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陀的教育 十五 修福与修慧
 
{返回 金明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54
  
  修福与修慧
  佛教是一切人类的宗教,不论什么种 族,什么阶级的人,都可以得到佛法的救度。但因人类的根性不一,佛陀为要适应各种不同的根性,也就开示了各种不同的法门;把这些不同的法门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大类:一、人天道,二、解脱道,三、菩萨道。
  人天道是实行五戒和十善的。我们的生命是长远的,有前生,也有后世;既不是这一次突然而有的,而有了以后,也不会突然归於消灭;把握到这正确而必然的因果道理,就会确信我们的善恶行为,是会影响於将来,有它应得的果报的;因此而生起“胜进心”,努力在思想行为上改恶从善,依照业报因果的道理,积极去争取将来更优裕美满的境遇。在一切佛法的行门中,这人天道是最基本的,不管修学世间法和出世间法,都以它为基础,所以太虚大师把整个佛法分为三级,这人天道就是第一级“五乘共法”。
  解脱道是修学四谛法和十二因缘法的。世间是苦的,无可爱乐;由于深切的了解到优裕美满的生活不能保持长久,而生老病死的痛苦时时在紧逼着我们,于是对现实的人世,生起了“厌离心”,依佛法去解脱行,断除烦恼,解脱生死的痛苦。在太虚大师的三级佛法中,这解脱道是属于第二级“三乘共法”。
  菩萨道是实践四摄法门和六度法门的。人生宇宙是相依互存的缘起,人人与我都有密切的关系,我自己要求断除烦恼解脱生死;同时也要使一切众生断除烦恼解脱生死;人世间越是痛苦,越需要我去救度;由于对人生有了这样的看法,所以发起“菩提心”,把一切人类的痛苦,都当做自己的痛苦,发愿自救救人,自利利他,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得到解脱。太虚大师三级佛法中,这菩萨道是属于第三级“大乘特法”。
  这三大类的法门,是从下而上的,形状恰似埃及的金字塔,越低层范围越广阔;好像一座建筑物,基础必须要巩固,上层才能够安稳。为了要明示三大类的法门与五乘法关系,特列图表于左:

(图略)

  在三大类的法门中,人天道是着重于修福的,实行布施、戒杀、放生 、救济、以及兴办与乐助一切福利人群社会的慈善事业,都是修福。解脱道是着重于修慧的,听闻佛法、研究佛学、受持戒律、拜佛、念佛、参禅等,都是修慧的。
  我们修学佛法,既不应以人天道为满足,也不宜以解脱道为究竟:“我自己要求断除烦恼解脱生死,同时也要使一切众生断除烦恼解脱生死。”这种自救而救人、自利而利他、入世而不恋世、出世而不独善的菩萨精神,才是我们要学习的!其实,自己要求断除烦恼解脱生死,就是修慧;困使一切众生断除烦恼解脱生死,也就是修福。福慧双修,便是菩萨道,而菩萨道才是学佛的正道。一个学佛的人,要以福利人,以慧净已。以福利人,则能不厌有情;以慧净已,则能不着情欲。不厌有情,不着情欲,才能入世而不恋世,出世而不独善,不忘世间而救度世间。
  我国佛教徒的修行,一向偏重于修福,对于修慧,则注重者少;举行吉祥法会,布施求福的善信,蜂拥而至;可是研究佛法,参加的人就寥寥无几了;这是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希望我国有更多修学佛法的人士,发扬正信的佛教,提倡研学佛法,勤修慧业,淑正人心,能本着“我自己要求断除烦恼解脱生死,同时也要,使一切众生断除烦恼解脱生死”的菩萨精神,献身佛教,舍已利人,把佛法的福慧二个巨轮同时推动起来!

{返回 金明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陀的教育 十六 佛教本来就是人生的
下一篇:佛陀的教育 十四 漫谈疾病与医药
 佛陀的教育 一 学佛的好处
 佛陀的教育 四 人生应行的五种道德
 佛陀的教育 十六 佛教本来就是人生的
 佛陀的教育 二 怎样求到平安
 佛陀的教育 十 信智合一是佛教的特点
 佛陀的教育 七 念佛要三业清净
 佛陀的教育 十一 苏东坡与佛印
 佛陀的教育 十四 漫谈疾病与医药
 佛陀的教育 十五 修福与修慧
 佛陀的教育 九 学佛的三步骤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187.问曰:若无始非实法,云何以度人?[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不要拂拭[栏目:禅话禅画]
 从现实业果看,珍惜当下因缘 5[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入菩萨行论》讲记(九十三)[栏目:入菩萨行论讲记·达真堪布]
 《入菩萨行论》第03课[栏目:入行论讲记·生西法师]
 为什么要提倡人人受持五戒?[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不能将修学密法当作功课来对待[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戒恶修善 真香供佛[栏目:传喜法师]
 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卷四之下(李通玄)[栏目:隋唐居士名家文集]
 学佛问答 第三六卷[栏目:学佛问答·净空法师解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