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修行次第简介
 
{返回 空海(惟传)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21

修行次第简介
空海(惟传法师)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家好!我们会更好、世界会更好,请大家放掌!今天是在加拿大温哥华与大众公开互动的第二天,所要讲述的题目是「修行次第简介」,明天的讲座则是「开启智慧˙解脱自在」,主题内容都有连带关系,因为我们要来到开启智慧、解脱自在,之间的过程与方法是非常重要,今天是跟大家讲述方法论,怎么样去做?怎么样去实修?怎么样去实践?在日常工作之中,如何把所听闻的佛法实际应用出来?学佛、学法,绝对不只是听闻一些观念、知见,不只是听闻一些名相,不只是懂得一些知识、常识、佛学。真正的学佛,是要学到活生生的佛法,能够应用在历缘对境之中,不论是出家人也好,一样在历缘对境之中,都要活用佛法。如果是在家居士,也不用自怨自叹,认为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不足,因为真正的修行是在日常的历缘对境、日常的工作之中,家庭就是道场,工作场合也是修行道场,只要懂得方法,可以把所学到的,应用到遍一切处,而且可以自利利人。
  我们所讲的内容,是站在超越宗派、超越宗教的立场,不论是佛教徒也好,基督教、天主教,回教、一贯道都好,因为真理是没有宗派、宗教之分,我们都是直接契入真理,直接探讨每个人的身、心、灵,这些是没有宗派、宗教的区别。所以,无论是在台湾或是到大陆、或是到哪里,在讲经说法之时,都向大家勉励一点:不要忘了!我们是为解脱而来,你也是为解脱而来,为了「开启智慧、解脱自在」而来,我们不是要当某一个宗教的信徒,我们不是要成为宗派的继承人,我们不是要成为某某大师的信徒。事实上,不管任何宗教,真正的大师,绝对不会抓取你成为他的忠实弟子;真正的大师,只有协助大家成长;真正的大师,一定是协助你开启智慧、独立自主;真正的大师,协助你生命的完整,发挥生命的光芒;真正的大师,一定是协助大家「自依止、法界依止」。
  不要忘了!我们是为解脱而来,为了自利、利益一切众生而来。事实上,在百千万种的法门之中,每个法门之间,没有高低之分,所谓「法法平等」,只要能够协助你身心安定,进一步帮助你开启智慧,这个法门对你来讲就是最好。因此,不要在法门上,争高低、争大小。如果你坚持一门深入,抱持着某种法门一直深入,是对一半、错一半,对的部份是你的专精用功,会有某方面的突破,但是错的部份是非常、非常危险,因为你的根基不稳。以前当我在年轻的时候,常常勉励自己:做学问或是修行,要像「金字塔」一样。「金字塔」的特征就是既广博、又高深,你的基础一定要广博。我都鼓励大家要广泛的涉猎、虚心的学习,各宗各派、各种宗教,你都可以去学习,只要你觉得它有助于我们成长,就应该虚心去学习,不要一开始就把自己局限在某个宗、某个派里面,然后就是抱着一个法门一门深入,这样就会像一根竹竿,能够多高?很有限的,你没办法广博、没办法稳定,一段期间之后,禁不起考验的。
  以前空海在学习、成长的过程,就是勉励自己要广博、又高深,要像「金字塔」一样基础稳定,又能够高深、深入,这样才可以禁得起一切的考验,在此勉励大家放下过去的种种观念、成见、知见,包括各种法门,我们不是说它们好或是不好,希望大家能够虚心的学习,以开放的心灵接纳不同的方法。大家可以去检验看看,如果你以前所用的方法,能够帮助你安心,帮助你开启智慧,这样很好;如果你所使用的方法,只是一种安慰剂,或是一种麻醉剂,没办法治疗病根,没办法把痛苦的原因找出来,这些方法就是属于一种麻醉剂、安慰剂,或是兴奋剂。真正的方法,就像医生开处的药方,以及帮助我们治病,是要找出苦因、找出病因,然后对症下药。很重要的,找出我们的苦因,找出我们的病因,想要找出苦因、病因,一定要有相当的闻思基础,再配合实修亲证、止观双运,才能够找出苦因、找出病因。当你找出苦因、病因之后,要治疗就是使用各种方法、法门,法门不要只局限一种,这样好像是万病都使用一种药,有些药方医治某种病会有效,但是对于其它病症就不见得有办法。
