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七卷
净空法师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81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九七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欲界三十三天长行,第六句:
 
  【端正念天王,得开示诸佛成熟众生事解脱门。】
 
  天王所得之法,清凉大师在注解里头给我们提示,「示佛调生,令菩萨仿习」,注解得虽然很简单,但是非常扼要。天王的德号『端正念』,前面虽然详细跟诸位介绍过,我们要时时刻刻把它记住。「端正念」,就是一般讲正念分明。由此可知,他没有邪念,他没有邪思,正念就是般若智慧现前。什么叫正念?什么叫邪念?许多古大德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说有念都是邪念,无念就是正念,这两句话他说得没错,但是我们很容易听错。无念是什么念头都没有了,那是不是正念?不是的。什么念头都没有了,在佛法里面讲,那是无想定。无想定是无明;换句话说,落在无明里头,那哪里是正念?真正修成功了,实在讲,修成功也不容易,什么念头都没有了,果报在四禅无想天。无想天,佛告诉我们是外道,外道天。学佛学成外道,学成魔了,都是把经教的意思误会了、错解了。所以祖师大德讲无念,无念是无一切邪念,不是没有正念,所以他说的没有错,我们会错了意思。
 
  什么是正念?六根接触外面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那是正念。什么叫没有邪念?决定没有起分别,没有起执着,没有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四个「不」就是没有邪念,叫无念,无念是无这四种念。正念是清楚,看得清楚,听得清楚,吃东西尝得清楚,样样都清楚,那是正念,这个境界非常微细。如果六根接触外境,什么都不清楚、不明白,那这个人不叫麻木不仁吗?我们今天讲白痴,白痴怎么能成佛?白痴怎么能说法?佛与菩萨确确实实于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没有妄想分别执着,六根接触一切境界,确确实实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他样样清楚,样样明了,所以一切众生来请教他,他立刻就答复,不需要经过思考。清楚、明白还有什么思考的?所以佛的语叫真语、实语、如语。如语是给你说的完全是事实真相,决不是假想的,不是假设的,全部都是事实真相,这佛所说的,这叫真实智慧,这叫「端正念」。
 
  他得的法门是『开示诸佛成熟众生事』。这一句里面,所含的义理,所含的境界,无量无边,不只一佛土,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诸佛剎土。佛度众生这些事,都在这一句经文当中,你看看佛怎样开示一切众生,怎样成熟一切众生,这叫佛事。诸佛如来示现在十法界,他就干这些事;虽然干这些事,要记住,正念分明,决定不会有一念堕到邪念。什么是邪念?妄想分别执着是邪念,起心动念是邪念。真心没有起灭,妄心才有起灭,起心动念是妄心,不是真心;分别执着也是妄心,真心里头没有。《坛经》上说得好,真心是「本来无一物」,那是真心。
 
  由此可知,诸佛如来随着众生机感不同,机是机缘,我们讲机会、缘分不一样;每个人跟诸佛菩萨的机会、缘分都不相同,感应也不相同。诸佛如来为一切众生随类现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随机说法。佛说法了没有?没有说法,随机就没有说法。什么叫佛不说法?佛从来没有自己主动说一句话,没有。佛的话怎么说出来?人家问,是应酬;他有感,佛有应酬。这个应酬是自自然然的,没有一丝毫勉强。佛在经上给我们举比喻,像我们敲磬,我们敲下去,磬就响了,响是应,我们敲是感,它是应。那个磬有没有心?没心。你敲重,它就响得大一点,时间久一点;敲轻,它就响得轻一点,时间短一点,它并没有心。你敲,我想一想我要怎么应你,那就落到意识去了,那就是有念,那就是邪念,就不是正念。佛菩萨跟一切众生讲经说法就像敲磬一样,众生有感,他就有应。
 
  感应有四种现象,佛在大经里常讲:有显感显应,非常明显,我们很容易觉察出来,显感显应;有显感冥应,我们求佛菩萨很明显要求,佛菩萨的应我们觉察不到,有没有应?决定有应,是冥冥当中的保佑,你自己没有办法觉察到,这冥应,这是两种;另外一类是我们是冥感,佛菩萨显应,冥感那个感甚至于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不晓得自己有这个念头,自己不晓得有这个意思,那个感很微弱,佛菩萨知道,佛菩萨看缘成熟了,他就很明显的来应。像有人无意之中见到佛相,见到很多瑞相,他生起信心,其实他还是有感,佛菩萨应了;另外一种冥感冥应。所以感应可以分为这四大类,这四大类的感应现象无量无边。
 
