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法空恩师讲《广论》84讲
 
{返回 广论·法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127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到我们学习《广论》的时间了,首先让我们做加行

  (略)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

  我今发心,为救度尽法界、遍虚空界一切如母有情于生死大海中,拔苦与乐而成佛,为求成佛方便而学此《菩提道次第广论》,愿广论昌明、正法久住。

  诸位大德、诸位同修、大家好:

  今天,我们又一次殊胜因缘聚在一起,学习研讨讲说《菩提道次第广论》。首先叫我们祈请历代传承师长、本尊、诸佛菩萨加持我们,在讲说听闻中,破除内外一切障碍,使每个人能迅速生起出离心、菩提心,清净见,速即成佛,为利如母有情,为使正法久住,发菩提心学此《广论》。

  我们已经进入到《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正宗分共下士道的皈依三宝这一章,皈依三宝这一章我们反复地在讲,“皈依福有色,三界器尤狭。”

  皈依后的学处,各别的和共同的都要了解,对佛、法、僧各别的来说,应止、应修的是什么?应止的就是前面我们说的止持,哪些不能做;应做的就是作持,哪些应该如法地去奉行。这都是皈依以后应该注意的、去做、去行持的地方,先谈应止。

  一、最根本的不皈依一切诸天。我们现在好像没有违犯,实际上深一层地去看的话,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经论上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要供养启白三宝。可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求什么呢?求世间有势力的人!所以前面我们念“不求大势佛,及与断苦法”,我们的毛病就在这里。所以我们遇见任何事情,真正重要的就是——皈依三宝的弟子要供养启白三宝。不过有一点要说明,世间的不是完全不理它,而是可作为助伴。但是我们现在却本末倒置!世间的我还是要,但要如法如理的去做。根本的是,多祈求三宝加持,有很殊胜的好处。如果我们能这样的话,就不会怨天尤人,不非理地过分去求,所以我们要先祈求三宝,然后随顺世间去做。譬如说打官司要找律师,那么就该找律师,碰见排难纠纷要找地方上重要的人,也应该去找,可是皈依三宝以后,我不会去动脑筋,塞给他钱,求他帮我们的忙去害对方。反过来说,人家害我们,我们也应如法的去做,因为这是业,我们相信因果啊,只有祈求三宝加持。关于这一点,我们要知道不容易做到,以我自己来说,出了家尚且做不好,何况你们?出家人都难做,何况在家人?但是如果我们不努力,永远只有嘴巴上面讲讲,永远会成为空谈。

  二、应该止的是对于所有的有情舍离损恼心。这在《广论》上一再强调,这一点特别重要,意乐、加行悉应远离损恼有情、损害众生的事情。说起来容易,实际上很不容易,“有意的”是一件事,“无意的”是另一件事情,至少“有意的”绝对要舍掉,“无意的”虽然不容易,不过如果好好地皈依,如法去做,也可以避免。而真正重要的,“有意的”损恼有情先应该舍离,行为上固然不可以,意乐也不可以。

  三、不共外道住。不信三宝、毁谤三宝的都包括在内,这点对所有的同修来说很难做到,因为各位在世间生活,尤其在家人,经常会碰见外道,特别是家里的父母、夫妇,如果有一方不信佛法,那更麻烦,这时要好好的祈求三宝加持,实际上这里面有很深远的意义。以上三点是皈依以后应该止的、不能做的。

  皈依后应修的是什么?作持了,我们反复讲,要恭敬佛法僧三宝。

  一、恭敬佛。我们好像很恭敬,其实很难做到,我们会说:“佛来当然恭敬,可是没有佛来呀!”但佛真正来时我们恐怕很难恭敬,至少对圣像我们不一定恭敬。广论上告诉我们,不管什么像,不管好的、坏的,我们都应该象恭敬大师一样恭敬他,所以我发了一个愿,希望大家做到。现在的海报、报纸上印有佛像,现在这一类的海报太多了,象一些加油站、一些商标上印的都是佛像,太多了。以前的做法是烧掉,这么多你也烧不完,这个方法也不好,我发愿要想办法做到,以后看见佛像不管好的坏的都至诚恭敬地供养起来、收藏起来。这样的话,你一定会说哪有这么多地方啊!譬如在自己家里,至少有个空的地方啊!说到这个地方,到末法时期,对三宝行持不如法的地方(很多),各种商标、各种酒都用佛像作招牌,这都是过失啊!说到这里呢,我应该很感谢大家,我一天到晚只教你们,我自己都做不到呢!佛告诉我们,不只是教你们,而是把我的经验告诉你们才行啊!所以我今天发愿要做到它,我心里这么想,要准备大的纸盒子装满了再来一个,满了再来一个,很恭敬地供养在最干净的地方。目前我们的房间,尤其是在家人,橱顶上面,要把它擦干净,那是暂时供佛的,将来有能力的话,应该造一个房间设置佛堂供佛,各位也可以随分随力去做,看看你的周围的环境如何,如果违缘大,那你就先不要供,不要因为供佛家里闹得不开心。以前我也跟大家说:“大德的像太多了,烧成灰丢到海里。”现在觉得不妥,如果至诚恭敬地视他为佛,怎么可以把他烧掉呢?至于别人怎么做不要去管他,我们自己至少要做到如何去引发那颗恭敬心。

