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礼佛的深义
 
{返回 空海(惟传)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43

礼佛的深义

空海(惟传法师)

  在禅修期间,每天都会有早晚课礼佛,我们的早晚课跟一般传统的方式,稍有不一样的地方,方式虽然有所不同,但事实上本质是相同的。因为每位佛教徒都是希望能够学习佛陀,也能够向佛陀看齐,而早日成佛、解脱自在、普渡众生,所以今天就跟大家深度解析礼佛的深义。
  一般的佛教徒或是一般百姓,大部份都把佛、佛陀,当做一般民间信仰的神在朝拜、崇拜、祈求。如果事业不顺利,就想透过拜拜、拜佛、礼佛,然后祈求事业能够顺利;如果比较欠缺钱,很多人就想透过礼佛、拜佛,能够多赚一些钱;如果太太生不出小孩子,也会向佛陀祈求帮助能够生个龙子龙女;媳妇生不出小孩,做婆婆的会婆婆妈妈的关心,也会暗中去祈求,祈求媳妇能够早日生个小孩,让她能够抱子抱孙…。

  但是,如果我们把佛陀当做是一般神佛这样看待、在拜,就像是把钻石当玻璃珠在玩,不是说一般神祇不好,一般我们诚心诚意向神祇祈求,只要出发点是正确、是善良,龙天护法、很多的善神都会协助我们的,如果你的出发点不纯正,是不应该向诸佛菩萨、诸神祈求。佛陀所要告诉我们的,不是有什么欲贪不满足,你来求我就帮助你,不是这样的,因为这样只能够一时的救济、济急,而且也只是一种治标。佛陀所希望的是让你从根本解决而能够治本,并且让你能够开智慧,不是在没有打开智慧情况之下,然后一直在盲目的祈求。因此,我们要了解礼佛的深义。

