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一课(十四)内相顶礼与密相顶礼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17

圣者言教 第一课(十四)内相顶礼与密相顶礼

  无论是行持五体投地之敬行还是观想上师之形象,一切都来源于自己的内心。若没有心,如何能知道外界一切境相?没有内心的动力,如何会去五体投地做礼拜?尸体会去五体投地吗?当然不会,因此一切来源于自己的内心。直接调伏自己的内心而成办的一切行为都称之为内相顶礼。这里主要还是在境心分不开的状态之中做讲解。

  例如很多弟子现在都在修学禅定,无论行持禅定的时间有多长,是直接修学上师瑜伽还是修加行,最终都要将上师融入自心,这种在自心与上师分不开的状态当中稍微安住就叫做内相顶礼。这种见解的顶礼不在于外在的敬行姿势之上,而在于调心之中。因为从外相顶礼开始,一切修学的目的都是为了调伏自己的内心。所以我们平常在调心的时候就是在顶礼。从某种角度而言,这种顶礼的见解还远远超胜外相顶礼。

  既然内相顶礼的见解超胜外相顶礼,是否意味着以后的修学可以将外相顶礼搁置一旁,而仅仅做内相顶礼呢?当然不行,这样的见解并不圆满。作为初行者,平常妄念起现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无法时时保持内相顶礼的状态,这时绝不能轻视外相顶礼。因此该内相顶礼的时候我们要行持内相顶礼,该外相顶礼的时候也应行持外相顶礼。

  这些都叫做善巧方便。何时运用哪种方便要根据各人的条件。修学不是只有“行也是这样,不行也是这样”一种方式,因为修行并不单调。诚如萨迦班智达所言:“以方便为次要,智慧为主要者,则已堕入声闻之灭谛矣!”即忽视一切方便则无法成办智慧。例如我们的目标是建一幢两层楼的建筑,若我们只想直接建设二楼却拒绝建设一楼,建筑是无法成功的。因此当我们对高一点的法有所了解之后,绝不能就此开始轻视前面的法。

  第三即为密相顶礼。《大圆满直视本性论》当中曰:“啊!本基解脱大圆满,离作敬行而顶礼。”当内心完全实证心之本性,在无戏论状态中圆满赤裸超越言语之见时,就称之为密相顶礼。如同《心经》所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何时能执受本体,妙力起现一切之相,均成为本体之庄严妙用时,它就是密相顶礼。这不是用词句掩盖见解,也不是意识造作出的见解,而是密相顶礼本来如是,它才是真正的顶礼,是实相顶礼。当然这是我们所向往的见解,现前能否运用,很难所言。

  例如我们平常都在修学禅定,即便对清明无相定等出世间禅定有所认识,知道它可以分为不了义和了义两种,也知道同样是清明状态,但由于禅定掺杂于思维,还是不了义之见解。由于现前清明度还没有完全赤裸的缘故,因此认为自己现前就能做到密相顶礼,恐怕还为时过早。但即便如此,我们平时也要尽可能往这方面发展。

  因此,无论我们平常行持什么样的善法,事实上都没有离开过顶礼。若能真正精通顶礼,就能清楚了知八万四千法都已含摄于顶礼之中。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一课(十三)外相顶礼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一课(十五)如何理解加持
 圣者言教 第四课(四)发心广大的重要性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十)精进修法方能直面无常
 圣者言教 第二十四课(六)不要以文字掩盖实修
 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十四)宣讲闻慧的重要性并非排斥思慧与修慧
 圣者言教 第六课(十)禅定与菩提心
 圣者言教 第八课(十六)改过的前提是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圣者言教 第十一课(十三)持文不持义与持义不持文
 圣者言教 第一课(六)次第根机者不可轻视方便教授
 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十八)略述三殊胜法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二)阿赖耶识之状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退一步想,保身消恼[栏目:心念与命运·第3册]
 清净明诲[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135集[栏目: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净空法师]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内加行 皈依(五)[栏目:达真堪布·百日共修开示]
 依自性光明[栏目:永海法师]
 父母之爱 第一篇 培养健全的精神力量[栏目:郑石岩教授]
 会玩游戏自在快乐[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4年]
 9.魔王当弟子[栏目:海涛法师说故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