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三)第二集
 
{返回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90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三)  (第二集)  2000/2/25  香港九龙  档名:12-031-0002

  请看经文,第二句:

  【应云何行菩萨行。】

  善财所请教的这些问题,都是我们现前迫切需要知道的,我们学佛应该怎么个学法,这段经文有很重要的开示。第一句昨天跟诸位报告过了,怎样把学佛这个心发起来,念头发起来。学佛简单的说,就是要学习过佛菩萨的生活,学习做佛菩萨的工作,学习佛菩萨待人接物。佛法对我们确实有真实的利益,如果我们学习的不能落实在生活当中,试问问学了有什么用处?有些人说佛法是来生的事情,佛在经上说得很好,来生是果报,今生是花报,花要开得不好,果就结得不理想;如果花开得很好,我们就能够联想到将来的果结得好。花报是我们现前,所以学了佛之后,一定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改善我们的工作,改善我们与一切人的往来,这特别是在《华严经》里面学到的。怎么把这个念头发起来,昨天我们归结到教学,没有人教我们怎么知道。社会上许多人误会,佛经只可以念不能讲,那念了有什么用处?念了佛菩萨保佑,这是属於迷信,这理上讲不通。佛经不但要讲,要细讲,我们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学佛的念头就生起来了,喜欢学这一门课程,知道这门课程对自己有真实的利益,有殊胜的好处。

  第一句,必须要亲近善知识,要好学。第二句接著我们看『云何行菩萨行』。单单好学,学要不能够落实到生活当中,这个学是不切实际,变成什么?变成玄学。第二句「行」,行就是现在所讲的落实。「云何行菩萨行」,用现在的话来说怎么样落实菩萨行。这很重要。昨天跟诸位报告过,我们一定要把佛的教诲认真的做到。佛在经里面教我们什么?佛讲得太多太多了。佛所说的这一切经,我们是不是都要学?给诸位说没有必要。正如同我们去念大学,大学里面有很多学系,许许多多的课程,你说我念大学,我是不是要把大学里面所有的学系都念完?这个诸位晓得,你听了一定摇头,没有必要。你真的要把所有的学系读完,我看现在完整的大学,一百多个学系都不止。一个学系要念四年,一百个学系要念四百年,你能毕得了业吗?

  佛所说的经典,我们今天结集称为《大藏经》,这个《大藏经》就好比一个整个大学里面的课程。在中国诸位晓得佛教分成十个宗派,十个宗派就好像是十个学院,每个宗又分许多派,派就好比是学系。所以你只要学一宗一派就行了,一个学系很容易学,而且不必费很多的时间你就能毕业,你就能得真实受用。在所有宗派里面,净土宗的经论最少,总共只有三经一论,好学。三经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三经;一论是《往生论》,你看看多简单!《无量寿经》是净土的概要,净土的总论。《观无量寿佛经》是《无量寿经》的补充说明,重要的它补充了两桩事情,一个是理论方面,一个是修学方法方面。《阿弥陀经》是《无量寿经》的流通分。全经,这个经大家都念得很熟,不长,世尊在这一部小经里头,四次劝我们应当发心求生彼国,真的是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苦口婆心劝勉我们。而《往生论》是天亲菩萨修学这个法门的心得报告,提供我们做修学参考。

  所有宗派里面净宗的经典最少,最容易修学。在末法时期,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这个法门最契机,也就是说最适合。为什么?现在的时代走向了工商业的时代、高科技的时代,每个人工作繁忙,压力很重,所谓是分秒必争,时间愈来愈觉得不够用,所以我们学习的东西分量要少,但是内容要完整,效果要显著,那就很适合我们的要求。在整个佛法里面,净土宗确确实实符合现代人的要求,这是世尊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道理确实是在此地。

  现在我们看到净宗的典籍是五经一论,原本是三经一论,现在多出两部经,怎么多出来的我们要知道。在清朝咸丰年间有一位魏源居士,这是在历史上很出名,那个时代佛学修持得非常好的一位在家大德,他将《普贤菩萨行愿品》,就是《四十华严》最后的一卷,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一部分,将这卷经附在《净土三经》后面,称为《净土四经》。诸位如果常看佛书,看到有《净土四经》,你就知道是这么回事情。这一部经附在三经里面,有没有道理?我们现在读《无量寿经》,就看出很有道理。《无量寿经》序分里面,经文开头第一句「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是说明西方极乐世界,大家修什么法门?统统修的是普贤法门,都是依照普贤菩萨这个方法来修学,十大愿王来修学。所以他将这一卷经附在《净土三经》后面,称为《净土四经》,很有道理。后来在家、出家的大德,对他都非常赞叹。他自己本身也是念佛往生的,《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有他。