  以前在我国中时期的乡下没有佛教,只有民间的信仰,当我看到一般民间很多人所在崇拜的妈祖,有这么多人在向她祈求,那时候我也发出一种愿力,希望将来能够像妈祖一样保佑苍生,能够协助众生解除痛苦。后来也接触到民间信仰的保生大帝,他是属于偏重在医治众生的病痛、疾苦方面,看到来自台湾北、中、南部全省不少人,到村里庙宇向保生大帝求医、求神、求治病的良方,当时看到这些情况,也发愿将来能够像保生大帝一样,泞够帮助众生解除病痛,愿默默的为这世间多付出。
  以空海在成长的过程中,看到这些诸神,一方面是感恩,当然那时候也会拿香来拜,但是在我内心里面,就是有一种见贤思齐的心,就是要向他们看齐、学习,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当后来渐渐成长到大专时期,接触了佛法、佛教之后,慢慢了解佛教的深奥,以及佛陀的伟大,我同样发愿要向佛陀看齐、学习,希望将来能够跟佛陀一样,大慈大悲悯众生,能够宣说无上微妙法,协助众生出离苦海。
  所以,在空海成长的过程里,遇到这些世界级的伟人,空海不是自卑也不是“我慢”,而是虚心学习、感恩他们,然后学习他们的智慧、效法他们的精神,向他们看齐、学习,希望将来也能够跟他们一样,今天跟大家分享礼佛的深义。当空海在拜佛的时候,一方面是感恩佛陀,我也希望以后各位在礼佛的时候,真的能够体会到礼佛的深义,而不是一般盲目的崇拜。也不要认为那只是一个雕像、塑像,为什么要拜那些,这是偶像崇拜、是迷信。这种观念是一半对、一半错,错的是:也许这里面有很多我们的“我慢”,让我们的腰弯不下来,让我们的头低不下来。
  一、培养感恩的心
  跟各位同修互相勉励的就是,以后我们在礼佛的时候,第一、我们能够培养感恩的心。为什么要培养感恩的心呢?因为在这娑婆世界、在这地球上,释迦牟尼来人间,从一位平凡的凡夫,然后用生命去找法、去修行,当他大彻大悟之后,上到彼岸,他不辞众生、悲悯众生、倒驾慈航,告诉众生一条清清楚楚的解脱之路,让黑暗中的世界、苦海中的众生,能够因循著这一条清楚的解脱之路,而逐渐迈向解脱,登上彼岸、出离苦海。所以,当我体会到这些的时候,我真的由衷生起感恩之心,在空海拜佛的过程不是拜偶像,而是充满著感恩,感恩善知识,就像在黑暗中的灯塔指引我们一条解脱之路,所以感恩的心是礼佛的第一个意义。
  二、见贤思齐的心
  第二层意义就是,我们说要学佛、成佛,是真的要把那些变成动词、实际去做,而最具体的就是在礼佛、拜佛的时候,我们要有这一种见贤思齐的心,礼佛、拜佛就是为了成佛,就是为了向释迦牟尼佛看齐,向人间、人类伟大的智慧者看齐,让我们能够大彻大悟,让我们能够早日远离颠倒梦想的世界。所以,在四弘愿里面的 “佛道无上誓愿成”,是真的要去实践,不要以为此生此世要成佛是“我慢”,不是的!你不成佛,那才是在 “我慢”的世界,或是在“卑慢”的世界打滚,真的成佛、真的解脱,是来到完全没有“我慢 ”的世界,我们要向佛陀看齐、学习,来到完全没有贪、没有嗔、没有痴、没有“我慢”的世界,内心的清静、祥和,对这世间就是只有慈悲,对一切众生就是慈悲善待一切众生,所以我们学佛的第二层深义就是见贤思齐。
  三、培养慈悲心
  礼佛、拜佛是帮助我们培养慈悲心,当佛陀成佛之后,一样用生命去弘法,他放下王子、放下将来国王的继承权、放下世间的一切名利,然后到处弘法度众生,超越宗派、超越种族、超越国界,内心里面所想的是为普天下的众生,心怀天下众生,希望众生早日出离苦海,佛陀这一种自度、度人,自利、利人的这一种慈悲精神,值得我们看齐、学习。问问我们自己跟佛陀差多少?如果有不足的地方,我们就看齐、学习,学习佛陀大慈大悲悯众生,以慈悲心善待一切众生,跟众生广结善缘,这就是礼佛的第三层意义:长养我们的慈悲心。
  四、培养柔软心
    礼佛可以培养我们的柔软心,心虽然是无形,一般众生的心是僵化、僵硬的,一般众生的心常常不是自卑、就是“我慢”,我们要学习佛陀心的清净,如果你在礼佛的当下,能够见贤思齐,向这些世界的智慧者、解脱者看齐、学习,承认我们自己的不足,承认我们自己的贪、嗔、痴,承认我们自己的脸黑,当你懂得把腰弯下来,把头低下来的时候,就是你迈向光明大道的转捩点,也是迈向解脱的分水岭。一个人如果腰弯不下来,头低不下来,要仔细去分析背后是不是“我慢”在作祟,礼佛可以让我们培养柔软的心,培养感恩的心、培养慈悲心,礼佛能够让我们照见不足,让我们身心更柔软,这是礼佛的第四层意义:培养柔软心。

