我们选择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是什么行业?诸位都晓得,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行业、义务的行业,不求报酬,我们跟释迦牟尼佛的路子走,佛给我们做了榜样。这个行业不分族类,族类比族群的范围大,族类包括十法界,每一个族类里面有许许多多不同的族群。人是一个族类,但是人里面又分许许多多的族群,从皮肤上有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红种人,这不同的族群;从地区上分,从文化上分,从宗教上分,就会分出许许多多不同的族群。族类比族群大,佛不分族类,人,佛热心教导他,畜生,佛也热心教导它,饿鬼也教他,地狱还教他。
 
  地藏菩萨,诸佛菩萨到地狱里面教化众生,都叫做地藏菩萨。所以诸位不要搞误会,地藏菩萨是一个人,错了;不管什么人到地狱去教化众生,那个人都叫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太多了。菩萨的名号是通号,不是专称,这是我们学佛的基本常识,一定要懂得。我们今天依照《地藏经》的理论方法修学,你就是地藏菩萨;依照观世音菩萨的经论,里头的道理方法去修学,你就是观世音菩萨,菩萨不是一个人。就如同学校里的老师一样,菩萨是我们的老师,你发心教国文是国文老师,菩萨意思就是这样的,教国文的国文老师,教历史的历史老师,教数学的数学老师。你们想想国文老师有好多?教中学、教大学的,太多了。
 
  所以说菩萨的名号都是一个通号,不是专号,不是专门一个人。专门一个人,那你要讲某某某地藏菩萨,那就是一个人了。譬如我们九华山常称的金地藏,那是专指一个人,金乔觉那是专门指他,不能搞成别人。地藏菩萨很多,你要晓得哪一个地藏菩萨?就好象学校国文老师很多,哪一个国文老师?我们学佛要连这个概念都没搞清楚,人家说我们迷信,我们还有什么话说?佛陀名号也是通称,再跟诸位说明,连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号也是个通称。释迦牟尼不是一个人,我们今天教导我们这个释迦牟尼佛是谁?悉达多释迦牟尼佛,这个我们就指定是他,不是别人。释迦牟尼是通称,释迦什么意思?仁慈;牟尼是清净。心地仁慈清净,他行佛道,这个人就叫释迦牟尼佛。这些事情看起来好象小事,其实不是小事。
 
  你明白这个道理,阿弥陀佛也是通称。今天西方极乐世界,世尊给我们教导的是哪一尊阿弥陀佛?法藏阿弥陀佛,这就没错了。你要晓得,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同名、同号佛菩萨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我们今天依照净土三经来修行,修得很像,也就是说,经典里面所讲的道理,我们统统透彻明了,经典里面教导我们的教诲,我们统统落实做到了,你就是阿弥陀佛!你这个阿弥陀佛,不是法藏阿弥陀佛。但是虽然不是法藏阿弥陀佛,确确实实你们的思想、你们的理念、你们的德行,没有差别,那就是无量无边的阿弥陀佛合成一个阿弥陀佛。然后你才晓得,「一切众生皆成佛道」,「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佛讲这些大道理,我们才能体会。
 
  所以到这种境界,一念就能明见一切众生的情形。一念是什么?一念是定,一念是究竟圆满的大定,就是诸佛如来果地上的大定,此地讲「一念」,《楞严经》上讲「首楞严大定」,《华严经》上有的时候也讲「师子奋迅三昧」,就是这里讲的一念。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地方,妙庄严天他善巧明白了,妙庄严天王不是诸佛如来化身来的,他怎么会明了?他是兜率陀天,欲界第四层天,他哪有这个本事?所以从这里一看,我跟诸位介绍,《华严经》上每一个人都是诸佛菩萨化身来的,是诸佛而不是菩萨。因为我们从他的境界、从他的修行上,我们不容易看出来;从他赞颂上看出来了,他确确实实入这个境界,入这个境界他证得是圆满佛果,是诸佛化现。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体会,我们对这些人真诚恭敬之心油然而生,一丝毫不是勉强的,自自然然生出来了。每一个天神、天王的名词,我们晓得全都是诸佛如来,然后才晓得,诸佛如来在十法界里头无处不存在,只是我们肉眼凡夫见不到,我们把佛菩萨看作凡夫,所以像这些地方一定要很细心去体会。
 
