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九三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欲界时分天偈颂,第九首:
【若有众生一见佛,必使净除诸业障,离诸魔业永无余,光照天王所行道。】
这一首偈子前面曾经介绍过,但是意思没有说尽,它对我们修学关系很大,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这个关键在『见佛』,清凉大师注解注得很简单,但是意思很深,他说「初句见佛为缘」。这个见不是眼见,眼见佛是一个殊胜的缘分,与佛有缘,但是这个缘不深,要心见佛,要智见佛,那个缘就不一样了,才能够净除业障,才能够远离魔道。我们想想,华藏世界、极乐世界里面的大众见佛闻法,所以净除业障。他们见思烦恼、尘沙烦恼都断尽了,无明也分破了,魔障永远不会现前,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疏钞》里面将魔介绍得很详细,《钞》:「十魔并离者,即五十八经」,五十八就是《华严经》第五十八卷,五十八卷里面世尊给我们说了十种魔。第一个是「蕴魔」,就是五阴,五阴也叫做五蕴。五蕴用什么方法来破除?《般若心经》里面教给我们,「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个魔破掉了。由此可知,破魔之功在甚深的般若智慧。甚深般若智慧从哪里来的?从观照得来的。如果我们今天不会用观照,你的甚深般若就不能现前,五蕴魔障永远不能脱离。
观照是照见的初步功夫,什么叫做观照?观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用这个字来做代表;照是没有用妄想分别执着,用妄想分别执着就不叫照。照像镜子照外面的境界,镜子照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镜子有没有分别?有没有执着?有没有妄想?全都没有,那叫照。离一切分别执着就叫照,有一切分别执着就叫想,你在打妄想,所以佛教给我们用功夫要这个用法。观照功夫在哪里做?就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之处来做,我们从早到晚,张开眼睛、竖起耳朵在用功,真功夫!在一切境缘当中用的什么功夫?不分别、不执着。看得清楚,听得清楚,那是慧,般若智慧;不分别、不执着是定。一切时、一切处都在修定慧,这个人叫做学佛。
如果不会,我们把观照再降低一层,我教给大家,照是什么?照着佛的教诲去做,照做。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依照佛的教诲去做,佛教我们做的,我们认真努力去做,佛教我们不可做的,我们决定不犯过,这也是观照。这个观照很浅,这是我说的。古大德讲观照这个方法,如果我们做不来,你就照我这个方法去做,我这个办法很浅,可是这个办法做一段时期,要把你的境界向上提升,提升到古大德的这种教诲,我们才能够定慧等学。功夫成熟了,得定了,那就是什么?观照自然了,一丝毫勉强都没有,你在日常生活当中,确确实实契入定慧等学的境界。这个时候你就得定了,得定叫照住,照住是得定,但是功夫还没有达到上乘,中等的功夫。
再往上提升就是照见,见是什么?见性,见到事实真相。照住的时候你只得定,你还没有见性,还没有见到事实真相。见到事实真相,这个人就叫成佛,见性成佛。这是宗门里面讲修行三个阶段:观照、照住、照见。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知道五蕴到底是怎么回事情。「色、受、想、行、识」,这五蕴用现在的话来讲,色就是物质的世界,受想行识是精神的世界。精神跟物质怎么来的?照见就明白、就清楚了,照见的人知道这些东西,精神跟物质是无中生有,了不可得。相是幻相,《金刚经》上讲「梦幻泡影」,它存在的时间「如露如电」,真的了不可得,于是对于身心世界,你这个时候才真的彻底放下了,你再不会执着。不但不执着,分别亦无,为什么分别都没有?虚妄的,它不是真的,你分别它干什么?心才得清净,『净除诸业障』。