  五、开发我们的明觉
  礼佛当下可以开发我们的明觉,有的人制定一天要礼多少拜、礼拜多少次,这样才叫做礼佛,这样功课才做完,有的人发愿一天要礼拜一千拜,所以就拚命的朝著那个数目努力在拜,拜下去马上起来然后再拜,一二三…一直在那里拜,在还没有拜到九百九十次之前,他的心是紧的,因为觉得还没有到达目标,离目标还很远,所以他要赶快努力用功。因此,在礼佛的当下,很难安住在每一个当下,你是为了达到那个数目的那个目标而在礼佛,你这样当下错失掉很多的体悟,错失掉很多的觉察,真正的礼佛不在于次数的多少,而在于我们由衷的发出来一种礼敬、一种感恩。在礼佛的当下,动作不要快,不在于次数的多少,也不在于姿势,要怎么样礼佛才叫做正确?是没有绝对标准,就算你姿势正确,但是如果身心不柔软、没有诚心,这样的礼佛功效也不大,我们要的是实质的意义、真正的意义。
  礼佛有真正礼佛的功效,而不是拜个形式,所以我们在礼佛的时候,你慢慢的拜,而且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过程,你都清清楚楚,要合掌、要弯腰、要屈膝,手、膝著地,双手按在地上、翻掌以及五体投地,在这整个过程,你都保持清醒明觉、不疾不徐,在整个动作里面,充满著安祥、充满著柔和。如果你能够这样去拜,就算这半个小时,只有礼佛十次,那也都是相当的值得。以前半小时,可能你要礼佛六十次,一分钟礼佛两次,但是现在就算在三十分钟内,礼佛只有十次,而你能够保持那一种清醒明觉,这个效果是比前者更大的。
  而且在礼佛的当下,这是开发我们的“身念住”,你身体的每一个动作,都要清清楚楚的觉察,包括要起身的时候,也不是马上囫囵吞枣的起来,这个反方向的动作过程,一样我们保持清醒明觉,所以当下,你不但能够见贤思齐、培养柔软心、长养慈悲心,而且当下也是开发我们的“ 身念住”,开发我们身体各种动作的明觉,这样你的礼佛会更有意义。如果你的身心更稳定、觉察力又够高,你当下又可以去看到动作之前的起心动念。
  当你觉察力够的时候,包括我要合掌、要屈膝、要弯腰、要伏在地上,这整个过程都去看到动作之前的起心动念;要起身的时候、要翻掌,头颈部要起来、腰要挺直,膝要起来,这个过程一样都是有意识之流、有意念在引导,你能不能清楚看到?如果你能够看到,你也是当下“身念住”、 “心念住”都在开发。所以,大家要能够深深的体会礼佛的意义,而且朝这方面去做,这样不但能够身心越来越柔软,而且明觉也会不断的开发,就算你在礼佛,也一样可以处处见法。

  六、了悟究竟皈依处在哪里
  礼佛的最后一个意义,就是让我们能够了悟究竟皈依处在哪里?涅槃彼岸在哪里?如果你能够体会到整个宇宙、整个大自然,跟我们生命的息息相关,佛陀所指引的究竟目标在哪里?如果你能够体会到你的内心会对整个大自然,会充满著感恩的心,你礼佛的当下,不但感恩佛陀,你也会感恩整个大自然,也会感恩众生恩啊,因为这个小我的存在,真的需要整个大自然,众多的因缘,以及世间非常多的因缘,这个小我才能够存在啊,如果你能够这样体会,你这个“小我 ”会溶入整个法界、“大我”里面,你会来到安祥,解脱自在的世界啊,好!礼佛的深义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谢谢!,祝各位法喜充满!谢谢!

  四念处修行法要第28集,主讲人:空海法师,好!各位同修,大家好!

  我们继续来跟大家分享,如何才能体证到“无我”,体证“无我 ”,这个已经是来到见法最深的地方,不是见到佛性、自性事情就解决,不是这样啦,真的是要体悟到“无我”,而且要做到“无我”啦,你就会像诸佛菩萨一样解脱自在啊,那我们现在来跟大家分享,怎么样才能够体悟到“无我 ”,除了前几天跟大家分享的,要去彻证“无常”之外,从六根跟六尘的接触当下,每一个当下去体悟“无常 ”法流之外,因为你体悟无常法流,你会体会到没有一个实体的存在,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存在,它是一直的都在流动生灭变化,那这个流动生灭变化,它就会让你对那个“我”的根深地固的观念,慢慢的溶解、慢慢的溶解。

  再来,你如果能够进一步去分析,这个“我 ”要能够存在,需要哪些的条件?哪些的因缘?这个要深入到生命核心来探讨,我这个生命能够存在,需要哪些的因缘条件?

  如果说有“ 我”,那这个“我”到底是怎么来?这个“我”要能够存在,到底需要哪些条件?