  二、敬法。敬法也不容易做到,但如果做到会生成很大的功德。恭敬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恭敬佛就能感得见佛的功德,能够恭敬法就能增长智慧。经论上说不敬法及法师是坏慧因,我们已经够愚痴了,认为脑筋聪明就是智能,那是邪见、世智辨聪,真正的智能是能和法相应,遇到事情能辨别得很清楚。

  三、敬僧。现在我们都能感受团体对我们有一种保护力量,如果我们不恭敬的话就得不到团体的保护,广论说:“希乐功德住林薮,不应观察他过失,不应起心作是念,我是最胜我第一。”这点对佛对法比较容易做到,对僧、对人就很难了,我自己也常觉得我这个教法最圆满,别人的都不好。洛确仁波切曾说过:“不要说你的好,别人的坏呀!这都是分党啊!”听了祖师的开示,不要有宗派之争、党派之争、邪见之争,一听到真像当头棒喝,都是世尊讲的教法,难道我比你、比他还强吗?所以我们要从这点上多练习,对别人不要比较轻毁。以上是别的学处中的应止的、应修的。

  后面就是共学要做的,皈依三宝以后,应该学的内容有六项,是共同的了,也就是我们要讲的。三宝的共学功德分六点,我们今天来讲,大家把书打开。

  丑二 共学

  原文:共学分六,初者随念三宝功德差别,数数归依者。谓数思惟如前所说,内外差别,及三宝中,互相差别,并其功德。
  讲解:共同学处的内容共分六点,第一点,就是皈依三宝以后要随念三宝的功德的区别,应当思维佛法与外道的区别、三宝之间相互的区别和反复思维三宝的功德。

  原文:第二随念大恩恒勤供养,嚼啖之先亦当供养者。如《三摩地王经》云:“由佛福德获饮食,愚夫不知报佛恩。”此是以获饮食为喻,随自所有一切乐善,悉应了知是三宝恩。由报恩德意乐供养,
  讲解:第二点,就是应当要随念三宝的恩德,经常要勤奋精进地供养三宝,吃喝之前首先要供养给三宝。《三摩地王经》中说了:“因为小孩子贪爱饮食,很难掌握饮食的食量,我们借助于修佛的福德今日才有这样的饮食,但愚痴的凡夫在受用饮食的时候呢,不知道回报佛恩。”这里面的“小孩”就是指凡夫或者愚夫,以获得饮食作比喻,而讲明了我们所获得的一切的善事都是依靠三宝的恩德得到的。所以我们要思维忆念三宝的恩德,念念不忘,一定要报答三宝的恩,为此要勤奋供养三宝,知恩必报啊!

