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修手册 四念处的实修
 
{返回 禅修手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781

四念处的实修 
    
  四念处的修法,简单地说,透过观察身体的活动、情绪的感受、心念的活动、思维的对象,来体悟无常、苦、无我。它是以观照或专注呼吸开始,有人则以腹部的起伏作为专注的对象,呼吸的进出或腹部的起伏,都是身体的现象。为什么先观察身体呢?因为当一个人的心不澄静,就如一盆水有波动,无法照见头面,所以修持四念处的要务就是先专注在身体,使心澄清,经中这么说:「我(阿难)闻世尊七年念身,常念不断。」(《中阿含三十三经》,大正藏1.471下)可见佛陀也精勤于观身,禅修者应当把专注于身体当做重要的修行下手处。当禅者在观察身体的时候就专注观察身体。
那么什么时候才观察受、心、法呢?即当我们观身而使心澄静、安详后,然后有余力去作别的念处的观察,观察的因缘有两种:一、主动作受、心、法的扫描、观察。二、受、心、法产生一些讯息而被注意到。关于第一种是警觉是否维持在正念或正确的方法及有否心理的现象活跃者,第二种则被动地接到心理活动的讯息。无论是主动或被动,只要观察到,就可以把观察的受、心、法当做专注的对象,如观察到苦的感觉,那么就专注在「苦、苦」,若观察到乐受,就专注在「乐、乐」,观察要持续,只有观察苦(或乐),直到那种感受消失或不再干扰,又回到呼吸(或腹部),若有心念(贪.瞋.痴、或无贪.无瞋.无痴等)或法念(思惟的对象,依《大念处经》记载,包括:五盖、五取蕴、六根、七觉支、四圣谛)产生,情况也一样,从专注在呼吸上,清楚地转移专注力到那个心念或法念上,直至其消失或清楚地知道法,再继续观察呼吸。在进行观察时,心念必需保持不逃避、不排斥、不压抑,让心的敏感度及自觉能力灵活起来,因此才有利于对法的体验。
  修习四念处的人,随时都可以练习禅观,无论在行住坐卧,前进、后退,瞻前、顾后,曲、伸,吃、喝,嚼咀、品味,刷牙、洗澡,穿衣、脱鞋,讲话、静默,忙碌、悠闲,大小便,都是修行的时刻,任何处所都是修行的道场,所以四念处禅修者不会没有修行的时间,因为可以跟生活打成一片,禅修者只要能专注观察一分钟就有一分钟的正念效果,十分钟就有十分钟的效果。
  修习四念处的利益,包括消除不如意事或逆境产生的痛苦、焦虑、紧张、恐惧,也包括消除如意事(或顺境)的黏着、爱恋、耽溺,若能完全做到消除各种的干扰,当下就获得清凉自在,若不能完全做到,则只要能保持观照,就尽到了当下该做的事,对减少潜在的业力亦有所裨益。保持着热诚(atapi)、正念(sati 当下觉知)、正知(sanpajanna 当下明白)连续地及绵密地观照,明觉力将由粗糙(随时警觉,随时拉回散乱的念头)转为细腻(任运自如地观,不必很费心力,就可以观察身受心法),由于累积强大的观照能力,在靠近初禅的定力时,就可能证知肉体(四大)与精神的无常、苦、无我的现象,破除虚幻的、顽强的自我执着。依照《大念处经》所说,一个人若修持方法正确且精进不懈,在七日夜乃至七年内,可获证三果(阿那含果)或四果(阿拉汉果)。这样的修行成果是很可观的。这确实是佛陀时代修行人修持四念处的成果,也对后代的学法者迈向解脱之道,有很大的鼓励作用。

(摘录自︰明法比库撰︰四念处的实修与利益。原载于《嘉义新雨杂志》第40期﹐2003.4.)


{返回 禅修手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修手册 凡夫时时观察 出家人时时观察
下一篇:禅修手册 修道之省思要点
 禅修手册 从根源省思使用四资具(衣食住药)
 禅修手册 十善之效益与十不善之障难
 禅修手册 修道之省思要点
 禅修手册 五盖及其对治
 禅修手册 易定及不易定
 禅修手册 修习四界分别观(cattaro mahabhuta)修习次第..
 禅修手册 观入.出息念之‘触’之修法要点
 禅修手册 九住心
 禅修手册 劝勉
 禅修手册 善恶分明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在佛诞日上的开示[栏目:桑吉银登仁波切]
 佛的本愿是什么[栏目:仁焕法师]
 抓不住 就送一程[栏目:莲心慧语]
 满地跑[栏目:我的人间佛教性格]
 杂阿含经卷第十五(三八一)[栏目:杂阿含经]
 《禅门锻炼说》要略 九 研究纲宗[栏目:禅门修证指要]
 法海集二 第二:安忍品 3 正文[栏目:法海集]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四编 宇宙论 小引[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禅者的初心 第二部 在修行的道路上 2 日复一日打坐[栏目:铃木俊隆]
 观(Jack Kornfield)[栏目:著述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