  如果万病都使用一种药方,可能就是一种麻醉剂、止痛剂,它只是让你的病症暂时止痛、压制下来,没办法找出病因。所以,佛陀为什么要讲出这么多的方法?就是让大家在不同的病因,不同的症状、情况之下,开处不同的药物、对症治疗。在我们人生的历练过程之中,会罹患不同的「疾病」,包括我们的贪、瞋、痴、我慢、无明、自卑,都是我们心灵的疾病,佛陀讲经四十几年,就是帮助大家找出病因,「疾病」就是所谓的「苦谛」、「苦痛」,这是一个「症状」显现,但是你要找出「集」,所谓「苦、集、灭、道」,一定要找出「集」-疾病产生的原因,进一步「灭」,修行是让我们内心的痛苦与不安,都可以消失、止息,可以出离苦海,是这一生这一世就可以做到,不是等待来生,不是等到他方世界。
  我们内心的痛苦、不安,是现在世、是现在,佛法的珍贵就是针对现在的苦、不安加以治疗,就是原始佛法、正法时期的代表。为什么大家在「正法时期」的证果很快?意即我们内心的痛苦、内心的不安,这一生、这一世就可以解决,就可以治疗好,原始佛法在讲修行方面,都是干净利落、直接切入,不必拖泥带水,投给大家的药方,不是止痛剂、麻醉剂,也不是安慰剂、兴奋剂,都是对症治疗,然后希望你早日来到不必用药,就是完全的健康,来到「无为法」的世界。《心经》所讲的,就是「无为法」的世界,我们不必在法门上面,较量高低、大小,大家要掌握住修行的重点核心,记得!第一、你要觉醒过来,第二、清醒明觉的活在每一个当下,把我们的生命意义发挥出来,找回我们自己、成就我们自己。
  每一个人能够成就自己神圣的生命意义,这样神圣的生命使命就会发挥出来,意即释迦牟尼佛所讲的「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个「我」不要以为只有释迦牟尼佛才是,每个人、每个众生,都是宇宙独一无二的存在,这是很重要的观念,绝对不是「我慢」。每个人都是宇宙独一无二的存在,以现代医学来讲,没有一个人的基因密码完全相同,每个人都有他的特殊性,每个人都是法界独一无二的神圣,因此要活出我们神圣的生命意义,就是佛陀一直告诉大家的,你要自依止啊!把自己的生命找回来啊!不要一直向外去祈求,让我们活出神圣的生命意义。在过程之中,就是要把我们的「无明」转为「明」,掌握修行的第二个重点、要领、核心,就是把「无明」转为「明」。
  我们处在「无明」,就是无知、不了解,对真理实相、对我们身心内外,在不了解的情况之下,就是「无明」,这样就会产生很多错误的幻觉,导致我们人生就是错误的走向,然后在颠倒梦想的世界里面浮浮沉沉。包括身见、我见、贪心、瞋恨心、嫉妒心,自卑、我慢…,都是属于「错误的幻觉」。因为我们对众生的生命实相不了解,才会有这些错误的幻觉,统称叫做「无明」。「十个结」里面,最后的一个结就是「无明」,如果把「无明结」打开了,能够把「无明」转为「明」,了悟真理实相,就能够体悟到《心经》的世界。当你开启智慧、了悟真理实相,从此不再颠倒梦想,而会远离颠倒梦想。《心经》所讲的,就是把「无明」转为「明」之后,那一种洒脱自在的世界。端视你何时把「无明」转为「明」,要现在、还是等来生再说呢?原始佛法是强调现在、当下就进行,都是立竿见影,你一天的用功,就有一天的觉醒,三个月的用功,就有三个月的觉醒,半年下来,整个生命就一直在脱胎换骨,心灵都不断在成长。
