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二十四) 三十七道品 (上)
 
{返回 佛学入门简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414

(二十四) 三十七道品 (上)

释迦牟尼佛临入涅槃时,告诉阿难陀及众弟子说:「我入灭后,你等比丘,应依四念处安住。」何谓四念处?简述如下:

(一) 身念处 ─ ─ 观身不净:是以修不净观之慧力,对治执身为清净的颠倒妄见。试想我们的身体是否干净?任你打扮得如何美观,当你满身大汗时,便会觉得臭气难堪,何况唾涕便溺等,皆是不净。当人死后,尸体腐烂,遍体生蛆,穿筋啮骨,最后成为白骨一堆。这个身体的存在,实在不净。故能观身不净,则贪爱渴想、恋慕艳丽色相等烦恼,自可消除,才能把心念安住于道法中。
(二) 受念处 ─ ─ 观受是苦:是以观苦之慧力,对治执受为乐的颠倒妄见。受是领纳的意思,即是感受外界的印象。当我们与境界接触时,领纳到苦、乐、舍的感觉:苦受固然是苦,而乐受以至于乐极生悲,仍是逃不了苦;舍是舍受,即不苦不乐的感觉。众生除了外有生住异灭四相迁流,内有意念中的幻想不断之外,到底也是苦,故人生是苦。苦既是由受而有,那么,知苦而不贪欲乐,就不为境界所转移,则执受为乐的错见,便不能存在了。
(三) 心念处 ─ ─ 观心无常:是以观心无常之慧力,对治执心为常的颠倒妄见。心是生命的本质,但心是因缘和合而有的。因缘和合的心物世界,是无常的,会坏灭的,故我们的心是无实体的,是由思惟之因缘关系的发展而已,绝无实体可取;而且思惟的现象,是念念生灭,刹那不住,怎么可以执它为常?由此观心无常,能使心念远离执常的妄见。
(四) 法念处 ─ ─ 观法无我:是以观法无我之慧力,对治执法为我的颠倒妄见。宇宙万法,都是因缘互相依存;我们的身体也是因缘组合而成的,故佛说我是假我,不可执为真我。但众生无知,于假我法中,妄执为真我,这种妄执叫做「我见」。有了我见,则有种种烦恼,便不能接受正法。要使心念安住于道法中,便要以观法无我之慧力,消除执法为我的错误。

 

四念处之名为四念住,修此四念处,重在智慧。以智慧为体,能使身、受、心、法,常住于正念的道法中。故在修此四念处阶段上,已经得到真实智慧。此后由于更加精进,智慧力则越增多,再接再励地修其他道品,就能步步走向佛道。


习题:

(一) 何谓身念处?
(二) 何谓受念处?
(三) 何谓心念处?
(四) 何谓法念处?
(五) 如何把心念安住于道法中?
(六) 什么叫做假我?
(七) 修四念处,为何重修智慧?


{返回 佛学入门简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二十五) 三十七道品 (中)
下一篇:佛学入门简要 初级课题 (二十三) 四圣谛
 佛学入门简要 初级课题 (二) 太子幼年及少年时代
 附录(四) 选择题
 佛学入门简要 初级课题 (十二) 三皈依
 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三十) 十二因缘
 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三十五) 四无量心
 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三十七) 四弘誓愿
 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三十四) 学佛的目的任务
 附录 (二) 佛学常识问答初级组比赛题
 佛学入门简要 初级课题 (四) 太子修行的经过
 佛学入门简要 初级课题 (六) 佛陀的族姓与圣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荣辱不惊山水间 自性天然放生僧[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圣者言教 第一课(八)观想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而淡泊现世[栏目:圣者言教]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二(一一四六)[栏目:杂阿含经]
 百喻经 55 愿为王剃须喻 The King’s Barber[栏目:百喻经 The Hundred Parables Sutra]
 《大念处经》开示(三)[栏目:玛欣德尊者]
 觉受非证悟[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微教言]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九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0集[栏目: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