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何选拔和培训圣贤教育人才?
 
{返回 教育孝道·净空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93

如何选拔和培训圣贤教育人才?

摘自《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十三)
 

    问:教化宣扬圣贤教育人才需要具备哪些要素?大概就是条件,要具备什么条件?

    答:这里面第一个条件就是佛讲的要发菩提心,不发菩提心那就难了。菩提心是什么?菩提心就是我们这个对联这边所挂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必须要具备这样的心,有菩提心才能有菩提行、菩萨行。菩萨行最重要的,《弟子规》要百分之百的落实,如果《弟子规》做不到,诸位知道,十善业就做不到,十善业是佛法的基础。《十善业道经》诸位都念过,我们讲解的你也听过,你就知道佛在这部经典上所说的,无论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只要是佛法,乃至于人天善法,统统是建立在《十善业道》的基础上。没有《十善业道》,不但没有佛法,连人天法也没有;换句话说,你失人身之后你就不能再得人身。

    那我们今天想想,在家、出家同学,几个人做到了十善业?十善业不能落实,那是假的,不是真的。我们净宗修学指导的纲领,就是世尊在《观经》里面讲的“净业三福”,三条十一句,这是我们净宗修学纲领。第一句话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想想,这条有没有做到?有很多人说,我做到了,我很孝顺父母,我也很尊敬师长;听了《弟子规》之后,有人就流下眼泪了,忏悔,确实没有做到,自己以为做到了。

    所以,《弟子规》就是净业三福第一条的前面两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怎么落实?《弟子规》就是落实,你不做不行。后面两句,“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就是《十善业道》的落实。这个我们在讲经讲过很多次,世尊在戒经里面跟我们说得很明白,学佛如果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这个话是世尊说的。这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开出条件,你要学佛,你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就不是佛的学生,不是佛弟子。

    佛法传到中国来是两千年前,懂不懂这个道理?懂,有没有依这个方法修?依照这个方法。所以隋唐时代,中国佛教分为十个宗,十个宗里面就有两宗是小乘,成实宗跟俱舍宗,两宗是小乘。小乘经典翻译的非常完备,现在诸位在《大藏经》上看到四《阿含》,小乘经,我们现在把它变成“阿含部”。阿含部里面,《阿含经》有很多很短,总共差不多将近有三千部经,有的一部经只有两、三百字。南洋,泰国、缅甸小乘国家他们用巴利文,巴利文的藏经,就是小乘藏经。我们的《阿含》跟它两个对比一下,它只多我们五十几部,你就晓得小乘经翻译的是多么的完整,将近三千部,它只多五十几部。可是这两宗到唐朝中叶就没人学了,现在这两宗都没有了,早就没有了。

    那我们是不是违背了世尊的教诲?给诸位说,并没有违背。而是中国人在从前,无论在家、出家学佛,都念孔子书,都念老子书,所以有儒跟道的基础,这样入大乘没有问题,儒、道代替小乘。现在我们学佛麻烦来了,小乘没有了;儒也没有学;道也没有学,这一下就向大乘,所以你《十善业道》做不到,这就是我们修学没根,那怎么行?所以这些年来,我特别提倡《弟子规》,《弟子规》是儒家,用这个来代表小乘,既简单又容易。《弟子规》这本书,诸位现在也都相当熟悉,字不多,一千零八十个字,总共三百六十句,一句三个字。内容分为七个段落,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分为七个段落。这个东西是什么?是中国自古以来家教的集大成。

    我过去在台中,李老师教我们读《五种遗规》,他老人家没讲,教我们经学班所有的学生要用这部书做修身读本,让我们自己来读。这《五种遗规》前面第一种,“童蒙养正”,就是家教。中国家教里头有很多好东西,太多了,陈弘谋先生选了十几种。而《弟子规》是中国自古以来家庭教育的集大成,这一本念完之后,所有人家家教都出不了这个范围,非常之好。所以我们特地选这部书代替小乘,要在这里扎根。如果不在这上扎根,我们无论学儒、学佛都没有基础,没有基础你用一辈子功力都不能成就,这就非常可惜。一定要从根本做起,这一点我们不能不知道。