  原文:此中复二,谓供养事及供养意乐。初中有十(就是十种供养,这个可以参照阅《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四里面有详细说明,这儿只是简单地把那里面的基础的说一下),
  1、供养身者,谓亲供养真佛色身。
  2、供养塔者,谓供为佛所建塔等(等就是指寺院)。
  3、现前供养者,谓前二事,现自根前而设供养(现自根前――《广论义释》中说:亲眼见到佛身、佛塔以后,亲自作供养)。
  4、不现前供养者,谓佛佛塔非现在前,普为一切佛佛塔故而设供养。又若于佛般涅槃后为供佛故,造像及塔,若一数等,亦非现供,若供此二随一之时,作如是念而供养者,谓此一法性,即是一切法性,是故现前供养此二,亦即供养其余三世一切诸佛,及供十方无边佛塔。此是俱供现不现前。论说初者,获广大福,第二较前获大大福,第三较前获最大福。故于一佛或佛像等,修供养时,应忆法性无所差别,先当遣意供养一切,极为切要。
  5、自作供养者,谓非由于懈怠懒惰放逸增上,而令他作,惟自手作,
  6、教他供养者,谓念自己略有少物,然诸有情贫苦薄福,无力供养,若教此供,当获安乐,由悲愍心,惟教他供。又亦劝他共供养者,谓自他俱共同供养,此三福果,大小如前。
  7、财敬供养者(就是外以财物供养,内分恭敬供养),谓供种种衣服饮食卧具坐具病缘医药,供身什物,薰香末香涂香华鬘伎乐及诸灯烛,敬问礼拜,奉迎合掌,唱种种赞,五支遍礼,右旋围绕,又供田等无尽奉施,又供摩尼耳环臂钏,诸庄严具,下至供养诸小鸣铃,散诸珍奇,缠宝缕线(《菩提道次第心论》上作“彩萝蔓网”),供养诸佛,或佛塔庙。
  讲解:这一共是七种供养,还有三点,一共是十点,我们先把前面这七点谈一谈。我们念的这段原文说明,圆满供养分为供养之事和供养心意两个方面,供养之事呢,又分十种:
  第一种,佛住世的时候,要亲自供养佛身。
  第二种,供养塔,我们为了供佛或者是随佛学法,为了获得佛果,以各种信仰的方式来供养一切佛塔。
  第三种,现前供养,就是亲眼见到佛身、佛塔以后,亲自作供养。
  第四种,非现前供养,虽然没有亲眼看见到佛身和佛塔,却为了供养诸佛和一切的佛塔而要用意念等等作供养。佛涅槃以后,为了纪念佛或者供养佛,要以建造佛像和佛塔等等来作供养,这一类供养就属于非现前供养。如果作以上这两种不现前的供养的时候呢,要观想这一切的佛和佛塔一法性,是所有的佛和佛塔的法性,它的性质是相等的,所以供养这两种现前供养,也就等于供养了三世一切诸佛和十方无量无边无数的所有佛塔。一定要产生这样的信念,这种供养啊,是现前供养和非现前供养的共同供养。现前供养的福德是很大的,但是非现前供养所得到的福德比现前供养的福德更大,法性供养所获得的福德远远超过了前两种供养。所以后者法性供养的功德是最为殊胜的,若以法性作供养、忆念或者观想一尊佛,就等于供养了十方三世一切佛。也就是说,以法性供养一尊佛,其法性就等于诸佛的法性,无二无别。我们应当懂得观想的殊胜之处,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种,自作供养,自己不以懈怠、懒惰、放逸的缘故叫别人作供养,而是自己亲自动手来作供养。
  第六种,教他人作供养。自己虽具有少量的物资,但看到其他的众生生活贫穷,福德浅薄,无力作供养的时候,可以为了能让他们得到安乐,于是就教他们怎么样作供养,说明其中的殊胜功德。自己具有这种悲愍之心,故而教他人作供养,这种供养是自己为了他人的利益而出发的,因为教他人作供养就能够增长他人的福德,也因此而积集善业,为了后一世断除他者的贫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所以教他人作供养是为了别人着想的一种崇高的作风和一种无私奉献的壮举,包括教他供养、见作随喜等等,这都是很殊胜的。另外还有一种供养,就是劝他人和自己一起供养,也就是自他两者共同的供养,这三者所获得的福德之果的大小是依次:劝他者作供养为最殊胜,教他者作供养为次,自己作供养的福德就小于前两者,也是最小的。
  第七种,是财物和恭敬的供养,以衣服、美食、卧具、床垫、以及康复法体的良药,另外有熏香、末香、粉香、涂香、花鬘、音乐和各位供灯等等,象我们殿堂上摆设的这些,以上这些都属于财物的供养。象恭敬、鞠躬问讯、顶礼、奉仰、包括合掌、种种的赞叹、唱念、五体投地的顶礼、磕头、右旋绕佛殿、绕塔作礼拜、供养无尽的福田地等等各种布施,以及供养摩尼宝珠、耳环、臂环各种的装饰品,甚至还可以将铃铛、银币、钱币、精致的缕线等等供养给佛及一切的佛塔作庄严具、庄严道场等等,这就是财物供养和恭敬供养。
  原文:8、广大供养者,谓以如是利养恭敬常时供养,此复有七,谓所供物,1、众多2、微妙(最好的),3、现、4、非现前,5、自作、6、教他,7、至心欢喜,猛利胜解,而为供养,复将此善回向无上正等菩提。
  讲解:在《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四说了:“若淳净心猛利胜解现前供养。”在《瑜伽师地论》披寻记卷四十四讲2538页上:若淳净心猛力胜解等者,住品中说,极欢喜住菩萨,住此住中,由二因缘现见诸佛,乃至广说。既得见已,随力随能与一切种恭敬供养。奉施种种上妙乐具。此说若淳净心猛力胜解现前供养,随彼应知,谓彼菩萨净胜意为淳净心,彼说由二因缘者,一由粗净信,二由正愿力,今说猛利胜解,即彼第一因缘,谓由听闻菩萨藏说,或由内心发起胜解,信有十方种种异名诸世界中,种种异名诸佛如来,由粗净信俱行之心求欲现见,如是求已,如实称遂,当知是名第一因缘。(复将此善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在《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四说:即有如是所种善根,回向无上正等菩提。)

  9、非染污供养者,(《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四:若诸菩萨于如来所若制多所。1、自手供养不怀轻慢。2、令他供养。3、不住放逸懈惰不敬而为供养。4、不轻弃掷。不散慢心。无杂染心而为供养。5、不于信佛国王大臣诸贵胜前。为财敬故诈设种种虚事供养。6、不雌黄涂不酥灌洗。不以种种局崛罗香遏迦花等余不净物。而为供养。如是六种。说名菩萨无染供养。)谓不由轻蔑放逸懈怠而教他供,自手供养,殷重供养,不散漫心而设供养,不以贪等杂染供养,不于信佛国王等所为得利敬而为供养,以随顺物而设供养。随顺物者,谓诸净物,远离不净,雌黄(药用的矿石,味苦辛。消毒用的)所涂,酥所灌洗(应以净水浴佛,不应该用酥油做灌洗,),局(左口右屈)罗薰(黑香,也就是安息香,味比较苦,可以止毒。),遏迦花(白艾花,有刺有毒不能供佛,这是讲的供养上头应该注意的)等及诸所余非清净物。

