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内观禅修法 你是谁?
 
{返回 护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10

◎你是谁?

如果有人问:你是谁?你怎么回答?先自我介绍名字吗?我们出生时有带来名字吗?名字是父母给的。有人或许会介绍自己的事业,但这些一点都没关系着你。对静坐者来说,这些都是错的。天下相同名字的人有很多。现在是我们的心和名字连在一起,没办法离开,生的时候的名字死后还有名字吗?有人问我:「你是谁?」我告诉他:「在台湾人们叫我护法,但是我还没有确定,当我离开台湾之后,就没人知道护法了。我在尼泊尔和泰国都有不同名字,我的名字和我的心的关系,有时候我自我解嘲会比较会紧张,其实不是这样的。很多人很执着在名字,执着就会痛苦。不执着的话,有人骂在你名字时,你会说没关系,他骂的是错的。你可以看到他是怎么样的人。

我们吸气吐气会知道名字是外在的东西,你可以注意到身体没有住在这个名字,耳朵里没有住在这个名字。名字住在嘴里吗?鼻子里吗?吸气吐气里吗?没有。住在哪里不晓得,原来那是看不到的东西。我们的心执着在名字上,为了这个名字太累了,没办法轻松。所以静坐要清清楚楚整个身体里面的智慧,练习与身体有关的很多奥妙的东西。有人骂你、批评你在你的名字上,你会伤心,因为骂在你的名字上。这名字改变来改变去的。我们有个习惯叫做「自我观念」。这个习惯从小一直积压在心里面,变成真正的念头,你的观念,你的样子,都变成自我存在。自我观念太多了。可以不要有自我的观念。我们知道肉体里面有吸气吐气和六根,眼睛要看,耳朵要听,鼻子要闻,舌头要尝,身体要触,心里要想,它们没说要执着,执着就会痛苦。我们所有的习惯错了。有一次我看到一位非常漂亮的小姐,但却开口骂了三字经,我听了差点晕倒,这么漂亮的人说出来的三字经,真是从来没听过的。可以说,用眼睛看外表是漂亮的,但是用心用感觉来看就不一定漂亮了,尤其用警觉的心来看更完全不一样,它是一层一层的。透过六根,眼睛看的喜欢,耳朵听的不一定喜欢,耳朵喜欢的鼻子不一定喜欢,舌、身、意也是这样。因为它有一层一层的。

各位知不知道我们有念头,我们的烦恼是怎样输入的?从耳朵、鼻子或从身体进去的?想过吗?我们的烦恼、念头怎么样进去这个肉体里面的?现在我说这些话是从这里(嘴巴)跑出来的是不是?它会不会存在?它还是有声音。我们的肉体很奇怪,一句话听进去还可以存在。录音机可以存在,它有录音带,收音机就不能存在。人身体的部份是那样的,听的时候听,看的时候看,闻的时候闻,这样自然会轻松、平静、快乐,这样的平静快乐和外面的不一样,外面的快乐不能比较,差很多。

我们身体的中心在哪里?想想看在哪里?有一个人说心里。当有人骂你的时候,你要想是不是?想是你的错或他的错。这时你不要参加,那是他的念头,他的念头不一定是真的。我们反应的速度很快,反应的速度愈慢愈好,慢就会知道不会产生问题,我们的身体就是有这么奥妙的东西,所以今天我们要训练吸气吐气,像上次那样:左脚右脚,左手右手,每一处五分钟,清清楚楚的从脚底到头部,吸气吐气,整个身体清清楚楚的。吸气吐气的时候,有念头来了,念头从哪里进去的?从哪一个地方产生的?它住在哪个地方?所有的烦恼念头在身体的哪个部位?看看能不能找得到。它能住多久,在哪里跑来跑去?不舒服的时候在哪个地方,注意看看。如果全身清清楚楚的吸气吐气,这个东西可以抓得到,如果不轻松的话就抓不到,因为我们的心跑出去太远,它跑的速度很快。现在快下课了,是不是抓不到心?心拉来拉去的,心拉回去家里了吗?

 


{返回 护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内观禅修法 名色与感受
下一篇:内观禅修法 以自我中心生出比较心
 内观禅修法 四圣谛与五蕴
 静坐与喜悦之路 行住坐卧
 内观禅修法 观察呼吸以增加快乐
 静坐与喜悦之路 做功德、消业障
 静坐与喜悦之路 经文念诵
 静坐实用手册 静坐开示
 静坐与喜悦之路 心住何处
 静坐与喜悦之路 轻松
 内观禅修法 十二因缘
 静坐与喜悦之路 看心中物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Mandala[栏目:Thrangu Rinpoche]
 禅修手册 行禅[栏目:禅修手册]
 安身立命的根基[栏目:钵水明镜·传喜法师开示录]
 论唐代中外僧侣的海上求法热潮(张菁)[栏目:佛教历史文化研究]
 弘化美国的一代高僧——印海法师[栏目:印海法师]
 《法华经》是怎样一部经?[栏目:洪修平教授]
 论占卜与隋唐佛教的结合(严耀中)[栏目:佛教历史文化研究]
 禅僧书艺[栏目:佛教与书法]
 禅和我最近——平民化的安祥禅(牟钟鉴)[栏目:佛教与文化]
 智慧如意宝珠 七日圆满的开示 第二部分 皈依[栏目:根让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