  在民国初年,苏州灵岩山寺印光大师,我们知道这位老人是净土宗第十三代的祖师,传记里面透露的消息,他是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这不是凡人。他老人家将《楞严经》里面二十五圆通,「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段经文,特别提出来,也附在《净土四经》的后面,变成《净土五经》,这个动作很不可思议。我早年学经教,《楞严》是我主修的一部经,我讲过七、八遍,但是从来没有注意到这段经文。等到我们看到《净土五经》,印祖特别把这段经文提出来,那我们就格外要仔细的研究这段经文。这段经文不长,总共只有两百四十四个字,比《般若心经》还短,《般若心经》两百六十个字。仔细研究之后,才发现这段经文确确实实是《楞严经》的核心,所以我称它作净宗的《心经》。

  净土宗的《心经》,比《般若心经》的意思更丰富、更圆满、更不可思议。《般若心经》是般若部里面的核心,释迦牟尼佛讲般若讲了二十二年,这是二十二年《般若经》的总纲领,但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可以说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的总纲领。我过去讲《圆通章》说过多少遍,不仅是世尊讲经说法教学的总纲,我们也可以肯定说,这一段经文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教化法界众生的总纲领。印祖将这篇列在四经之后,称为《净土五经》,净土宗的典籍真正是完备到极处了,可以说是丝毫欠缺都没有,这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五经一论。

  如果我们修学,觉得五经一论分量还太多了,我可以建议诸位同修,五经一论总共六种东西,你学一种就行,两种也可以。所谓是一门深入长时期的薰修,你就能成就。佛家常说「一经通一切经通」,这是事实。什么叫做通?通的标准是什么?这个要懂得。佛家讲的通是见性,禅宗讲的明心见性,见性就通了。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不管大乘、小乘一切经都通自性,所以佛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可以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一定要见性才通,佛所讲的一切经,你一接触就都会了、都明白了,你的智慧开了。自性本具般若智慧,一切诸佛菩萨讲经说法,都是自性般若的流露,你自性般若现前了,哪有不懂的道理。

  所以我们学佛,学佛的目的在哪里?就是要明心见性,见性作佛;也就是我们昨天念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是梵语,要用我们简单现代话来说明它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我们学佛是要开究竟圆满的智慧,这个智慧一开,世出世间法全都通达,都没有障碍了。所以佛法是智慧的方法,佛学是智慧的学问,我们学佛、听经、研教是求智慧。智慧是不是在经典里面能求得?不可能的,这是学佛的难处。

  智慧在哪里?智慧在言外之音,所以你要懂得,你执著言说、执著文字,这里头没有智慧;但是你也不能离开文字,也不能离开言说。那要怎样才能开智慧?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给我们的方法,我们要记住,「离言说相」,我们听经的时候不要执著言语,要听意思,意思懂得你真的就体会到了,不要执著在言语上,离言说相;「离名字相」,不要执著在名词术语文字上;第三个「离心缘相」,心缘相是你去思惟经中的义理,不可以!这个意思你想不到的,愈想愈错,不想就悟了(就开悟了)。不可以想的,听懂了,很好!懂了。不懂没有关系,不懂不要去想,愈想愈错误。不懂没有关系,再听一遍,两遍不行,我听第三遍,古人所谓「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你一直去听,不要打妄想,不要想它的意思。一直听。那怎么会开悟?妙!他真的会开悟。

  专心听讲,你的妄想、杂念、分别、执著都放下了,这是什么?修定,定能开慧。所以真正教学的道场,讲的人在入定,听的人也在入定。讲的人有没有思惟这一句我想一想要怎么讲法,那就坏了,完全落在意识里面、落在知见里面了。讲的人不可以有分别执著,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听的人也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我们在这里讲两个小时,两个小时在修定。诸位在这里听讲,果然能够像马鸣菩萨所说的「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你在这里修定,定慧等学,说不定哪一句听到之后豁然大悟!所以古时候人听经,他会开悟,现在人听经打妄想,不会开悟。

  试问问讲经的人,经文要不要准备?不能准备。准备好的东西拿来讲,那像什么?我举个比喻,你们就懂得了,像医生药方开好来给你看病,你们要不要这个医生?在家里先把药方开好,然后再给你看病,看了病药方给你,你要吃不对了、吃死了,活该,你没有照我的药方害病,天下哪有这种道理。所以医生是诊断之后再给你处方,没有说是把药方出好再给你看病。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有没有预备?没有。一切众生之类有什么问题向佛请教,佛是随问随答。世尊灭度之后,弟子把佛所说的这些话记录下来成为经典。这些经典是佛对治当时那一些四众弟子们的毛病而说的,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