  学佛修行、加入某个宗教,或是使用某个法门,如果已经超过一年,还没有觉得明显的成长、改变,就要重新再评估,是不是我们用功、精进不够呢?还是这个法门、方法,没办法帮我们开启智慧呢?以客观、冷静、理智、求真、求证的态度,某个方法、某个宗、某个派,顶多不超过二年,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检验。如果二年下来,还没有明显的法喜,没有明显的开启智慧,没有明显发现过去的颠倒梦想,而有明显的成长,都要重新检讨:是我们的精进不够?方法、观念、知见错误?还是这个法门、观念、知见有问题?都要重新评估、客观评估,这样你的生命才不会虚度。
  修行不是找一个心灵寄托,佛教也不是要你找个心灵寄托,这样只是像找个安慰剂而已,我们内心的苦、不安,还是会继续存在。佛教就是把我们内心的苦、不安,真正从根本来解决,这些苦、不安,就在于「无明」,因为我们对真理不了解。只要还不了解宇宙的真理实相,内心的疑结一定存在;只要内心的疑结还存在,你的苦、你的不安,就一定存在。不管你多么虔诚的信仰,这是很现实的,就像说你肚子饥饿,还没有吃到东西,不管你多么虔诚的信仰,只要没有」,或是一直寄托在未来,只要肚子的饥饿没有填饱,纵使你再百分之百的相信,肚子的饥饿就是很现实的存在。
  所以,我们内心的苦、内心的不安,对真理、究竟归依处,如果不了解,内心的疑结一定存在,就会有苦、有不安,就会抓东抓西、向外抓取。佛陀一直告诉我们「莫异依止」,不要向外去祈求,也不要到处去抓取,这样向心外去求、去抓的,还是苦啊!还是不安啊!你可以虚心的向善知识学习,请他告诉我们如何能够让「无明」转为「明」,让我们内心的不安,不知究竟归依处的「无明」,能够找到究竟归依处、了悟真理实相,这样你才能够大安心,大自在。禅宗一直强调「明心见性」,一定是要把「无明」的心沈淀、宁静下来,把这颗污垢的心,让它转为「明心」,才能够看到宇宙的真理实相。
  「见性」是看到大自然的法则、法性,也看到我们的实相,因此不要把「见性」变为很抽象,「明心」有「明心」的过程,有「明心」的次第、步骤,今天向大家讲述非常具体的修行次第与方法,就是「四念处」的修行方法。在北传佛教里面,一样有讲到「四念处」,但是所行的次第、步骤与扎实工夫,没有像南传地区,以及原始佛法所讲的这么明显。对空海而言,我是南、北传方面,都各花费15年的时间涉猎,前半段15年是沉浸在台湾北传的世界里面,学习大乘方面的经典、方法,后半段15年则是学习南传地区原始佛教的方法。直到公元2000年,经历过30年的寻寻觅觅。公元2000年之后,就把南、北传方面统合起来,因此对于空海而言,是没有南、北传之分,没有大、小乘之别,因为二方面都有相当多的优点,把它们统合起来是最完整的。将来的世界、佛教、宗教,都会慢慢走向融合,大家彼此各学所长,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彼此包容,全人类的心灵质量,才会由分裂而走向成长、走向团结。
  「四念处」的方法有四个重点-身、受、心、法,是由粗到微细、由浅到深入,它是有次第的,如果前面第一步骤的「身念住」没有开发出来,是不可能来到「明心」的阶段。很多人一直强调「明心」、「明心」,但是却非常忽略前半段「身念处」、「受念处」的开发,这就是为什么禅宗很快「昙花一现」的原因,一直强调快速,强调自己的根基、根性很高,高、高…,到后来就是高傲、我慢。学禅的人,没有奠定前面扎扎实实的基础工夫,很容易走向狂禅、我慢、傲慢。如果走上错误的方向,就会越修越行、越修越厉害。事实上,正确的修行,是越修、我慢越少,身心越柔软、越慈悲。走在正确的解脱道上,绝对不会背着一把剑,到处去跟人家较量;真正走在解脱道上,一定是会先回来净化我们自己,亦即「世界佛教会」山门前面有一个很明显的标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的教诲。所有的解脱者、所有的智慧者,告诉我们修行的核心,就在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培育大家的善根福德因缘,把这些基础奠定好,真正最重要的核心,就在于「自净其意」那四个字。