  清凉的注子解释得很好,「上句深广」,这是讲「众生心海不思议」。深是其深无底,广是其广无边,所以不可思议。有底限,那可思可议;没有底限,没有边际,心性如是,识性也如是,八识五十一心所也如是。第二句这是「显相」;显相,我们用现代的话说,说明这个事实的真相。这个真相有三个意思,所以他讲了三句:不住、不动、无所依,讲了三句。清凉的注子里头讲,「恒转如流故不住」,先从现相上说,先从相上说。这三个字是三个意思:体、相、用;不住是讲相,不动是讲体,无所依是讲作用,说体相用。注解里头从相上开始,「恒转如流」,我们一定要晓得,《金刚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给不住做证明;要知道所有一切现相,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剎那不住的。《金刚经》上给我们讲三心不可得,就说这桩事情:「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心都不可得了,还有什么东西可得?诸位要晓得,心是能得,万法是所得;能得的都没有了,你还得个什么?能得的心剎那生灭,剎那不住,昨天我略略给诸位提一提。
 
  所以一定要晓得生命的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什么?真相根本就没有,所以说「万法皆空」,你不要以为有;生命实在太短暂了。我从小喜欢玩照相机,在抗战期间我就有一个小照相机,学佛之后这个对我有很深的领悟,生命是什么?就是按快门,就是那一剎那。快门按下去之后,这生灭就没有了,第二次按快门又是一个生灭,跟前面不一样,我明白这个道理,我这个印象很深,所以佛讲的这些东西我能体会。我们今天是一个错误的感受相续相,我们以为这是真的,那是相续相,而不晓得事实是剎那生灭。
 
  剎那生灭,佛经为什么讲「不生不灭」?这个话讲的也是真的。如果果然没有生灭,佛讲个不生不灭,不叫废话,确实有生灭。有生灭,何以说成不生不灭?生灭太快了,说生就灭了,说灭它又生了,生灭几乎是同时,同时就没有生灭了,它的速度太快了。经典上给我们讲一弹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灭,我们照这个算法,一秒钟是二十一万六千个生灭。我跟诸位讲过,这还是佛的方便说,不是真实,真实速度比这个还快。实在讲,佛这种方便说,说得很浅显,我们一般人都很难体会得到。所以诸位要真正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就晓得没有生灭,你还会怕死吗?还会有什么灾难吗?没有。大灾难来了,地球毁灭了像什么?像放烟火一样。
 
  我一直找放烟火的照片,我想找一张很好的,找一张放烟火的照片,拿来做什么?贺年的时候做贺年卡,让大家看到烟火,一下就没有了,人生就是这个样子,宇宙也是这个样子,叫你看到这个警觉。可是这个镜头很不好摄猎,你们如果遇到好的提供给我,我来做明信片、做贺年卡。这里头含义就很深了,让你常常看到,生命就是这样,宇宙就是这样,万事万法就是这样,你想通了,看明白了,自然就放下;放下,智慧就开了。一切都放下,最后就剩一念,那个一念就是真心显露,那个一念是真的,其他都是虚妄的。
 
  所以一定要晓得,我们今天念头,一个念头生了就灭,上一个念头灭了,底下一个念头生了;比喻像流水一样在流动,中国谚语有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不是前浪,你看到流水,你看到的时候,你前一分钟看的不是后一分钟的,后一分钟看到的流水不是前一分钟的,前面已经流去了,这是事实真相。我们进到讲堂,这个我不是现在的我,上完课之后出了讲堂,那个我不是在讲堂的我,谁能有这种微密观照的功夫?但是你不做这个微密观照,你的功夫怎么会得力?菩萨比我们殊胜的地方,就是菩萨在这一些里面,他提得起微密观照,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证得。
 