  又若如是财物供养自无所集,无从他求,应于一切世界之中,所有如来诸供养具,以欢喜俱及于广大胜解俱心,周遍思惟,一切随喜少用功力,而修无量广大供养,摄集菩提广大资粮,恒常于此以真善心,起欢喜心,当勤修学。又如《宝云经》及《建立三三昧耶经》所说:无主摄持诸华,果树及珍宝等,亦当供养。

  这是第九种,我们先把这两种说一下:

  第八种是广大供养。就是长期以货物、资财和物等和恭敬做供养。共有七种,分别是:供养的资财众多;是属于上等的物品;无论现前和非现前的供养;自做供养;教他供养;内心生起皆大欢喜而作供养;再把这一切广大供养的善根功德,回向给所有的众生,证得无上菩提之果。
  第九种是非染污的供养。就是不以轻藐,放逸、懈怠教他人做供养;自己亲自动手做供养;以恭敬心而做供养;心不散乱而专一供养;不与他人竞争,远离贪欲等而做供养;不能为了敬佛的国王欢喜自己而获得名利做随顺事物的供养,共分了六种供养。

  随顺事物就是不以砒石(一种药用矿石的名字,也称作信石或者石黄或者雌黄。味苦辛,有消毒作用)所涂,不以酥油做灌洗,而以净水浴佛身,不以黑香(一种药材的名字,也称安息香,味苦,可以治毒)做熏,不以白艾花(也称作清明蒿花,一种药物的名字,此花带有刺,有毒,因此不能供佛)做供,另外,一切不可做供养的事物,也包括不干净的资具等等,都不能用来供养三宝。

  如果自己不具备这些财物,也不必从他人处索取,自己没有能力供养,向别人借或者要来供养,不必要!在一切世界当中,能供养诸佛的所有供养物,自己修随喜心、发广大的欢喜心的愿,具足这种心而作观想供养,既不费力又能获得无量无边的供养的功德,这就是随喜心,随喜就是不用投本钱就能得功德的大好事情,同时也是集聚了证悟无上菩提的资粮,所以,恒常要勤奋修持这样的欢喜心和随喜心。又在《宝云经》上说,《宝云经》又称《佛说除盖障菩萨禀问经》,和《守持三誓言经》中说,凡是没有主人所管理的一切花卉、果实、树木、以及各种珍宝都可以拿来供养三宝。

  10、正行供养者,谓于下至构牛乳顷,精勤修习(第十种就是修持供养,就是我们的修持,在挤牛奶那么短暂的世间内,也要勤奋地修持正法。)(1)四无量心(慈悲喜舍),(2)四种法集(四法印: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3)随念三宝(思念三宝的功德),(4)波罗蜜多(随念般若智慧),(5)及能胜解甚深空性(心生深奥空性之理),(6)无分别住(心住在无分别住当中),(7)于净尸罗,起防护心(就是要生起防护戒律之心),(8)于菩提分(三十七菩提分法),(9)六度(10)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精勤修学。若能由此十种供养供养三宝,应知是名圆满供养。(我们若能以以上所讲的十种内容来供养三宝,这种供养就称之为圆满境界)。由如是等,兴供养时,有六意乐,能于三宝随一之所,少分思惟,而生无量广大果利(这就是说,如果我们按照上面讲述的十种仪轨对三宝作供养的时候,虽然对三宝的其中的一宝稍微作了思维等等的供养,却能产生出无量的果报,这种无量的功德的思维共有六种:),一者无上大功德田,二者无上有大恩德,三者一切有情中尊,四者犹如邬昙妙华极难值遇,五者三千大千世界独一出现,六者一切世出世间圆满根本,作是思惟而设供养,此等是如《菩萨地》说而正摘录。恒常时中,于如是等随应而行,若遇佳节及大时会(大时会――佛教盛大的法会),当随力能修妙供养。
  讲解:我们如果能以上面所讲的这十种内容来供养三宝,这种供养就称之为圆满供养。如果我们按照上面讲述的仪轨对三宝作供养的时候,虽然对三宝的其中的一宝稍微作了思维等等的供养,却能产生出无量的果报,这种无量的功德的思维共有六种:1、思维三宝是无量功德的大福田,“一文喜舍万文收,三宝门中福好修”啊;2、思维三宝因为能指引三乘大道――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所以是无上的恩德;3、思维三宝殊胜于一切有情众生4、思维三宝就象昙花一现一样很难遇到,这个花呢千年才出现一次,难开易谢,这个比喻佛法的难遇啊;5;思维三宝是很殊胜的,尤其在三千大千世界中不会出现两种性格的佛,也就是说在一个教化的地方,一时间不会出现两位佛而度化众生而是唯有一位佛出现;6、六者一切世出世间圆满根本,在《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四说:“六者一切世出世间功德圆满一切义依增上意乐由是六种增上意乐” 《菩萨地》就是《瑜伽师地论本地分》卷四十四里面摘录出来的。最后一点,第六点,思维供养三宝就会产生出世间三菩提和世间增上生的一切圆满的根本功德,出世间三菩提是声闻乘菩提、缘觉乘菩提、菩萨乘大乘菩提,世间增上生是获得人天福报。我们依照上面讲述的六种供养而精进地行持供养,六种供养三宝的方式是按照《菩萨地论》所写的,比如说如意树的树叶、果实等等,具有任何功德都依赖于种子的力量,这就是优劣的差别。同样的道理,对于佛来说,身语意的一切功德,都是来源于修持菩提心和供养三宝的功德。

