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三部 观禅
 
{返回 西藏医心术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98

第三部 观禅

    如实地经验任何观想目标的真正性质,就是观的训练。透过观呼吸,我们可以如是地觉察呼吸的移动和精妙的性质。

    在觉察中与呼吸合而为一。在心和呼吸的一如中,没有自我可以执着。这种对于呼吸真性质的简单体悟,可以帮助我们证悟一切现象皆无我的绝对性。

    在止禅中我们跟随呼吸,因此必须练习专注在“呼吸”上。在观的练习中,我们安住在呼吸的觉察上,不去思考为什么呼吸是这个样子、它在何处,或任何其他诸如“感觉呼吸的安详”等概念。

    观是对于一如了了分明的练习。譬如,我们也许会觉察到长呼吸、短呼吸的前中后或呼吸的宁静。我们的呼吸来了,走了,改变了,没有任何执着、攀缘。在觉察中,没有必要有一个“我”去思考或诠释。只是在一如的觉察中而已。

    观禅有一个修法是从观呼吸开始,然后在某一点上放下专注或技巧。那时候的禅修目标是任何生起的现象,换言之,根本没有目可言。我们可以觉察呼吸,或只是安住在两个思想之间出现的空隙。

    在这种观的开放性练习之中,让心中所生起的一切来了又去,不要执着。一切任何的思想、感觉、觉受、影像和经验都可能会生起。既不要推开,有不要追逐它们。我们也许会觉得有一个“我”闯进来看着禅修。不过,没有必要把它看成是闯入;就让它生起,而后消失。让一切如其所如,不管是正面的或负面的。都不要执着。两个思想之间的寂静,就是我们的开放性。思想生起来了,好得很,但不要执取。

    在禅修中,我们也许经验到痛苦的波浪,但一旦我们允许痛苦来临,不去紧抓不放,它们就会便的平静。当我们开放的时候,不圆满并不是问题;只要还它本来面目,它就是好的。有了观的觉察,感觉就是既非愉快也非不愉快,只是开放地被觉察在而已,因此就得以超越了。

    心既非永恒也非不永恒,只是纯粹的开放。一切现象既非有我也非无我,不是真是存在的,而是开放的、安详的、不可思议的

    练习观禅可以让我们在一切现象生起和消失时,看到它们的无常性和无我性。此一体悟,可以把心理幻想和情绪构拟的面纱,从一切万物真实本性的面貌上揭去。根源于执着自我的贪欢嗔苦,将当下象水中影一般消解。

    在禅修中,我们可以把身体看成既非清净也非不情境,而是非常广阔的。心既非永恒也非不永恒,只是纯粹的开放。一切现象既非有我也非无我,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开放的、安详的、不可思议的。

    开放性的任何一瞥,都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所帮助。如果我们对开放性有某些了解和经验,加深并扩大在我们禅修和生活中的修习,将是聪明之举。

    对于观禅的开放性的描述,也许会让证悟听起来仿佛遥不可及。这么想可以是好的。既然如此,我们就能够放下“经验”有所得的观念,这可以帮助我们开放地禅修。


{返回 西藏医心术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三部 第十三章 恭敬心的治疗禅修
下一篇:第三部 昏沉是宁静状态的自然副产品
 第二部 洗涤和清洁
 附录 本书的经典来源
 第一部 第四章 培养信心
 第二部 3.默默净化我们的情绪
 第一部 踏上治疗之路
 第二部 7.纾解自我批评的态度
 第二部 第十一章 日常生活的治疗
 第二部 3.擦掉悲伤的眼泪
 附录 身、心和现象的觉察
 第一部 第五章 如何处理问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欢喜日[栏目:智文法师·散文随笔]
 觅心,谁有所得?[栏目:禅门一念·传灯法师]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救命饮食 序言 目录[栏目: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救命饮食]
 法海撷英——常福法师谈法纪要(续三)阿弥陀佛是什么样子的?[栏目:常福法师]
 开创佛教事业的新局面--庆祝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三十周年[栏目:明真法师]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五一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用生命去体现生命[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佛命永续 薪火相传——浅谈佛教的管理与六度修行法[栏目:贤崇·贤宗法师]
 弘一法师“悲欣交集”四则(佛莲)[栏目:弘一法师思想研究]
 佛教科学观 四、佛教的缘生观[栏目:尢智表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