  我们的麻烦在哪里?我们着了相。着了相,相能不能留住?留不住。不是你着了,它就真的留住;着了也留不住,还是剎那生灭。可见得你着,着只是一个妄想、妄念而已,不是事实。《百法》,不相应行法第一个就讲这桩事情,二十四个不相应第一个是「得」,你能得到吗?得不到。「得」是一个抽象概念,决定不是事实。不但功名富贵,你得不到,身体都得不到,「我」都得不到。我们这个身体剎那生灭,恒转如流,念念不住。念比剎那还要微细,不是讲一剎那九百生灭,那生灭是念,一个生灭是一念。一个生灭是一念,不是此地的一念,此地一念是「生灭灭已,寂灭现前」,这个一念是寂灭现前,是生灭灭已,这不是指我们的念头。我们的念头要恢复到一念了,其他念头统统放下了,还有一念存在,这个事实真相你还是看不到。你那个一念,跟佛讲的一念,不是那么回事情。这个事实真相,我们要知道;果然知道了,你就真的肯放下了。
 
  功夫浅的人放下「自私自利」,功夫深的人放下「我、人、众生、寿者」,这就是你体会的浅深不一样,你放下的自然也不一样。我们能够放下自私自利,要提升、要达到放下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再提升,要放下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你就超越十法界。给诸位说,四相放下了,你是什么境界?你是四圣法界,《金刚经》上讲得很清楚,不是一真法界。四见放下了,见就是念头都没有了,这才是一真法界。所以《金刚经》前半部所讲的是声闻、缘觉、菩萨、通、藏教的佛,后半部所讲的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我们都得认识清楚,搞明白,然后你才有个学处。
 
  过去太虚大师提倡,「菩萨学处」,菩萨学处在哪里?你要知道。头一个关口要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贪瞋痴慢,这是第一步,算不了什么功夫,可以说是你功夫开始得力了;你要连这个东西都放不下,你一生修学功夫不得力。不但是功夫不得力,说老实话,经教摆在你面前你没有懂,你看不懂,给你讲你也听不懂,这都是事实。你要想入一分你就得放下一分,你想入两分你就得放下两分,一分、两分是指什么?指宇宙人生的真相,你希望明了一分,希望真正懂得一分,你就得放下一分。完全要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
 
  首先是认清事实真相,这是看破。知道十法界依正庄严,万事万法,都是心心不住;一切现象,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依正庄严是心识所变的。能变的既然念念不住,所变的它怎么会存在?哪有这种道理?所以《般若经》上给我们讲现象的真相,这讲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现象,现象的真相是怎么回事情?现象是缘生的,因缘生法。《中论》上佛讲得好,「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中观论》上讲的,这两句话讲得好。为什么?凡是因缘生法,它就没有自性,它没有自体,所以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哪一法不是缘生的?我们今天讲动物、植物、矿物,乃至于自然现象,没有一样不是众缘和合而生的。既是众缘和合而生的,就没有办法违反一个定律,定律就是没有自体。缘聚,好象有点形状在,缘散就没有了。然后你就要晓得,缘聚相不生,相有没有?有,幻相有,相不生;缘散,相没有灭。所以所有一切现相不生不灭,给你讲真话。
 
  我们这本书,以这个来做比喻,大家看到这本书,书是什么?许多张纸订在一起,纸就是缘;纸张装订,这是缘,这成一本书,不是缘生的吗?没有自性。拆开来之后一张一张,书没有了,相没有了。你问订起来,书有没有生?拆开来,书有没有灭?没有。我们一般凡夫,就被这些幻相搞花了眼、搞昏了头,一切众生哪个不是晕头转向?谁是明白人?佛菩萨明白人,他看得清楚。我们这个身,身不就跟书一样吗?许多细胞组成的,缘聚的;缘聚身没生,缘散身没有灭,你怕什么死?没有生死。
 
