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五 (5)
 
{返回 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91
子二、受用饮食(分二科) 丑一、总标

复次,饮食受用者:谓三界将生、已生有情,寿命安住。

「复次饮食受用者:谓三界将生、已生有情,寿命安住。此中当知触、意思、识,三种食故。一切三界有情,寿命安住」:这是第二科「受用饮食」。前面「受用苦乐」一大科讲完了。「复次,饮食受用者」,这个「饮食」的「受用」也有很多的差别。「谓三界将生、已生有情」,这是说欲界、色界、无色界里面的有情,大概的说有两种:一种是「将生」的有情,一种是「已生」的有情。「将生」的有情,就是中有,我们平常说叫做中阴,中阴身。第二种是「已生有情」,就是六道众生了。这两种有情都要依靠饮食,他的「寿命」才能得「安住」的,若没有饮食是不行的。这是「标」。「标」出来受用饮食的大概的情况,下边就是一样一样的解释,先解释「触食、意思食、识食」这三种食。

 

丑二、别辨(分二科) 寅一、触意思识食

此中当知触、意思、识,三种食故。一切三界有情,寿命安住。

「此中当知」,在饮食的受用里边,我们应该注意的就是「触」食,悦意触食。第二种是「意思」食,第三种是「识」食,这三种饮食,就是寿命得安住的一个原因了。由这三种饮食故,「一切三界有情,寿命得安住」,我们以前也讲过这个道理。

 

寅二、段食(分二科) 卯一、标唯欲界

段食一种;唯令欲界有情,寿命安住。

这个四种饮食,前三种是通于三界一切有情的。唯独「段食」这一种,不是通于三界的,它「唯令欲界的有情,寿命安住」有这种功能。这个欲界的有情是有睡眠的,上二界的有情没有睡眠这回事,也就是因为有这个「段食」的关系,所以这个「段食」它能令人睡眠。

 

卯二、别辨诸趣(分三科) 辰一、那落迦有情

复于那落迦受生有情,有微细段食。谓腑脏中,有微动风;由此因缘,彼得久住。

「复于那落迦受生有情,有微细段食」,前面说出来是唯独欲界才有这个「段食」。这底下「别辨诸趣」,先说这「那落迦」的「有情」。这个「那落迦的受生」的众生,他们也有段食,「有微细」的「段食」。「段食」有粗、细的不同,这里说他们是「有微细」的「段食」,像我们现在的饮食,就是粗的,粗的里边也包括微细。这个地狱的有情,「有微细」的「段食」指什么说的呢?「谓腑脏中,有微动风」,他的「腑脏」里边有微细的,有小小的那个动那个风,那个风对他有一点营养,维持生命安住的作用。「由此因缘,彼得久住」,彼地狱的众生得以不死,可以常住。这是说到「那落迦」地狱的「有情」。这底下第二科,说到「饿鬼旁生人有情」。

 

辰二、饿鬼旁生人有情

饿鬼、旁生、人中,有粗段食;谓作分段而啖食之。

这「饿鬼」的众生、「旁生」的众生、和「人」的众生,在这三类众生里边,「有粗」的「段食」,和地狱不同了,「谓作分段而啖食之」。这个什么叫做「粗段食」呢?就是一段落、一段落的这种食品,这样的食品我们可以「啖食」,可以吃它。

 

辰三、欲界天等有情

复有微细食,谓住羯罗蓝等位有情,及欲界诸天。由彼食已,所有段食,流入一切身分支节;寻即销化,无有便秽。

「复有微细食」这是第三科,还「有微细」的一种段「食」。「谓住羯罗蓝等位」的「有情,及欲界诸天」的有情,「由彼食已,所有段食,流入一切身分支节;寻即销化,无有便秽」,这是说这个微细的这种饮食,和段食是有这样的不同,它能容易消化,而没有便秽,又不需要排泄。这微细的饮食这样,诸天他不排泄;我们人间的人就是要排泄了。这是说到饮食,「受用饮食」。

 

子三、受用淫欲(分三科)     丑一、淫欲差别(分二科) 

寅一、简那落迦有情(分三科) 卯一、标

复次淫欲受用者:诸那落迦中,所有有情,皆无淫事。

这个「受用建立」这一大科,就是分三科。第一科「受用苦乐」,第二科「受用饮食」,现在第三科「受用淫欲」。「受用淫欲」这件事,「诸那落迦中,所有」的「有情」,都没有这种淫欲的事情。

 

卯二、征

所以者何?

