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净空法师嘉言录(三) 七 明佛陀教育
 
{返回 净空法师·嘉言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70

  七、明佛陀教育

  ◎ 佛跟大家讲真话,真话是什么?尽虚空、遍法界原本就是一个妙好完美的整体。这种思想、见解,在中国古圣先贤也曾说过。《周易》云:‘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道家说得更清楚,‘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此皆与佛说相近。(990117早餐)

  ◎ 佛法有理论、有方法,决定可以落实,我们应当要学习,佛教的经典是人类各种不同文化的共同宝藏。它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它的看法、想法、作法完全是与大宇宙完美的整体相应,与整体相应就是佛经常说的与自性相应,这才能真正把宇宙人生一切问题圆圆满满的解决。(990117早餐)

  ◎ 佛家的教学,无非是教导我们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而已。真正明了真相,就是法身大士,是圆教初住菩萨的果位。初住以下,虽明了而没有透彻,只是解悟,没有达到证悟。譬如,佛说一切众生就是自己的法身,我们深信不疑,这是解悟,但没有证实,还不能将一切众生真的看作自己,众生与自己之间仍有差别。若是对待一切众生,真的与对待自己一样,就是证悟,这是法身大士。(990222早餐)

  ◎ 一真法界才真正得大自在,得幸福美满。十法界里的美满、幸福不是真的,‘真善美慧’是有名无实;一真法界才是真实的,‘真善美慧’都是事实。佛陀对我们的期望及勉励,是希望我们在一生当中证得。佛所说的是我们一定能做到的,问题是‘你肯不肯做’。佛教我们将心量拓开,爱一切众生像爱自己一样,这就是行,解行要相应才能证得。(990222早餐)

  ◎ 佛教导我们修行,基础是‘净业三福’与‘六和敬’。净业三福是自己修行,六和敬是与大众相处。像盖房子一样,这是地基,没有基础,其他的就不用谈了。(990223早餐)

  ◎ 净业三福的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要认真去做,这是人天福报。学佛先要把人做好,人都做不好,怎么能成佛作祖?所以,我们今天劝人,不谈高深的理论,只劝人修三皈、五戒、十善。能将三皈、五戒、十善真做到,就是现代的圣人。(990223早餐)

  ◎ ‘三皈依’,第一、觉而不迷,第二、正而不邪,第三、净而不染。皈是回头,依是依靠。我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与觉正净相应,这是真皈依;不相应,就是没有皈依、没有回头,还是迷、邪、染。生活行为,处事待人接物,要依五戒、十善,将五戒、十善落实到生活上,变成具体的生活行为,这是学佛。(990223早餐)

  ◎ 佛法是从‘净业三福’第一福的基础建立的,然后才‘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再向上提升,‘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就是佛法。(990223早餐)

  ◎ 佛教我们处众依六和敬。第一、‘见和同解’,是根本。就是建立共识,大家的想法、看法一致,问题就解决了。佛有真实、究竟、圆满的智慧,教我们‘见和同解’,把自己的成见统统舍弃,这就和了。佛不是说:‘我的知见正,你们都是错误的,都要跟著我’。佛从不牵著人鼻子走,佛是教我们把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这是正知正见。只要自己尚有知见,都是邪知邪见。大家都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就天下太平了。(990223早餐)

  ◎ 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佛有没有知见?没有。《金刚经》说,佛没有说一句法,因为佛说的是事实真相,绝对没有夹杂一句自己的意思在其中,所以佛是‘无说而说,说而无说’。自己没有意思,这是无说,说的全是事实真相。看众生很多地方做错了,告诉你‘这个错了,将来有果报’,这是讲事实。所以,谁说佛说法,就是谤佛。(990223早餐)

  ◎ 唐朝的马祖道一和尚与百丈大师,是禅宗第八代祖师,发起建丛林,提倡共修。建丛林,用现在话来说,就是发起办佛教大学,使佛教的修学制度化,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990223早餐)