  生死是什么?是一种执着,情执,虚妄的情执,不相应行法。但是这种执着,它会起作用,起很不好的作用,就是什么?死了以后,你还会去投胎。你要是明白这件事情,死后就不投胎了;不投胎,六道就没有了。不投胎到哪里去?你就作佛、作菩萨去了,你提升到更高的层次,问题才真正得到究竟圆满的解决,你们大家想想不就这么回事情吗?这才是解决虚空法界一切问题的根本。所以佛法不是给我们解决一个很小的局部,是给我们解决虚空法界整体的,用现在话讲矛盾、冲突、错误,用这些名词大家好懂,用佛学的名词你不会懂;但是佛学的名词比这个深广无尽,这是给你讲真话,给你讲真相。所以自古以来祖师大德都契入这个境界,哪个怕死?没有一个怕死。印光法师常讲,在《文钞》里看到,「我不怕死」。他为什么不怕死?他没有生死,他怕什么!你们为什么怕死?你们有生死,你们住生死,他不住生死,所以他不怕死。他不住生死,为什么不住生死?没有生死,知道万法缘聚缘散而已。
 
  《金刚经》上佛有一句名言,你们常常念,佛讲世界是「一合相」,了不起的名言,它把我们世界讲破了。那个「一」的意思太深太深了,我们入不了那么深,我们从最浅的地方来看,那就是科学,科学发现是最浅的,浅到不能再浅了。现在科学家知道是一合相,什么一合相?他们把这些物质去分析,分成分子,分成原子,分成电子,分成基本粒子,然后晓得所有地球上,原来就是基本粒子组合不同而成就的。这基本粒子组合成电子,电子组合成原子,原子组合成分子,分子组合成这些种种不同的现象,所以分析到最后是一个东西,一个东西组合的。佛在三千年前就知道了,所有一切万物「一合相」。合就是缘生,合是缘,一是个因,因遇上缘就现相,相是果,所以给你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种组合,缘会变化,缘会变化就改另外一个组合,有没有生灭?没有生灭。科学家发现物质不灭,它会转变,它不会消灭。
 
  如果诸位要是真正透彻这个道理,就从物质方面来说,我们这一个人的身体,跟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关系是非常密切。为什么?一个身体。我身上的基本粒子会跑到你身上去,你身上的会跑到他的,那你身上就有我,我身上也有你。元朝末年赵孟俯的太太做了一首词,「你浓我浓」,你们听说过吗?她举个比喻,好象两个泥巴人,把它打破混合在一起,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一合相。我们这个人死了,死了这些基本粒子并没有消失,跑到别的动物、植物身上去了;不但动物身上有我,植物身上也有我,矿物身上也有我,你们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所以佛家肯定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就是自己,这个话讲得一点都没有过失,说的事实真相。真正明白了,爱自己,爱人,爱物,爱动物,爱植物,没有一样不爱护。为什么?自己。自己为什么会糟蹋自己?不是昏了头是什么?迷惑颠倒,不了解事实真相。
 
  可是这个事实真相太深太难了,一定要到「一念皆明见」,这是讲宇宙人生现象的真相。古今中外,只有佛说得这么透彻、说得这么明白,非常可惜现在社会上学佛的人多,不肯读经,有些人读经不求解义,那有什么用处?有些人求解义,不往深处去解,还是做糊涂事,还是没有办法成就。佛在经上一再劝导我们「深解义趣」,这一句话我们要牢牢记住,深解!用什么方法深解?用一心,用清净心,心愈清净你解得愈深、解得愈广。心怎么样清净?放下。你放下的愈多,心就愈清净,愈清净你的智慧就愈广,智慧往外透,宇宙人生真相这才大白,才看出原来是念念不住,剎那生灭;再往细一观察,不生不灭。所以我、人、众生、寿者根本就没有,根本就不存在,你才能够证得这个境界。
 