  无论佛现的是什么样的相,说的是什么样的法,现相无量无边,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现人相,也现畜生相,也现饿鬼相,也现天神相,甚至于也现山河大地、草木瓦砾之相,太多太多了,说之不尽。无论说什么法,他有一个总原则,令闻者觉悟,这是一定不变的原则。佛的现相说法,都是帮助众生觉悟,这叫佛法;如果不是帮助众生觉悟,那就不是佛法。诸位要记住,我们用这个来拣别他是佛、是魔。能令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的,他是佛、是菩萨;凡是迷惑一切众生,让你消灾,让你灭罪,让你得福,但是你不能开悟,这个法是魔法,不是佛法。诸位要细读《楞严经》末后五十种阴魔,你就知道了,你才明了佛跟魔的差别在哪里。从表面的形相你看不出来,魔的福报也很大,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也有清净庄严,无量大众围绕,你怎么会看得出来?所以从形相上、从教诲上是不是令众生觉悟,这就很明显辨别出来,我们学佛不能不知道。
 
  至于教诫初学,帮助一切众生断恶修善,消灾免难。众生灾难很多,帮助他消灾免难,劝导他断恶修善。如果用意不是在帮助他破迷开悟,转凡成圣,魔跟佛辨别不出来。为什么?都教人修善,都叫人断恶,你怎么能辨别得出来。佛教好,那个也不错,也没有叫你作坏人,确实是一样。差别就在用心,不是止于这个境界,叫你得人天福报。今世得人天福报,来世还得人天福报,生生世世都享天福,这不是佛。佛教初学也是这个教法,但是佛教初学他还有后续,他不是止在这个境界上,后续决定帮助你提升,启发你的智慧,这就是佛法。魔是止于得福这个境界当中,不能再帮助你提升。
 
  而帮助众生智慧上的提升是永远没有止尽的,因为众生没有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究竟圆满智慧是如来果地。我们初学的人就学般若,开一点点智慧,是不是真开了?没有,只是对于智慧的边缘靠近一点。佛经上比喻得好,暖气。你有没有见到火?没有见到,只沾了一点暖气,跟火稍微靠近一点,有一点暖气。再接近,这个暖气又会高一点儿,还是没见到,只是接受到一点暖的气氛,这是相似位,不是真实位;接触到火,那才是真实位。所以在别教里头三贤位的菩萨是相似位,地上菩萨才是真实位。
 
  因此教导的时间很长很长,佛对众生无量劫来始终不舍,「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个事实也不是一般人能见到的,但是事实是普遍存在世间,一般人见不到,就在你的眼前你也见不到。为什么见不到?你的烦恼习气太重,粗心大意,你怎么会看到?必须自己真正见到,你对佛陀感恩戴德的心才生得起来,你的信心、愿心就油然而生。我们今天信愿为什么这么难?事实真相没有见到,事实真相确实就在眼前,一分一秒都没有离开过,一寸一毫也没有离开过,就是这样迷惑颠倒,愚痴!
 
  现在问题,我们要怎样才能够体会到佛陀的真实教诲?怎样才能够真正享受到真实教诲的利益?如果同修要问这个问题,清凉在这个经上答得好,「信、解、行、证」,我们肯不肯信?开始信,跟诸位同修说,是勉强的信,不是真信。为什么?事实真相没见到,所以这个信是勉强;但是这个勉强信也不是迷信,是有条件的。什么条件?佛不欺骗人,佛是好人,就凭这个相信。世间人跟我们讲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敢相信?他未必是个好人,谁知道他是好人?佛是好人,大家都公认的,大概不错。佛法传了几千年,照中国历史记载三千二十多年,三千年当中每个人都说佛是好人,大概不会错了。我们凭这个相信,佛不会骗人,从这一种条件来入门。
 
  入门之后,我们就得好好的学,要认真读诵。佛现在不在世了,佛的教诲是记载在书本上,我们称它作经典。经典是尊重的称呼,对这个书本极其尊重,称之为经,称之为宝、法宝;因为它能帮助我们觉悟,帮助我们作佛。第一个要亲近,亲近就是读诵;读诵之后,要求解义。这个解义难!要真正解佛的意思必须要行,行才能真解;可是解从行来,行又帮助你理解。在这个地方我们就要特别留意到,我懂一句我做一句,我懂两句我做两句,真做就能帮助你更深入的理解,你解得会更深更广。佛教我布施我就布施,佛教我放下我就放下,佛教我真诚,我就用真诚心;要干才行,不干不行。
 