宗门功夫这三个层次:观照、照住、照见,我们净土宗功夫三个层次叫: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这大家常听的,其实是一桩事情。我们净土宗讲功夫成片,就是宗门讲的观照;我们讲的事一心不乱,就是它讲的照住;净宗讲理一心不乱,就是禅宗讲的照见;名称不一样,境界功夫完全相同。这才破五蕴,五蕴要破,不破是很大的障碍。这是第一个魔,五蕴魔。
第二个是「烦恼魔」,此地讲的烦恼,专指见思烦恼。见是错误的见解,思是错误的思想,你的见解跟思想与事实真相完全相违背;换句话说,你对于宇宙人生一切人事物,你看错了,你想错了。这种错误不是这一生才有的,生生世世无量劫前你就错了,一直错到现在,错得太离谱了。第一个错误的见解,执着这个身是我,无量无边的罪业就从这个地方生的。谁知道这个境界是错误的?六道众生,哪一个人、哪一个众生不执着身是我?大家都错误,那就对了,这是我们凡人讲的,大家都错了,那就对了。但是不出六道轮回是对的,要想出六道轮回那就错了,不对!凡是执着这个身是我的,他就决定不能脱离六道轮回,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不管修学哪个法门都不能成就。
我们要知道,我们修行不是这一生。我们每一个同修,修行的善根都非常非常深厚,无量劫来生生世世修行。世尊在《无量寿经》上说了一个公案,佛家讲公案,我们一般人讲故事。佛说阿阇王子与五百长者,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你想想看他的善根福德多厚!供养四百亿尊佛,听到释迦牟尼佛讲《无量寿经》生欢喜心,但是还没有生起发愿往生净土的念头。你就想想,求愿往生净土,谈何容易!我们今天听到这个法门,居然发心要一心求生净土,就知道这个善根福德比阿阇王子深厚太多了。由此可知,我们在过去生中学佛、闻法、供佛,超过阿阇王子。
这么深厚的善根,今天想想还落到如此地步,什么原因?「我」没有看破,执着这个身是我,为这个身造业,还继续不断,所以闻法听经还是不管用。到什么时候真正觉悟了,身既然不是我,也不必去糟蹋它,你去糟蹋它你错误,你要爱惜它你也错误。所以我们怎样对待自己身体?并不爱护它,也不糟蹋它,随其自然。我们要正当的利用它,所谓是「借假修真」,这个身是假,我们利用这个假相好好的来修行,「借假修真」是这个意思。身是假,再告诉诸位,佛法也是假,何以说佛法也是假?佛说「佛法因缘生」,凡是因缘所生法都不是真的。我们这个身是因缘所生,佛法也是因缘所生,我们把这两个假合起来就可以修真,道理在此地。
这是烦恼障,身见,边见。边见就是我们今天讲相对的认识,我们实实在在是生活在相对的世界。爱因斯坦发现了,世间全是对立的,我跟人对立,真跟假对立,邪跟正对立,大跟小对立,你们想想全是对立的。这个观念在佛法里面讲边见,两边,这是个错误的观念。为什么?事实的真相不是两边,也不是统一。佛为什么这么说法,你有统一,统一跟非统一又是两边,所以佛说「一切皆非,一切皆是」,你想想这两句话的意思。只教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那就一切皆是;面对六尘境界,才有一个意思,就一切皆非。凡夫,没有见道的人,一切皆非;见道之后,一切皆是。谁见到?圆教初住菩萨见到了,那个一切皆是。他在一切法里头不再起心动念,不再分别执着,他得大自在,他照见了五蕴皆空,烦恼也皆空。
错误见解里面,除了边见之外,我们中国人讲成见,某人成见很深。成见是什么?自以为是,这是成见。成见分两种;一个从因上,一个从果上;因上叫戒取见,果上叫见取见。你以为你自己的看法、见解正确的?错了。不属于这四种,所有一切错误的见解归到邪见,这五大类是我们看错了。几个人觉悟?佛说出来,几个人承认?思想上的错误,佛也把它分做五大类:贪、瞋、痴、慢、疑。疑是怀疑,对什么怀疑?对圣贤教诲怀疑,这烦恼魔。这十种是魔,我们天天与魔共舞,还觉得很快乐。跟魔在一起跳舞,堕落在魔掌之中,永远没有办法超越。你不认识这是魔,因为这个魔,你才造十恶业。