  第二个意思讲「不动」,「本体寂然」,所以不动是从体上讲的。相是幻相,相有没有在动?给诸位说,相也没动。你要以为相动,体不动,你是个初等的觉悟,比一般人高明一点,高明不了多少。告诉你,相也不动。佛在《法华经》上讲「诸法住法位」,诸是讲多,诸法住在法位上;「世间相常住」,就是不动。佛讲的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我们听不懂。我们看到人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它怎么会不变?佛告诉我们真相确实不变,现在科学家你跟他讲他懂得,他观察什么?观察到原子、粒子、基本粒子,它是没变,它还在它的地位,跟人家组合,它还是它的地位,并没有改变。就像我们一本书,我们一张一张的纸,这个纸在第几页,它并没有改变,合成这本叫做书,虽然叫做书,它还是一张纸。拆开来,你看到它这张纸,合在一起一张纸不见了,是一本书,你这不叫糊涂吗?订在一本,它还是一张纸,它这一张纸并没有变成一本书。我这个话你们懂不懂?你要懂得,佛在《法华经》上这句话,你就明了了。
 
  这个意思就是说一合相,那一个是假设我们叫它做基本粒子,在佛法里面叫什么?极微之微。它独立存在,它并没有跟哪个人合成一起,组合在一起它还是一个独立的单位,所以说诸法住法位,世间相不灭、不坏。佛给我们讲真话,我们不懂,佛骗我们就懂了,但是佛不会骗人,妖魔鬼怪会骗人,佛不会骗人,佛都给你讲真话;但是佛讲真话,也看你能不能接受,你能不能理解。这种太深奥的、太隐密的,佛法里面讲深密;佛法里头没有秘密,秘密决定不是好事情,见不得人的事情才秘密,佛法里头没有;深密,太深了,凡夫没有这个智慧、没有这个能力理解,佛法讲密是深密。佛就讲浅的,浅从哪里来?浅从深里头来的,化深为浅来给你讲。所以浅就是深,深浅不二,这佛法巧妙之处。浅并不是,深的不讲,我另外搞一套来讲,不是的;从深的里头,把它变浅来跟你讲,这是高明教学的手段。然后让你从浅慢慢把你提升,逐渐逐渐你领悟更深的道理,了解更深的实相,事实真相。
 
  所以体不动,体所现的相,跟你讲真话也不动。那我们看到现在这个相在变动?这个变动是相续相。如果诸位这个还听不懂,我看到你们的表情好象还是不懂,我们再用一个比喻。你看电影,电影放映的时候在银幕上都动,那是个相续相,我们被它欺骗了。事实上,银幕上动了没有?没有动,真的没有动。怎么知道真的没有动?我们把镜头打开放一张,它动不动?它不动了。给你讲真相,我这个镜头打开只放一张底片,你看它不动;我把这一张再换一张,它还是不动。怎么样快速转,它依旧是不动,你怎么能说它动?你要不相信,把底片打开,底片谁动过?它一个也没动过,诸位从这里想。所以性不动,相也是不动的,你要认为相会有动,错了,你没有见到事实真相,相不动,所以《中观》讲得好,「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
 
  我们今天接受的教学是真实的教诲,「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十法界依正庄严各种不同的族类、族群,决定没有一丝毫破坏他们、伤害他们,不会,只是把真相说清楚,每一个人都了解真相,个个都在他本位上成佛了,都在他本位上成菩萨了,这个世间多么的和睦、多么的美满、多么的幸福。万华庄严,多采多姿,美不胜收,这是佛法教学的成果。佛在大乘经上这些经句、这些教诲,我们都能耳熟,但是真正的意思我们没有搞清楚、没有搞明白,所以我们不能落实,得不到受用,你说冤不冤枉?可不可惜?所以给你说真话,相也不动。
 