  如果持用八万四千法门,却没有回来到净化我们的心灵,都是在方便法上面绕。「四念处」的方法-身、受、心、法,到第三阶段「心念住」的开发,是来到「明心」的阶段,因为我们的心行是很微细、很微细的,比较粗的动作还会比较有感受,如果身体动作方面觉察不到,没有下工夫去开发,在粗的方面都看不到了,怎么有可能看到很微细的?!如果你没有透过「四念处」的训练、修行,逐步提升上来,很多情况是在展现我慢、展现自卑,你却不知道;很多情况我们在展现瞋恨心、嫉妒心,我们自己觉察不到,因为我们的心没有开发。为什么「心行」(起心动念)觉察不到?为什么我们的潜意识觉察不到呢?因为我们对于身体的觉察没有开发,也就是「身念住」与「受念住」没有开发,就没办法来到「心念住」的开发。
  一、「身念住」的开发
  禅宗一直强调「明心见性」,今天就跟大家讲述这个方法。怎么样来到明心见性?第一、「身念住」一定要开发。在《阿含解脱道次第》这本书里面有讲到,「身念住」的开发,就是在日常工作、历缘对境之中,请清楚觉察你当下动作明显的地方,这是一个总原则。我们再加以细分,如果你正在走路,不要急急忙忙的一直冲动,走路也是在修行。走路的时候,清楚觉察自己当下正在走路,每一个脚步都清楚觉察;上下楼梯,也清楚觉察每一个脚步,我们的脚步是粗重、还是轻浮、还是柔软,也要清楚觉察。我们在炒菜,也清楚知道自己正在炒菜的动作;正在切菜,也清楚知自己在切菜的动作。
  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要清醒明觉的活在当下,觉察你现在的动作,但是不要想说「这个好像太普通了吧?!太不神奇了!人家都讲什么玄中玄、秘中秘,你讲的这些好像都太平凡了,没什么啊!…」事实上,最高深的方法,就是最普通的方法;最深奥的真理,没有玄、没有秘、没有虚,都是很明显如实的呈现在大家眼前。清醒明觉活在当下,清楚觉察当下动作,是非常有力、又快速,让你醒过来的方法。佛陀、佛,就是觉醒者、觉悟者,怎么样觉醒过来?清醒明觉的活在当下,就是开始慢慢醒过来了。
  举个例子,平常在流汗的时候,我们都是拿起毛巾擦汗,随手抹一抹、擦一擦,然后就把毛巾放下,动作的过程都是很快速、又很粗鲁。当口渴要喝开水,杯子一拿过来,然后咕噜咕噜就喝进肚子了。平常也是赶快要把一些事情做好,赶快准备一些鲜花,然后去供佛,赶快…,等一下就可以做早晚课,或是诵一些经,现在把这些事情赶快完成,然后就可以去打坐…,认为诵经、做早晚课或是打坐,才叫做修行。当然,这是一个修行的阶段是不错,问题是你浪费了太多时间,而没有活在当下、在修行。
  真正的修行,是在每个当下,事情没有卑贱、神圣、高低之分,每一件事情都是神圣的,能够重视喝开水的动作,当口渴想要喝开水,当伸手去拿水,也清楚觉察拿起的过程,包括要喝开水,在喝水的过程,也清楚觉察喝到口中,稍微品尝一下,去感受茶水的甘露味。动作的过程,就可以活出生命的神圣,当你在喝开水,也可以喝出法界的庄严。如果懂得活在当下,清醒明觉做你当下的事情,每一件事情都会变成很神圣,因此不要小看每个当下的动作,每个当下的工作,都是在修行。如果你懂得要领,上班、开车也是在修行,走路也是在修行,我在扫地、洗衣服、洗澡…等工作,都是在修行啊!清醒明觉的活在每个当下,这样点点滴滴的连贯起来,就会不断一直醒过来、醒过来、醒过来。
