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发愿
 
{返回 明法尊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70

发愿

明法比丘

  善愿可导至今生.来世的善向、善果,发善愿时,内心即刻有和平、温馨之感;发恶愿可导至今生.来世的恶向、恶果,而未伤害人.物时,已即刻伤害自己。

  《中部》第六经《愿经》,佛陀说比丘祈愿“为同行者所爱、所敬重”“得衣.食.床.药”“施衣.食.床.药者得大果报”…乃至祈愿克服恐惧、得禅、断结、得神通、解脱,都应守戒、修禅定、修观禅,才能满愿。比丘(或在家众)在正当的基础上,无不可祈求世俗的名声、资具等,但须知善果乃是自己种因之报,而非他力所致。

  佛经中也有为一切众生祈求的善愿,特别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如《慈经》说:“无论众生是强的、弱的、长的、粗的、中的、短的、小的、大的、可见的、不可见的、远的、近的、已生的、未生的一切众生,愿他们吉祥平安!…”修慈心观,甚至是佛教徒每日要祈愿念诵的经文。不管是为自己祈求或为他人祈求,却含有无明的成份的“后有爱”,将引生未来的果报。但是对于善愿,佛陀并不反对,甚至鼓励。

  佛陀为凡夫时,因发愿行菩萨道及有强大的意欲行持,才致使成佛。传说佛陀出家时发四种愿,即:愿济众生困厄,愿除众生惑障,愿断众生邪见,愿度众生苦轮(《普曜经》卷四)。佛陀所开示的“四神足”就有欲神足。愿或欲,肯定可引发修行的动力,但容易夹带杂染的贪求,需要以舍心(平等心)来净化它,以免引生苦难。

(《嘉义新雨杂志》第34期)


{返回 明法尊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蕴护经(明法比丘译)
下一篇:恭敬法
 谤法
 观心念及其果报
 慈愿
 生与死
 一切法
 心药方
 四圣谛 苦灭之道圣谛
 无念
 培养直观的能力
 地狱与天堂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四无量心之10:再谈悲心[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三)第二集[栏目: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空法师]
 作弊[栏目:高处不胜寒·迷悟之间 ]
 怎样如法地放龙王宝瓶,地藏宝瓶?[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七章 唯识精义 2 阿赖耶识四分[栏目:元音老人]
 放生以后,被放生的动物却遇到危害,怎么办?[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法」是要修行的[栏目:葛印卡老师文集]
 降魔成佛的“楞严经”[栏目:传喜法师]
 修持之道[栏目:人生佛教语录]
 律海十门思考题[栏目:智敏上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