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观心
 
{返回 张慈田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97

观心

张慈田

    观心就是观察起心动念,观察心念的实况、本质。观察心的目的在于善于了解自己原原本本的心,使杂染不易遁形而蒙蔽心眼,使心念清楚、明白、无染,不受苦折磨。

    愈观察心就会愈明白心,清净心、杂染心都能渐渐如实显现。不观心、不明白心,心的杂染会很多,有时甚至十个心念有九个是杂染,这显示我们有很多精力在不中用的心念上白白浪费掉,所以要使心智清明、健康,观心、调伏心就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各种心念可以归纳为六种来辨识,即贪、瞋、痴、无贪、无瞋、无痴,或者前三个可称作不解脱的心,后三个称作解脱心。不管解脱心或不解脱心,都是有来由的,不会无因无缘的产生,它源自「明」触或「无明」触。无明或无知的接触,才有有执着的苦乐受,才有贪瞋痴产生,这个连锁反应较容易了解。而明的接触因缘,才有无执着的苦乐受,才无贪瞋痴产生,就比较难理会,而容易忽略因缘,有「心性本来清净」的误解,特别是修习禅定者更易陷入这个困境。

    心念的本质是一个接一个生了又灭,灭了又生,是无常不永恒的,当我们的心定静时,这是容易觉知的,但是我们若生起贪瞋痴之念,心念就会卡在某个对象上,而不愿舍离,就像损坏的唱盘,一再回放某段曲子,我们就难以觉知无常了。去除杂染使心念保持流畅性,除了直接从心念去觉知、排除杂染之外,也可由身体的觉知下手,当身体静止时多注意呼吸,身体移动时,多注意动作、触感,这也是有效地使杂染、散乱心得以减少与止熄。(《嘉义新雨杂志》第14期)

 


{返回 张慈田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四善根
下一篇:活在当下
 咒愿不能扭转善恶趣
 四善根
 离胎者
 什么是正念?
 行脚八大觉知
 四念处
 婆希求道记
 呼吸禅
 和解
 静坐的好处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 (14)[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七十空性论今诠 第四章 特究生灭[栏目:赵跃辰居士]
 佛教思想中“和谐社会”的内容、实践与目的(释德澄)[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101.隆寿绍卿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佛门乃第一福田[栏目:大安法师]
 18 佛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疏(唐.智俨)[栏目:04 经注]
 感冒时,吃素怎么补充体力及抵抗力[栏目:素食与健康]
 了义炬·跋[栏目:塔汤仁波切]
 相应76经 罗侯罗-无常经[栏目:相应部 35.六处相应]
 圣者言教 第十九课(十一)祈祷上师时应避免的问题[栏目:圣者言教]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