  佛教讲说,如果这个“我”你要承认它,单独能够存在有“我”的话,那它一定要符合常、恒、一,常、一、主宰,它要符合常、恒常,再来就是“一”再来是“主宰”,这个“一”就是说,你不需要其他的因缘,你可以完全一个人,单独主宰、单独决定,我要怎么样就能够怎么样,包括那个“一”一个人、一个因素,你都不需要其他的因素,包括你又能够主宰一切,如果这三个你能够做得到,能够维持常恒,能够维持独一、个体存在,能够主宰一切,那这样的话,这个“我 ”,它才能够存在,才能够成立,如果这三个,你一一的去检验,那是不可能存在的话,那你就能够体悟到什么叫做“无我 ”,所以第一个,我们前面讲“三法印”的第一个法印“无常”,那就是在告诉我们,你要追求一个常恒的“我”,那是不可能的,那是因为你没有了解实相而已,如果你真的去彻证大自然存在的运转法则,大自然存在的实相,当你一一去检验去求证之后,你发现真的一切都在流动,所以你就知道,这个常…常恒的这个法印,这个现象、这一种梦想,那是不存在的。

  再来,我们来解析这个“一”,就是说,我只要靠我一个人,我就能够成就一切,就能够承办一切,我要吃饭,我只要动个念头,喔!这些米啊饭啊菜啊,全部都自动的涌现出来,我不需要农人种田,我不需要农人去种菜,我不需要别人来煮这些饭菜,我不需要那些瓦斯、柴火都不用,我只要一个念头饭菜全部都出来,你能不能这样做到,如果可以,那表示你不需要众因缘的协助,你只要“一”、一个,你就可以解决一切,空海检验过,我是承认我不可能这样,我需要很多的因缘协助我才能够存在,所以当我在吃一餐饭的时候,我就是感恩,感恩众因缘,包括说我们要能够有衣服穿,要有多少的因缘配合,我们才能够有这些衣服可以穿,我们要能够承办一件事情,背后要有多少的因缘的协助、护持,我们才能够承办一件事情,包括说,你今天能够在这个庄严的禅堂来打坐,你背后要有多少因缘的支撑、支持,你知道吗?你有深度去解析吗?除了家人的支持体谅、护持之外,除了公司老板、上司主管,他们的配合、支持之外。

  这样的一个禅堂,这样的一个环境存在,要凝聚多少的因缘才能够形成,我们为这整个大因缘、大环境,我们付出了多少,不是邀功而是要问我们自己,我们为这样的一个禅修,我们付出了多少,如果我还在那里,坐的在那里牢骚一大堆,抱怨一大堆还很多的不满,这里也不顺遂那里也不好,这里也不如意,如果我们还在那里这样抱怨,那表示我们都看不到,背后的因缘,如果你能够去看到,我今天能够有因缘,在这里好好的禅修用功,能够开发我们的明心,开发我们的觉性,能够让我见法,真的这背后要具足非常多的因缘,这时候你的身心会很柔软,而且会充满著感恩的心,当你的身心越柔软,越有感恩的心,那你的见法力道反而是越强,身心柔软的时候,你就能够溶入当下的法流里面,所以不要一谈到修行,总是在那里抱持著一个方法,然后在那里一直要入深定,一直要坐多久才叫做修行,不是这样啊,如果你观念知见错误的话,你越修,心反而越僵化,“我慢”反而越大啊,所以如果说你能够来这里禅修,你能够长养你那一种慈悲心,跟感恩的心,那你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你的生命品质会不一样的。

  要解析“无我”,刚才我们这个 “一”,我们已经解析了,你真的认真去解析,你就知道,不是我一个人很厉害啊,不是我一个人能够承办事情啊,要众因缘啊。

  再去解析“主宰”,我能够主宰一切吗?我能够让我这个色身不老、不病、不死吗?我能够不吃饭吗?能够不呼吸吗?

  我能够让我最敬爱的家人、亲人,能够让他不老、不病、不死吗,我能够随心所欲,我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吗,你慢慢的去解析啊,如果说你能够主宰一切,你要怎么样就怎么样的话,那你就可以推翻佛陀所讲的“无我”的,这个真理实相,空海都很认真的去检验去思惟、去求证发现,真的释迦牟尼他的智慧,实在是非常的高超啊,他讲出了非常深的真理实相啊,一般的宗教很少能够触及,很少在解析的“无我”,佛陀竟然能够看得这么的清楚,所以当我越深入去了解,我越佩服啊,所以“无我”不是抽象、不是想像,也不是拿来跟人家争辩,不是说我懂很多,我很会引经据典,我懂得比你多,我可以辩赢过你,如果你拿“无我”要去辩赢过别人的话,那你的“无我”都只是知见啊,因为你是用 “我”在宣说“无我”,用“我慢”在驳倒别人,如果你真的来到“ 无我”的世界,那你是不与众生诤啊,不与世间诤啊,“入空戏论灭”啊,你真的来到“无我” 的世界,你绝对不会跟众生比大比小、比高比低的,你只有慈悲善待一切众生,协助有缘人啊!,众生有苦我们就协助啊!