    所以今天我们在庐江建立一个“文化教育中心”,我们培养承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才。条件是什么?很多人来问,就是《弟子规》,一定百分之百做到,然后自己真正发心。发菩提心讲起来也很麻烦,我们简单的说,就是真正发心牺牲奉献,能够舍己为人。我们不要名、不要利,不要物欲生活上的享受,全心全力我们把古圣先贤的教诲从自己身心上做出来给人看,才能收到效果。不可以要求别人,只能要求自己,要求别人是决定错误。古圣先贤,就是诸佛菩萨,都是要求自己,从来没有是要求别人的。这是说教化宣扬圣贤教育的人才,一定要具备这个基本的条件。

    问:如何甄选圣贤教育人才?

    答:这个就不必解答了,前面一个就包括了。如果是选拔佛教里面的弘法人才,那一定要求要做到《十善业道》,这是根本的。圣贤教育,这是讲世间圣贤教育,这是《弟子规》,一定是百分之百做到,很不容易。你真正发心做圣贤人的继承人,这个很伟大,非常值得尊敬,值得赞叹,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要有决心,要有毅力,这是一生的事业,不是露水道心能成就的。

    问:如何培训圣贤教育人才及提升现有圣贤教育师资?

    答:这个基本条件是发心,真正具备,我们现在建立这个中心就是跟大家做了一个好的增上缘,中心是培训圣贤教育人才。进中心,中心是个常年修学的场所,你要晓得你在这个地方学十年,我们中心是教育机构,政府承认的,但是不是正规学校。你在这里念十年,没有毕业证书,如果你需要毕业证书,那你就不能到此地来学,这个地方没有。这个地方真正教你做圣人、做贤人,希望你做这个时代的孔子,做这个时代的孟子。孔子、孟子都没有博士头衔,都没有学位,你要有真正的东西拿出来,这个中心可以帮助你。

    我对于中心的要求,真正要继承圣贤传统,你进入中心至少十年不出门,就好好在这个地方念十年书,讲十年学;一面是教学,一面自己读书,你才会有成就。你要没有这种决心,你不能把万缘放下,不能成就的。要真正放得下,真正到那里去苦读,古人讲“十年寒窗”,要做这种功夫。一切统统放下,不要再过问这个世间事情,这就是给人做出最好的榜样。

    问:如何评鉴、考核圣贤教育师资?

    答:不需要考核,也不需要评鉴,为什么?你是圣人。谁有资格来评鉴、考核?那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凡夫不能谈这个。换句话说,你像不像一尊佛?你的言谈举止是不是跟诸佛如来经典这些一样?你的起心动念能不能与纯净、纯善相应?我们学习的纲领并不多,儒家只讲到伦常八德。五伦,你是不是真正发心把它做出来?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起心动念能不能够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十二个字相应?在佛法里面,能不能跟十善业相应?能不能跟六波罗蜜相应?如果你心里头还有是非人我,还有喜欢这个,讨厌那个,那你就完全不相应,你与这个心全违背了。真诚、清净,你不清净、你不平等,你也没有正觉,你也没有慈悲,完全都没有了。这五句十个字,有一个字没有,全部都没有,一个字有,全都有,《华严经》上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要勉励自己做到。

    心目当中,一切众生都是我的老师;一切众生都是诸佛菩萨,学生就是我一个人。善人,我尊重他,我跟他学;恶人,我尊重他,我让他做我一面镜子,他所做错的,反省我有没有,我要是有赶快改。不要记别人的错,别人没有错,别人装出错给我看,提醒我,你的心才厚道!心目当中没有一个恶人,恶人是在我面前表演的,然后你的慈悲才能遍法界,善意满人间,你把你自己的灵性提升了。这样的人用不着我们讲什么师资不师资,他自自然然就是一切众生的善导,你自己真做好了,你就会影响你周边的人,周边人会跟你学。所以,自行即是化他,化他就是自行,自行化他是一不是二。教化众生从哪里做?从本身做起。