什么原因呢?底下解「释」它的理由。

 

卯三、释

由彼有情,长时无间,多受种种极猛利苦。由此因缘,彼诸有情,若男于女,不起女欲。若女于男,不起男欲。何况展转,二二交会。

所以他们没有这个淫欲的事情,就没有这个引发淫欲的分别。这个苦把他们困扰的到这么个程度,他们还当然也有欲心,但是不动了。

 

寅二、辨余趣有情(分二科) 卯一、鬼旁生人

若鬼、旁生、人中,所有依身,苦乐相杂,故有淫欲。男女展转,二二交会,不净流出。

「若鬼旁生人中,所有依身,苦乐相杂,故有淫欲」:这个「那落迦有情」把他挑出去,他不在内。现在第二科「辨余有情」。「余有情」分两科。第一科说是「鬼」、和「旁生」、和「人」。这个地狱的世界因为太苦了,他们没有这种事;若是「鬼」的世界、和「旁生」的世界、和「人」的世界里边,他们所有的这个依止的身体,他们的身体「苦乐相离」,有苦也有乐,有乐也有苦,苦乐是相间杂的,所以他们「有淫欲」的事情。「男女展转,二二交会,不净流出」是这样子。

 

卯二、欲界诸天(分二科) 辰一、总标

欲界诸天,虽行淫欲,无此不净。然于根门,有风气出,烦恼便息。

「欲界诸天,虽行淫欲」,这底下特别的说到「欲界诸天」的事情。「欲界诸天」就从四王天以上,也是大概的说。「欲界诸天」,他们也是和人一样,也是「行淫欲」的,有这种贪欲。但是然「无此不净」,没有「不净」流出的事情。「然于根门,有风气出,烦恼便息」,他这个欲,欲的烦恼就停下来了,这个地方和人不一样。

 

辰二、别辨(分二科) 巳一、地居天(分二科) 午一、举四大王众天

四大王众天,二二交会,热恼方息。

这第二科。前面是「总标」。这底下「别辨」。先说「地居天」,这个「举四大王众天」的情形,「四大王众天」是「二二交会,热恼方息」。

 

午二、例三十三天

如四大王众天,三十三天亦尔。

「如四大王众天」是这样子,「三十三天亦尔」。就是忉利天是「三十三」个「天」,因为四方须弥山顶,东、西、南、北四方各有八天,各有八天不是就是一个、两个这样子说,他就是那一个族就算一天,那么四、八就三十二天,中间就是释提桓因。释提桓因他也是很多人,他有儿、也有女,有很多女人的,所以加起来就是「三十三天」。

 

巳二、空居天(分四科) 午一、时分天

时分天,唯互相抱,热恼便息。

三十三天,这底下第二科,是「空居天」。前面是「地居天」。「空居天」里面先说「时分天」,就是夜摩天。夜摩天是有时间性的,这个时间做这个事,那个时间做那个事,所以叫做「时分」。「唯互相抱,热恼便息」是这样的。

 

午二、知足天

知足天,唯相执手,热恼便息。

「知足天」,就是兜率天。兜率天他能「知足」不过分。可能是那个天上有菩萨在那里常说法,那么人的烦恼轻一点,所以「知足」。他们那个欲相,是「唯相执手,热恼便息」了,这是「知足天」。

 

午三、乐化天

乐化天,相顾而笑,热恼便息。

「乐化天,相顾而笑」就「热恼便息」。

 

午四、他化自在天

他化自在天,眼相顾视,热恼便息。

「他化自在天」,就是欲界顶天了。是「眼相顾视,热恼便息」,不笑。那么展转的不同了。

 

丑二、有无摄受差别(分二科) 寅一、举四大洲(分二科) 卯一、有摄受等

又三洲人,摄受妻妾,施设嫁娶。

这底下又回来,又说到地面上的事情。这个「有无摄」,「有无摄受的差别」。这是通于四大部洲加上六欲天,这个先「举四大部洲」。这里面先说「有摄受等」。这「又三洲人」,就是除掉了北拘卢洲,四大洲北拘卢洲不在内,这三洲人是「摄受妻妾,施设嫁娶」的,就是要「摄受」这个「妻妾」,也安排嫁、出嫁和娶女,男方来说是娶,女方说是嫁,也有这种安排。那么这个「摄受妻妾」,就是彼此有举行结婚的仪式,有一定的名份。

