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当今佛学的时代使命
 
{返回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78

当今佛学的时代使命

吉祥

    和谐世界,众缘和合,此次大会是全球盛事、人间盛事,祈愿在佛陀的光辉照耀下,明天的世界将会更加吉祥和美!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是新形势下做好宗教工作的根本要求。最近,贾庆林主席在接见2009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代表时又进一步指出,要把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与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活动结合起来。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不仅为国家宗教工作指明了总方针,也为中国佛教在内的中国各宗教指明了总方向;不仅对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给予了极大的信任,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

    今天,我们的世界正面临着一场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已经迫及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要反思,不仅要反思经济政策、社会制度,更要反思我们的文明、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教育!我们应该尽快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人类面临着共同的处境,比如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疾病传染等自然危机,还要面对恐怖主义、民族战争、资源掠夺、金融危机等人为灾难。

    但人类真正的危机在人心。焦虑、烦躁已经成为人们的常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越来越困难。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提供的数据,2008年中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其中大多数是焦虑障碍和以抑郁症为主的心理障碍。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不足5成,全国至少有5600万各类精神障碍患者,尚未接受过任何有关的医疗服务。最可怕的是崇尚不劳而获,投机取巧日益成为部分人的生活方式。人类文明总是在不断地进化之中。西方工业文明带领人类走出了农耕文明,作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但它也必将走向历史的尽头。时代正在召唤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全面和谐的生态文明。这就是要在西方工业文明所奠定的生产力基础上,重新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三大关系,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和谐生态,在人与自我之间建立和谐人格,在人与社会之间建立和谐社会。最终,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友爱,实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谐与和平。

    面对西方工业文明所暴露出来的内在困境,各国一部分政治精英与学者已开始全面研究世界各大文明和古老宗教中的生态智慧,试图从中寻找摆脱困境的路径。他们发现,这些古老文明或宗教之中都包含着非常宝贵的理念与教诲,可以帮助人类走出道德危机、文明危机。

    佛学是救世良方。很多学者的研究证明,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西方有识之士已将目光转向东方、转向中国。除了关注佛教智慧中的人文关怀与和谐理念,西方人如今最感兴趣的是我们老祖宗如何处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为了解决共同面临的生态危机,西方人开始琢磨我们中华文明的古老传统。中华民族最大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全世界唯一以国家形态传承,又同根、同文、同种延续几千年的民族。因为我们的文化理念蕴含着更加深刻的生态智慧,我们的伦理与制度充满着这种深刻的生态智慧,我们的生活方式实践着这种深刻的生态智慧,我们的历史传统延续着这种深刻的生态智慧。而这些智慧的核心就是中国的佛学。

    中国佛学是植根于中华文明中的东方佛学。在中国,佛教以佛学文化的形式向全社会延伸,已经形成普世的人文学科。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自汉代传入以来,一直以学术或文化的形态向全社会传播,并在建筑、雕塑、绘画、音乐、印刷、哲学、戏曲、诗歌、小说等文化与艺术领域,产生了极其深广的社会影响,构筑起一座雄厚、辉煌、灿烂的中国佛教文化宫殿,令世界瞩目,远播海外,并成为世界文明及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以佛学为核心的中国佛教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古老文明之一,具有无限的潜力与广阔的前景。通过佛教文化的发展,佛教理念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文化等各个领域,并与中华民族的血液一起流动,随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她已经或必将成为建设和谐中国、乃至和谐世界的核心精神基础。

    从全球视野来看,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面临的危机难以估量。在全球化的今天,佛教如何适应时代发展,如何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这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国佛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宝藏,更应该是全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

    佛学为化解人类的灵魂痛苦与不安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论体系。通过这些方法,既能体悟到外在的虚幻性,又能觉察到内在的安祥自在,由此实现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自我与自然之间的圆融不二,从而完成精神世界的完全统一和终极超越。

    佛教的和谐理念以主客观关系的和谐为基础,以调整人们的认识为前提,在理论和实践之间、现在与未来之间、理想与现实之间,构建重重相融、环环相扣的和谐关系。从行为的实践层面来看,佛学倡导在分歧中协调、在差异中求同、在冲突中共存的和谐理念。从思想的升华层面来看,佛学实证一种泯灭分歧、消除对立、化解矛盾的内在品质,从而为当今的和谐事业提供了核心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

