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四:灭谛--在团队中超越自我(3)
可见,仅仅是外部的环境或事物并不能够使我们快乐或不快乐,重点在于我们对外界环境刺激后产生反应时所作出的选择。也就是说,事件本身是无辜的——它们是否使我们感到紧张、有压力,取决于我们以什么样的思考方式和方法对待它们。
如果您选择悲伤的心态,浑身便会充满凄凉的感觉;如果您接受恐惧的感受,便会觉得毛骨悚然,直冒冷汗;如果您以哀愁的情绪来思考,自然会愁容满面;如果您以喜悦的态度去衡量,一定会喜上心头;如果您毫无斗志,失败是一开始就注定的;如果你用必胜的信念注视对手,会让他不寒而栗……
总之,我们必须学会运用自己可以自由选择的权利。作为自己生活的“上帝”,你每天、每个时刻都可以作出自由的选择。你可以保持沉默,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将是决定是否幸福的“呈堂证供”。
二、这太不公平了
人们喜欢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当你感到某件事不太公平时,必然会把自己同另一个或另一群人进行比较。有可能会想:“既然他们能做,我也能做。”“他比我得到的多,他处处都比我强,我没有这样做,他凭什么可以这样做?这太不公平了。”如果这样,你是在根据别人的行为来确定自己的得失。支配你情感的,是别人,而不是你自己。倘如你未能做出别人所做的事情,并十分烦恼,那你就在让别人摆布着你。
渴望公正的心理经常会体现在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中,妨碍自己与别人的积极交往。“这太不公平!”——是一种十分常见、但又十分消极的不满心理。它应该是这样一种内心的状态:“要求别人以某种特定方式给予自我以满足。”由于别人没有这样做,所以你感到“不公平”。不满的根源在于缺乏自信心,因为这本身是一种着眼于他人的心态活动。这种心理表明,你会因别人的行为造成自己精神上的不快。真正自爱的人不会去在意别人,也不会因为别人办事不公正就忿忿不平。
那什么是我们的满足感呢?所谓的满足感其实与我们喜爱比较的天性有很大关系。当我们比较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时,假设现在过得更好,我们就会很快乐;否则内心的挫败感马上就会把你湮没。
除了与自己比较,我们更喜欢与周围的人一争高下。经常会比较谁最聪明、谁更漂亮、谁挣的钱多,谁算得上成功,结果很容易将自己陷入妒忌、沮丧、失落等不快乐的情绪当中。当然,我们也可以将同样的比较心用在积极而正面的方向,譬如和生活不幸的人比较,便会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觉得幸福而感恩。
其实没必要“仇富”,只要“游戏”没有结束,谁比谁活得潇洒还不一定呢。
三、不是我的错
“老板待我很不好。”
“同事们不喜欢我。”
“我最近倒霉得很。”
“可能是天太热了,所以我没什么情绪工作。”
确实,我们可以利用很多理由和原因,去应付有时让人百无聊赖的生活。似乎总可以用其他的人或事来解释自己的情感,好像情绪的好坏完全是受着外界的控制。
即便是因为堵车而迟到,失恋而醉酒,这个世界从来都没有完美的借口,只有因此导致的糟糕的结果。我们必须学会为生命中的每一件事负责,这个观念或许令你很难接受。但是,既然我们永远都无法控制外部的环境,只能尝试如何更好的管理内在的自己。难怪令狐冲在笑傲江湖之时,才会感叹:“有些事情本身我们无法控制,只好控制自己。”
当你开始对自己负责时,情绪上便没有了依赖,反而更显得自立和自强。或许我们在最初的行动时,可以猜想到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结果,无论是你想看到或者逃避的,既然迈出了第一步便要勇敢地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只有百分之百的负责,才会找到理想的解决方案,你的生命也会因此而丰富。
认知心理疗法的发起人,美国的心理学家艾利斯说:“生命中最棒的时刻,就是你认清自己该担负责任的时刻;你不会再责怪你的母亲、生态或者总统,你开始了解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