底下讲业,第三个讲「业」,业是障,业也是魔。这里头的业有善业、有恶业,善业、恶业全是魔障,为什么?不能见性。你造善业得六道里面三善道的果报,你造恶业,你得三恶道的果报,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你要想出六道轮回,只有一个方法,不造业!不造业,是不是善不要修了,恶也不要断了?那你就搞错了,你全搞错了。不造业的人还是断恶修善,断恶不着断恶的相,修善不着修善的相,这才叫破业的魔障。这种修学在佛法里称之为净业,三界六道里头没有果报,如果你回向求生净土,好!净业感西方极乐世界。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决定不能着相,不能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心地永远清净。断恶修善要做得很认真、很踏实,给社会大众做个好榜样,这是大慈大悲,是自行化他,真正消除自己的业障,远离业魔。
第四个魔是「心」魔,这个心不是真心,是妄心。妄心就是讲意识,我们今天讲意识心。如果意思再说得广一点,三心二意;三心是阿赖耶、末那、意识,二意是末那、意识,它也是魔,第六意识分别,第七识执着,第八识落印象,让你生生世世永堕轮回。你用得很正,依照佛菩萨教诲去修学,用得很如法,用得很正,你证得阿罗汉、辟支佛、菩萨的果报,你要不能把这个魔舍掉,不能出十法界。你用得不善,就是没有依照佛陀的教诲,随顺自己烦恼习气,你决定不能脱离六道。它不是好事情,你要认识清楚。
第五个「死」是魔,死怎么是魔?死,你修学的功夫间断了,你的道业还没成就,寿命到了,这个事情很麻烦。因此我们道业没有成就,决定要延长寿命。如何延长寿命?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戒杀放生。从心地里面,把伤害一切众生这个意念断掉,你就能得长寿的果报。我们是不是希求长寿?不是的,我需要时间来成就自己的道业,绝不贪图长寿,这就正确了。如果你只是求长寿,为长寿而求长寿,你错了!虽得长寿,依旧不能摆脱轮回。所以求长寿不是为长寿,是为争取时间来修道,来完成自己的道业。
第六是「天」,生天,生到天上享天福。天人的福报很大,这一享福,把修行了生死、出三界的念头忘掉了,所以说「富贵学道难」,被天福迷住了。我们在经上读过,无着、天亲菩萨三兄弟,还有一个师子觉,他们三兄弟修行修得不错,都发心到兜率天见弥勒菩萨,追随弥勒菩萨。师子觉先往生,生天了,没错生到兜率天,兜率天有内院、有外院,外院是兜率天人,寿命很长,快乐无比,师子觉在外院就被那种天福迷住了,没有去见弥勒菩萨。以后无著菩萨往生了,他生在内院。因为他兄弟三个人都约好,生到那里,去了之后赶紧回来报个信。师子觉一去音讯杳然,无著菩萨去了之后,三年之后回来报信。天亲菩萨说:怎么这么久你才回来?「没有!我到那里才打个转,马上就回来了」。原来兜率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他在那里打个转,回来的时候人间已经三年。他说:我没有耽误,立刻就回来。他说:师子觉?师子觉已经被天福迷住,他在外院,他享福去了。天是魔,那个富贵快乐很能迷人,几个人能禁得起这种福报的诱惑,连师子觉这样的人都禁不起诱惑。所以学佛千万不要发愿求生天,你求生天,你想脱离六道轮回,难!太难太难了。
第七个「善根」。谁知道善根是魔?一般经上只讲四种魔,不讲十种,《华严》讲十种。善根是指三善根,世间善法都从三善根:无贪、无瞋、无痴,你修这三善根,将来果报在天上,欲界天。师子觉才欲界第四层天,再往上去化乐天,他化自在天,那个福报比第四天还要殊胜,第四天不能跟他们相比。他们修什么?善根成就的。所以佛在《华严》上对法身大士说,善根要不要?要,决定不能执着。如果说为求善果而修善根,你就错了,你得的是天上的福报,善根也不能执着。
第八「三昧」。三昧是禅定,指的是什么?四禅八定,它是魔。修四禅八定的生色界天、无色界天,依旧是出不了六道轮回,谁知道?第九「善知识」,你喜欢善知识,亲近善知识,永远不能够离开善知识,善知识就变成魔了。善财童子的参学,参访善知识,参访之后「恋德礼辞」,恋德是什么?感激善知识的教导,感恩戴德之后离开他,辞就是离开,这就对了。如果不肯离开,错了;不肯离开善知识,善知识就变成魔障了。