  众生最大的毛病,就在于很少把心安住在当下,我们的心常常跑到九霄云外,想着遥远的未来,想着遥远的梦幻世界。当你的心、你的理想,都寄托在未来,你的现在、你的生命,就变成是「无明行」,就变成是虚幻过一生。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常常活在过去的阴影,活在过去的包袱里面,不断在忏悔、忏悔,心灵背负着这么多的沉重包袱,怎么能够洒脱自在、轻松自在?!不是说对我们的所作所为不负责,真正能够对我们现在的生命负责,才是真正的活过来,唯有现在能够清醒明觉的活过来,你的生命意义才会成为神圣。
  所以,要成为觉悟者,最重要的第一个阶段,就是活在当下。清楚的知道你在当下,所做的每一件事情,由「身念住」开始,由我们的动作,肢体语言开始觉察。在打太极拳,也清楚觉察我们的动作;要跳舞,也清楚觉察你的动作。记得!活在每一个当下,觉察你现在当下最明显的动作,绝对不要小看这一个动作,这是迈向大彻大悟非常重要的切入点。如果这一点没有扣住,后面的修行次第步骤就免谈了,你没办法来到「明心」,因为「心行」是更微细了。
  二、「受念住」的开发
  当身体的动作慢慢开发之后,再来是觉察我们的感受,第二个阶段是「受念住」,就变成更微细了。包括更微细的感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当我们在责骂别人、瞋恨别人,当下就要清楚觉察自己的感受;能够觉察我们的感受,会问问自己:这样好不好受?当我们在责骂、在瞋恨、在生气之时,事实上受害最大、细胞死最多的,是我们自己,如果能够回来观照我们的感受,就会觉得:「啊!我何必自找苦吃?!」所以,能够觉察我们的感受,很多的观念、态度都会逐渐在改变、改变…,而且也能够进一步体会到众生的感受,来到「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要回来觉察到我们的感受,觉察到我们的心态,我们要的是什么?我们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同样的,我们也应该尊重每一个人。所以,觉察我们的感受是非常重要,这是「受念住」的开发。我们能够觉察自己的感受,包括说在嫉妒别人,当我们嫉妒心生起,心量会变狭窄,心胸没有打开,自己会开心吗?顶多只是脸笑、心不笑,皮笑、肉不笑,就会变成「奸笑」(哈哈!)因此,要回来觉察我们的感受,能够如实觉察自己的感受,就能够体谅对方的感受。当别人在责骂我们之时,我们的感受是如何?就可以知道当我们在骂别人之时,别人的感受又是如何?这些修行都是很实际、很实用。
  三、「心念住」的开发
  「受念住」开发出来之后,因为有身受的觉察,已经慢慢能够活在当下,而且觉察力越来越微细了,这时才有可能进入到第三阶段「心念住」的开发,就更微细了。在《阿含经》提到,「心念住」要觉察的内容,包括有没有贪心?有没有瞋心?有没有愚痴?有没有污垢、染污、扭曲?我们的心是凝聚的、还是很散乱的?我们的心是很专心、还是很散乱?我们的心是自卑、还是贡高我慢?我们的心量是狭窄、还是心量很广大?当下都要去觉察。我们现在有没有魄力要修行?有没有决心要修行?一样要觉察。我们有没有定力?你有定力,就可以扭转境界;如果没有定力,就是会被境界牵着鼻子走。我们有没有解脱的决心、魄力?都是属于「心念住」要觉察的。
  以上所讲的重点,这些难道一定要躲在深山中,才能够觉察吗?难道一定要现出家相,才能够觉察吗?所以,修行是遍一切处,每天的历缘对境,不管你在道场里面,不管你在家庭里面,或是在工作场合,一定多多少少都会呈现的,只是我们有没有觉察到而已。或许你会认为:这些与修行解脱有关系吗?当然是有绝对的关系,否则空海不必在这里饶舌,不必浪费大家的时间,关系就在于我们的心。一般来讲,我们是处在无明的情况之下,对自己的心行、潜意识不了解,当有贪心、瞋心,嫉妒心、心量狭窄,我们觉察不到,总以为我们是好人、是圣人,都以「正人君子」自居。当人我是非的冲突,都把自己界定为:「我是好人,我是受害者,我是无辜的、我是受冤枉的,我是代表正义之师,我要狮子吼…」宗教与宗教之间的冲突就是这样。