  我们今天学佛,所以没有办法入境界,就是我们听了,也听懂了,没去做。佛教给我们孝养父母,我们也懂了,也明白了,没有办法做。有人说我们离开家了,父母不在面前,我怎么孝养?那是你没懂得佛的意思,我们只要把自己本分的事情做得圆圆满满,就是孝养父母。父母对我们,不是叫我们一天到晚不要离开他,不是叫我们一天到晚毕恭毕敬伺候他,这样那他把儿女不等于仆人一样看待?家里佣人一样看待?这个儿女还有什么出息!他希望你有德行、有学问,为社会、为众生有真实的贡献,父母有光彩,这是父母对于子女的期望。中国人常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你满足他的愿望,这才叫真正孝养。所以从前读书志在圣贤,父母希望儿女的成就,是作圣人、作贤人。在佛法里面讲,圣人是佛,贤人是菩萨。你接受佛陀的教育,父母就希望你作佛、作菩萨,他有光彩,这是真孝顺。
 
  我们在《地藏经》上读到,婆罗门女成了菩萨,母亲虽然造作很多罪业堕在地狱里,女儿作了菩萨,她沾光,她立刻就脱离地狱,生到忉利天去享福,真孝顺!由此可知,真孝顺就是真修行,我不认真修行就是不孝父母,我不认真修行就是不敬师长。奉事师长,怎样叫奉事师长?也是认真努力,老师有光彩,老师在社会上得到大众的尊敬,他教的学生不错,有成就。所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里头的意义博大精深,事相也无量无边,哪里是我们单纯想到,每天饮食生活上的照顾周到,不是这个意思。生活上照顾周到,那是极其微小的一点孝心,根本不懂得孝养的大道理。
 
  所以我们要真做,佛祖教得好,我们将自己修学的功德,念念回向给父母,回向偈:「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我们自己认真努力修行,这两句就真做到了,真的「四重恩」报了,「下济三途苦」你也做到了。「我没有去做」,你做了。为什么?你是九法界一切众生的好榜样,你说你做了没有?回向偈末后:「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你是好样子,一切众生看到你,听到这个事情,他受感动,他觉悟了,他回头了。从迷回过头来向悟,从恶回过头来向善,你怎么没有度他?这就是前面讲,个人跟你的机感不相同,四种感应,这四种感应同时具足,而且永远没有中断。成就自己跟成就别人是一体的,决定不是两回事情,自己成佛,一切众生成佛,自己不成就,一切众生也不成就,是一不是二。
 
  成就众生,也就是成就自己,自他决定是一不是二,菩萨首先就建立这个观念,正确的观念。我们今天的困难也在这个地方,决定不承认自他是一;我是我,你是你;我不是你,你不是我;这是菩萨道上最严重的障碍,这个见解是邪见,错误的见解。无量无边错误的思想见解,都是从这里发生的,这是根。这个事情也实实在在是难。为什么?这个见解不是今天才有的,无量劫来就是这样子,习惯成自然了,哪一个不认为这是正知正见?把错误的见解,认为是正知正见。佛菩萨给我们讲出事实真相,听不懂,没有办法体会,只是对佛菩萨有个虔诚的信仰,不敢反对而已。过去人老实不敢反对,现在人反对的人很多,你要跟他讲,讲一百年也讲不清楚。
 
  所以佛菩萨的方法善巧,不给你讲,做出来给你看,让你去体会,让你去觉悟,这个方法高明。言语的能力有限,思惟的范围也有限,所以真理决定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你真冷静下来之后,就有豁然大悟的那个时候。所以禅宗用的方法,妙!根本不跟你讲话,天天叫你打坐,叫你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参一个话头。这个话头没有解释的,如果叫你去参「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你要真去想「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什么,那就坏了。他不过是用这一句话,叫你把念头集中在这里,有没有答案?没有答案。你要去想这个答案是妄想,你要完全不想是无明,用这个话提醒,这一边不落妄想,那一边不落无明,叫寂寂惺惺,惺惺寂寂,那叫参。禅宗叫这种状况叫疑情,所以大疑有大悟,小疑有小悟,他全部的精神都贯注在这一念上,这才有开悟的机缘。我们在宗门看到很多这些例子,这是极高明的教学法。但是学生也要很高明才会成就,学生不高明,这个方法决定成就不了。
 