    用儒家的纲领来讲,《大学》里头一开端,就把儒家教学的纲领提出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我讲跟古人讲的不太一样,我讲“明明德”,第一个“明”字是动词,第二个“明”字是名词。第二个“明”是什么?是智慧!明明,那个明是你自性本来具足的般若智慧,你现在迷了,不明,你怎样把它恢复到明?这是大乘教的核心。大乘教什么?教智慧,智慧就明德,“德”是德能、是相好,德能、相好是从智慧里面来的。明德之后要利益一切众生,教化众生,“亲民”是教化众生。“止于至善”是两种圆满,你自行,明明德做到圆满了,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你也做的圆满了,这才叫止于至善。这是最高的指导原则,指导纲领。

    所以你要明白这个道理,儒佛真的是一不二。你用佛来解释儒,用儒来解释佛,意思就更清楚、更明白了。他修学的次第,人家也讲得很清楚,第一个“知止而后有定”。知止,说的通俗一点,就是知足。人不知足,你的心怎么能定得下来?这是我讲的最浅的,首先要知足;然后再讲更深的一层意思,知止什么?你真的不动心了,止在什么地方?我们是个出家人,止在你自己的本分,你要懂这个道理。世间无论哪个行业,你喜欢这个行业,从事于这个行业,就止于这个行业,你就不要再搞别的。你把你这一门做得精,做得圆满,做到尽善尽美,所以说行行出状元,你才有成就。

    那我们出家人要止于什么?释迦牟尼佛做了个榜样给我们看。你看释迦牟尼佛的一生,大彻大悟之后,一生就从事于教学工作,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他老人家三十岁示现悟道的,七十九岁圆寂,所以教学四十九年。四十九年就干一桩事情,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社会教育;不但教,自己做出来给人看。所以我常常说,自己做到之后再说,这是圣人,这是一等人;说了真正能做得到,这是贤人,二等人;说了做不到是骗人,那怎么行?做不是容易事情。我常常说,很多人不知道,我一生最感激的,不是父母,不是老师,是韩馆长,韩馆长磨炼我三十年,把我磨出来了。毛病习气,就
 
    是贪瞋痴慢磨掉,你没有这三十年天天来折磨你,贪瞋痴慢断不掉,哪有那么简单!
所以我是个过来人,我清楚得很,你们禁不起折磨,哪能成就?你要想成就,什么样的人来折磨你你都能受得了,你都会感激,关关通过。折磨怎么样?逆境的折磨,不能有一点瞋恚心,有一点点瞋恚心你就完了,有报复心那你就造业,造最重的罪业了。绝对没有!顺境,顺境里头没有贪爱,把贪爱磨掉;逆境里头把瞋恚磨掉,贪瞋痴,天天读圣贤经。所以,我跟韩馆长要求的条件,我说我只要求一个,天天有讲台,让我有讲台来练习讲经,天天让我有时间读书,我就要求这么两个条件。她满足我了,其他的什么都不要,还要搞三十年,不是三年,三年不行,三十年把习气磨掉了,习气磨掉的时候智慧才现前。智慧现前,德、相(我们今天讲福报)就跟着现前,那是其次的,是附带的,我们不求福报,我们只求智慧,福报是自然来。福报来了给大家享,我们不要享这个福报,名闻利养都不要。

    跟一切人都是朋友,朋友自在,跟许多国家的国家领导人是朋友,跟贩夫走卒也是朋友,平等;上跟帝王平等,下跟乞丐平等,你说多快乐!内心里头永远没有对立,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你今天讲和平,你还要跟别人有对立,那和平怎么会落实?那不可能。对人、对事、对物对立没有了,化解掉了,内心和平得到了,自己得到和平才能帮助别人得和平。我们讲个容易懂的话,外面眼、耳、鼻、舌、身和平了,和睦相处,不打架了,里面五脏六腑和平,身心健康。为什么会生病?生病就是它不合,里头五脏不合作,你才出毛病。

    毛病的根就是佛讲的三毒,三毒是贪瞋痴,那是极端的不合,那是病根,所有一切病的根源,贪瞋痴。所以,贪瞋痴不能够不把它解决。要转贪瞋痴为戒定慧,转贪心为戒、转瞋恚为定、转愚痴为智慧。不能把它消灭,消灭不掉的,如果贪瞋痴消灭掉,戒定慧也完了,戒定慧也灭掉了,所以这个不能。它是一体,觉了就叫戒定慧,迷了就叫贪瞋痴,它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这个道理很深。

    问:弟子等修学、办学虽历经十四年,除了一般苦干的傻劲,以及祈求佛力加持,该如何评鉴个人修学、办学是否真正如理如法?