  第三「从缘妄起」,这讲到作用。所以说无所依,「无别所依」,它依的是什么?依的是自性,自性里头起的幻相,没有别的;离开了自性,无有一法可得。所以这三句,不住、不动、无所依,把宇宙人生的体相用全都交代清楚、明了了。你真正搞清楚、搞明白,落实不住、不动、无所依,那就恭喜你,你就是法身大士,你就证得圆初住菩萨,你已经超越六道十法界。法门无量,平等平等,无有差别,我们在这经上看到,哪一个天王、哪一个神众,他所修的法门不是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都能证得,这叫佛法。
 
  我过去讲经也跟诸位做过比喻,佛法讲的好象是个圆球,佛果是什么?圆心,这个球面上任何一点都能达到圆心。任何一点就比喻一切万法,无量法门,你只要用直心去修都能成就。直心是角度不能有偏斜,你在球面上跟圆心一定成个直角,他就一定达到圆心。这也是《维摩经》上讲「直心是道场」,稍微有一点点偏差,就达不到。佛家这个尺度是「直心」,直心到极处就是一念。所以诸位明白这个道理了,你也就能体会到,佛说无量法门,是度无量无边众生。不是教他一个法门,一个法门很麻烦,像这么一个圆,什么地方才能达到圆心?一定要在这个地方,这里不行,一定要走到这个地方,这不叫麻烦!就路还家,无论你在哪一点,只要用直心,统统达到圆心,无量法门是这么来的。
 
  无量法门是真实教诲,一个法门是一窍不通,无量法门皆能成无上道,你说这多方便!你自己选,喜欢选择哪个法门,选定了,一门深入,就成佛了。所以我们肯定法门无量无边,但是成就关键在一门深入,而不是许多门。许多门麻烦大了,譬如说,你选两、三个门,要达到这个圆心,这个很费事;一条线容易,搞两、三条线,那就费脑筋,就不容易,诸位学过几何就晓得。所以「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我们学这一个法门,对任何法门我们尊敬、我们赞叹,《华严经》末后五十三参,就给我们做这个表演,把前面所讲的完全落实,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
 
  所以这个地方,清凉的注解虽然只有四个字,这四个字很重要。「从缘妄起」,着重这个「缘」字,着重这个「妄」字。从缘,你就晓得它怎么来的,这个现象从哪里来的。现在人常讲宇宙从哪儿来的?生命从哪儿来的?多少科学家费尽许许多多的时间、精力,都还没找到,佛在此地说「从缘」来的。那个结果是什么?结果是妄,妄相,决定不是事实。知道从缘,你就不迷惑,你的智慧开了;知道是妄,你就不执着,你就放下了,你就没有烦恼了。所以知道从缘破愚痴,知道是妄破贪瞋,你贪瞋痴三毒烦恼,一句话把它拔得干干净净。从缘妄起,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心法、色法无一不是从缘妄起。所以这一句话,清凉这一句话你真正是透得了、真正契入了,就把你贪瞋痴拔掉了。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知足天这一个单元就介绍到此地,有些同修非常难得,你们能够参与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希望这个单元,泓师,希望这个单元把它先做出来,他们可以带回去。从长行到十首偈颂,讲了多少次?二十三次。好,你们把这二十三个带子,让他们带回去。这是《华严经》的一部分,知足天,好!知足就是兜率天,是弥勒菩萨修学的道场,让他们带回去。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七八卷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七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七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七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五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六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禅与情绪管理[栏目:惟觉法师]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栏目:[对法]论]
 心有智慧是坦途[栏目:达真堪布]
 报恩[栏目:禅林衲子心]
 增支部1集314经[栏目:增支部1集]
 术士与禅师[栏目:洗心禅·指引人生的创意佛]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四十二天[栏目: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拆我的那一层[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善知识的选择及依止法的修习浅探[栏目: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
 皈依问答(四十):为什么说内道一切功德的基石唯是对三宝真正的皈依?[栏目:益西彭措·皈依问答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