  比如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尽力地供养三宝,特别是佛的圣诞日、成道的吉日、法会,包括参加会供等等,作力所能及的供养,平常做不到,但这种日子要作力所能及的供养,这种供养的功德是很大的。此外,在吉祥的日子里供养三宝,努力地多行善业的话,自己还能趋向快乐,也能自己成就事业,这个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和了解。

  原文:复次恒须受饮食故,尔时若能首先供养无间缺者,少用功力,而能圆满众多资粮,故随受用净水以上,应以先首至心供养。
  讲解:另外,我们每天都要忆念三宝的恩德,还要以饮食来供养三宝,吃的、喝的都要供养,即使干净的清水、包括新茶、新粥没有喝,均可作为供养,既花费很少的力气,又能圆满积集一切的福德资粮。应该以至诚的心去做这些事情,就能得到如此殊胜的功德,真可谓事半功倍。所以我们在每次受用饮食以前,即使一杯从来没用过的净水,也要以至诚的心来供养三宝,每天早上起来,最起码供佛一杯清水嘛。若能经常供养三宝,一定会得到三宝的悲愍摄持。

  所以要知道,不在于东西大小,关键在于我们的发心。做每件事情,承事三宝、承事殿堂、收拾卫生、擦油灯、上水、点香等等,这些事情不要嫌麻烦、不要嫌脏、不要嫌累,这都是最好的供养,最好的培福的机会,你不愿意做这些事情,你拿什么供养啊?你拿不出几千、几百来,真实的供养你没有能力,可以身体力行去供养,包括服务大众啊,在厨房、大寮帮帮忙洗洗碗、切切菜等等这都是供养啊,不是非得拿钱到庙里捐一下才是供养。要知道,能够多发心,多培福报去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能得到无量的功德。关键在于你的发心,不在于你拿多少钱,你拿几百万、几千万供养可是慢心很大,没有至诚的意乐心去供养那也没有用。虽然你没有钱财,你来到寺院、来到三宝地干点活-扫扫地、擦擦桌子、擦擦油灯等,一点点的事情都是非常殊胜的功德。你会修行,随时随地都在修习,都是在使自己的功德增长。不然的话,你就是在做功德的时候都是在造业啊。所以不要懒惰、放逸,你懒惰、放逸的话,没有精进的心,又怕脏、又怕累,那你就别修了,你成天坐那里享福报吧。除非你成了佛了、圆满了,福报享受不尽,你现在还是凡夫,在六道轮回中呢,来到三宝地,在家人在家里就觉得没干过活,来到庙里面叫我干活来了,心生烦恼啊!不知道来到三宝地,发发心,培点福报,干点活觉得非常烦恼、非常苦。出家人就想了:“我在家还不干活呢,出家了干活来了、当奴隶来了。”这种思想是绝对错误的,不知道这是最胜的福田,这福田你不种,你怎么样成佛呢?你菩提道路上的资粮在哪儿呢?一点福报不去培,光是知道让别人服务于你,吃喝拉撒睡,等你的福报吃完了、消完了,你的业障就现前了,怪病也来了,烦恼也来了,业障也来了,坐不住了,道心也不稳了,干脆回家还俗吧。世间种种事情都是因为不注意这些小事情,认为这些小事情不是修行,非得成天坐那里念经才叫修行,干一点活就觉得麻烦,光想念经,你可以想想哪个佛菩萨不是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福慧二种资粮的修行。皈依佛两足尊,哪有光修慧不修福的?哪有光修福不修慧的?我们前面讲《广论》讲过公案:“修福不修慧,大象戴璎珞。”就象印度的比喻一样,那个大象穿金戴银被人坐骑,就嗖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一样嘛,家里养的那些宠物穿的吃的比人还要好,福报很大,还洗澡,但是是畜生,愚痴。“修福不修慧,大象戴璎珞。”就比喻你托生到畜生道,你很有福报,但是你没有智慧,早晚完蛋。但是“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这是迦叶佛在世,一个阿罗汉到处去乞食,乞到最后没有他的饭了。结果大家乞食回来分给他吃,结果分到他那儿就没有了,每一次都得不到。后来他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去问佛,佛说:“你天天在屋里念经啊,僧众、僧团的事情你一点也不去做,一点也不去服务大众,所以你罗汉托空钵啊。”没有因缘,连饭也没得吃,后来佛就说:“你要想有饭吃,你就得去僧中做事,去服务大众啊!”后来他就发心,到僧中一做事,有饭吃了。修行啊,一定不能脱离这个轨道,两个轨道,福慧是两条腿啊,你一条腿那还得了?那就要出问题了,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要平衡去走,象两桶水一样,哪个也不能多,哪一个也不能少,少了就要翻。

