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模块二:布施,用生命来影响生命(1)
 
{返回 佛是一棵树 第四部分:佛法中的六度空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18

模块二:布施,用生命来影响生命(1)


一、勿以善小而不为

在佛教的各项称谓中,有一个很特殊的音译词——檀那:意译为布施,即给予、施舍之意。在《翻译名义集》(注1)卷一中记叙:檀那又称为檀越,檀即施;此人行施,越贫穷海,故称檀越。心生舍法,能破悭贪,是为檀那。后来的信徒对一些为佛教的发展作出诸多贡献的施主皆恭敬地称之为檀越。

檀那一词,源自于巴利文Dana。除了被译为布施之外,还有慷慨、慈善或大方等更深一步的含意,它是佛法中三大主题(布施、持戒、修禅)之一,由此可见布施在佛法中的重要性。而且布施,也是六度之中惟一需要直接对他人有所作为的法门。

一个佛教徒应该注意时时培养优良的布施精神,这是迈向灭止贪、嗔、骄、愚、嫉等各种烦恼的第一步。每一项布施的举动,都能反映出无贪、无嗔及无痴,在布施的进行时,我们心理应该充满慈和悲。因此,在那个时刻,任何的无明烦恼都不能呈现。

在佛学理论中,所谓“布施”的基本含意为:布,普也。施,舍也。在《金刚经宗通》(注2)中提到“布施”有三层不同的意义——资生施、无畏施、法施,其内涵为:

1.资生施:施予财物,资给众生生存的条件。一个人要能行“资生施”,须先去除悭吝之心,将原本属于自己的财物施舍出去,透过反复的实践熟习,自身的贪爱、执著会逐渐消除,慈悲之心将会不断增长。它相当于佛理“六度”中的“布施”度。

2.无畏施:慈爱众生,让所有的众生不畏恐惧。要能对众生行“无畏施”,修行者首先要能行六度中的持戒与忍辱,因为无畏,所以任何恶魔苦难都不能破坏他的戒体;因为无畏,一切凌辱皆能忍受。无畏的修行,才能产生慈悲的愿力,以大无畏的精神救苦救难,度化悲苦的众生使其免于恐惧。

3.法施:先以般若智慧观察听法大众不同的根性,然后再应机说法。要能行“法施”,修行者首先要能行六度中的精进、禅定、般若,因地修行,在所有的善业里精进不懈。说法之前要先入禅定,再以般若智慧观察听法大众的根性,然后应机说法,是为法施。

由此观之“布施”可以视为六度之首,佛法的修行与实践可说是从“布施”立足,其意义与价值从此可以见出。佛门中的重要佛典《金刚经》(注3)中谈到“布施”的意义、方法和功德,深究其内涵极为深刻,从下述摘录的有关经文中可见一斑:

须菩提问释迦摩尼:“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曰:“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须菩提:“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诵读,为人解说?”

从上述的经文中,不难看出佛陀孕育其中的三个核心思想:

1.能行布施的人,可以通过布施来降伏自身的妄念,并以此来增长福德。


{返回 佛是一棵树 第四部分:佛法中的六度空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模块二:布施,用生命来影响生命(2)
下一篇:模块一:最后一课(3)
 模块二:布施,用生命来影响生命(4)
 模块一:最后一课(2)
 模块一:最后一课(1)
 模块三:做正确的事情为自己负责(2)
 模块三:做正确的事情为自己负责(6)
 模块二:布施,用生命来影响生命(6)
 模块三:做正确的事情为自己负责(1)
 模块三:做正确的事情为自己负责(4)
 模块三:做正确的事情为自己负责(3)
 模块二:布施,用生命来影响生命(5)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运命’而不被‘命运’[栏目:慧律法师]
 周易奥秘——心理学 第二章 见仁见智的心理学原理:“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栏目:刚晓法师]
 佛教依正不二思想的生态实践智慧(王春华)[栏目:佛教与环保]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三章 成道、成佛、解脱自在[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放生开示[栏目:格西索南]
 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且开示答疑[栏目: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切]
 中国禅宗历史之演变(上)[栏目:东初法师]
 静坐与喜悦之路 身体内的语言[栏目:护法法师]
 智慧天女[栏目:行者随笔]
 佛法讲究因果报应、六道轮回,是不是利用了人的恐惧心理?[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