  教下普通教学,「依文字起观照,证实相」,这是教下用的手段。这九个字,你真懂得了,行!你要是不懂得也困难。读经依文字,听讲依言说,言说跟文字是一桩事情,文字是言说的符号,所以讲经、听经都是属于文字般若,你要依文字起观照。我们今天又遇到障碍了,我们今天读经、听经不是起观照,是起妄想,想它是什么意思,这个永远不会开悟。宗门讲开悟,教下还是讲开悟,只是用的方法手段不相同。我们只要一落在思惟里面,落在意识里面,就不会开悟了。所以参禅,禅堂的堂主常常提醒大众,「离心意识参」,特别提醒你。而凡夫总是用心意识,总是离不开心意识,所以没办法开悟。
 
  心是阿赖耶,意是末那,识是第六识,六道凡夫都把这个当作是心。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遇到事情,你想想看,你去研究研究看,全是心意识。学佛也是如此,这个经文你想想看,大家研究研究看,统统落在意识里头,他怎么会开悟?宗门要离心意识参,教下何尝不离心意识?离心意识,大开圆解。你用心意识,你去研究你所理解的,总不出意识的范围;换句话说,你所能够理解的是意识边事,不是法性那边的事。法性那边的事,就跟一切诸佛如来「见和同解」了;意识边的事,还是自己的妄想。《楞严经》上说得好,「前尘虚妄相想」,佛在楞严会上说,众生的知见就如此而已!六道众生哪个不是这样的?所以要是法性那边的,或者我们讲真如本性那边的,那就不是妄想,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同一个知见,佛知佛见。佛知佛见是共同的,「六和敬」里的「见和同解」,所以六和敬到究竟圆满,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菩萨是分分接近圆满,真正圆满是如来果地。这是佛对我们的真实教诲,智慧的开示。
 
  我们现在怎样真正提得起观照功夫?那就是不需要研究,不需要思惟,一接触就明了,就契入观照。现在人讲用直觉,你才明了如来真实义。如来真实义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千万不要以为如来还真有意思,那就坏了,我们又搞到意识里去了。如来有什么意思?如来没有身体,如来的身体是什么?法身。什么叫法身?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如来身。我们有分别执着,这是意识执着的身,不是如来,如来没有执着。所以如来的心,佛门里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心所包的,你量所容的,那不是自己是谁?真正的自己,绝不落为思惟想象。
 
  所以我学讲经的时候,实在讲用直觉的多;参考注解,看注解,念注解,念一个时间。也就是说我们听听这些祖师大德们,他们对这经文怎么个讲法,听听就行了,帮助我们开智慧,帮助我们解决障难。我们有障碍,遇到困难,听听别人的意见,启发自己的智慧,这真学;而不是跟着他走,跟着他走,我们又错了。可是在初学的时候,还真的要跟他走,但是跟他走一段时间之后,我自己就认识路了,就能够辨别方向。虽然我们还是一起走,我这不是跟他,我这是跟他同行。他认识我,我也认识他,跟不跟都一样,都无所谓,这就行了。都要自己下真功夫,真功夫一定是要开智慧,一定要断烦恼。
 
  这个我们在以前都跟诸位报告过了,人的根性大别为两大类:一个「所知障」重,一个「烦恼障」重。所知障重的人,烦恼障轻,先从断烦恼下手。实在讲,断烦恼跟求智慧决定是同时的,同时里头有先后。所知障轻,烦恼障重,《楞严经》上有两个例子,阿难跟另外一个,我一下记不得,哪一个?富楼那,富楼那尊者。富楼那尊者跟阿难就是两个很好的榜样,阿难尊者听佛讲经,还没讲到一半开悟了,所知障轻,烦恼障重,没证果,开悟了,他明白了;富楼那尊者证果了,没开悟,所知障重,烦恼障轻。所以富楼那尊者证到四果罗汉,听世尊讲《楞严经》听不懂;阿难尊者初果须陀洹,听世尊讲《楞严经》听得津津有味,听懂了,说偈赞佛。
 
  我们究竟从哪里下手,从哪里入门,要知道自己根性。大概我们两样都重,这个东西很麻烦,两样都重,两样同时学,两样同时修。可是决定还是要放下,你放下一分就能帮助你看破一分,看破一分又帮助你放下一分。总而言之,看破、放下辗转去应用,相辅相成,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法门无量无边,总不外这两个原则。看破是解,放下是行。看破,了解事实真相,看破是般若;放下是禅定,定慧等学,也叫福慧双修,放下是福。这个样子才能成熟自己,才能叫自己的境界一年比一年好,一月比一月好,你的生活能够得到真正的自在美满。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你真能得到。
 