  原文:此复非以糕(糕――奶渣所做的)之瘀处,菜叶黄处(黄处――萎败的、谢掉的),是须择其妙者而供。
  讲解:有的人到三宝的地方布施,供养三宝就是度我们的悭贪心。一般人到寺院布施了,一掏口袋,里头放了很多钱,有十块的、有五十的、有一百的、有五块的,他拿五块的他不拿一百的,为什么啊?悭贪心。虽然作供养,他想了:“我布施五块就不少了,我供养五块钱啊,我就会得到五百块钱。”这个贪心很重,或者有的人供养三宝省事,不以自己的随时随力去供养,把家里最不好的、坏的、不行的,往庙里头布施都是拿家里头不要的了,不时髦的东西了,搬到庙里来供养三宝,实际上你不知道这是来造罪呢,不拿最好的供养三宝,拿不好的了,吃的、穿的、用的,不好的东西来供养了,那是造罪来了,在福田头没种福田,造了大业。要知道应该供养新的,如果没有,没有别供养,生一些随喜心,身体力行去供养,一样得到福德,但绝对不能拿坏的、拿剩的、拿不好的去供养三宝,拿这个供佛、供法、供僧,那个罪过就大得很,所以这个一定要注意。

  即便我们出家人一样,居士供养我们自己的,我们可以马上不要,转供,也替施主供养三宝了,自己也培了供养三宝的因。就是别人供养我们的东西、结缘的东西,我们不受用,不管是钱还是物,我们马上转供,供养上师三宝、供养常住、供养大众,这个功德就是无量无边的。自己受用了,又舍福、又消福,这划不来,所以要注意了。包括我们好吃懒做、名闻利养的心,都应该舍掉,尤其年轻人,无论出家人、在家人,在家人抽烟、喝酒、打麻将那点零花钱省出来,那就能供养很多物品,甚至还可以救济很多穷人。吃零食这毛病都改一改啊,挤出那钱都可以作很多功德,要会用才行,接着往下看。

  原文:又供茶时,现一切人,如洒扬尘,惟弹少许,不成供养,是霞惹瓦语录中出。譬如有一极肥沃田,至下种时而不下种,任其荒芜,如是废止,实生不忍,如是能生若现若后一切善乐,最胜福田。于其四季一切时中,常恒无间,堪种一切善乐种子,
  讲解:这段文给我们讲了,我们为了三宝作供养的时候,绝对不可以拿陈旧或者腐烂的,或者酥油或者奶酪、奶糕等等,一切东西不能拿不好的,应该把最新鲜的,从来人们没用过的东西,能够供养三宝的一切事物,尽力作供养。比如说供灯来讲,我们这儿经常供灯,就要把最上等的酥油融化以后来作三宝的供灯,绝对不应该把陈旧的、剩的或已经变质的酥油作为供养,而自己受用新鲜的。自己吃的、住的、穿的都是很好的,但是把最不好的供养三宝,那这就还是供养心。应该自己吃苦一点,受用不好的,把最好的供养三宝,这都是如法的去做。如果把不好的供佛了,自己受用新鲜的,这样做就是对三宝的不恭敬,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用电灯代替供酥油灯,以电灯作供养的时候还有很多的益处,可以防火等等。什么都是要以至诚、虔诚的心去做。这里面还讲到供茶,供茶新的时候少许供养,或者用手指沾一下茶向空中弹一下表示供养,这种象清除灰尘一样微小的供养,很难成为供养。有的人拿了新的好的东西过来了,包括吃的、喝的、用的,赶快一举:“嗡阿吽、嗡阿吽”马上就吃了,你这个心都不是在供养上头,为什么?赶快供吧,供完我马上吃,你是在吃的上头呢,不是在供养上头呢!这里就比喻喝茶一样,倒了一杯茶,不是放在那儿,“嗡阿吽”一弹,端起来就喝了,自己要受用,没有供养的心,这个是绝对不如法的。这个就是比喻“这种象清除灰尘一样微小的供养,很难成为供养。”关于这种说法,霞惹瓦大师曾经提到过,他就讲了个比喻:比如说有一片非常肥沃的土地,在播种的时候,你仍然不播种子,任意使它荒芜,的确是于心不忍啊!同样的,我们一年四季都有机会播种今生后世一切安乐的种子,来治理这块殊胜肥沃的福田。这个种子就是指我们行持的善行,供养福田是指供养的对象,因此我们在四季的每个时候、每时每刻必须恒常不断地播种一切善乐的种子,这是很重要的,必须要播这个种子,去发心做这个事情。