    答:这个标准是在经典,依照经典决定没有错误,如果我们个人谈到有什么标准,那都是假的。所以,真正自己修行跟办学,学能办得成功是你的修学成就了,自己修学不成就,你的办学不可能成就,这一点我们在讲经的时候也常常提到。世间不论是中国、外国,真正是大圣大贤,几乎都是选择教育。世间行业很多,他选哪个?他选教育。我们从什么地方看?从全世界宗教的创始人。诸位要晓得,宗教都是社会教育,佛教是教育,其他宗教也是教育,这些都是圣人,都不是普通人。他们舍弃这个世间各种行业,他来搞教育,他的教育能搞得成功,能够有那么多人跟他学,而且传千百年,靠什么?自己做到了才有这么大的力量。

    孔夫子,我们知道,他老人家过去周游列国,目的是想求个一官半职,好来施展他的抱负。夫子一生最敬佩的是周公,他非常想学周公,但是当时这些诸侯没有人用他,在外面搞了十几年没人用他,这才回到老家。回到老家老了,六十八岁了,所以回去之后把这个念头打消,教学。他七十三岁走的,只教了五年,五年有这么大的成就,靠什么?自己做到,这是今天提出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夫子本身做到,所以他教学成功。你看看三千弟子,那是跟他学的人,亲近他的人;七十二贤人,真正有成就的七十二个。中国这几千年来,从事于教育工作的人很多,时间也比孔夫子长,有几个学生出来?哪个人一生的成就能跟孔子相比?七十二个学生,在历史上找不到,过去没有,将来恐怕还很难。这是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有道理。

    释迦牟尼佛那是真聪明,他是王子,他可以继承王位,不要,不干。孔子还想去作个官,他有官、有皇帝做,他不做,他丢掉,不干。专门从事于教学工作,他教了四十九年,这个了不起,他做的比夫子还要彻底。我们今天讲的这些戒律,他全做到了,都是他日常生活记载下来,就是戒律,他全做到了,所以他的成就高。我们常常在经上读到,他的常随众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成就的;夫子成就七十二个人,释迦牟尼佛成就的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个人,出家学生,在家菩萨不算。这就说明,自己修学成就,才能帮助别人成就。

    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我们现在建个中心,这才在试验。中心大概十一月可以完工,我这次去看,跟他们大家谈谈话,见见面。我们要求在中心里头真正从事于学习,将来肩负起教学责任的这些年轻人,我要求他十年不离开中心。十年当中你们一面教一面学,要读书,天天要读书,读圣贤书,真正做学问,提高自己的修养。你所懂得的你一定都要做到,你才能有成就。如果心里还想这个、想那个,那就完了,你不能成就。

    学习,《弟子规》跟《十善业道》是基础,必修课,期限是一年,一年一定要做到,做不到就被淘汰掉。第二年所学习的是概论,概论我们选择的,儒家的概论是《三字经》,是概论,要细讲,那是中国传统学术概论;佛法的概论,杨仁山居士编了一个《佛教三字经》,这是第二年。第三年就进入专攻,一门,你学哪一门你这一生就专攻一门。别的同学所修学的,他们来讲演、报告可以听,决定不学,我可以听,可以参考,我学我这一门。一门东西能够学个七年、八年、十年之后,专家!你的德行是十善业跟《弟子规》,你的德行成就了,道德、学问你真正成就,你能够做一方人的榜样,教化一方。

    所以我们教学的范围也只是集中在这个小镇,我们不出这个小镇,这个构想就是老子所说的“小国寡民”,教育能收到效果。你的范围太大,你的心力、精力、时间统统分散了,不会成就的。孔老夫子心目当中最佩服的是尧舜,尧舜那时候,诸位也都晓得,那个时候国家没统一,都是些小国。汤王,这是尧舜之后,汤的国家多大?历史上记载七十里,方圆七十里,就现在一个小镇。周文王这了不起,周文王的国家多大?一百里。你们想想看,没有香港那么大,香港这么大的地方,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恐怕有十几个国家。所以他自己本身做的好,他能把他地方治得好,把他自己那一个国家的老百姓一个个都教的好,成为圣人。成为什么?人家称天子,天子在恭维什么?大家都向他学习,他是诸国的榜样。如果中国这么大,要把尧跟舜现在叫他来做领导人,他就不成为圣人,他也是平常人了,他哪能做得到?所以人力、物力统统集中在一点,他做到了;他做到了,是我们今天讲的模范、典型。