  但是现在我们初学讲经不准备不行,学讲,我们自己智慧没开,所以在讲经之前要做充分的准备。这都是在学习期限当中,智慧没开。经讲错了怎么办?错了要负因果的责任,古德常讲「错下一个字的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因此我们学习讲经,研究经教,讨论经典,就不能不谨慎,不能不认真,稍有疏忽必获过失。所以这是讲经难,我们遇正法难,难在这些地方。听讲也不容易,可是我们不能不讲,不能不听,不能不学。

  修学必有要领,我们要能把它抓住。这个要领是什么?佛教给我们做,即使我们现在对於这些做的道理没搞懂,信心不够真切,可是我对於老师敬仰,我听老师的话,老师教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法,做久了之后,他就明白,道理就通了,你就有悟处;如果不听老师教诲,不能依教奉行,永远不会开悟。对於我们这类的根机,这就是讲的善根福德,善根福德深厚肯听老师教诲,老师教我怎么做,我就老老实实怎么做,好学生。善财就是这种修学态度,所以他的老师文殊菩萨非常爱护他,全心全力的帮助他。如果我们对老师没有尊敬的心,阳奉阴违,老师清楚,一看就明了,教不教你?不教你了。只有在大庭广众讲经之下,你随著旁听,不会特别教你。为什么?你不肯学,不肯认真学,决不是老师吝法,老师教你是白费心机。如果真正肯学,老师不教他有过失,你有十分好学的心,老师教你九分就对不起你;你只有两分好学的心,老师教你三分都太过分了,都是多余的。这是师资之道,真正好老师对学生教的是恰到好处。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今天我们大家都喜欢修学净宗,净宗修学的基础是《观无量寿佛经》佛所讲的「净业三福」,佛说得很清楚,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换句话说,不管你是学哪一宗、哪一派,显宗密宗、宗门教下都是以这三条为基础。这是佛家修学的根本法,我们要记得很熟,要天天认真反省,认真的学习。第一条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四句最重要是前面两句,我们简单的讲是「孝亲尊师」,这是佛陀教育,佛陀教育从这里开始,还是到这里圆满。佛教我们教什么?彻始彻终,从初发心到如来地不过是孝道、师道而已矣。

  於是我们明白了,世尊当年在世,在印度这个地区到处讲经说法教化众生,用我们今天的言语来说,他老人家所说的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世尊灭度之后,弟子们将他的教诲,从四面八方来弘扬、传播,唯独在中国生根茁壮开花结果,其他地区逐渐逐渐的淹没而不彰,这是什么原因?中国这个地区非常适合於佛法的发扬光大。佛陀教育没有传到中国来之前,中国的古圣先贤提倡孝道,提倡师道。孝亲尊师不是释迦牟尼佛传来的,是我们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佛来的时候也讲这一套,跟中国古圣先贤所教的不谋而合,於是中国朝野对於佛陀教育特别的推崇,特别的欢迎,佛教在中国发扬光大了,跟中国的文化融合成一体,跟其他宗教不一样。基督教从唐朝传入中国,祆教现在外面有人叫拜火教,也是从唐朝传到中国,都没有被中国人接受。何以佛教能被中国人接受?这里头有道理,佛教是讲孝亲尊师。

  「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就是孝敬的落实,我们有没有去做?今天我走进来,看到你们放天目山齐居士这一个录相带,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完?后面有一节她的感应,她能够认真努力的修学,这就是孝亲。她的父亲死了,堕在地狱里面,因为她自己学佛学得好,学得很认真很努力,学得有成就,父亲因为有这么一个女儿,女儿修得好,他能够脱离地狱,这是孝。我们要不肯认真学佛,这就是大不孝。我们过去的家亲眷属堕在恶道里,只要我们自己认真修行,佛门里常说「一子成佛,九祖升天」,可见得不肯认真努力修学,那就是大不孝。如何落实修学?第一个是存心,我们昨天讲你要发菩提心,这叫从根本修,把你的心转变过来。没有学佛之前,我们心没有慈悲,起心动念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损人利己,每天干这个事情。你要说:我没有损人利己。你每天吃肉,你是不是损人利己?它也是一条命,它也是过去生中造作恶业,堕落在畜生道。所以佛在这个地方教我们「慈心不杀」,杀害众生、吃众生肉,慈悲心就没有了。佛法古德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都在这第一条里头,慈心不杀这是本,修十善业是方便门。什么叫方便为门?十善就是方便之门。

  所以前面这一句,著重在心理的转变,要修大慈大悲心,断恶修善,这是孝亲的表现,这是尊师的表现。我们的父母,我们的老师,都希望我们在这世间做一个善人,做一个贤人、圣人,父母师长对我们的期望。我们真正做到,满足他的期望,大孝大敬,尊师重道。所以我们杀生这个习气要改,要学不杀生。不杀生是菩萨心,杀生是魔鬼行,魔鬼才杀生,菩萨不杀生。还不能改过来,那我们走的路还是走魔鬼的道路,改过来之后那我们就是行菩萨道。即使小动物,蚊虫、蚂蚁我们都不应当杀它,你怕它搔扰你,你可以把它赶走,又何必杀害它?这些小动物,它总是向光亮地方去飞。晚上这蚊虫东西很多、苍蝇很多,我们把门窗打开,房子里面的灯熄掉,外面灯点燃,它自然就飞出去了。你有慈心,它也有感应,它不会干扰你。

