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那律天眼
 
{返回 法音集·佛教典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60
  那律天眼

  阿那律于佛弟子中之所以称天眼第一者,乃因佛为大会群众说法时,那律坐眠,佛见而呵之曰:‘今如来说法,汝为何而眠?夫眠者,心意闭塞,与死何异?’自此那律即发大惭愧,克心自誓,不敢复眠,如是逐日累月,眼便失明。为何人不睡眠,眼便失明?原因眼有二食,一、视色,二、睡眠。

  五情亦各有二食,得食者,六根乃全,以眼失食,故丧眼根。佛见那律失明,遂命耆域治之。耆域曰:‘不眠不可治。’由是那律肉眼复明之希望全无,五百弟子,无不为之太息。一日,那律扪摸补衣,请人贯针不得,于是左右唱言:‘谁求福者,与我贯针。’是时适逢世尊到来,对那律言:‘我与汝贯针。’那律问曰:‘是谁?’答:‘我是佛陀。’那律思惟,佛已福足,犹尚求福,况薄福之凡夫。于是,内衷愧感交结,驰向佛视,以至心故,复仗佛力,忽得天眼,再复精细思惟,便得罗汉。

  凡得罗汉,皆有三眼:一、肉眼,二、天眼,三、慧眼。三眼视者,以杂观故。恐肉眼乱天眼,争功精粗,专用天眼观大千界,精粗悉睹,故言天眼第一也。

  按:修学佛法者,固然要当勤精进,但过分精进,反而引发魔障。因我人四大五蕴之色身,一定要有适当之调摄,若调得适当,于道才有增进,所谓身安则道隆。不然,过分精进者,亦往往易犯勇退之弊病,所谓勇猛心易发,恒常心难持。然而精进心虽过分不得,但懈怠心却毫厘不能生起,若有懈怠心,于世事尚且一无所成,遑论修学佛法之生死大事。

  所以佛示二十亿比丘之调琴法,教令用功不宜过紧,但亦不能松弛,过与不及,皆不得体。应以中道学法,久之,于道不难契合矣。至于求福一事,佛本福慧二足,为何犹为盲者贯针,为病者浣衣等,缘为佛乃天人师,一切为天人之标榜,不但施行言教,并以身教来导众,所谓:‘言行合一,身口相应。’

  我人福薄,总以好逸恶劳为能事,尤以学得佛法之皮毛者。眼睛搬了家,根本不见事,以事为畏途,一向用口代手,唯恐作事生福,防碍他入地狱之门,所以众生福薄,其故于此。

{返回 法音集·佛教典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应机设化
下一篇:诵经要法
 戒之在色
 道学者鉴
 头尾争大
 卖斋立毙
 善恶果报
 傲慢者戒
 因蛇悟道
 谛观无我
 无常通信
 安贫乐道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发心和随缘[栏目:仁焕法师]
 内观简介[栏目:葛印卡老师文集]
 为僧人父母送温暖[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2010年观音法会开示之(五)六度之禅定波罗蜜[栏目:达真堪布]
 入流分与入流的道次第 2 于法不坏净[栏目:法增法师]
 第三则:分柑共尝的菩萨[栏目: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观自在[栏目:星云大师·微教言]
 6 波耶王的故事[栏目:佛经民间故事]
 菩萨学处[栏目:修行笔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