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何得解脱
 
{返回 妙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167

如何得解脱 
妙境法师
86/3/13 讲于福慧共修会

  我们佛教徒学习佛法的目的就是要求“如何得解脱”,为什么要求解脱呢?因为有系缚,怎么叫系缚呢?我们人有各式各样的贪、嗔、邪知、邪见、高慢、疑……等等烦恼,在我们心里常以主人的姿态来面对世间一切。当有了令人满意的事情出现了,就起了贪求的心;出现不如意或毁辱我的苦恼事情,就生起愤怒的心,然后就随著贪求或愤怒心的指挥,发动种种不如理的行为,自己一点做不了主。使令我们得到更多的苦痛,不只对自己有伤害,同时对他人也有伤害,这就是为贪心、嗔心等烦恼所系缚了。
  我们若将心沉静下来,当然能有些理智,能反省自己,观察他人,就会觉悟到不想要这些苦恼,要消除苦恼,而根本上要消除去的,就是造成苦痛的贪、嗔、邪知、邪见、慢、疑……等种种烦恼,从这里才能得解脱的。《法句经》:
  此心随欲转,轻躁难捉摸;善哉心调伏,心调得安乐。
  佛是大智慧的人,他告诉我们现在能见闻觉知、分别好坏的这颗灵明的心,会有种种的活动,就是因为有爱欲,于是就有苦,但是我们总以为爱欲是为了乐,却没想到苦亦是从这里来的。所以,如何可以解脱一切苦,明白一点说,就是要解决爱欲的问题。可是,说断除爱欲,难道佛教徒不应该有爱,不应该爱父母,爱兄弟姊妹,对一切人都不应该有爱了吗?
  我们从佛经上读到,佛是大慈大悲,慈能与乐,悲能拔苦。一切人不管是我的父母或者是我的怨家,都在三界中流转,都是苦恼,不得安乐,佛菩萨就来救护我们,令得安乐,这就是慈悲,这也是爱,但是,是广大的、没有界限的、清净的爱。
  佛在世的时候,教他的弟子们修四念处,修四念处可以解决爱欲的烦恼。如何修四念处这个法门呢?就是要修止观,修止,然后观身、受、心、法。一开始先观身不净,我们的身体真实相貌是臭秽不净的。在《法句经》上说:
  观此粉饰身,疮伤一堆骨;疾病多思惟,绝非常存者。
  我们佛教徒学习了佛法,就要觉悟,常常作不净观,观身不净,继而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把上面的经偈背起来,常常思惟,常常修止观,渐渐将我们内心的大患消灭了,也就安乐自在了。
  “善哉心调伏,心调得安乐”,好好的用佛法来调我们的心,各式各样的烦恼--贪嗔痴慢疑都不要,渐渐的心就调柔了,就安乐了。怎么安乐法呢?就是在一切苦恼的境界中也能安闲自在,何况不苦恼的境界呢!得道的人是这样的。
 
 


{返回 妙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如何修习四念住
下一篇:凡夫与圣人
 如何得解脱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9
 修习圣道的功德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记
 《摄大乘论》笔录 第三章、所知相
 静坐漫谈
 解深密经讲记 胜义谛相品 第二
 维摩诘经讲记 佛国品 四
 《摄大乘论》笔录 第四章、入所知相
 楞伽经四种禅(讲于法云寺禅学院)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乐受六斋 恒守八戒──西方寺八关斋戒精进念佛法会开示[栏目:宽运法师]
 上师与弟子的关系[栏目:蒋贡康楚仁波切]
 入论十四因过解[栏目:吕澄居士]
 149.续慧命传佛戒 Furthering the life of wisdom and trans..[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入菩萨行论》第70课[栏目:入行论讲记·生西法师]
 嗔为毒根[栏目:消除烦恼的方法·智慧100]
 佛眼观生死 作者简介 前言 目录[栏目:佛眼观生死]
 浅谈生活禅(耀觉)[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A Prince of Monkeys (Carefulness)[栏目:Buddhist Tales For Young & Old]
 心灵锁钥 引言——生命和精神的絮语[栏目:冯学成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