 

卯二、无摄受等

北拘卢洲,无我所故、无摄受故;一切有情,无摄受妻妾、亦无嫁娶。

「北拘卢洲,无我所故,无摄受故」,那么三洲的人有这种规定,那「北拘卢洲」呢?「无我所故」,他没有我所的,不是这是我的什么什么,他没有这种事情,所以就不摄受了,不去结婚的这件事,没有这件事。「一切有情,无摄受妻妾,亦无嫁娶」,所以「北拘卢洲」一切的有情,不摄受妻妾、没有嫁娶的事情。可是在《阿含经》里边,类似《阿毗昙》这些《阿毗达磨论》上说,北拘卢洲的人他的欲心,也轻。不像南赡部洲,不像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欲心重,他们欲心轻。从这几句话虽然很简单,也应该知道很多事,「北拘卢洲」是「无我所」,减去了很多很多的麻烦,可见「北拘卢洲」的人没有法庭、没有律师没有这种事情。就是那个地方那些人没有我所了,就是明白一点说,就是大家也没有争、没有纠纷,没有这种事情。

这个罪过,功德也是种种情形,若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我所的时候,人与人之间没有一定的秩序,就是有罪过了。若「北拘卢洲无我所、无摄受」呢?佛说他们那个世界的人,都是修十善的,那就是没有罪过,没有罪过的这件事。不过其中这个儿女和父母,是不可以有这些事情,不可以有这个淫欲的事情。那么怎么知道呢?就是他们到树下去,这个男女见面就想要做这种事,就到树下;如果他们是父母的关系,母女和父母的关系,那这个树就表示反对,树可以知道,会知道这件事。若没有父母的关系,这个树就自动的给他覆障,树会为他做这件事,那么就是这样子。

 

寅二、例大力鬼等(分二科) 卯一、例

如三洲人如是;大力鬼及欲界诸天亦尔。

这个「三洲人」,就不包括北拘卢洲。「三洲」的「人」是这样有摄受妻妾、施设嫁娶的事情。那么「大力鬼及欲界诸天」也是这样子,也有施设嫁娶事情,「诸天」也是这样子的,摄受妻妾、施设嫁娶的事情,「大力鬼及欲界诸天亦尔」。这鬼里面说有「大力鬼」,那么没有大力的鬼,恐怕就是不行了,不能摄受妻妾,就没这个事。

 

卯二、简

唯除乐化天、及他化自在天。

这个欲界诸天就是最高的二层天,是例外的,他们不摄受妻妾、施设嫁娶,没有这个事。大概这个也可能就是欲心轻的关系,也可能是这样的。

 

丑三、欲天出生差别(分二科)  寅一、简依处 

又一切欲界天众,无有处女胎藏。

第三科,是「欲天出生」的「差别」。第一个「简依处」。这个于「一切欲界天众」没有「处女」的「胎藏」,没有这件事。所以他们天上的女人不怀孕,没有这件事。

 

寅二、明差别

然四大王众天,于父、母肩上,或于怀中,如五岁小儿,欻然化出。三十三天,如六岁。时分天,如七岁。知足天,如八岁。乐化天,如九岁。他化自在天,如十岁。

「然四大王众天,于父、母肩上,或于怀中」,这第二科说这个「明差别」。这胎藏是个依处,这底下说出生的差别,那么没有胎藏,他们小孩怎么样的出世间呢?就是「于父母」的「肩上,或」者在「怀中」。「如五岁小儿,欻然化出」,忽然间就出来个「小儿」有「五岁」那么大,这是「四大王众天」的情形。

「三十三天」,也是于父母肩上,或于怀中,「如六岁」的小儿忽然,「欻然化出」。「时分天,如七岁。知足天,如八岁。乐化天,如九岁。他化自在天,如十岁」这样子,这个化生的情形简单。所以大家都是人,但是由于这因的不同,果也是不一样,天上的人善法比人间是强一点。

 

壬六、生建立(分二科)    癸一、辨差别(分二科) 

子一、三种欲生(分二科)  丑一、标

复次,生建立者:谓三种欲生。

这是由第四卷出来的这一科,那么这是第六科「生建立」是这样。「谓三种欲生」,这个「生」的「建立」,先「辨」他的「差别」,然后就结束了。有「三种欲生」、「三种乐生」的差别。现在先说「三种欲生」。

