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略论杀戒(邵勤之)
 
{返回 戒幢佛学研究所2002级学员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91

略论杀戒

邵勤之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中对杀戒的描述极为详细,下面的分析旨在从中理出一个头绪,为后面的安乐死分析提供一个依据。这里依次需作三层区分,即犯与无犯、可悔与不可悔及可悔的轻重。
  先谈区分犯戒与不犯戒(无罪)的标准。有两种情况的杀人行为是不犯戒的。(1)对行为本身的不自觉,即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如:
  若狂、不自忆念杀者无罪。
  有居士起新舍,在屋上住,手中失梁,堕木师头上,即死。…佛言:“无罪。”
  (2)对通常情况下不可能致死的行为的后果的不自觉(此处有例外,见下中罪可悔条),如:
  又一居士山上推石,石下杀人。…佛言:“无罪。”
  次谈区分可悔与不可悔的标准。凡是故意杀人且致死的行为均不可悔。这里的“故意杀人”意味着(1)“杀”(包括身、口二业)——对行为本身的自觉;(2)“人”(包括人胎)——对行为对象的自觉;(3)“故意”(“令彼因死”)——对行为结果的自觉。这里的“致死”意味着(4)事情如所料发生。只有具备了这四个因素的行为才是不可悔的。这样的例子很多,就不举了。
  末谈区分可悔罪轻重的标准。经中讲的可悔的种类有五种,及中罪可悔、下罪可悔、三方便可悔、小可悔和可悔等,但并未给出后四者的确切差别,所以这里单给出中罪可悔的区分标准,而将后四者统称为“可悔”。中罪可悔有两种情况,即(1)对通常情况下不可能致死的行为的后果的不自觉,但在行为之前,对方已经给予了警告,如:
  又一人坐,以衣自覆,居士唤言:“起!”是人言:“勿唤,我起便死。”复唤言:“起!起!”便即死。…佛言:“犯中罪可悔。”
  (2)事情不如所料发生,包括(i)对行为本身的不如所料,如:
  又一人病痈疮未熟,居士为破而死。即生疑。佛言:“痈疮未熟,若破者人死是中罪可悔,若破熟痈疮死者无罪。”
  (ii)对行为对象的不如所料,如:
  若居士方便欲杀人,而杀非人,是中罪可悔。
  (iii)对行为结果的不如所料,即被害人因种种原因未死。

 


{返回 戒幢佛学研究所2002级学员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完善的道德——佛教道德的优越性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成忠播)
下一篇:道安与佛教的中国化(邵勤之)
 阿含经和圣经道德观的比(释德明)
 《六祖坛经》的净土思想——略论西方净土的方位(释成峰)
 从五蕴论解脱(释昌法)
 惠能的般若中观思想浅析(释界文)
 夏会本《无量寿经》小议(释成峰)
 对六祖得法偈的一点看法(释昌法)
 从《阿含经》看佛陀的德化教育实践(释普性)
 关于发菩提心的几点体会(释普性)
 道安与佛教的中国化(邵勤之)
 高倍镜下看烦恼(释宗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物质与灵识又是如何结合的呢?[栏目:理净法师·问答集锦]
 自私的驴[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佛陀当初不同意(反对)接受女弟子,建立比库尼僧团,为什么呢?[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供奉应具信心[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琴心与佛心(田青)[栏目:佛教与艺术]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二十一[栏目:世亲菩萨]
 从《大智度论》所引的文献探讨四悉檀(释圆融)[栏目:大智度论研究]
 《入菩萨行论》讲记(二)[栏目:入菩萨行论讲记·达真堪布]
 What Is This Religion?[栏目:Buddhist Article]
 观心问题[栏目:曾其海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