  在人间,你能过佛菩萨的生活,世间人常讲过神仙的生活;在乱世,你也能过清净寂乐的生活。为什么?你的身心都不会被外境所转,《楞严》所谓「若能转境,则同如来」。凡夫可怜,身心都被境界转;换句话说,身心都受外在的影响。诸佛菩萨是外界受自心的影响,他不受外界影响,他能够影响外界。能影响外面境界,就是自己做得了主;还受外面境界影响,自己做不了主。自己做不了主,你哪来的福报?换句话说,处处看别人脸色,时时刻刻要讨好别人,要巴结别人,唯恐自己有差错、有失误,六道轮回的生活!
 
  所以我们如何转轮回心?轮回心就是用心意识;转轮回心成菩提心,菩提心是不用心意识。交光大师在《楞严正脉》里面所说的「舍识用根」,他这一句话就是法相所说的「转识成智」,我们在道场常讲转轮回心为菩提心,都是这个意思。要从心上做一个大转变,境界上就自在,我们才真正能体会到、能懂得,佛菩萨应化在世间所做的种种事业。我们也像诸佛菩萨一样,赞叹他们不可思议!确实如此,太微妙了。这一段我们就介绍到此地,再看底下这一段,第七句:
 
  【高胜音天王,得知一切世间成坏劫转变相解脱门。】
 
  清凉大师注解里头说得好,但是现在人很难懂,他说「福人出世,则琳琅现矣。薄福者出,则荆棘生焉」,是真说得好!可是现在人不懂,也不会相信。他所讲的,实在说就是佛在大经上常讲「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世间』,是佛家里面讲的有情世间、器世间、智正觉世间,把世出世间一切法,全部都包括在里面了。这些世间有成有坏,「成、住、坏、空」是说我们依报环境的变化,依报环境里面有人事环境,都是属于我们依报环境。佛家讲正报,自己一个人是正报,我自己一个人以外,一切人是我的依报。这些名词术语的意思要清楚,决定不能错会了。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通常我们指正是阿弥陀佛,十方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都是阿弥陀佛的人事环境,都属于他的依报环境。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对阿弥陀佛来说,我们是他的依报;如果他们对我们来讲,阿弥陀佛也是我依报的环境,正报是我。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往生者,都是我的依报环境,这才是事实真相。
 
  依报环境的变化非常明显,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新加坡靠近赤道,没有四季。诸位要是住在温带,像在中国大陆四季分明,春夏秋冬的变化,让你有非常明显的感触。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科学家讲,这是地球轴心自转、公转角度不相同,才产生这个变化。我们也不能说他错,他是就事论事,他所说的是当然之理,所以然之理他就不懂。所以然的道理太深了,为什么会有地球?为什么它的轴心会倾斜?为什么会有自转、公转?科学家到今天也没发现,也没有能讲得出来。佛法里讲到了,宇宙的来源,生命的由来,虚空法界怎么来的,一切众生怎么来的,《华严经》上都说到,《楞严经》上也说到。讲到宇宙的起源,「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识是一个,所以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谁知道?佛知道。谁证明?佛与法身大士证明了。我们现在迷失了,佛在这儿帮助我们,要我们也证得,也亲眼看到这个事实真相,那我们就成佛了,也就成为法身大士。这是佛陀教学真正的目标,要我们恍然大悟宇宙人生的真相。
 
  所以相是心变现出来的,相宗里面讲得很多,讲得很清楚。相分从哪里来的?相分从见分里头变现出来的。自证分是因,见分是缘,因缘具足,现相就发生,所以它是一不是二。见分能现相,见分也能使这个相转变。八个识都有见分,五十一个心所也都有见分,八识五十一心所都有四分。是不是就这么多?不是,太多太多了,这是归纳。你们看《瑜伽师地论》,《瑜伽师地论》已经是归纳了,将诸法归纳为六百六十法,心心所就很复杂了。天亲菩萨慈悲,六百六十法对初学还是不方便,将六百六十法再归纳,归纳成百法,所以才给我们讲八识五十一心所,归纳的;展开,心心所法无量无边,所以变现这么复杂的宇宙,变现出这么复杂的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
 
