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三:穿上别人的鞋才知痛在哪(1)
如果一个人走过另一个人的身边,看到那个人被箭射中了,他不该花时间在寻找这支箭是从哪里射来的,或是谁做了这支箭,箭杆是用什么木头做的,箭头是如何打磨光的等等,他最应该做的就是将这支箭拔出来。
——释迦牟尼佛
一、慈悲的魔王
一写到悲的概念,心中总有一些难以言状的、莫名的哀愁,反正不是很舒服。
在中国的汉语言文学里,悲总是和悲痛、悲伤、悲哀、悲凉等等颇具苦痛感的词构建在一起,想要达到和表述的效果,也是一如既往的苍凉,让你想躲开它都很难。
从感情色彩上分析,悲和痛还不太一样;痛是肌肤或心理受了伤害之后的一种生理反应,它表达的是一种极度不舒服的感觉,多以流泪或流血来表现受伤害的程度不同,痛是可以慢慢治愈的,当然心痛的伤愈要困难很多。
到达悲的档次,受的伤已经是很深了,而且似乎以内心的创伤居多,尽管这些伤口无形,但是要比看得见、摸得着的伤疤严重许多,并且完全复合的可能性基本很小。
比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要说得时尚一些,就应该应用范伟的口吻:“整得我的心啊,拔凉拔凉的……”
现时很多影片的导演,用画面的效果处理悲的概念几乎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尤其是在香港的电影中,男主角受到事业上的重大打击或感情崩溃之后,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剧情:远景是夕阳下的维多利亚美景,几对海鸥不时掠过水面,互叙衷肠;然而镜头切近之后,一个再熟悉不过的沧桑的背影,正孤独地仰望苍天;脚下一定要有一堆空了的啤酒罐,半醉半醒的面容上尽是对人生的迷茫,游离的目光混沌于世事的无奈,再配上一首委婉凄凉的苏格兰风笛,命运仿佛也如风中之烛一样摇曳不定。如果你能闻到那个时候的空气,也一定能嗅出悲的味道。
这样的一套组合,是很能打动观众的,有没有去过维多利亚海滨不要紧,人这一辈子,谁不曾有过同样的悲情岁月?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人生不如意事,十之###,但是烂醉之后终究要醒来,痛苦之后还是得擦干眼泪,跌的跟头再大,决不能轻言放弃,因为希望在人间。
如果把慈无量心比喻成一种无我的大爱,那么悲无量心就是一种忘我的宽恕。悲是一种悲怜他人受苦的同情心,是在看到别人遭受痛苦时心生不忍,希望拔除他们痛苦的心态,它与冷酷的行为正好相反。悲无量心是一种希望能够解除一切众生痛苦的心怀。它能克制残忍,所谓,“悲能拔苦”。
我一直都很喜欢这个小故事:
传说有两个年轻的小勇士,有点类似于《魔戒》里面的小矮人,受梦幻仙境中的诸位神仙托付,去拯救深陷魔宫的女王。壮别之时,众位神仙以各自的法力共同凝结成一个神奇的护身符,它有能满足十个愿望的超能力,神仙们希望这个护身符能够帮助他们化险为夷,救出女王安然地返回。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狡诈的魔王制造出各种险境,刁难小勇士们,结果为了活命,这些神奇的愿望很快就用玩了。这个时候魔王使出绝招,将其中的一位小勇士打入万丈深渊。生命危在旦夕,但是他们只剩下最后一个愿望,只能用于救出女王。另外一个小勇士在女王和挚友之间难以取舍,不知该如何选择。而魔王得意地仰天狂笑,天地都为之战栗。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陷入无可选择的绝境中的小勇士,在千钧一发之际,战战兢兢地被逼出最后一个愿望:“我愿……我愿…….我愿魔王你有一颗慈悲的好心肠!”
霎时,天地一片死寂,一滴眼泪从震愕的魔王眼中落下,掉在地上,整个阴暗又恐怖的魔宫顿时烟消云散,坠崖的小勇士和被囚禁的女王都安然无恙,从此,梦幻仙境又恢复了原有的美丽与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