    所以我们今天这个想法,就是从古圣先贤这些理想、这些事迹我们做出了结论,我们来模仿。我们就用这个小镇,这小镇小国寡民,希望我们这个圣贤的教育务必让这个小镇的居民,每一家、每一户、每一个人都学习到。中心培训的这些老师,就跟我过去在台中学讲经一样。那时候李老师在台中开个经学班,培养一批讲经的人才,到哪里讲经?到莲友家里去讲,听众三个、五个,十个、八个,在人家家里客厅,不拘形式,经本带去打开就开讲,一个星期一次。所以我们常常练习,星期一到张家,星期二到李家,星期三到王家,我们讲经是天天讲,他们听的人是一个星期听一次。一个星期不能天天听,天天听他就听烦了,他就不想听了,一星期听一次,轮流去讲,练习讲。

    我们要把圣贤教育在这个村镇,最重要的是《弟子规》,儒家这些伦理道德的典籍,我们要教、要讲。一方面自己学,一方面做出来给人看,讲解给人听。我们目标希望三年,这个小镇的人,人人懂礼,人人都知道忍让,都知道礼让。我们希望礼义之邦,中国自古称“礼义之邦”,在这个小镇上三年之后会实现,那就是我们的成绩。我们想十年之后,就可以影响到其他的乡镇,我们邻居的乡镇都会影响。慢慢再扩大,让它自然发展,不要有一点勉强。真正做好了,其他的省市看到我们这边做,真正是和谐,真正个个都是好人,好人是教出来的,圣贤是教出来的,一定是从自己本身做起。你要是求别人,那你就错了,你决定做不到,一定从本身做起,用自己的身教去影响人,这样才行。我们慢慢的把伦理道德、和谐,向全世界去推展。

    现在我们的方式比从前是方便多了,现在有科技的帮助。我们这个小镇每一堂课教学,甚至于到人家家庭里面教,我们都用小的录相机去录,在我们卫星里面播放,在我们网络里面播放,效果就扩大了。我们中心的老师不出门,中心培训的学生不出这个小镇,就在小镇每个村去教,每一家去教,不出这个小镇。我们现在就是建立这么一个共识,大家真正有这个意愿的,成就自己,成就别人。现在就是有这么一个机缘,这个机缘也很难得,千载难逢,有这么一个机会。我们有志一同,在这个地方发愤努力,这个地方是圣贤教育。
 


{返回 教育孝道·净空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发心续佛慧命的学子应如何坚持学习?
下一篇:何谓真正师承?
 在义工制服背面印上“爱”字是执着吗?
 从事古典音乐及钢琴教授是传播绮语吗?
 是学《弟子规》,还是学《大学》、《中庸》?
 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没流下来的原因
 怎样帮助孩子消业障?
 佛菩萨会随时附体说话吗?
 请问何谓真正师承?
 如何根除梦多、对人疑心重的毛病?
 为什么古代找治国人才都找孝顺的人?
 离婚有没有罪,是否影响往生?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念佛与往生[栏目:宋智明居士]
 律宗 参、中国律学典籍简介[栏目:律宗简介]
 魔有时会化现为佛菩萨的样子,请问魔会不会变成上师的样子?[栏目:阿宗白洛仁波切·学修释疑]
 如何安排居家禅修生活?[栏目:佛光·禅修释疑]
 共修的方式与步骤[栏目:杨云唐居士]
 烦恼的类型与对治法 烦恼的调服[栏目:法增法师]
 释本学上师讲述持六字明得感应事迹[栏目:观音心咒感应录]
 平常禅 第一部 修持的基本要点 第四章 体证和目睹[栏目:平常禅·活出真实的自己]
 Meditation for Difficult Times[栏目:Pema Chodron]
 06.孩提时期 Bringing up the child[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