  ◎ 《般若经》上,佛讲现相、作用的事实真相,《金刚经》云:‘三心不可得’,就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你果真懂得,你就成佛了,因为你的用心与诸佛相同。若你对一切人事物还会起心动念,《金刚经》你没懂。(990224早餐)

  ◎ 《华严经》讲,虚空法界一切诸法,皆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佛法的基础、根本,一切诸佛就是从此基础上建立佛法,为众生宣说无量无边的法门。(990225早餐)

  ◎ 佛对我们的教导都是从自性里流露出来的,这是我们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而性德必须落实,落实的第一步就是养老。佛法最重视‘养老’,‘净业三福’第一条就教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也是‘净业三福’的落实。(990321~0325早餐)

  ◎ 大乘菩萨能够舍己为人,牺牲自己,成就别人。(990329早餐)

  ◎ 发大乘心,发大乘愿,修大乘行,一切诸佛菩萨无不赞叹。(990329早餐)

  ◎ 大乘心可贵,即刻得到一切诸佛的护念,龙天善神的拥护;而小乘得感应不容易,这是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的。尤其在《法华经》上,佛明白开示,末法时期,大乘契机,小乘不契机。我们现在深深体会到。古代社会是封闭、保守的,所以小乘契机;现在社会是自由、开放的,此时宣传保守的修学法,一般人很难接受,所以大乘契机。(990329早餐)

  ◎ ‘净业三福’,第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慈心不杀是五戒。与孝亲、尊师、受持五戒十善相应,这种行就是德行。第二:‘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十一句是我们现在修学德行的标准。若不以此为基础,修学任何法门都不能成就,念佛也不能往生。佛在三福后面总结,此三条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净业正因’,修学有无结果、成就,关键在此地。换句话说,一切大小乘经千言万语,世尊四十九年所说,无非是这三条的诠释,为我们详加解释而已。(990329早餐)

  ◎ 何谓凡圣?虽然转迷成悟了,但是还无法脱离六道轮回,那还是凡,脱离六道轮回才称作圣。六道以外是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此四种人是小圣,这还在十法界。佛法有小乘、大乘,这是小乘的圣者。超越十法界才是真正的大圣,即《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990406早餐)

  ◎ 大圣的观念跟小圣不一样,小圣慈悲、爱护、服务的对象,是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所以他的心量是三千大千世界。大圣的心量更大,是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里的一切众生,为他慈悲、爱护、服务的对象,这就是佛法讲的大乘。超凡入圣是世尊、诸佛如来教导我们真正的目的,是希望我们作大圣,而非作小圣。(990406早餐)

  ◎ 在四十卷《华严经》中,世尊为我们说明,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种种心量’,这是很复杂的现象。种种不同的心量,从何产生?不外乎妄想、分别、执著。心量原本是相同的,佛法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我们本来的心量,诸佛如是,十方法界一切众生无不如是。而原本这么大的心量,现在变成这么小;原本单纯的心量变成这么复杂,这是我们要深深去省思的。(990407早餐)

  ◎ 原本的心量显示出来的境界,即‘一真法界’。一真法界的作用,《华严经》称作‘佛华严’,净土经称作‘极乐世界’。这些都是我们本有的,正如马鸣菩萨所说的‘本觉本有’。一真本有,极乐本有,包太虚、周沙界本有,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的教学,就是教人恢复自性本有的而已。所以佛不度众生,是指佛没有能力帮助众生多添加一点,完全是恢复自性而已。要知道,恢复本性才是大圆满、大自在。佛的圆满、自在、快乐,是我们永远无法想像得到,而这些都是我们自性本来具足的。(990407早餐)

  ◎ ‘阿弥陀’翻成中文的意思,就是‘无量’。心量是无量的,智慧是无量的,德能是无量的,才艺是无量的,寿命是无量的,享乐是无量的,无一不是无量的。而且这些无量是我们自性本来具足的,不是向外求得的,所以佛法称为内学,向自己真心里面去求。若能恢复自性的无量,就称作佛菩萨,称作法身大士;迷失了自性的无量,就是凡夫、众生。由此可知,整个佛法归纳起来,只不过是迷悟的问题而已。(990407早餐)