最后一个「菩提法智」,这问题更严重了,这是大乘的。我们看看善财参访德云比丘(吉祥云比丘),七天见不到他,什么原因?菩提法智障碍了。七天之后才见到,为什么?菩提法智也放下了,心地真正清净。菩提法智,给诸位说,就是佛法。佛法也是魔,佛法也要放下。所以禅宗说念佛一声,漱口三天,佛也沾惹不得。我们把它总归起来讲,真心本性里面一法不立,惠能说得好,「本来无一物」,怎么会有个佛?这是讲到究竟圆满处了。这十种魔你离开了,你就证得清净法身,你就能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你要分别执着菩提法智,你决定不能破无明,决定不能证法身;换句话说,你只能够在相似位。善知识、菩提法智,如果再推上面去,善根、三昧,从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纵然你能够超越六道轮回,你出不了十法界,所以它还是魔障。这十种魔,「下广有释」,说明向下会有详细的解释,这个解释在第五十八卷经里头。
佛法博大精深,所以我们这一生念佛求生净土,佛在经上跟我们说得很清楚,往生净土是「心净则佛土净」。凡是往生净土的人,决定得一念清净心,他这个条件才能往生。若不是一念清净心,念佛念得再好、念得再多,也不能往生。临命终时,一念清净心现前,决定得生;也就是在那个时候真正放下,这是往生的条件。临命终时还有一桩事情放不下,就决定不能往生。可是我们要觉得我们有把握往生,要在平时锻炼。平时没有完全放下,临终放下,多半是得力善知识的开导,得力于善友的助念。在临命终时不断的提醒他放下、放下,一切都放下,不断的提醒他,这是帮他大忙。他也明了,也能够接受,这才能往生得了。
韩馆长的往生,许多同修亲眼见到的,我们这些人日夜不断在旁边帮助她,提醒她放下、放下,她真放下了。她有福德,她的福德就是头脑清楚;她有善根,善根就是接受我们的提醒;彼此真正合作,这送她往生了。如果在临终之前没有人提醒她,她往生不了,为什么?放不下!这个时候关键的时刻,我们修积功德,这是真实功德,帮助一个人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了。不断的提醒,她自己有福,有善根,有福德,我们给她的是缘,「善根、福德、因缘」三个条件具足,她成功了。她虽有善根福德,要没有缘,没有人助念,没有人提醒,她还是不能往生。所以往生助念是真实的功德,但是往生的人一定要头脑很清楚,一点都不迷惑,这个功德就圆满。如果在临终的时候神志不清,家亲眷属都不认识,跟他讲话很模糊,那就很难了,能不能往生没有把握,就靠不住了。决定要神志清楚,提醒他的人,他听得清楚,他能够相信,他不怀疑,他能够依教奉行,这才是真正的成功,我们亲眼看到的。
离善知识魔,离三昧魔,离善根魔,离菩提法智魔,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善财童子参访吉祥云比丘,善财童子把这个统统远离了,这才见到吉祥云比丘。见到吉祥云比丘就是明心见性;换句话说,如果不能够放下菩提法智,不能够放下善知识,就不能明心见性,你在四圣法界,你不能够在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头佛都要放下。我们现在还要不要念佛?要念。善财童子要不要念阿弥陀佛?要念。既然要念,怎么放下?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如果你还执着,「我看破了,我一切都放下了」,你没有放下,你还是在菩提法智里面。什么叫真放下?两边不立,中道不存,那是真放下了。真放下的人真念佛,他阿弥陀佛决定没有中断,为什么?念跟无念是一不是二,才叫放下。你现在念跟无念是两桩事情,你没放下,你不是落在空边,就是落在有边,总是落在两边。两边都不住了,你落在中道的一边,你没放下,你也没看破,这一关最难!认都不认识,你怎么能放下?