  如果要去体会“无我”,你还可以从一些角度去体悟,我这个色身是不是真的,需要仰靠大地、流水阳光、空气、还有虚空,佛经里面讲的,我们这个色身是由四界,就是地、水、火、风,这些所组合而成?如果再讲更具体详细的话,包括空,地、水、火、风、空,就会有那个“识”的产生,所以如果扩大到六界,那就是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跟识,但是,这些都不是名相,你不要把它又在一直在五蕴身心里面,在那里钻研,我这个身心是由地界,地是什么,地是肌肉、地是骨头地是坚硬,那这样,我体会我看到了地界了,但是你却否定,这个大自然的这个地球,这个地界跟我们有什么关系,你认为学佛不要去看那些,学佛跟那些没关系,我们就五蕴身心里面去钻研、去解析就好,如果你只是在五蕴身心里面,要透视“无我”要解析“ 无我”的话,空海所经历过的是,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你是用一个“我”,在解析“无我”,但是一般学佛者不容易觉察到这一点,因为“四念处”的这些修法,包括以前在五蕴身心里面,要去解析“无我 ”,我也都下过很多功夫啊,但是就算下过很多功夫,生命修到奄奄一息,还是发现…奇怪!,怎么还是会有“我慢? ”,怎么还是会有不安?这个“我”怎么还是不知究竟皈依处在哪里,所以,当后来有一些因缘,让我体悟到之后,啊!深深的发现真的你要体悟“无我”,一定要看到活生生的佛法,一定要看到整个大自然跟我们的密切关系啊,如果你能够去体会,我每天我这个色身,不错!,一样是具足地、水、火、风、空,但是这些元素材料从哪里来呢?你如果能够去看到,我身体里面的地界,原来是来自这个大自然的地界啊,这个土地啊,你吃稻米、吃那些瓜果,那就是那些植物,它们吸取土壤里面的养份,转换土壤里面的那些铁质、钙质、矿物质,然后结出累累的果实,它们是把它转换,加上光合作用,结出累累的果实,跟青菜、蔬菜之后,我们再间接吃土壤,也就是我们吃这些五谷、蔬菜,但是在这样一个转换的过程,众生就不容易看到,我们的身体的骨头跟肌肉,是来自于土壤的转换,只是一个转换众生就看不到,所以你以为,我的这个生命,跟地球、跟土地没关系,佛陀都明白的告诉我们,我们这个生命,就是由土地组合而成,由水份组合而成,那这些土地、这些水,不是我所创造出来的,不是我修行很厉害,我能够发明发挥出来的,这些都是大自然本来就存在啊,那这个“我”要成长,你都是每天不断的要吸取,土地的营养,然后你的肉体、骨头,才能够继续健康的存在著,你每天要吸取大自然的水份,我身体里面的水份,才能够继续保留著,我才能够有足够的水份,喝水,你就是在喝大自然的甘露水啊,我这个生命能够存在,就是要整个大自然的养育啊,这就是缘起啊,这个生命要存在,这个“我”要存在,就是要这么多的因缘啊。
  