  原文:复应于此如经说云:“当以信犁,耕耘福田。”若未能作,至极堪惜,故如《赞应赞》云:“如尊之福田,三世间非有,施处尊第一,是净令座净(是净令座净――在《广论义释》中说了:佛具足了清净之心,任何时候都是十分崇高的,我们尽力地作恭敬,世尊坐在首座之际,以佛的大悲心的威力,一定会净除座位中所有弟子的信财的罪障,令座净,为令坐此弟子清净),犹如虚空界,横竖无边际,于尊为利害(利就是利益,害就是损害),异熟无尽际。”于最胜田,尚不见如庸俗之田,此是我等无贤善相(无贤善相――无有善根,不明取舍),故一切时,当勤精进供养三宝。若如是行,由于胜田种善根力,于诸道次,慧力增长。故于听闻不能持文,思惟不能解义,修习相续不生(不生――身心不生修具功德,在《俱舍论》卷十八说了,“等引善名修,极能熏心故。”为不生等引,就是定力,以及不生定解,就是决定。),慧力至极微劣之时,依福田力,是要教授。如是亦如吉祥敬母云:“作诗大善根(就是马鸣菩萨关于作诗),我慧依尊故,如夏季江河,虽小极增长。”
  讲解:刚才这段文就是给我们讲,我们四季经常恒常不断地必须播种一切的善乐的种子,所以在经论中说:“祈愿以信仰的犁,来耕耘这块肥沃的福田。”若不以信念的犁去耕耘福田,实在是非常可惜。《可赞可颂经》中说:“如同佛一样的福田,三世间当中再没有第二个了,您是最神圣的、最殊胜的,因为您远离了十不善的业,包括身口意三业等等、贪嗔痴三毒,具足了清净之心,任何时候都是十分崇高的,我们尽力作恭敬,世尊坐在首座之际,以佛的大悲心的威力,一定会清净除去座位当中所有弟子的信心资财的罪障,这个信财所积累的罪业、障碍染污不了在座的任何一位弟子。无边无际的广大虚空的长宽是无法衡量的,同样的道理,众生对佛所造作的利益和伤害的果报也同虚空一样无法衡量。”我们对这种殊胜的福田,不但不种下善乐的种子,而且把它看作是一片低劣不肥沃的土地不去播种的话,的确是我们没有善根和不明取舍所致。所以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树立起正知正见的信念,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勤奋地、至诚地供养三宝。
  在僧团当中就要服务大众、做好执事、维护常住,作清供的就要出一份力,在三宝里面不要好吃懒做,避懒偷安,将来伽蓝与你算计,护法与你算计。你不要觉得人家多干一点,你偷懒,避懒偷安,觉得:别人干了,我没干,我躲了。你觉得你怪聪明,实际上你这种人呢,将来的果报是不可思议的。所以每个人来到三宝地,“福田好修,罪业好造“,看你怎么用。无论出家人、在家人,对这个道理,谨慎行持。若能如此的话,对于殊胜的福田播撒了善根种子的缘故,借着这样的威力,我们对于修持所有的菩提道次第,包括成佛的道路方面就能很快地趣入,智慧的力量也会不断地增长,日甚一日。对于听闻佛法以后,记不住的词句,百思不得其解的,修持的时候生不起来定力,包括对于具有以上几种缺点的智慧的力量低弱的修行者来说,依靠这种殊胜的福田,你只要好好地培福,积聚资粮、忏悔罪障,不断地去做善事、服务大众,不要去占便宜,占便宜就是吃亏啊,服务常住、奉献大众,这种就是最殊胜的福田,就能把你的智慧打开,记不住的能记得住,不理解的可以理解,生不起定力可以得到定力,这是最殊胜的福田,最重要的秘诀啊。你一定要如理如法去做,不然的话,那就太可惜了。所以你光说你修道没有进步,修道不得力,修半天信心修着修着退下去了,记也记不住,念也念不下去,坐也坐不稳,怎么回事啊?福报不够啊!所以你呆不住,这也跑那也颠,从这儿跑到那儿,从那儿跑到这儿,有本事跑出三界,跑出轮回,这是本事。从这儿跑到那儿,从那儿跑到这儿,还是在三界,还是在轮回里面,这不是本事。所以说,平日里,我们如果得到新的,吃的、穿的、用的,好的布料也好,好的用具也好等等,只要自己受用的,自己感觉到好的东西,一定要尽量先供养给三宝,然后再受用。我们没有身体力行去做,千万记住这些。
  对于上面讲述的这些道理,马鸣菩萨曾经说:“我具足了作诗的特大的善缘,在《桑布扎》一书中说:自在、美身(美妙的身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吉祥、声名、智慧和精进、圆满六种称为六种善缘,如法去做的话,这样就能达到殊胜的成就,我们一定不能小看这个法,依止世尊您以后,学了佛以后,对三宝产生信心后,诗里面讲,我们的智慧象夏天的江河一样,本来很小的河水,就很快地暴涨起来。这个话也可以这样来解释:我依止了世尊薄伽梵以后,皈依三宝以后,学了佛以后,我对作诗等方面具足了大善缘的智慧,就象夏天的江河一样,原来很小的河水,因下雨等等的缘故,突然就暴涨起来。这就是我们修行当中在培福上头下功夫所得到的殊胜功德,所以不要小看它,所以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关键是在于你的发心,你怎样去做,怎样去奉行,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把这些都做不好,其他就更别谈了,所以希望大家在这上头谨慎地努力去做。