  我们在印光大师传记里面看到,这老人家示现的。印光大师七十岁以后,蚊虫、蚂蚁、苍蝇、跳蚤,这些东西困扰全都没有了。我们在传记里看到,这些地方的小虫很多,他老人家去一住,你再去找,一个都找不到,搬家搬走了,小动物都尊重老法师的德行;换句话说,我们天天被这些围绕著,没有德行。有德行的人,它们都搬家,都搬走了,佛家讲迁单,它们都迁走了。这是我们要学老法师的,老法师在以前房间里也有这些东西,他的侍者要把它赶走清除。老和尚说:不要赶它。侍者问为什么?它们在我的旁边警策我,我的德行不够,如果我德行修得好,它自然就走了,用不著赶它。印光法师给我们做榜样、做模范,我们应当好好的学习。德行能感化这些小动物,所以不杀生一定要学,决不跟一切众生结恶缘。要知道你杀它,今天我们大它小,以大欺小,它没有反抗的能力,可是你要晓得轮回流转是个事实,它将来畜生报尽,它会到人道来,我们变成畜生,他又来欺负我们。这就叫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何必?

  如果你是说素食不能养人,一定要吃肉食,我们这次带来一卷录相带,一百零一岁的年轻人,她是胎里素,她母亲怀孕就吃素,她闻到荤腥就呕吐,一生吃素。今年一百零一岁,她是一九00年出生的,身体状况之好,你们看到悟泓法师在那里,悟泓法师自叹不如,悟泓才四十几岁不如她。眼睛看报纸小字不要戴眼镜,耳目聪明,头脑灵活跟年轻人一样,动作之快,真的四十岁的人比不上她。所以我怎么看,也没有办法看她超过五十岁,她自称是年轻人,每天还帮助许许多多苦难的人,她的工作量很大。李木源居士陪我去看她,李居士告诉我,她至少还可以活一百岁,真的不是假的,明天录相带放给你们看。证明素食健康,你们吃肉,没有看到你活到一百岁,人家素食,一百岁。

  我看了这一位一百零一岁的许居士,她姓许,言午许,使我想到中国古老典籍《黄帝内经•灵枢》里面所说的,人的正常寿命是两百岁。每个人正常寿命是两百岁,你活不到两百岁,是你自己把你自己身体糟蹋掉了,你不懂得养生之道。你要懂得养生之道,人活两百岁是正常现象,一点都不希奇。许哲居士她懂得养生之道,选择素食,对於身体健康决定有好处。我是二十六岁学佛,懂得素食的好处,选择素食。素食确实健康,我一生没有生过病,与饮食有很大的关系。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世尊在《无量寿经》里面教导我们第一句说「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很有道理。

  许居士你再问问她,她能够这样的健康长寿,还有些重要的因素,心地清净,真的是一尘不染。她一生当中没有发过脾气,一生当中没有讨厌过别人、怨恨过别人,没有!她的眼光当中,每个人都是好人,恶人是暂时做错事情,一时迷惑颠倒,她能够原谅别人。别人跟她处不好,她回来说我自己做人不好,没有得人家的欢喜心,从来没有说别人不好,别人有过失,我对他不对,没有!都是自己不对,他对。这是我们一般人做不到,她能做到,所以她健康长寿。心地清净,处事待人接物真诚,名闻利养她统统放下,贪瞋痴慢没有了。她是天主教徒修女,但是她的用心、她的行持,跟佛经里面讲的菩萨没有两样。最近这几年,她看其他宗教的经典,她们的道友批评她,说你怎么可以看这些魔鬼的东西?她看佛书。她的回答,她说:我看全世界任何宗教,前面都是一片光明。她没有分别心,她心是清净平等。所以我们去访问看她,她问我她有没有资格作佛弟子?我说你是标准的佛弟子。她请求皈依,我说:你皈依,我连五戒证书都送给你。为什么?你全做到了。五戒十善她可以打满分,她打一百分。非常欢喜,这么大的年岁了,还要办老人院。明天你听听她的录相带就知道,她还想发心建老人院,建一个与众不同的老人院。