  ◎ 佛法教学的目的有三:一、‘断恶修善’,这是最初方便,是学佛入门的手段。希望你做个纯善之人,清净的善心善行能帮助你觉悟;恶心恶行决定是迷惑,不可能开悟。二、‘破迷开悟’,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的大道理、事实真相,逐渐明白了,就有可能脱离六道轮回,也可能脱离十法界。三、‘转凡成圣’,唯有真正觉悟、真正明白,才真想学佛菩萨;真想学,就能真成就。(990407早餐)

  ◎ 佛法对于事实真相说得很透彻。一切为众生,连生活都是为众生,吃饭也是为众生。因为吃饭养这个生命,这个生命是替众生服务的,所以吃饭就是为众生。为众生的就是佛菩萨、圣贤人,为自己的是凡夫,这个道理要参透。(990408早餐)

  ◎ 佛说我们在没有证得阿罗汉之前,不可以相信自己的意思,自己的意思都是错误的,是凡夫知见,是轮回知见。随顺自己的意思,决定造轮回业,佛讲的是真话。所以没有开悟之前,要随顺佛的教诲,但倘若对经教不熟悉,不能深入,就做不到。到自己烦恼断了,最低限度是见思烦恼断了,一切执著放下了,证到阿罗汉果,阿罗汉称为正觉,也就是思想见解不会错了,这才能相信自己的意思。菩萨比阿罗汉高,是正等正觉,也就是尘沙烦恼断了,分别也没有了;佛是最圆满的,妄想、无明都没有了,称为无上正等正觉。(990409早餐)

  ◎ 诸佛菩萨舍己为人就是讲经说法,佛菩萨为我们示现,无论在家、出家,都是万缘放下,一无所有,清净无为。帮助众生的是教法,因为在此娑婆世界,众生的耳根最利,所以讲经说法是第一手段;其次,再身体力行,做一个好榜样给社会大众看,如此而已。(990409早餐)

  ◎ 《金刚经》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如果有此四相就不是菩萨,是凡夫。凡夫有欲,所以有欲界;凡夫有分别、执著,所以有色界和无色界;色界是执著有,无色界是执著空。空有两边都不执著,才能超越三界。(990410早餐)

  ◎ 佛法究竟真实的宗旨是‘自觉觉他’,千万不能做自迷迷他之事,自迷迷他没有不堕地狱的。(990410早餐)

  ◎ 真正佛弟子要学佛陀,佛是我们最好的榜样,向佛学习决定没有过失。佛为我们示现一个最好的榜样,每天吃饱穿暖,有一个小地方可以遮蔽风雨,足矣!佛没有建道场的念头,佛一生为众生讲经说法,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只做这件事情。从这些地方我们要深深去体会。(990410早餐)

  ◎ 必须要知道,佛无有法可说,佛说法是为破执著。此人执著有,佛就为他讲空,破他有的执著;那个人执著空,佛就为他讲有,破他空的执著。正因为众生有妄想、分别、执著,佛才有法可说;若众生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宗门大德讲的‘口挂墙壁’,就没得说了。(990410早餐)

  ◎ 《华严经》上说,宇宙虚空一切众生与我们是一体,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佛陀对一切众生的教诲,就是将这些事实讲清楚、讲明白,让我们恍然大悟,真正彻底觉悟。现在许多科学家、哲学家,都在探讨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佛经上有很好的答案,即‘唯心所现,唯识所变’,都是一念自性变现出来的。识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因为有妄想、分别、执著,就千变万化,变现出十法界;离开妄想、分别、执著,十法界就变成一法界,称作一真法界。(990412早餐)

  ◎ 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这就是佛法讲的法身。你何时肯定、承认,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就证得清净法身。佛出现在世间,讲经说法,千经万论,就说明这桩事实真相。了解这个事实真相,爱心自然就生出来,你会爱一切众生,爱一切众生跟爱自己一样,知道一切众生就是自己。(990412早餐)