善知识,第一善知识是佛陀,我们怎么能离开佛?佛为什么变成魔?你对他没认识清楚,你着了相。佛有没有相?佛没有相,那你才叫真正亲近善知识,真正永远不离善知识。佛是真如本性,见性不着相,你才真正远离善知识魔。你没有见性,专门着相,这善知识就是魔,你着了相。可是我们今天没有见性,没有见性的人只好着相,着相修其他的法门不能成就,修净土法门行,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着相的;方便有余土也着相,着相比较轻,凡圣同居土著相比较重,能往生;如果能够离一切相,十种魔统统都离了,你往生西方净土生实报庄严土、生常寂光净土,不在下二土。这是讲你往生不一样,品位不相同,成就早晚不相同,生实报土的人成就快,往生不必多久,你就圆成佛道。
「诸魔业」,简单介绍到此地,「永无余」,「诸业障」也统统净除了,关键就是「一见佛」。一见佛是这首偈里面关键的字眼,要怎样见佛才能得这两种:净除业障,永离魔业?要怎么见佛?关键在此地。我们见佛像不行,眼见不行,要心见。肉眼见佛不管用,妄心见佛也不管用,真心见佛就行了。什么是真心?真诚心是真心,清净心是真心,平等心是真心,正觉心是真心,慈悲心是真心。我说得啰嗦,古人只讲一个真心,只讲一个箴言。他们说法说得简单,但是意思圆满,我说得很啰嗦,现在人听起来比较容易明了。我讲五个心,五个心就是一个心,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每一个心里头都具足其他四个心。什么叫真诚心?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就是真诚心。什么叫慈悲心?真诚清净平等智慧,就是慈悲心,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个心见佛,下面两种利益你才能得到、才能具足。
所以学佛的人要供养佛像,供养佛像的用意是提醒我们时时刻刻要见佛,用佛像提醒我们自己,用佛号提醒我们自己。什么是阿弥陀佛?你见到阿弥陀佛没有?实在讲,你只见到阿弥陀佛的相,阿弥陀佛没见到。如何从相上见到真正的阿弥陀佛?什么时候你见到一切众生都是阿弥陀佛,你就真的见到阿弥陀佛了。怎么会见到一切众生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个名号的意思是无量觉,无量就是一切众生,觉是真如本性;这个意思就是说,你见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你就见到阿弥陀佛了。一切有情众生有佛性,一切无情众生有法性,以这一尊佛像提醒我们,叫我们契入这个境界,就是宗门明心见性的境界,用净土宗的话来说,就是你已经契入阿弥陀佛的境界,永远跟佛同在,入弥陀的怀抱,跟弥陀融合成一体,这叫真正见佛。所以你的业障消除了,你的魔业永远离开,这才叫做念佛见佛。
阿弥陀佛就是虚空法界,阿弥陀佛就是一切众生,佛如是,菩萨亦如是。观世音菩萨是自性本具的大慈大悲,这慈悲里面本来具足真诚、清净、平等、正觉,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观世音菩萨。你供养观世音菩萨的形像,你入观世音菩萨的境界,你就见到真正观世音菩萨了。观音菩萨在哪里?无所不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皆是观世音菩萨,你真的见到观音菩萨了,所以果德的殊胜才如是。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现在的情形,我们只是闻声见相而已,我们见得太浅了,所以业障不能消除,魔业不能够永离,功夫依然不得力。再看看光照天王,他能,他行!他会见,他见佛、见菩萨了,所以他能够「超出一切业障,不随魔所作」,这是我们要效法的,我们要学习的。
我们从哪里学起?学习,会学的人要找个入门的地方,我们从哪里入门?特别是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只有一个方法:舍弃自己的成见,随顺佛菩萨的教诲,从这个门入就能够契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习之中,还要随顺自己的意见,你就永远不得其门而入,决定要随顺佛菩萨真实的教诲。佛菩萨教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懂了没有?搞清楚了没有?我们信了没有?实在说,我们天天在念,不懂!孝这个意思,敬这个意思,都没有搞清楚,我们不信!如果你信,你决定就做到了。所以依旧是不解其意,不信其说,依旧随顺自己烦恼习气,依旧随顺自己的妄想,这个样学佛,古大德讲你学到驴年,你也不能成就。什么叫驴年,你懂得吗?十二生肖里头有没有属驴的?这个意思就是,你永远没有指望。所以修学要真干!
