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级佛学教本 第十三课 小乘修道的过程
方伦居士 著
{返回 中级佛学教本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941

第十三课 小乘修道的过程


修道之有过程,亦犹旅行之有旅程。自凡夫修成圣果,非一蹴可几,这中间,由始点以达于终点,必须经过种种阶段。这些阶段的划分,大小乘各有不同,盖小乘路短时暂,大乘路长时遥,所以其阶位亦有不同也。

声闻乘修四谛法,自凡夫至阿罗汉,论时间:速者三生,迟者六十劫,其修行的方便有七,得果有四。缘觉乘修十二因缘观,自凡夫至辟支佛,论时间: 速者四生,迟者一百劫,其修行重在悟证,悟所到处便是证所到处,故无明显的位阶可言。

七方便者,即是三贤四善根。合五停心观,别相念处,总相念处三者,名三贤。合暖、顶、忍、世第一法四者,名四善根。所谓五停心观者:即以五种观法,停止五种心过 (1)。所谓别相念 : 即修四念处观 (2) 时,将其各别分开作观。所谓总相念处者:即修四念处观时,每作一观,即并作其余三观。如观身不净时,并观此身是苦、无常、无我。或并观受、心、法、亦皆不净。观受是苦时,并观此受是不净、无常、无我。或并观身、心、法、亦皆是苦,余二可以类推 (3)。

修以上五停心观,及四念处观已,次须修四谛观。当无漏智火将生,心中光明启发,名曰暖位。进而智慧增长,达于顶点,名曰顶位,再进而明四谛之理,其心坚住,决定不移,名曰忍位。更进而到有漏智的最终点,在世间有情之中,最为殊胜,名曰世第一法。

经过七方便后,无漏智生,断尽三界见惑,名预流果。从此进断欲界前六品的粗分思惑,名一来果。更断欲界后三品细分思惑,不再生于欲界者,名不还果。全断三界思惑,超出三界,离分段生死者,名阿罗汉果,是为声闻四果。兹将声闻缘觉二乘,修道位阶,列表于左:


【注释】

(1) 详初级教本第三十四课注二。

(2) 详初级教本第三十四课课文中。
(3) 观心无常时,并观此心是不净、苦、无我。或并观身、受、法、亦皆无常。观法无我时,并观此法是不净、苦、无常。或并观身、受、心、亦皆无我。


【习题】

(一) 一、声闻乘行人,自凡夫修至阿罗汉,需时若干?二、缘觉乘行人,自凡夫修至辟支佛,需时若干?

(二) 小乘的贤,是指什么?四善根,是指什么?
(三) 修四念处观时,如何是总相念处观?
(四) 何谓暧、顶、忍、世第一法?
(五) 何谓一、预流果?二、一来果?三、不还果?四、阿罗汉果?


{返回 中级佛学教本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级佛学教本 第十四课 大乘修道的过程
下一篇:中级佛学教本 第十、十一、十二课综合指要
 中级佛学教本 第一课 修观对治淫欲
 中级佛学教本 第十一课 称为佛菩萨名号 (一)
 中级佛学教本 第十七课 大天五事与上座大众两部的分裂
 中级佛学教本 第十二课 称念佛菩萨名号 (二)
 中级佛学教本 第十四课 大乘修道的过程
 中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七课 读经录要 (二)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1)..
 中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课 三武一宗的灭佛 (二)
 中级佛学教本 第三课 戒杀放生文 明莲池大师作
 中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五课 成实宗 (二)
 中级佛学教本 第二课 八念对治恐怖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如来禅合祖师禅”:晚明禅学中兴的特质[栏目:陈永革博士]
 请问尊者,帕奥禅林的比库每天的生活是怎样的?[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经典禅诗 第四章 曹洞宗禅诗 三、洞山“正偏五位”偈[栏目:吴言生教授]
 大慧宗杲禅师的居士教育(潘桂明)[栏目:佛教与教育]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十八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一集]
 相应93经 河经[栏目:相应部 22.蕴相应]
 杂宝藏经白话 罗汉祇夜多驱恶龙入海缘第九十一[栏目:杂宝藏经白话]
 楞严大义 第二章《楞严经》概述 三、关于阿难赞佛偈[栏目:惟贤法师]
 智慧看生活[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中级佛学教本 第二十一课 佛法初入中国及释道的比试[栏目:中级佛学教本]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