    在诸多的实证法门之中,佛陀为我们留下了步骤简易、操作方便的实践方法。例如规范行为的戒律、心念控制的定力、开启灵魂的智慧。这些都是佛学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去挖掘、弘扬,向世界推广。

    在中国,乃至全球,大量的寺院、佛学院、禅修中心、弘法基地、培训机构、研究机构、学术中心等等也都在体验和践行着这些法门。这是佛学最根本的精神内涵,是最实用的生存智慧。

    戒是法的地基,定是法的屋顶,慧是法的殿堂,由此组成了三宝的灵魂家园。在中国西安云居寺,我和我的弟子们通过内观禅修的方法作了一些尝试,深深地体验到自己是如此的虚弱与无助。活在当下,安住法中,法会给我们以完全的依靠。我们惊讶地发现,活脱脱的智慧会伴随着曙光一起来临,法的无限坦途会完全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活在当下,执行真理,落实戒定慧,法的无限活力与无穷的智慧资源,会给我们的生命带来永恒的生机。活在当下,觉察内在,法的永恒效能会给予我们灵魂完全的统一和谐。我们终获永恒的自由。

    愿一切众生快乐,让世界充满爱,这是当代佛子实践佛学真理的时代主题和神圣历史使命。

    佛教是实践的佛教,因此,佛学更应该是实践的佛学。我们要让佛学扎扎实实地发挥其影响力,推动社会各个层面,对佛学思想有一个正确、正面的认识。我们的僧团要以服务的心态引导社会,要以教育的行为影响社会,要以爱国的精神弘扬佛学,要以奉献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其重中之重,就是佛学的教育。

    关于当今的教育,美国哈佛大学院长哈瑞 •刘易斯博士在《失去灵魂的卓越》一书中指出,哈佛的教育是一种失去灵魂的卓越。他说,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提醒美国人民:“我们在教育中放弃了自己的根本任务——大学原本应该为社会培养原则性强、受人尊敬的领导人;应该培养学生重要的价值观、性格、道德,让他们愿意为全世界人民的福祉而学习。”对比一下当今中国的教育,可能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是不是也在追求一种“失去灵魂的卓越”?

    因此,我们更需要重新认知和发挥佛教应该发挥的时代作用!只有教育的佛教,实践的佛教、落实的佛教才能够为失去灵魂的教育重新注入灵魂。

    我们呼吁,请在教科书中为佛教留出一席之地,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之中,植入法的智慧,从孩子开始培育为他人而学习的服务意识。

    我们还要呼吁,请在主流传媒中,为佛学开启一个弘扬佛陀慈悲济世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的光明窗口和时代快车。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尚未过去,如果人类的心仍然继续的贪婪,那么,我们将面临更大的危机,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并加强以佛学为核心的佛教文化建设。从国家战略来看,应该通过佛学来发扬佛教的和谐理念与慈悲精神,面向全球宣扬中华文明的文化魅力。从全球的文化视野来看,在世界文明多样化的今天,佛教界更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发掘并推广佛教文化的普世价值与时代使命,为人类的和谐发展贡献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众生的灵魂建设打造坚实的精神基地。

    我坚信,二十一世纪的人类是东方人的世纪,二十一世纪的文明基础是中国佛学!中西文明的核心发展和文明对话平台必将由中国佛学来承担。世界和谐发展为主题的中国佛学航船已经启航,爱好和平、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实践着真理、奉献着仁慈、落实着科学,让世界充满爱,让众生都沐浴在爱与祥和之中!


{返回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徒宗教交流与对话
下一篇:危机的时代佛教应该如何去做些什么?
 认识幸福 创造幸福
 浅谈华严宗的修行体系
 高等教育与佛教教育的发展
 跨越文化、地域与民族的智慧传播
 星云大师宗派融和想与实践
 理性与实验的结合 科学的佛法
 佛教徒宗教交流与对话
 菩提心与大乘佛教的建设——佛、菩萨所有法门的施设全是为了建立菩提心..
 当代大型佛教组织的管理挑战
 论中国佛教的民族融合功能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部16经 心荒芜经[栏目: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由「三摩钵提」体会法性[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念佛法要(卷一)[栏目:毛凌云居士]
 成为湖泊[栏目:日常的佛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