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四无量心之10:再谈悲心
 
{返回 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03

四无量心之10

再谈悲心

梁乃崇教授

我们一般都把「慈」、「悲」两个字连在一起讲,但是这两者的属性是不同的。虽然他们的源头都是空性、是从菩提心流露出来的,但是「慈」偏重于增加幸福;而「悲」偏重于减少不幸。当然,不幸减少了,也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幸福的增加。不过,在表达时着重点不同。

慈和悲的分别,其实就好像半瓶水,你注意到的是空的那一半,而别人注意到的是装满了水的那一半,就是这样的差别。所以其实事情是一样的,都是半瓶,只是关注点不同罢了。这也像白天和晚上,看你是着重哪一部份!

此外,「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中,似乎大家对「悲」的感受比较强烈。悲剧或悲伤的情歌都很能打动人心,看幽默喜剧或是轻快的歌曲,好像就不易达成和内心的呼应。尤其是中国的文化,以及和中国文化渊源较深的,像是日本、韩国,都有这种倾向,我觉得是文化的关系。

欧美文化里,喜的成分比较多。最近,我听说大陆一个很有名的作曲家,他的作品都是悲的,不只悲,还要惨,他的一生也很悲惨,他非要经过这样的悲惨,才能做出这样的作品,而那个作品也真是感人。有人就说琵琶、二胡这种乐器容易把心里的幽怨抽出来,我觉得这是借口,真正的原因在于民族的文化,本身就是偏重于悲的。

其实我并不觉得只有悲是比较感人的,慈和喜一样有这种深度,一样可以打动人心,只是你有没有朝那边发展的本钱,或者有没有朝那方面累积工夫。

但这样的感受确实也是没有办法,就好像吃东西的口味一样,像印度人爱吃咖哩,他们的咖哩你一吃下去,很深澳的,里面内容之丰富,和我们不太会吃咖哩,只浅尝一下的深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对悲特别容易感动的,这种感动,我叫它「悲苦文化」,这个「悲苦文化」不但要有创作者,也要有欣赏者,附和、跟随、爱好者,一起组成。所以我想在悲苦文化这个圈子中观察出来的就是这个样子,如果换到另外一个文化中观察,我想就不会是这样了。

(摘录整理自2005年1月2日连线法会)(忆玫、满妹整理)

关键字:慈悲 喜 苦文化


{返回 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四无量心之9:从慈悲心看小乘
下一篇:四无量心之11:「舍」的真义
 掌握主动权,就是体验能知能觉
 愿性之21:检验发愿是否达成
 世界是各人心所现
 四无量心之8:用《金刚经》破除文字相
 「收拢生机」的feeling是「顺水推舟」
 菩萨入世创造「美」与「善」
 自净其意
 有鉴赏力才能推举优秀的领导人
 「愿性」本自具足
 生活修行之8:让慢心转平等性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人天合一爱自然[栏目:传喜法师]
 不要指望自己能握住流水[栏目:雪漠]
 法华特论 第十六 比丘尼授记品---劝持品[栏目:冯达庵居士]
 《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10 迷时佛度,明白了自度[栏目:怡僧法师]
 第二册 佛教的真理 第九课 十二因缘[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二册]
 解读《阿弥陀经》(慧闻)[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瞽目转经重明[栏目:药师佛感应录]
 The Wisdom of Queen Tenderhearted (Lust)[栏目:Buddhist Tales For Young & Old]
 在车上静坐未热身,并没有运动热身,而禅坐是否可行?[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三宝作证现非常[栏目:仁俊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