 

丑二、释(分三科)  寅一、第一欲生(分二科) 

卯一、释(分二科)  辰一、别辨相

或有众生,现住欲尘,由此现住欲尘故,富贵自在。

这个「生建立」,究竟是说的什么呢?这底下要详细的说出来。「或」者「有」的「众生」,他们是所享受的境界是「现住欲尘」,就是现在已经存在的,这种享受五欲的境界,已经有了,什么样样都是现成的。「由此现住欲尘故,富贵自在」,他们在这个现有的「欲尘」上面「富贵自在」,特别的丰富,也特别的尊贵,或者是贵重的意思。贵重,当然你若爱他,就是贵重他;你若不爱他,就不见得了。那么有自在安乐的享受,这是一种欲生,这是现受欲尘生的众生。

 

辰二、出种类

彼复云何?谓一切人,及四大王众天,乃至知足天。

这底下说明谁是现受欲尘的众生呢?「彼复云何」,「彼」这个这样的众生,是怎么回事情呢?「谓一切人」间的人,「及四大王众天,乃至知足天」。

 

卯二、结

是名第一欲生。

就是到了兜率天,就是「第一欲生」,就是现受欲尘生。这个人间的事情,似乎由于这个工业的,科学的发展,也有多少的变化,也不是全是现成的,也有多少变化。

 

寅二、第二欲生(分二科)  卯一、释(分三科)  辰一、别辨相 

或有众生变化欲尘,由此变化欲尘故,富贵自在。

这是「第二」种「欲生」。「第二欲生」是怎么样呢?「变化欲尘」,就是把这个「欲尘」变化一下,随他自己的意愿「变化」出来种种的「欲尘」。这个「变化欲尘」怎么讲法呢?这个「变」,就是已经有的「欲尘」的境界,再随意的变现,随意的转变,已经有的「欲尘」把它变化、变化,变一变。「化」,是原来没有的,忽然间有了,化现出来,这个「变化」有这样不同的意思。总而言之,他不愿意享受现有的欲尘,要变化他这样子,那么有「富贵自在」的境界,这样子的众生。

 

辰二、出种类 

彼复云何?谓乐化天。

「彼复云何?谓乐化天」,这一种众生是谁呢?就是「乐化天」,这一天的众生是这样子的。

 

辰三、释所由

由彼诸天,为自己故,化为欲尘;非为他故,唯自变化诸欲尘故,富贵自在。

「由彼诸天,为自己故,化为欲尘;非为他故」, 这底下解释出来,他为了「自己」的享受,所以变化出来很多的「欲尘」,不是为他人变化的。「唯自变化诸欲尘

故,富贵自在」,所以叫做「自变欲尘」的众生,这样子。

 

卯二、结

是名第二欲生。

是结束这一段。

  

寅三、第三欲生(分二科)  卯一、释(分三科)  辰一、别辨相

或有众生,他化欲尘,他所化诸欲尘故,富贵自在。

这是「第三」种「欲生」,就是「他化欲尘」的众生。这一类众生是怎么回事呢?「他化欲尘」。由他人,由「他」,这个「他」这个字看下边还有一个特别的意思。「由他所化的欲尘故,富贵自在」,得大安乐、得大快乐。

 

辰二、出种类 

彼复云何?谓他化自在天。

「彼复云何」呢?这底下又解释。「谓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是有这样的享受。

 

辰三、释所由

由彼诸天,为自因缘,亦能变化。为他因缘,亦能变化。故于自化,非为希奇。用他所化欲尘,为富贵自在,故说此天,为他化自在。非彼诸天,唯受用他所化欲尘;亦有受用,自所化欲尘者。

这是辰三,第三科解「释」他的原由。「为自因缘,亦能变化」,这一类的众生「他化自在天」,他为了自己的享受的原因,他也能变化。「为他因缘」,也「能变化」,这个是和前面乐化天不同。「故于自化,非为希奇」,为自己变化那不算希奇的事情。「用他所化欲尘,为富贵自在,故说此天,为他化自在。非彼诸天,唯受用他所化的欲尘;亦有受用,自所化欲尘」的是这样子。那么这上面说他所,「为他」所「化」,结果也还是自己享受,还是自己享受,这是动机不同。

 

