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二十四) 三十七道品 (上)
 
{返回 佛学入门简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565

(二十四) 三十七道品 (上)

释迦牟尼佛临入涅槃时,告诉阿难陀及众弟子说:「我入灭后,你等比丘,应依四念处安住。」何谓四念处?简述如下:

(一) 身念处 ─ ─ 观身不净:是以修不净观之慧力,对治执身为清净的颠倒妄见。试想我们的身体是否干净?任你打扮得如何美观,当你满身大汗时,便会觉得臭气难堪,何况唾涕便溺等,皆是不净。当人死后,尸体腐烂,遍体生蛆,穿筋啮骨,最后成为白骨一堆。这个身体的存在,实在不净。故能观身不净,则贪爱渴想、恋慕艳丽色相等烦恼,自可消除,才能把心念安住于道法中。
(二) 受念处 ─ ─ 观受是苦:是以观苦之慧力,对治执受为乐的颠倒妄见。受是领纳的意思,即是感受外界的印象。当我们与境界接触时,领纳到苦、乐、舍的感觉:苦受固然是苦,而乐受以至于乐极生悲,仍是逃不了苦;舍是舍受,即不苦不乐的感觉。众生除了外有生住异灭四相迁流,内有意念中的幻想不断之外,到底也是苦,故人生是苦。苦既是由受而有,那么,知苦而不贪欲乐,就不为境界所转移,则执受为乐的错见,便不能存在了。
(三) 心念处 ─ ─ 观心无常:是以观心无常之慧力,对治执心为常的颠倒妄见。心是生命的本质,但心是因缘和合而有的。因缘和合的心物世界,是无常的,会坏灭的,故我们的心是无实体的,是由思惟之因缘关系的发展而已,绝无实体可取;而且思惟的现象,是念念生灭,刹那不住,怎么可以执它为常?由此观心无常,能使心念远离执常的妄见。
(四) 法念处 ─ ─ 观法无我:是以观法无我之慧力,对治执法为我的颠倒妄见。宇宙万法,都是因缘互相依存;我们的身体也是因缘组合而成的,故佛说我是假我,不可执为真我。但众生无知,于假我法中,妄执为真我,这种妄执叫做「我见」。有了我见,则有种种烦恼,便不能接受正法。要使心念安住于道法中,便要以观法无我之慧力,消除执法为我的错误。

 

四念处之名为四念住,修此四念处,重在智慧。以智慧为体,能使身、受、心、法,常住于正念的道法中。故在修此四念处阶段上,已经得到真实智慧。此后由于更加精进,智慧力则越增多,再接再励地修其他道品,就能步步走向佛道。


习题:

(一) 何谓身念处?
(二) 何谓受念处?
(三) 何谓心念处?
(四) 何谓法念处?
(五) 如何把心念安住于道法中?
(六) 什么叫做假我?
(七) 修四念处,为何重修智慧?


{返回 佛学入门简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二十五) 三十七道品 (中)
下一篇:佛学入门简要 初级课题 (二十三) 四圣谛
 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三十二) 菩萨与六度
 附录(三) 佛学常识问答高级组比赛题
 佛学入门简要 初级课题 (二十二) 声闻乘简释
 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四十三) 佛经的四次结集
 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四十) 五浊恶世
 佛学入门简要 初级课题 (三) 太子出家
 附录 (一)盂兰盆真义
 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二十九) 缘起的人生宇宙
 附录 (二) 佛学常识问答初级组比赛题
 佛学入门简要 初级课题 (二十一) 十一善心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虚幻人生如梦[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福慧滋长]
 让好运如影随形的方法[栏目:佛网文摘]
 相应3经 长寿优婆塞经[栏目:相应部 55.入流相应]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九浅释[栏目:宣化上人]
 入菩萨行讲义 第二讲 忏悔罪业品[栏目:卓格多杰仁波切]
 缅怀先祖 共成佛道[栏目:传喜法师]
 学佛问答 第五二卷[栏目:学佛问答·净空法师解答]
 禁不起外面诱惑[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八]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八[栏目: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禅修之旅 第八讲 第五到第十观智:坏智、怖畏智、过患智、厌离智、欲解脱智、审察智[栏目:焦谛卡禅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