  这是证实了清净心、素食是健康之道。何必要杀生?何必跟众生结冤仇?冤冤相报很可怕,真正学佛明理,不再干这个傻事情;连讨厌人、嫌弃人这个念头都不可以有。为什么?我讨厌别人,别人讨厌我,我嫌弃别人,人家嫌弃我,这因果报应。我希望别人怎么对我,我应当如何对待别人。许居士一个人一无所有,我说她是真富贵。她一天吃一餐,而且吃的是生菜,油盐酱醋她都不吃,她完全吃生菜,回归到自然。她说菜去炒煎很费事、很麻烦,完了之后还要洗碗洗碟子,多麻烦,多浪费时间,她一天吃一餐。她富在哪里?她生活简单,每天不缺,这就是富,不需要多余的,不缺就是富。贵在什么地方?得到社会大众的尊敬、敬仰,这是贵。她既没有财富又没有地位,什么都没有,她是真富贵。在新加坡新闻界曾经两次访问过她,在报章里大篇幅的报导,这是我们的生活典范,真正健康自在。

  十善这十个条目: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身三业;口,不妄语、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过失很重,造业阴毒,祸害无穷。佛在经典里面讲,两舌、绮语造这种口业,将来死了以后都堕地狱,刀山地狱、油鼎地狱、拔舌地狱,都是他们的去处,何必要造这种罪业?意里面三条:不贪、不瞋、不痴。这是十善业,不仅仅是佛菩萨教导我们要遵守,我们普遍去读诵,几乎世界上所有宗教的典籍都有这十条。由此可知,十善业是所有宗教众神的教诫。能够修行十善,诸佛菩萨护念,所有一切众神都欢喜,都保佑你、都加持你。人为什么不修十善,为什么要造十恶?你造作十恶业,真的佛菩萨众神看到,叹息!妖魔鬼怪围绕著你,冤家债主紧追不舍,等待机会来报复,我们何必干这种傻事,何必要造这种恶?学佛最低限度要把这个落实,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论是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决定不违反这十条的教诫,我们这才叫佛弟子,这才叫孝顺,这才叫尊师。佛家讲孝敬,比儒家确实讲得更详细,讲得更明白,儒家讲纲领,佛家讲细行。第三句:

  【应云何满菩萨行。】

  『满』是圆满,没有缺陷。前面一句是如何落实,落实之后再求圆满。善财童子求学的这个意愿,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我们佩服。所以文殊菩萨对他赞叹,这个赞叹是有原因的,不是随便的赞叹。如何能叫十善圆满?十善果然圆满就成佛了。我们怎么知道?诸位如果细心看佛家的造像,最常见的是彩画的佛像,一般画的佛像,画佛像我们都看到佛的头部有圆光,圆光上面常常写了三个字,这三个字有时候用梵文写的,也有用华文写的,也有用西藏文写的,我们常常看见,这三个字念「唵,阿,吽」。唵阿吽是什么意思?满菩萨行,圆满!唵是身业,阿是口业,吽是意业,就是十善。唵里面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阿里面是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吽里面是不贪、不瞋、不痴。所以十善圆满就是如来,就是佛究竟的果位。

  由此可知,千经万论无非是教菩萨「满菩萨行」而已。所以我们不只要认真努力修学,要把它做得圆满,做到没有缺陷,这个范围深广无际。不仅仅是对人,对众生、对鬼神,这才能做到圆满。通常一般我们讲到十善多半是对人,落实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畜生没有包括在里面不圆满;畜生包括在里面了,我们也是用十善对待这一切众生,鬼神没有包括在里面,还是不圆满。现代人对人他同意,对畜生也勉强,你很慈悲,仁民及物;如果对鬼神,你迷信!他就不以为然。鬼神有没有?真有,决定不是迷信。迷信这两个字被现在社会大众错解了、错用了,很可惜!

  什么叫迷信?事实真相没有搞清楚,你就相信他,这叫迷信。鬼神这个事情,你搞清楚了没有?你真正搞清楚了,你说他有或者说他没有,都叫做正信。你没有把他搞清楚,你信他有是迷信,你信他没有也是迷信,你搞不清楚,要搞清楚才行。对佛法亦复如是,佛法是什么你搞清楚没有?没有搞清楚,学佛都是迷信,这个话太武断,必须真正理解、透彻的理解才有资格说话,否则一定产生误会,从误会产生过失,过失里面产生了严重的损害。这么好的教育,今天被社会大众疏忽了、遗弃了,造成现前社会的动乱不安,招来许许多多的灾难,你要问什么原因?疏忽了圣贤教育,感召来的果报。满菩萨行,我们一定要有心求,所以善财童子的学习才不疲不厌,勇猛精进,精进的力量从这个地方产生的。他不是得少为足,他要认真努力求得大圆满,《地藏经》上有「大圆满光明云」,就是这个意思。第四句:

  【应云何净菩萨行。】

  这个很重要,圆满固然重要,如果圆满里头不清净,这不是大圣的行为。如何『净菩萨行』?可见得菩萨行是要做的,今天我跟诸位提十善,昨天跟大家讲六度,六度十善要做、要落实,还得要圆满,但是不要忘了「净」这个字。净是不污染;染是什么意思?佛家讲著相就染了。我们今天行菩萨道,如果这里面有自己的利益掺杂在其中,就污染了。我今天做这个事情是为名、是为利,你就被名利污染。所以释迦牟尼佛的教学,我称他老人家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义务的工作者」,他尽义务就没有污染,一无所求,教化众生决不求众生对他的报酬。

  现在学校里面,老师教学还要收学费,释迦牟尼佛没有收过学费。或者说是做这些义务教学的工作,受到社会的尊重,社会颁给他荣誉奖状,释迦牟尼佛从来也没有接受哪个人送给他奖状。一生过清贫的生活,三衣一钵,树下一宿,日中一食,这清净!要用《金刚经》的说法,诸位印象就更清楚了,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是净菩萨行,这个功德利益不可思议。诸位明天看看许居士的录相带,她修的是净行,一生为老人服务,她一生办了十几个老人院、养老院,为病人服务,不知道有自己。她也有不少人家奖励的奖状送给她,她统统都收起来,没有一张挂在外面。问她为什么?这个东西没有用处。她家里墙壁四壁干干净净,什么东西都没有,人家送她东西都拿走,她没用处。你给她拍照片,拍完之后送给她,她还给你,「我要这个没有用」,你们去纪念,我不要纪念。我们在她房间只看到两张照片,写字桌上放一张,床头放一张,两张都是她母亲的,孝亲。自己照片没有,母亲照片。从这个地方我们看到她净菩萨行,我们要学习。

  世间善跟出世间善就在「净」这个字。世间也有不少人真的修十善业道,孝亲尊师,我们在历史上读到太多太多了,心不清净,名利没有放下,所以他的成就果报在人天,人天福报,他不能超越三界,不能出离轮回,这一点我们要特别留意。为什么?不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纵然修念佛法门,我们的目的是在西方极乐世界,这一生能不能去得了?关键在净这个字。经典里面常常教导我们,「心净则佛土净」,这句话的意思很深很深。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心清不清净?衣食住行,起居饮食,我们还有没有贪心?这是我喜欢的,那是我不喜欢的,你心就不清净了。无论是吃的、是穿的、是用的,难,真不容易!真正要能修到像诸佛菩萨一样,随缘而不攀缘;随缘是什么?什么都好,样样都好,决定没有这个喜欢、那个不喜欢,在这里头修清净心。

  可是佛法学了,你们家里只有你一个人学佛,家人不学佛,你要不要为他们调一些口味他们喜欢的?要!那是什么?是他喜欢,不是我喜欢。你要以他们喜欢的供养他们,布施他们,你那个家是道场,你在家里修菩萨道,那一家人是众生,是你普度众生的对象。度众生有权巧方便,佛教给我们「先以利欲勾,后令入佛智」,你要做出样子给他们看,满足他们的嗜好,你自己无所谓。时间长了之后,他会发现,他看出来了。到他看出来的时候,他觉得他不如你,智慧不如你,健康不如你,体力不如你,样样不如你,那个时候他就会向你请教,问你怎么修的?这个时候你就会开导他了,「后令入佛智」。

  修学教化众生一定有善巧方便,恒顺众生里面修随喜功德。许多学佛的家庭,反对学佛的人,儿女学佛,父母反对;父母学佛,儿女反对、亲戚朋友反对。为什么?学错了,惹起别人反对,不懂得恒顺众生;主观观念太强了,一定要叫别人随顺我,这就错了。佛没有叫众生随顺我,佛是恒顺众生,佛顺众生,没有要求众生顺我,这一条我们疏忽掉了,我们没有学到。如果你学到,你学了佛,样样都能随顺你的家人,你一家人欢喜,学佛真好。所以要懂得这个道理。虽然是错了,错的也要随顺,随顺他的错误,不必马上把他纠正,纠正需要时间,看时节因缘,要有耐心去等待,你要有方法去感化他、诱导他,不能直接的去说,直接引起冲动,引起反抗,是要有长时间去调和、去感化,让他慢慢的认识。

  佛在经论上常说「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我们所在之处叫别人讨厌、别人嫌弃,我们就错了;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就对了。众生欢喜你,你不随顺他怎么行?随顺当中要有智慧,不是感情的随顺,是高度智慧的随顺,在事相上是高度艺术的表现,这是行菩萨道,圆满菩萨行。佛陀教育确实是高度智慧的教育,自己心地清净,清净心生智慧,智慧的表现就是艺术,才能令一切众生欢喜,一切众生乐意接受。跟众生接触,掌握著佛法的原理原则,原理原则是什么?大慈大悲,爱护一切众生,关怀一切众生,利益一切众生,这是永恒不变的原则,指导一切众生都不离开这个原则,真正的爱护他,真正的关怀他,真正利益他。