卯二、结

是名第三欲生。

这个「三种欲」,这「欲」,就是色、声、香、味、触这五欲,在五欲上有享受,有如意的享受,这是「三种欲生」,三种欲乐的众生,这是指欲界天,人间也在内,人间的人及四大王众天,乃至他化自在天,这都是欲生。这一科说完了。现在第二科「三种乐生」。

 

子二、三种乐生(分二科)  丑一、标

复有三种乐生。

「复有三种乐」的众「生」,这一科先是「标」。底下解「释」,先解「释」第一乐生。

 

丑二、释(分三科)  寅一、第一种乐生  

或有众生,用离生喜乐,灌洒其身,谓初静虑地诸天,是名第一乐生。

「或」者「有」的「众生」,他是这个「第一乐生」的众生是什么乐呢?不是欲界的欲乐,是色界天上的三昧乐。这三昧乐,三昧里面有喜乐,这个是属于「离生喜乐」的,离开了欲界的欲,升到色界初禅得到的喜乐,这个喜乐就像是在水里面,这个水「灌洒其身」那样全身得到水的滋润,那么样的普遍的快乐。「谓初静虑地」的「诸天」,那三层天都是这样子,「是名第一乐生」。

 

寅二、第二乐生

或有众生,由定生喜乐,灌洒其身,谓第二静虑地诸天,是名第二乐生。

「或有众生,由定生喜乐,灌洒其身,谓第二静虑地诸天」: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净光天。极净光天旧的翻译叫光音天,旧的翻译叫光音天,这句话也是很妙。光音天这个「光」,应该是放出光明来,在光明里面有声音就说话了,有这样事情。但是我们现在人的世界,也有一种事情,就在光明里面有字,有文字也等于是说话了,也可以说是光音,但那样我们还是自己从身体里面发出声音说话,这是「是名第二乐生」。

 

寅三、第三乐生

或有众生,以离喜乐,谓第三静虑地诸天,是名第三乐生。

「或有众生,以离喜乐」。「第二乐生」,「用定生」的「喜乐」就是高过了「第一乐生」。现在说「或有众生,以离喜乐,灌洒其身」,「离」开了「喜」而有乐,就是离喜妙乐地,这样的乐在三界里面是最殊胜,「灌溉其身」这是「第三静虑地」的「诸天」,「是名第三乐生」。这可见欲界诸天和色界诸天的乐,果报若和人间比,人间的就是差很多。人间辛辛苦苦的享受欲乐,诸天是自然的果报,这是太微妙了。所以人的确是应该要努力,我们人为改善自己的生活要再努力,再努力升到欲界天、升到色界天上好的多。人间这个身体容易有老、有病,这一下子所有的事情都打折扣了,天上的没有老、病,但是有死亡的事情,「是名第三乐生」。

 

癸二、明建立(分二科)  子一、问

问:何故建立三种欲生、三种乐生耶?

这底下前边是辨「三种欲生、三种乐生」的差别。现在第二科「明」这样的「建立」的原因。先「问」。是什么原因要「建立三种欲生、三种乐生」呢?而这个三恶道就不在内,三恶道因为太苦了,所以不建立,这是乐的这个差别。为什么要这样安立呢?

 

子二、答(分二科) 丑一、标列三求

答:由三种求故。一、欲求,二、有求。三、梵行求。

「答:由三种求故」,这个原因在这里说出来。这个「三种求」底下就回答,分二科。第一科「标列三求」。因为有「三种」的希「求」,所以有这样的安立,有这样的差别。那三种求呢?一、是「欲求」,就是欢喜色、声、香、味、触的五欲,就是希求有欲乐的享受,有「欲」乐享受的希「求」,这是一类的众生是这样子。

二、是「有求」,就是要求禅定。禅定有胜妙,超过了欲,更胜妙的禅定乐、三昧乐这样,希求这件事。第三种求呢?是「梵行求」,超过了前边的欲乐、三昧乐,更有殊胜的就是涅槃。「梵」者,涅槃也。这个「梵行求」,这个涅槃不是自然来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地上生出来,是要你要修梵行,修这个八正道才能得到涅槃的。这种人他不希求欲,也不希求三味,希求涅槃,希望成就涅槃的乐。