  空气,一般人很难体会到说,一分钟的空气,是这么的有价值,五分钟的空气比五百万都更有价值,知道吗?五分钟的空气比五百万都更有价值,你失去了五百万,你不会死亡,你只是会痛苦、哀伤、不舍,但是你难过几天之后,你的生命还是活著,你也还可以,就算你全部的家产都丧失掉了,你也还是可以重新东山再起,重新来过,你的生命还不会死掉,除非你自己自暴自弃,但是只要五分钟,没有新鲜的空气让你呼吸,绝大多数的人都要死掉,超过三分钟没有新鲜的空气,大部份的人就会变成植物人,所以我们要静下来解析啊,平常我认为我很厉害,我学问很高、我很聪明,我IQ很高我办事能力很强,你看这都是我行啊,我很厉害啊,你能不能看到这个背后,都需要整个大自然的支撑,大自然的养育,需要很多的因缘具足,我才能够活著,因为有大自然的支撑,我这个生命活著,有这个主体,我才能够去做其它事情,但是我们却常常忘恩负义啊,我们却常常忘本啊,如果你体悟不到“无我 ”,那就请你自己练习看看,把你的鼻子跟嘴巴都捏起来,看你能够憋气多久,真的要去练习,如果你学佛学了几十年,你还体悟不到“ 无我”,还体悟不到大自然的风界,跟我们身体的空气,有多么重要的密切关系,如果你体悟不到的话,请你把鼻子跟嘴巴捏起来,不要呼吸,看你能够活多久?看这个“自我”多么厉害,如果你很厉害,那你就不要呼吸,而又能够活著,如果你认为你的修行境界很高,你神通广大,那你能不能自己无中生有,创造空气出来,你生命不需要这个,大自然的这些空气,我靠我的神通,我就能够变化出无边的无量的空气出来,如果能,你的神通能够变化出这些,那你的神通就有用,如果没有的话,那一些神通,它跟生命的存在关系不大,我们只是做一些助缘,如果你认为你的神通很广大,你能不能去看到,很多都只是雕虫小技,能够看到这些,当你有神通的时候,你不会增长“我慢”的,你会擅用一些工具去协助众生,你也会知道,我能够帮助众生的,也是很有限,是一些助缘,而生命存在的主要因素,那都是整个大自然在支撑啊,大地、流水、空气我们分析过了。

  再来看看火、火界,我们身体里面的火界,要清楚的认识出来啊,那不是无中生有啊,火界讲的就是太阳,我们生命能够存在,跟太阳完全是密不可分,没有太阳把阳光、把能源输送到地球来,我们地球的所有的植物跟动物,欠缺能源,生命就会全部都枯萎掉啊,你能不能去体会,火界就是来自于太阳,太阳默默的在燃烧自己,不只照亮众生,而且把生命的能源,燃烧自己,把自己生命的能源,来供养地球上的植物、动物,而我们曾几何时,好好的去感恩太阳,感恩这个大自然的养育,所以大家静下来,好好去解析好好去体悟,什么叫做“无常”?什么叫做“缘起甚深”?如果你能够体会到“缘起甚深 ”,佛陀就跟我们讲“若见缘起则见如来”,如果你真的能够彻证“无常”,又体悟到 “缘起甚深”,那你就能够来到解脱自在的世界,因为你会体会到,什么叫做“无我”的真理实相,祝各位早日开悟,解脱自在!谢谢大家!谢谢


{返回 空海(惟传)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四念处禅修开示 一、身念处修行法要
下一篇:《四念处修行法要》:行、住、坐、卧、吃饭的修行
 心灵成长——空海法师2012年实修开示 第二章 粉碎自我
 心灵成长——空海法师2012年实修开示 第五章 活在当下
 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十三章 三法印
 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序文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九章 六入处 问答
 禅修开示 代序——谆谆教诲
 开启高等智慧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十四章 四圣谛
 2010年9月章华寺禅修空海法师解答学员提问(一)
 修行的方法、次第、步骤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导论 七、《入行》的相关注疏[栏目:入菩萨行·如石法师]
 四十八、什么是六度?[栏目:基础佛学常识100问]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五集[栏目: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空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一九二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二集]
 〈中观正说〉释论[栏目:竹清嘉措仁波切]
 你玩我的生命当作是游戏?[栏目:印隆法师杂谈]
 《赵州禅师语录》壁观卷中(281-300)[栏目:冯学成居士]
 学夫子要从夫子的心境去契入、去效法[栏目:蔡礼旭老师]
 四十九、什么叫布施?[栏目:基础佛学常识100问]
 唯识研究 第十五章 佛性[栏目:周叔迦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