  ◎ 经典记载,佛的常随弟子有一千二百五十人,他们追随佛陀,时间短的也有十年、八年,时间长的终生。他们就是佛法的继承人,弘法人才是这样培训出来的。(990413早餐)

  ◎ 心善行善将来会生天,天有二十八层,也没有出离六道轮回。天上的寿命比人间长,等寿命终了之后,阿赖耶识里含藏的恶习气种子,又会使你堕落。所以还不能超越六道轮回,在佛法修学里不算有成就。佛法最低的成就,是超越六道轮回,这是小果声闻,属于小成就;脱离十法界,才算是大成就。(990413早餐)

  ◎ 有能力辨别邪正、是非、善恶、利害,这是智慧。世间的聪明,是‘世智辩聪’,他没有能力辨别这些。(990413早餐)

  ◎ 《西游记》,孙悟空七十二变,那只是小神通,微不足道。这可不可能?可能。因为这是本能,这是佛法六种神通的‘神足通’。六种神通都是我们的本能,本能为何会丧失?因为有妄想、分别、执著这三大障碍,把智慧德能障碍住。本能现前,才得真自在。(990413早餐)

  ◎ 佛教我们恢复本能,我们眼能见,没有障碍,尽虚空、遍法界,都看得清楚、明白。经上所说的,我们都把它当作神话,都看作是佛菩萨的能力,不是自己的,所以我们修学不能入佛境界。我常劝告同修,经上讲的点点滴滴,都是我们本身的事情,都是我们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佛的能力现前,我们的能力不能现前,这就是有障碍,把障碍去除,我们的能力就恢复了。佛希望每个人都能恢复自性本具的德能,生活空间就广大,是尽虚空、遍法界,何止是这个小范围!(990413早餐)

  ◎ 学佛无非就是做个转变而已,‘转恶为善’,‘转迷成悟’,‘转凡成圣’。(990413早餐)

  ◎ 佛法是真实智慧,《无量寿经》讲了三种真实:‘开化显示真实之际’、‘住真实慧’、‘惠以真实之利’,这是整个佛法修学的中心。不但释迦牟尼佛的佛法不离这三个真实,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修所弘的,也不出这三个真实。(990415早餐)

  ◎ ‘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这句话足以表明何谓佛教。开是开导,佛家讲的‘开示’,亦即讲解、说明。讲清楚、说清楚,听众的思想观念就产生变化,这是教学的成果。讲的是什么?听众心理变化的是什么?‘真实之际’。真实之际,即现在人讲的‘真理’,也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是佛法教学、修学的总目标。(990415早餐)

  ◎ 对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清楚、明白,就称作‘佛’;虽然清楚,尚未达到圆满,称作‘菩萨’。由此可知,佛、菩萨不是人,也不是神,他什么都不是,也什么都是,他在人间现的是人身,在天上现的是天人身,在畜生道现的是畜生身,在饿鬼道现的是饿鬼身,在哪个法界现哪一种身,但是他修学的层次确实是佛、菩萨。十法界示现的身相不一样,族类不一样,这是‘异’;但是他所契入的境界,确实了解宇宙人生真相,这是‘同’;‘同不碍异,异不碍同’。(990415早餐)

  ◎ 我们在社会扮演什么身分,一定要清楚。释迦牟尼佛的身分,是一位义务社会教育工作者,而且是不求报酬,完全尽义务;佛的弟子,亦复如是。佛弟子抛弃自己本分工作,这是近代才产生的现象,这个历史顶多两百年。在清朝初年,出家人仍是从事于教学工作;至清朝中叶以后,才变成经忏佛事、做法会。现在佛法教学几乎不存在了,所看到的都是变相的佛教,所谓是‘宗教的佛教’。所以人家说佛教是宗教,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形象确实是宗教,这是佛法变质了,我们要认识清楚。(990415早餐)