这个一切众生都是有所求的,没有一个人是无所求,那么这么多的人,这么多的众生有所求,一共就是有这么三类。一个是希求欲,一个是希求三昧,一个是希求涅槃,有这三种求。这三种求里面能得到欲乐,也是乐,能在人间、天上享受欲乐、三味乐;最可怜的就是三恶道了,三恶道是不在这三求之内的,那三恶道的人勉强的说就是属于「欲求」。「欲求」不讲道理就跑到三恶道里去了。讲道理的希求欲乐是能成功的,不要伤害别人,那么我再去受持三皈、五戒、修学十善,就能得到人间的乐和天上的乐;若不讲道理去希求欲乐就糟糕了,就跑到三恶道去了。那么这是佛菩萨的大智慧,观察一切众生的求,有这三类的差别。这是「标」。底下「配释」他们的不同,先配属「三种欲生」。

 

丑二、配释差别(分二科)  寅一、正配属(分二科) 卯一、三种欲生

谓若诸沙门,或婆罗门,堕欲求者;一切皆为三种欲生,更无增过。

「谓若诸沙门,或婆罗门,堕欲求者」:说是若是在人间有出家的「沙门」,就是外道里面有出家的称为「沙门」;在家的称「婆罗门」。「堕欲求者」,他们内心的思想,是属于「欲求」这一类的。「一切皆为三种欲生」,那么所有的这些人,都是为了「三种欲生」,那就是前面第一种「三种欲生」。「更无增过」,更没有超过这三种的,没有了,想要希求欲乐的就是包括在三种之内,「三种欲生」。


卯二、三种乐生

谓若诸沙门,或婆罗门,堕有求者;多分求乐,由贪乐故,一切皆为三种乐生。

就是初禅、二禅、三禅,就是这么多,求三昧乐的就到此为止了。

 

寅二、简建立(分二科)  卯一、明寂静处

由诸世间,为不苦不乐,寂静生处;起追求者,极为珒少。故此以上,不立为生。

「由诸世间,为不苦不乐,寂静生处;起追求者,极为甚少」,那么超过了三禅之上,到第四禅以上的时候,就是他们不高兴这个乐,他们欢喜那个「不苦不乐」的「寂静」的境界。也没有苦、也没有乐,而内心里面没有欲,还没有寻、伺、喜、乐的这些扰乱、动乱的境界,所以叫做「寂静」,「寂静生处」。「起追求者」,欢喜「追求」这样寂静乐的人。「极为珒少」,特别的少,特别少。若这样说是第四禅以上,那天人就少了,应该是少数的。「故此以上,不立为生」,所以从第四禅以上,就不建立为乐生了。那么「三种欲生、三种乐生」都在这以下,就是这样子安立。

 

  卯二、辨梵行求(分二科)  辰一、正梵行求

若诸沙门、或婆罗门,堕梵行求者;一切皆为求无漏界。

「若诸沙门、或婆罗门,堕梵行求者」,这个前面「欲求、有求」解释完了。这底下解释第三种「梵行求」。这个第三种的「梵行求」是什么意思呢?这底下解释,「辨梵行求」分两科。一、「正梵行求」,二、「邪梵行求」。先说这个「正梵行求」。「若诸沙门、或婆罗门,堕梵行求者」,属于「梵行求」的人,就是他们感觉到「欲求」也并不理想,也是多诸苦恼。「有求」虽然这个三昧乐也是不错,但是有无常的问题,到时候又结束了,又回到轮回里面受苦,所以也是不圆满,不圆满所以发心希求涅槃,所以叫做「堕梵行求」。「一切皆为求无漏界」,这一类的众生,他们所希求的一切一切都是「为」了求「无漏界」,就是没有烦恼,没有烦恼的清净世界。当然主要是无我,能够有无我的智慧,达到了无漏的世界,这就是一切圣人的世界,这一切「无漏界」包括声闻、缘觉、菩萨、佛都在这里,这样子,那么这一部分那就是佛法了。

 

辰二、邪梵行求(分二科)  巳一、显有上

或复有一堕邪梵行求者:为求不动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起邪分别,谓为解脱。当知此是,有上梵行求。

「或复有一堕邪梵行求者」,这是第二科。前面是「正梵行求」就是佛法。可是还有一个「堕邪梵行求」,就是不是正梵行求,是错误了。「为求不动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起邪分别,谓为解脱」:这是说这个「邪梵行求」。「或复有一堕邪梵行求」的人,那么这样的人他们也是不高兴这个欲,也不高兴三昧乐。不高兴欲乐、也不高兴三昧乐,那么就「求」这个「不动」。