  不共的学处我们讲了,共同的学处我们要认识。皈依三宝以后应该学的六项:
  第一,就是随念三宝功德差别,数数皈依。最重要的要记得一句话--“断烦恼苦所缘为业”,这是广论上说的,起心动念要仔细观察,现在缘的是增长烦恼还是断烦恼?你修半天佛法,修加行也好、磕头也好、念经也好、念多少座也好、听多少法也好、见多少师父也好、学佛多年也好、受戒也好、出家也好,你为的是什么?是增长烦恼给它添助缘还是断烦恼?你自己想一想,环境对我们很重要,那么大家今天在这里皈依也好、听法也好、依止也好,再去缘念这件事情就比较容易。平常尽管道理讲得很好,要做就很难,原因就是很强盛很粗猛的烦恼现行了,于是烦恼现行、无明一上来,啥都不当家了,不愿意做了,于是就在烦恼上转,想的是张三为什么对不起我,李四欠我多少钱,我吃了多少亏,把这些小事情摆在脑海里,都是人我是非、烦恼一堆,做梦也不例外,这都是会伤害自己的。你要想的是:所缘事情能不能对治烦恼、能不能断除烦恼?如果能这样的话,将来一定能断苦,乃至于圆满无上菩提。

  第二,就是念恩。随念大恩恒勤供养。其中内涵很多,大家要以报恩意乐来供养。

  第三,就是随念悲,使得别人也安立在皈依中。这一点对我们是非常殊胜的教授。当我们欢喜这个人的时候,我觉得我要拉他进入佛门帮他皈依,当我们不欢喜这个人的时候,我们就不会想到要帮他,实际上这两种情况都错了。叫欢喜的人皈依并不是因为悲心,是因为情所染,两个人关系好啊。悲的行相不是这样,如果不净化情染,情执跟佛法是不相应的。真正的悲心,是怨是亲也好都没什么关系,怨亲平等。为什么我说善知识对我们影响这么深呢?一切善知识,一切教授,他们对我们讲:“一个概念觉得要怎么作,这个概念对你真正产生成价值还有一段距离;如果要这个概念对你有用的话,必须要实际上体验,逆境就是你最大的、实际上的体验啊!”一点都没有错,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感觉到。今天讲皈依三宝,皈了依了半天没有用,看见一个欢喜的人就去攀缘,要不然为了自己的名利忙这忙那,这些都不相应。反过来如果看见一个讨厌的人,觉得我平常说多少道理都起不了作用,现在应该好好地皈依代他回向,无论如何要救他。如果能不断地以这样的心去串习,下一次来的时候,你一定会大大地改善自己的心,这个就非常关键的,如果你注意不到这点,那你修行的功夫就很难进展。

  第四,随作何事有何所须,皆当供养启白三宝。这我们反复讲了,这是我们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第五,念皈依的殊胜的功德利益,而后昼三夜三恒常地勤修皈依。光做好供养还不行,将来讲完供养这方面,还要一步一步地去启白,现在主要是讲供养方面,从行持上必须要生念恩心,三宝的功德了知,然后生感恩的心,然后如理如法去奉行,去皈依,去求救。

  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讲到这里。

  (回向……)

  寒冬、界恒恭敬整理

 


{返回 广论·法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法空恩师讲《广论》85讲
下一篇:法空恩师讲《广论》83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80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109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35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66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51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98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46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110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85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41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话 第十二章 狱吏陈述二三事[栏目:竺摩法师]
 鬼买卖[栏目:鬼道众生的故事-印度篇]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7讲[栏目: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记]
 显宗记[栏目:禅门修证指要]
 贫富 Rich or Poor[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虔诚与慈悲[栏目:修行笔记]
 那先比丘经 第二十六问 人死旧身不随神识再生後世吗?[栏目:那先比丘经·白话文]
 修道不可须臾离也[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六]
 依教奉行[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教言·金刚心语]
 价值都要用折扣来计算吗[栏目:星云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