  ◎ 要将佛法恢复到本来面目,恢复到社会教育,佛法才能广度众生。‘度’,用现在的话来讲是帮助,帮助一切众生;‘广’是普遍,不分族群、不分种类,十法界平等的帮助。而且决定是义务的帮助,对于被帮助的这些人物一无所求,心永远保持真诚、清净、平等,这是自觉。(990415早餐)

  ◎ 世间教学著重在品学兼优,中国古代有所谓‘学而优则仕’;也就是说学问品德达到高度的水平,就可以担任国家的公职,为人民服务。佛法的修学著重在‘解行相应’,三皈依誓词‘皈依佛,二足尊’,二足尊就是解行达到圆满。解是属于慧,行是属于福,解行是因,福慧是果报。所以成佛就是智慧与福报都圆满,没有一丝毫欠缺,此时就能全心全力为一切众生服务。(990417早餐)

  ◎ 佛菩萨为众生服务的项目无量无边,所谓是‘随类化身,随机说法’,所以服务的项目也是达到究竟圆满。佛是我们的老师,学生要向老师学习,老师是我们最好的模范,老师一生为众生服务,我们学佛也要发这个心愿。有此心愿,就要认真努力去学习、去实行。菩萨闻思修三慧,闻法、思惟是开解,修行就是把所理解的落实到生活上,行与解相应就称作德行,能明白、领悟佛的教诲。(990417早餐)

  ◎ 世尊一代时教,四十九年所说,归纳起来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二十个字。(990417早餐)

  ◎ 菩萨教化众生不舍方便,这就是佛家讲的‘善巧方便’。《地藏经》讲到的‘四摄法’与‘四悉檀’,对现在人太重要了。四悉檀是诸佛菩萨服务一切众生的最高指导原则,而四摄法是落实的原则。你要是学会了,你就会做人,你到处都受人欢迎,连妖魔鬼怪也欢迎你,这样才能普度众生;普度众生用现代话讲,就是服务一切众生。所以诸佛菩萨在九法界到处受人欢迎,就是这个原因,我们应当要学习,应当要落实。你要是不好好学习,不但你帮助别人,人家不接受,连自己修学也不能成就。(990417早餐)

  ◎ 佛法的经论看似容易,实际上字字句句含摄无量义。从深度上讲,其深无底,其广无边,任何一部经典,不仅一生学不尽,生生世世都学不尽。因为经典与自性相应,字字句句都是性德的流露,性德无有穷尽、无有边际,道理在此地。(990417早餐)

  ◎ 丛林是中国百丈禅师、马祖道一和尚二人提倡的,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世尊当年在世,学生的智慧德行很好,都接受佛的教诲,各个都能认真修学。但是僧团还是做一个模范给我们看,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每个人在树下打坐,休息养神,也是互相看著。我们要能体会这种作法,这都是提供我们现前修学的好资料,能避免盲修瞎练,避免种种错误、过失,才能成就自己的道业,帮助社会大众。(990417早餐)

  ◎ 佛法是‘正觉的教育’,是‘真实智慧的教育’,是惠予众生‘真实利益的教育’。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先生说得好,‘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需。’今世就是现代,是现代人所必须要学习的教育。(990419早餐)

  ◎ 世出世间法只有佛才讲得透彻,讲得清楚。如果大家能够涉猎世间的典籍,细心的去思惟、观察,才明了佛为什么出现在世间。世间不是没有聪明智慧的人,但是再聪明、再有能力,仍是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990419早餐)

  ◎ 古印度婆罗门教以及当时那些大宗教家,他们的禅定功夫也很深,定中能突破时空,将六道轮回的境界,完全展现在面前,看得清清楚楚。可是六道轮回怎么形成、怎么演变,将来是怎样的结果、怎样的归宿,他就不知道了。他非常想知道,但是禅定智慧不能再向上提升,就没有能力知道。所以这才感动诸佛菩萨出现在世间,帮助这些人满足他们的愿望,满足他们的需求,把这个所以然的道理说清楚、说明白。(990419早餐)