我们现在跟诸位在一起共同学习,不厌其烦反复的来说明,唯恐说得不清楚大家没听明白,所以讲得很啰嗦。你要听清楚,听明白了,你要相信。怎么样证明你真的相信,你真的清楚?在你的行动上来观看,你真做到了。真看破,真做到,你真得自在,你的修学才落实,才是真的,才不是假的。在这个时候必定得感应道交,经上常讲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你所表现的生活,决定是自己自在,处众随缘,没有一丝毫的勉强,没有一丝毫的强求,这个时候就是我们常讲,你过佛菩萨的生活。没有契入这个境界,就是你没有认真的修学,不能够将如来教诲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你过的是业报的生活。你没有能转过来,你还是轮回心造轮回业,用轮回心来学佛,还是造轮回业,这一生得不到结果,只是跟佛法结个缘而已。如同我们过去世中,生生世世都是跟佛结缘,缘结得很深厚,决定不能够了生死、出三界。原因是什么?用轮回心,学佛也是造轮回业。所以真正要想成就,要把轮回心改成菩提心,这个心一改统统就改掉了,我们就会把轮回业改成菩萨业,一改统统改。这是佛家古来祖师大德常常讲「从根本修」,根本修就是改心、改念头。
轮回心就是自私自利的心,起心动念决定没有忘记自己的利益,诸位能不能体会得到?念念想到自己的利益,坚固的我执。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从执着来的,妄想分别执着,你这种坚固的执着不能破,所以六道不能出去。哪一天把执着放下了,世出世间法再也不执着,轮回就没有了。所以起心动念为自己,你就脱离不了轮回,这就叫轮回心。我们今天要把念头改过来,一切众生是自己,起心动念要为一切众生的利益去着想。什么是真实利益?破迷开悟是真实利益,其他都不是真实利益。念念要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行行要为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没有一样不是为了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个念头一转,把轮回心转成菩提心,生活行持当中都要给众生做榜样、做模范。我们自己不会,细细观察经论,经论里所记载的诸佛菩萨是怎样处事待人接物。
孔老夫子是世间圣人,他处事待人接物《论语》上有记载,「温、良、恭、俭、让」,我们有没有学会?我过去在讲经的时候也常常提到,温厚、善良、恭慎、节俭、忍让,是世间的圣人;出世间的圣人,佛给我们讲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是菩萨相,佛菩萨的样子;「温良恭俭让」是世间大圣人的样子,我们要学习。我们要把世出世间大圣大贤的样子,落实到自己的生活上,我们这叫真的在学佛。开始学勉强,为什么?烦恼习气重,依照这个形像来雕塑自己,把自己雕塑得像一个圣贤,这个模样在,在这里面逐渐逐渐就变成自然的,没有丝毫勉强,自自然然就是这个样子,我们这个功夫进步了。从勉强到自然,自然而然你就成就。所以我们供养佛菩萨的形像什么意思?见贤思齐,天天看到他已经成就了,我要赶紧照做,照佛菩萨形像塑造自己,你是真的会供养。供养佛菩萨,成就自己真实的智慧,真实的德能,要把自己塑造得跟佛菩萨一模一样。
佛菩萨的形像有雕塑的、有彩画的,都行。如何依照佛菩萨的形像塑造自己?在经论里面,每天读诵《无量寿经》,依照《无量寿经》的道理、方法、境界来修正自己,我们自己的心行能够跟经上讲的一模一样,你就学成功了。更详细的,更精彩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无量寿经》的细说,都是帮助我们破迷开悟,转凡成圣,就在这一生之中可以圆满的办到。你要有信心,你要有毅力,把自己的烦恼习气断掉,你才能成功。你没有这个决心,没有这个毅力,还随顺自己的烦恼,那就难了。难易不在外面,难易在自己,肯信就易,不肯就难。好,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