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一部 如何活在世间
 
{返回 西藏医心术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048

第一部 如何活在世间

    有些人认为,佛教是那些为达到快乐境界而离群索居的人的宗教。这完全不是对佛教的正确描绘。佛教徒是全心全力投入生命的。治疗之道并不排除困难和问题;事实上,它是拥抱着它们,当成是体悟我们真性的途径。

    我们可以采取务实和策略,来处理表面上似乎是完全负面的问题。如果我们处在痛苦的情境下,就必须承认它,与它和解,并且这么想:“有点糟糕,却还好。”如果我们不歇斯底里地面对这个情境的话,就不会做负面的联想,它的冲击将慢慢减小,因为生命中的一切遭遇都是无常的,迟早总会过去。了解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平静地踏上治疗的下一步,并有信心还会让外境击败我们的内心智慧。

    佛教认为,究实而言,情绪既非善亦非恶。我们必须接受并欢迎我们的一切感觉。同时,我们不可以让狂乱或毁灭性的情绪所控制。如果我们很容易产生贪爱、执着、混乱或仇恨,最好想想“我该做些什么”,而非“我要做些什么”。进入治疗之道时,我们必须强化我们的发心,必须让我们的心指导情绪。

    执着使我们变成苦乐变化无常的轮回之轮的牺牲品。当我们放下自我,并发现真实安详的中心时,我们就会恍然大悟;并没有那么必要执着善和恶、苦和乐、彼和此、“我”和“他们”的概念

    如果依靠身外物作为满足和最终来源,我们将会觉得自己好像乘坐在满意和失意的云霄飞车上。执着使我们变成苦乐变化无常的轮回之轮的牺牲品。当我们放下自我,并发现真实安详的中心时,我们就会恍然大悟:并没有那么必要执着善和恶、苦和乐、彼和此、“我”和“他们”的概念。许多宗教和哲学都强调,不可过分认同自我。著名的印度教经典《奥义书》(Upanishads),把这种自我认同比喻为陷阱:“只要想着‘这是我’和‘这是我的’,人们就与他的自我捆绑在一起,就好像鸟被罗网困住。”

    当我们知道生活的真正需要,就比较容易产生平衡的生活

    留意我们自己和他人的真正需要,是发现和平的途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必须经常涉入世间。挣扎不必然是坏事,我们可以学习把生命中的挣扎看成是有趣的挑战。不过,我们必须承认,在追求任何目标的时候,不管追求的是俗的或精神和目标,执着将耗尽我们的一切精力,把我们困在自私之中。当我们知道生活的真正需要,就比较容易产生平衡的生活。


{返回 西藏医心术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一部 人生的要务是什么?
下一篇:第一部 心的真正性质是安详的
 第二部 第八章 治疗禅修
 附录 了解心
 第二部 3.默默净化我们的情绪
 第一部 以光做为治疗的工具
 第一部 融合为一
 第二部 看
 第二部 清除能量障碍 1.纾解紧张的枷锁
 第二部 2.以加持声音治疗
 第二部 15.熄灭烦恼的火焰
 第一部 创造心灵的空间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金刚经》释义 第十七品、究竟无我分[栏目:法界法师]
 佛陀的叮咛[栏目: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杂阿含经选集 三十一、五根[栏目:杂阿含经选集·新版]
 5.能成就无量福道的教诫教化[栏目: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第十六 般舟集体行法须知[栏目: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龙舒净土文讲记(七)[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四念处内观智慧禅法 正念·受、心念处[栏目:舍弃我禅师]
 印祖故事 28、狄氏流通辨异录,大师撰写决疑论[栏目:常惭愧僧印光法师的故事]
 流水与跳跃[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生与死的禅法 十四、临终的解脱与往生——说“临终中有”之一[栏目:谈锡永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