  ◎ 诸佛菩萨及法身大士的生活空间,是以虚空法界为家,一切众生是他的化身、应身,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生命的整体。这种受用,不契入境界是无法体会得到的。(990420早餐)

  ◎ 佛经具足‘教、理、行、果’四法,当中最重要的是‘行’,现在人所谓的‘落实’。教、理若不能变成实际的生活行为,等于白学,必定还是随业流转,过去李炳南老居士常讲的,‘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990421早餐)

  ◎ 世间人体力衰老之后有退休,佛法没有。《释迦谱》、《释迦方志》,都是世尊的传记。释迦牟尼佛没有退休,佛的众弟子们也没有退休。在中国佛门里,有退居和尚,这是年岁老了,将工作传给底下一代年轻人,自己退休了。在中国,出家人退居这种作法,在佛陀经典里没看到过。所谓退居是将一些执事交出来,不是养老。(990421早餐)

  ◎ 中国佛教跟古印度佛教,在制度上完全不相同。世尊在世,纯粹是教学。世尊在后期,也接受国王大臣、长者的供养,譬如接受林园精舍的供养,是为了大家有安定的住所。但是世尊只接受使用权,决定不接受所有权;换句话说,暂住而已,决不是据为己有,所以心没有挂碍。(990421早餐)

  ◎ 佛法传到中国之后,由帝王供养当时从印度来的高僧,也只是接受使用权。一直到唐代中叶,佛教在中国有了重大的改革,就是丛林制度。这是马祖道一和尚(禅宗第八代祖师),与百丈禅师发起的。这个制度好,过去方东美先生非常赞叹。在这以前,佛教教学是属于私人教学,丛林的方法是将教育正规化、制度化,也就是现在所讲的大学,丛林就是大学,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990421早餐)

  ◎ 丛林的组织和设施,与现在的学校一样,只是名称不相同。丛林的主席、方丈,后人称为住持,这是校长,负教化的总责任。下面有纲领执事,分成三个机构:首座和尚,如同现在学校的教务长;维那是训导长;监院是总务长。阿阇梨是现在称的法师,就是教授。有组织、有计画,制定一些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就是在中国形成的分科判教。其用意就是将佛经做一个整理,依照经典内容的性质,程度的浅深,编排教学的顺序。但是最基本的是德行培养,这是儒佛都不例外。(990421早餐)

  ◎ 近一两百年来,佛教衰了,至今衰微到了极处,原因就是没有依照成规去学习。(990421早餐)

  ◎ 孔夫子教学四科,第一是德行,第二是言语,第三是政事,最后是文学。政事,即现今讲的一般办事常识;也就是说,将来为社会、国家、人民服务的本事,这是属于政事。行有余力才能学文学,文学是提高自己精神生活的享受,所以摆在最后。佛家教学亦不例外,首先是戒行,培养自己的德行。一定要重视行经,也就是将经典的理论、教诲,落实到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之中。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顺境、逆境,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能违背佛祖的教诲,我们这一生才能得度。(990421早餐)

  ◎ 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里,对‘无我’的一番开示,很值得我们学习。大意是讲一切众生无始劫以来,误会有一个自己,于是分别自己、执著自己。因为此错误的认知,所以才将一真法界变成六道轮回;在轮回里,此知见愈来愈深,牢不可破,于是才会起惑、造业、受报。所以六道轮回的根本原因,就是起于此错误的认知。(990422早餐)

  ◎ 无论大乘、小乘,显教、密教,佛都常讲‘无我、无法’。相宗入门典籍《百法明门论》,文字虽然不多,但注解非常丰富,在《卍续藏》里就有六种注解。这部论所讲的就是‘一切法无我’。一切法无我,不但是人无我,法也无我。所以相宗一入门,就破我法二执。这两种执著破了,就入大乘之门,这才算是入门。(990422早餐)

  ◎ 儒家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佛法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儒、佛所说的中心理念,确实能帮助一切众生,达到幸福美满的愿望。(990426早餐)