  可是众生迷得太久,烦恼习气太重。要原谅他,无量劫来他没有亲近善知识,没有得到好的教诲,所以他沦落成这个样子,已经养成习气,帮助他改过自新要慢慢来,这个事情急不得。所以要有善巧方便,佛家讲善巧方便,我们今天世间法来讲是高度艺术。方法没有一定,完全是你智慧的抉择,你去观察应当用什么方法,没有定法,有一定的原理原则,没有一定的方法。但是无论在什么境界,我们讲顺境逆境、善缘恶缘,缘是讲人事,人事环境善、人事环境恶,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面,永远保持清净心。清净心是什么?永远保持不起贪瞋痴慢,你的心就清净。一切时、一切处、一切物质人事环境当中,没有是非人我,没有贪瞋痴慢,你的心就清净。我们学佛讲修行,在生活里面,在日常工作当中,在应酬里面,修什么?就修这个。没有学佛之前,我们生活里常常起贪瞋痴,跟人家一接触就有是非人我,这是病、过失,把病、把过失修正过来,叫做修行。

  修行诸位记住,修正我们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观念、错误的言语、错误的行为。什么是错误?是非人我是错误,自私自利是错误,贪瞋痴慢是错误,把这些错误修正过来叫修行。所以修行不是天天念经,不是天天给佛菩萨磕头。天天念经,天天念阿弥陀佛,天天给佛菩萨磕大头,可是还是搞是非人我,还是搞贪瞋痴慢,你该堕地狱还是堕地狱,不相干。不是佛菩萨不保佑你。绝对不是说天天念佛菩萨、拜佛菩萨,香花水果供养菩萨、巴结菩萨,菩萨就会保佑你,哪有这种道理!菩萨不就变成贪官污吏了。我们讲的孝亲尊师是要拿行动来报答,真正修正我们的错误、修正我们的毛病,依照佛菩萨的教诲做标准,六度、五戒、十善,以这个标准来修正我们行为;与这个标准相违背是错误的,与这个标准相应是善的,转恶为善。然后这才深入大乘,大乘里面讲些理论,理论讲的是什么?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的见解思想与大乘经论相应,这是觉悟,与经论所说相违背是迷惑,依靠经典的标准转迷为悟,这就是三宝真正的加持,这是佛菩萨真实的保佑。我们自己如果不明了,不认真努力去学习,你求佛菩萨保佑,求三宝加持,那是迷信,那不是事实,我们要懂得。第五句:

  【应云何转菩萨行。】

  『转』是什么意思?佛家讲转*轮,「转」是辗转教化的意思。前面所说的四句全是自利,转是利他,我自己得到好处,我怎样把这个好处转授给别人?佛教给我们,我们要学习,要真正能体会佛的意思。佛教给我们如何把佛法转授给别人,让人家欢喜信受。这东西真好,接触之后才知道,但是没有接触他不晓得,你给他他不要,他不懂。佛有方法,佛教给我们「四摄法」,摄就是摄受,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与一切大众交际的方法。佛给我们讲四个原则:第一个是「布施」,布施用现在的话来说是送礼。你不送礼,你怎么跟人家往来?陌生人,我们常常在飞机上、轮船上同行的时候,邻近座位跟他谈谈话,小的礼物送给他,这送礼。布施就是送礼,他就生欢喜心,他就很乐意跟你亲近、跟你往来,这是第一个要懂得送礼。

  我在澳洲,我教同学们要注重多元文化,他们现在逐渐明白了。我跟他们讲二十一世纪以后,人与人往来愈来愈密切,我们的思想见解要开阔,要学大乘经里面佛说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不能够限在我们佛教这个圈圈里头,其他宗教不往来,不可以;限在我们中国人这个圈圈里面,其他的族类不往来,不可以。与不同国家民族的人要往来,不同宗教的人要往来,我们现在做这工作。同学问我:从哪里做起?我就告诉他,多请客、多送礼。

  今年澳洲同学邀请我去过农历年,过中国的新年,阳历年我在新加坡,旧历年我到澳洲。我到澳洲就请客送礼,我们请了当地老人院外国的老人,原定是请五十个人,结果那天来了八十多个人,我们很欢喜。这个录相带也都带来了,这几天你们都可以看到这个镜头。这些外国人几乎统统都是基督徒,所以他们怀疑,为什么要请我们?请他吃饭当然我就要上台讲话致词,说明为什么要请你们,把这个原因说出来了,对他并没有希求,我们是为了尊敬老人,敬老尊贤,为这个请你们来。你们是老人,你们过去对社会上有贡献,我们对你非常尊重。每个人都有一袋礼物,又请他吃饭又送礼物,欢喜的不得了。再打听明年有没有?我就告诉净宗学会的同修,大的节日,中国的节日、外国的节日,要常常请客,常常送礼,大家就变成一家人了。