  这些事实真相,我们也听佛说了,佛不是只教我们学到这个地方就为止,听说了之后要去把它证明,你才算是真的学到了。你要想证明,一定要把你所有错误修正过来,就是修行;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错误的作法。佛菩萨他们的作法是正确的,我们是错误的。正、错的标准是什么?与一切法真相相应的这是正,与一切法相违背的错了。所以这个标准不是随便建立的,不是佛自己这么想建立就建立,不是的。佛从来没有立一法,这大乘经上都常讲,「佛氏门中,不立一法」,你自己建立一法叫别人遵守,这个法不是真的。佛法是完全随顺法性,随顺法性佛说这是正法;与法性不相应,佛说这是邪法。所以邪正的标准不是佛定的,「法尔如是」。法尔,现在人家也听不懂了;换句话说,自自然然就是这样,没有带一丝毫勉强。佛法令人尊敬,佛法令人佩服,就在此地。为什么?佛法全说的是自己的事情,当人自性,我们这才真是心服口服,甘心情愿。绝对不是跟着释迦牟尼佛转,佛没有牵着我们鼻子走。
 
  佛法里头人人都是顶天立地,所以他讲得好,「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还有什么话说?真平等,没有高下,个个第一,没有第二。五十三参,个个第一;《楞严经》里面二十五圆通,二十五位菩萨也个个第一,没有说我第二。没有一法不是第一,为什么?与法性相应。法性平等,所以一切万法无一不平等,不平等是我们错误观念造成的,不是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平等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真的,是事实。我们今天搞成这个样子是自己变的,把自己的智慧变成烦恼,无量无边的智慧变成无量无边的烦恼。把自己「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变成现在丑八怪的样子,不能怪人,全是自己的事情,所以是自作自受。你还要怨天尤人,那你在错误里头又再造错误了。
 
  我们非常感谢佛菩萨,不是他慈悲,把这个事实真相说出来,我们永远在迷,根本不可能觉悟。佛对我们的恩德超过父母,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父母对我们只是养育之恩,不可能让我们了解事实真相。我们在学校亲近老师,老师也没有能力帮助我们破迷开悟。世间老师再高明,帮助我们解除疑惑,只是一个小段。像一棵大树,我们是个树叶,只能够了解树梢、树枝,树干就看不见,就不知道了,哪里能够达到根源?唯有佛菩萨的教诲达到了根本,彻底了解,这才能究竟解决一切问题。
 
  现在人所讲的切身的问题,养生之道,这是世间人最现实的、最重视的。如何能叫自己不衰老?如何能叫自己不生病,健康长寿?这世间人最现实的。什么学问能做到?佛法。佛法真能做到,佛法是究竟圆满的做到,比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超过太多太多了。中国古时候的这些典籍,我们看了之后,已经佩服得五体投地,没有达到根本。唯有佛法讲到根本,根本的养生之道,「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真正养身之道。你能够常存此心,用这个心生活,用这个心工作,用这个心处事待人接物,你超凡入圣了。你的生活是佛菩萨的生活,你的工作是佛菩萨的工作,你的应酬是佛菩萨的应酬,你得大自在,你得大圆满,哪里会有灾难!
 
  今天我们看这个世间,这两天美国有大的风灾,听说受难的几百万人,香港有大风灾,到处是天灾人祸。这是什么原因?不善的念头,不善的业,变现出这个境界。我们听到了、看到了,都觉得非常可怕,畏惧!灾难怎么消除?怎么样去救缓这个劫难?清末民初有些大德居士编了一部书,叫《救劫篇》,怎么样挽救劫难?教学。教学能不能真的挽救劫难?真的,无比殊胜的效果。可是现在人不相信,现在人认为这是迷信,这是空谈,无济于事。怎样救灾难?那里有灾难了,赶紧捐钱,送医药去,送粮食去,送衣服去,这叫救难,这是世间人他懂得的。如何转变人心,叫这个灾难永远不会发生,他不知道;我们说这个,他摇头,空谈、唱高调。所以很困难很困难!
 
  佛法,一个人明了通达,他这一个人灾难消除;大家都明了通达,众生的共业就化解。要靠我们自己认真努力,我们自己不能做个样子,人家怎么能够相信?你说学佛离苦得乐,你的苦离了没有?你的乐得到没有?真的离苦了,真的得乐了,让人家看到羡慕,他才会生信,才能启发信心,才能够接触到佛法。所以我们的形象不好,做不出样子出来,劝别人相信,太难太难了!一切都要从自己本身做起。好,今天时间到了。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八卷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一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四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七三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五三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五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七0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The Quail King and the Hunter [Unity][栏目:Buddhist Tales For Young & Old]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