  所以,佛教一直强调我们要回来净化心灵,如实看到我们内心里面,有没有贪、瞋、痴、我慢?我们有没有心量狭窄?我们内心里面的界线有多少?要清楚看到我们内心的二元对立,我们有没有自卑?有没有我慢?…只要有这些情况,都表示我们还没有真正了悟真理实相,都表示我们或多或少还处在颠倒梦想的世界。如果真正了悟真理实相,这些情况都会没有了,而来到我们的清净本心,亦即恢复本来面目,回到我们没有污染、没有污垢,很纯净的心灵品质。包括有没有受污秽、有没有染污、有没有扭曲?都要觉察到,然而这是潜意识里面很微细的部份,想要觉察到这些,通常要经过一段期间的闻、思,再加上有个专修的道场,经过几天的用功,开发我们的觉性,在很单纯的情况之下,让我们一心一意的深入用功,开发我们的潜能,开发我们的潜意识。因此,「心念处」的开发,通常要有一段期间的专修。
  但是,你们不要认为说这样自己就没希望了,现在的基础就要先打好,如果你现在就很肤浅、很粗糙的过生活,就算有因缘排除一些困难,让你参加禅修,你也静不下来,坐在禅堂里,也是坐如针毡、坐不下,一颗心一样心猿意马到处跑。所以,不要小看我们每天的修行,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让自己能够闻、思。如果有因缘、觉得不错,每天至少抽出一个小时到二个小时,听闻解脱道的一系列课程;每天再抽出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来打坐。这样一个月、三个月下来,就会有明显的进步,绝对功不唐捐,你点点滴滴的用功、水到渠成,就会来到第四个阶段「法念住」。
  四、「法念住」的开发
  「法念住」就是见法,也就是开悟,「明心」是第三个阶段,第四个阶段的「法念住」,就是开悟、见法。只要前面的基础有了,就自然水到渠成,处处就能够见法、开悟,都会一直的醒过来、醒过来,远离颠倒梦想。这些都是真实、可修、可证、可达、不玄、不虚,需要大家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去做、去练习,只要你肯愿意这样做,没多久就会证明空海所言不虚。

 


{返回 空海(惟传)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原始念佛法门(一)
下一篇:《寒山拾得颂》深义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五章 亲近善知识
 解脱道上最大敌人是谁?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十七章 生信→发出离心 问答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用功修行?(下)
 解脱道的实践:章华寺三坛大戒开示(二)
 为何要打坐 打坐益处(禅修问答)
 金刚经深义(禅修版) 3
 缅怀百丈话禅宗(二)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七章 修习禅定 问答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一章 最后的五大关卡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