  人与人要往来、要沟通,不通就糟了,一定要通。通的方法,佛教给我们布施,用现在的话说是请客、送礼,就通了。通了之后,「爱语」,爱语是我们跟他讲话,真正关怀他们的话。「利行」,我们所做的事情,真正是利益他的、帮助他的,无条件的帮助,无私的帮助。我帮助你,绝不希求你回报,我们做这个事情。最后一条佛教给我们「同事」,这一条要有智慧,同事是跟他做同样的事。譬如去年圣诞节,圣诞节的前一天是平安夜,新加坡天主教举行一个盛大的弥撒,请我们,我们去参加了,我们跟他同事。这是个大的集会、大的典礼,我带了四十多个出家人,我们穿袍搭衣,参加他们的弥撒,全世界第一次、头一次,同事。人家问我:法师,你们怎们可以到外教参加他们的法会?释迦牟尼教给我们,同事。他欢喜!许许多多天主教徒围著我们,跟我们照相,没见过的。

  我们访问锡克教,锡克教把他们修行的道场,祭坛,开放让我们参观。锡克教不供神像,他们供经典,在佛法讲他供法宝,他没有佛宝,他有法宝,每个教徒进到大殿,一定向法宝拜三拜。我进去之后,我也跟他们信徒一样,我走到法宝前我也拜三拜,同事。他们锡克教徒在旁边看到,非常惊讶,非常欢喜,他感动。我学习他们的仪规,学习他们的经典,最后他也学习我们的经典。所以现在新加坡九个宗教的宗教领袖都在读佛经,都在听我讲经的录相带,我没有叫他听,他自己要听。我做的是我读你的经,我看你的经,现在他们喜欢我。送点小礼物,我写几个字送给他,送哪个宗教就送哪个宗教里面的经文,送给他。我读他的经,他也读我的经,这样是思想观念上通了,天下太平,什么事都没有,彼此互相在一块,可以共同生活,团结像一家人一样。

  我到这个地方来几天,新加坡两个大的活动都邀请我,两个都是回教的。回教有两个大的活动,邀请我做主宾,我到这儿来讲经没法子参加,李木源居士代表,我们学生代表去参加。一家人!回教他们现在要在新加坡建一个学校,买校舍需要钱,我们去帮助他筹款,互相帮助,我们有事情,他们那些教也帮助我们,互助合作,都是释迦牟尼教给我们的。我们学佛的同修(出家、在家)都没有落实,都是念念讲讲,没有去做。一定要把佛的教诲研究清楚,真正搞明白了,把它落实。这是「众生无边誓愿度」,佛不是说只度佛教徒,不是佛教徒就不度,没有这个道理,不是佛教徒更应当帮助他。

  「度」,我讲过了,度就是服务的意思。已经信佛的,我们当然要替他们服务;没有信佛的,加倍给他服务。我跟基督教、天主教也说得很清楚,「上帝爱世人」,不是说上帝爱基督徒,上帝爱世人。我跟他们讲「上帝爱你们」,他们点头,「上帝爱我超过爱你们」,他们很惊讶!然后我就给他们讲:你们是基督徒,上帝当然爱你们;我们不是基督徒,上帝加倍爱我们,他才是上帝,我们才尊敬他。我说的是真话不是假话。上帝来,问他,他应当点头,没错!佛教给我们的东西,我们要真正领会到,落实,落实在工作上,这样才能够转菩萨行。「转」就是辗转的传授,我们得到利益,也把这利益给别人。这样就是所有宗教都学佛了,都能够接受佛陀的教育,又不坏他的宗教。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法,这是最高的指导原则。我们一定要明了,要信受奉行。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三)第三集
下一篇: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三)第一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第三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一)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一)第三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二)第四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六)第三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二)第七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七)第四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九)第四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五)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七)第三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生灭观与不生灭观[栏目:开仁法师]
 常存知足心 福在感恩后[栏目: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
 要像我们的呼吸一样不间断地实修[栏目:慈成加参仁波切]
 月灯·法身·第二十五章 入行正确之辨识[栏目:创古仁波切]
 学佛次第入门 第三章 佛教基本教义 五乘佛法[栏目:宽见法师]
 睡四个小时的话,下午就多半会昏沉,该如何是好?[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五代佛教[栏目:佛教史略]
 七、皈依的利益 二、诸戒之本[栏目:皈依修学手册]
 彻悟人生 第二十二个故事[栏目:觉真法师]
 「主动权」至高无上不容侵犯[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