  ◎ 世尊为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他舍得干净,活得自在快乐。世尊一生没有道场,都是住小茅篷,佛集会讲经就在草坪上、树下。(990426早餐)

  ◎ 世尊当年在世,僧团没有组织,没有层层节制,只有师生关系。释迦牟尼佛是老师,一千二百五十人是学生。经上所看到的‘上首’是表法的,不是真正的组织。他们在一起生活的愉快、幸福,原因是每天闻法,大家的思想见解逐渐相同。相同不是说接受释迦牟尼佛的思想见解,而是每个人将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都舍弃,这就同了,这是‘见和同解’。不是说佛的思想正确,我们都是错误的,我们要以释迦牟尼佛的思想做我的思想。佛绝不做这种事情,这是魔做的。佛绝不控制人,佛教导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作佛。(990426早餐)

  ◎ 现代社会很不安定,其根源何在?思想见解的错误,这是真正动乱不安的根源。若大家没有正知正见,此现象必定会产生。正知正见,一定要靠教育。生而正知正见,真是千万人中难得有一人,佛法讲这都是佛菩萨应化世间,不是凡夫。凡夫无量劫来,受烦恼习气的薰习,产生了错觉,这是必然的现象,所以,一定要靠教学。(990428早餐)

  ◎ 佛法说得更圆满、说得更好,从初发心到如来地,无量劫的修学才达到究竟圆满。圆满之后,就能服务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由此可知,‘学’的目的就是为服务社会,服务大众。从小往外扩大,服务家庭,服务宗族,服务乡党,服务国家,服务一切众生。要是没有良好的学养,服务就不圆满;甚至于服务是在造罪业,给社会、国家、世界带来灾难。(990428早餐)

  ◎ 今天要想社会安定、繁荣、兴旺,一切众生能过幸福美满的生活,还是要靠教育。儒家教育的目标,第一是明了人与人的关系,第二是明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三是明了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佛法教育也有三个目标,第一是‘断恶修善’,第二是‘转迷为悟’,最后是‘转凡成圣’。所以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不能脱离这个理念,一切众生的劫难可以化解,社会可以恢复安定和平。(990428早餐)

  ◎ 世间人与佛菩萨最大的差别,就是觉迷、智愚。佛菩萨觉悟、有智慧;凡夫迷惑、愚痴。没有智慧,思想见解脱离不了感情,感情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所以果报的差别就大了,绝对不是一般凡夫所能想到、见到的。(990430早餐)

  ◎ 经上说,证得阿罗汉果之后,才可以相信自己的想法与看法,因为自己的思想见解正确了。阿罗汉称为‘正觉’,未证得阿罗汉果之前,自己的想法看法都靠不住。能将佛的话认真去思惟,深入去理解,而后变成自己的思想行为,此人真正有福。(990430早餐)


{返回 净空法师·嘉言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净空法师嘉言录(三) 八 倡孝道师道
下一篇:净空法师嘉言录(三) 六 劝深信因果
 净空法师嘉言录(三) 六 劝深信因果
 净空法师嘉言录(三) 三 示修持方法
 净空法师嘉言录(二) 三 示修持方法
 净空法师嘉言录(三) 九 谈习讲方式
 净空法师嘉言录(三) 四 论死生事大
 净空法师嘉言录(二) 七 谕在家善信
 净空法师嘉言录(二) 二 劝信愿真切
 净空法师嘉言录(三) 八 倡孝道师道
 净空法师嘉言录(二) 一 赞净土超胜
 净空法师嘉言录(一) 八 答学佛疑问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学看花[栏目:佛网文摘]
 瑜伽菩萨戒要义 二、四十三轻 24、贪味静虑戒[栏目:瑜伽菩萨戒]
 法句经要义 第三品 心品 富家子梭儒亚 正行的心造福更大[栏目:法句经要义]
 Consciousnesses[栏目:Ajahn Lee Dhammadharo]
 出家因缘(耀珠)[栏目: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
 淳于矜成亲[栏目:鬼道众生的故事-中国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