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死不可避
 
{返回 法音集·佛教典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23
  死不可避

  从前佛在世时,王舍城中有梵志兄弟四人,均已各得五通。一日,各人自知再过七日,皆当命尽,于是,大家聚首,商讨治死之方法。因为凡得五通者,其力量能移山住流,手扪日月,入地如水,履水如地,或现大身,或现小身,甚至反覆天地,靡所不能。梵志自以为神通广大,宁当不能避此一死。一人言:我入大海,上不出现,下不至底,无常杀鬼,安知我处。一人言:我入须弥山中,还合其表,令无出现,鬼使神差,无奈我何。一人言:我当轻举,隐虚空中,届时无常,寻我不得。一人言:我当藏至大都市中,人多广众,无常鬼子,如何寻获。四人共议,主意已定,遂相偕至王所辞行,异口同声曰:我等寿限,只有七日,为避死故,特来告别,俟过期后,再来觐省大王,王遂首允。于是,梵志各诣避死之地,当七日期满一天,市监忽来报王,今有一梵志卒死市中。王闻是言,自思惟曰:前四梵志避死,今已一人死于市中,谅余三人,岂得幸免。于是,王即往诣佛所,作礼问安后,即将来意启白如来。佛告大王:人有四事不可得离,何谓为四,一、在中阴中,不得不受生。二、已生不得不变老。三、已老不得不受病。四、已病不得不受死。犹如树果,熟时必定会落。尔时世尊,即说偈曰:‘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间,无有地方所,脱之不受死。’

  按:人之有生,必归于死,生为人之起点,死为人之终局。出曜经云;‘命如果待熟,常恐会零落,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死既不可免,我人当早为之准备才是。比如有昼必有夜,于昼时即要准备夜间灯火,有春必有夏,于春时即要准备夏季衣物,若待临渴掘井,则于事无补矣。如何为死准备?最好将死字时刻挂在心头,著为念佛工夫之前方便,死念愈切,念佛工夫则愈有进益,如是累月积年,即使三十夜到来,亦无用著急与恐惧矣。古德云:‘闲时准备应时用,免得临期手脚忙。’印光大师于生时住处,总书一死字挂著,并且说:学道之人,念念不忘死字,则道业自成。

{返回 法音集·佛教典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方便教化
下一篇:虔施多福
 行解得失
 一念得失
 不明果报
 莫言人过
 心忘罪灭
 一字之差
 怨亲颠倒
 异熟果报
 傲慢者戒
 坚牢财库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堪布答疑(复旦大学老师提问)[栏目:索达吉堪布]
 弟子规浅释 Standards for Students 第五章﹕信 Chapter Five: L..[栏目:弟子规浅释 Standards for Students]
 人道的痛苦(一)[栏目:妙离世间·嘎玛仁波切]
 深入经藏 实修实证[栏目:传喜法师]
 佛教戒律学 第二章 佛教戒律在印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部派大乘的戒律[栏目:佛教戒律学]
 生死大事 - 预立遗嘱要及早[栏目:方外看红尘]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二二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中观四百论讲记(六十八)[栏目:中观四百论讲记·益西彭措堪布]
 禅定指要 六、十六特胜观——系统的四禅八定[栏目:逸尘居士]
 在灾难中醒悟[栏目: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