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模块四:喜无量心,祝你百事可乐(1)
 
{返回 佛是一棵树 第三部分:四无量心-唤醒OFFICE里的佛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70

模块四:喜无量心,祝你百事可乐(1)


一、我们活着,就是最大的快乐

从出生到现在,我们都在寻找快乐,只不过每个人脚下的道路不太一样。

有了第一口母乳的喂养,我们开始知道美食的概念,从此以后在酸甜苦辣的刺激下,味蕾在嘴里欢快地跳舞。每个人都有一道自己最喜欢吃的菜,其实那就是快乐的味道。

学会爱美以后,不管男孩女孩,自然懂得如何去打扮自己,不单单是“女为悦己者容”,爱漂亮的先生也多的是。好不好看不要紧,关键是能穿出自信的风采,因为此时最大的快乐就是要被看到。

你可以闭上眼睛认真地回想一下,截止到这一刻起,从你有自我意识的自主行动以来,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追求快乐的感觉:外出旅行、听精彩的音乐、阅读感人的美文、品尝各地的美食。人的爱好有千千万万,无论多么奇怪,有哪一种不是因为快乐的诱惑:有人疯狂的Shopping,有人喜欢睡懒觉,有人沉醉于赌博。享受生活的方式林林总总,不管是好是坏,不都是在寻找自己的快乐吗?

你甚至可以联想到童年的恶作剧,在捣蛋搞怪的年纪,也许男孩是比女孩调皮一些,不过即使你不是始作俑者,谁不曾有过看到自己憎恨讨厌的人在备受捉弄之后丑态百出而顿生快意?就算现在欣赏各种影片,一旦你被情节打动,谁都希望好人好报,而里面的恶人最好惨死一百次,然后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尽管对这些恶人来说这是难以忍受的痛苦,但是作为欣赏者的我们,这不正是一种心满意足的快乐?

其实我们活着,就是为了快乐,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种族、肤色,不同文化、阶层的人们都在追寻生命的快乐,寻求生命中更美好的一面。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享受快乐,尽管你的所为可能给别人带来痛苦。

所以我们活着,就是最大的快乐。许多身患重病的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忍受病痛的折磨,还要承受因为治疗而带来的苦痛。也许对他们而言,生命早就失去了意义,每天凭借求生的意志在坚强的存活,是因为身边亲人企盼的目光,因为他们的活着,能带给深爱着他们的人难以言喻的快乐。

可是对于生活而言,哪一条路才是拥有真正快乐的法门?

印度著名佛教圣者,伟大的寂天菩萨曾开示众生:“人人都想拥有快乐,可是由于缺乏快乐之道,仍然被痛苦的乌云所笼罩。”

假如短暂的快感刚刚逝去,就是可怕的痛苦在等待我们,那绝对不是真正的快乐。就像佛教《四十二章经》中记载的刀口舔蜜的故事,小孩忍受不住甜食的引诱,贪婪地舔吸刀口上一点点地蜂蜜;第一次是会得到甘甜的滋润,接下来第二或第三次,就要被锋利的刀刃割伤柔软的舌头,那种血淋淋的疼痛远远超过一时的快乐。

如果只为满足各种享乐的欲望而生存,不去探求快乐生活的真谛,我们就像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明明知道某些对名利、金钱、性欲的奢求宛如刀口舔蜜的“幸福”,是我们烦恼、痛苦、失意,甚至罪恶的根源,却喜欢以苦为乐,流连忘返,难以自拔,最后甘受苦痛的煎熬。

如果在追求快乐的过程中,痛苦远远大于欢笑,终于得到的那一点幸福真的会让你如愿以偿吗?

如果付出所有换回的情爱,结果只是一声叹息,你还会如此“忘我”地“拼命”吗?

二、四种快乐

幸好有佛陀这位疼爱我们的老师,幸好有佛教育我们把握生命快乐的本质。

探索如何摆脱痛苦、拥抱快乐一直是人类在思索——特别是宗教界的长期研究课题。

在众多的宗教、哲学中,佛教无疑是相对最为独特的一种。它既不回避人世间的所有痛苦,也不把这些痛苦归结为某种外在的力量所使然。一切佛法的核心——“四圣谛”就是要人们正视痛苦,了解痛苦的起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将痛苦连根拔除。这是远至二十五世纪前的佛陀本人、近至现在正在修持和弘扬这一教义的大德们终生身体力行的神圣教育!


{返回 佛是一棵树 第三部分:四无量心-唤醒OFFICE里的佛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模块四:喜无量心,祝你百事可乐(2)
下一篇:模块三:穿上别人的鞋才知痛在哪(5)
 模块三:穿上别人的鞋才知痛在哪(2)
 模块二:慈无量心是一种空灵的心态(5)
 模块四:喜无量心,祝你百事可乐(1)
 模块三:穿上别人的鞋才知痛在哪(5)
 模块二:慈无量心是一种空灵的心态(1)
 模块五:舍无量心,告别娑婆(2)
 模块五:舍无量心,告别娑婆(3)
 模块二:慈无量心是一种空灵的心态(2)
 模块四:喜无量心,祝你百事可乐(3)
 模块四:喜无量心,祝你百事可乐(4)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学识修为、以戒为师与构建和谐社会[栏目: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灭苦之道 一、苦圣谛 一、正法[栏目:法遵尼师]
 307.问曰:四谛中三谛皆有相,苦谛则有苦相,集谛则有集相,道谛则有道相,唯灭谛无相,亦有忆念是无相..[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六(六七○)[栏目:杂阿含经]
 戒妄语[栏目:人生佛教语录]
 因果网络[栏目:传喜法师]
 模块三:做正确的事情为自己负责(7)[栏目:佛是一棵树 第四部分:佛法中的六度空间]
 学养不足,难解厄运[栏目:心念与命运·第1册]
 心行高尚,善神护佑[栏目:心念与命运·第1册]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