「求」这「不动」这个《披寻记》的解释,把这个「不动」,是解释「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名之为「不动」。要那样解释就把第四禅丢弃、丢掉了;前边三禅以下那是乐生,那么第四禅天是属于就不在内了,就没有了,所以把这个「不动」这个字,就是指这第四禅说。

若是对这欲界,欲界因为向外攀缘都是动乱的境界,这样说初禅、二禅、三禅也可以说是「不动」。但是要对第四禅说,前三禅也是动,有寻、伺、喜、乐的扰乱,所以也是动;唯独第四禅来没有寻、伺、喜、乐的扰乱了,所以也可以名之为「不动」。那么这个无色界的四空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非想处天,那也是「不动」,也没有寻、伺、喜、乐的扰乱,也是「不动」。那么这个「堕邪梵行求」的人,他们就是求什么呢?求这个第四禅的寂静,「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非想处的寂静」,他们为什么这个样子求呢?他们「起」了「邪分别」,不正确的想法。「谓为解脱」,认为这就是涅槃了,这个沙门、婆罗门有这样的错误的想法,那么那是「邪梵行求」。「当知此是,有上梵行求」。

 

巳二、指无上

无上梵行求者:谓求无漏界。

这底下加以简别。说知道他们对「邪梵行求」的人,他就是成功了,他那个梵行求不究竟,在他们以上,还有更高的、更美满的涅槃的境界,这是「邪梵行求」。「无上梵行求者:谓求无漏界」,那就是大涅槃的境界,可以说是「无上」,这是最殊胜、最圆满的,是「无上」。所以菩萨发了无上菩提心度化众生,『我皆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因为这是最圆满的。前面的「欲求、有求」都是不满,所以菩萨不愿意给你一个不圆满的乐,给你一个圆满的乐,皆以无余涅槃而灭度。这是发无上菩提心的人是有这样的简别。如果说这个佛教里发无上菩提心的人,他自己「求无漏界」,「无上梵行求」,给别人,给你一个欲界的乐,给你一个色、无色界天上的乐,这个「无上梵行、无漏界」不给,这个菩萨这个菩提心是这样子吗?

 

壬七、自体建立(分二科)  癸一、总标

复次,自体建立者:谓于三界中,所有众生,有四种得自体差别。

这是第七科。第七科「自体建立」。这个「自体建立」这一科,这里面分二科。第一科,是「总标」。第二科,是「别释」。这个前边第四卷初,有个「界建立」,「界建立」里面第一科是「数建立」。第二科「处建立」。第三,是「有情量建立」。第四,是「有情寿建立」。第五「有情受用建立」。第六,是「生建立」。现在是第七科「自体建立」。这个还有个第八「因缘果建立」,这是下边。现在是自体建立。

「自体建立」是什么呢?下边解释「谓于三界中,所有的众生,有四种得自体的差别」:这个「自体」,就是身体,你自己生命的果报,这个生命体「有四种」差别,这是「标」出来。底下「别释」分四科。第一科「唯由自害」,先「标」出「来」它的「差别」。

 

癸二、别释(分四科)  子一、唯由自害(分二科)  丑一、标差别

或有所得自体,由自所害,不由他害。

「或有所得自体,由自所害」,或者有的众生,他所得的生命体,这个生命体「由自所害,不由他害」。这个生命体都是有寿命的,这个寿命或者活几百岁、几千岁、几万岁,或者怎么样,但是也有会中夭的,寿命没到就死掉了,而这个死掉是怎么死的呢?「由自所害」,由于他自己没有智慧,愚痴害死了自己。「不由他害」,并不是别的人伤害他,这是「标」出来。底下就解释,「列出种类」。

 

丑二、列种类(分二科)  寅一、戏忘天

谓有欲界天,名游戏忘念。彼诸天众,或时耽着种种戏乐,久相续住、由久住故,忘失忆念。由失念故,从彼处没。

「谓有欲界天」,这是欲界天。「名游戏忘念」,这个叫做这个「戏忘天」,他「游戏忘念」,这个天的名字叫做「游戏忘念」。他怎么叫做「游戏忘念」呢?「彼诸天众,或时耽着种种戏乐」,他们就是染着种种的游戏、种种的娱乐。「久相续住」,他不知道休息,一直的耽着这个戏乐的事情,一直相续的在戏乐里面耽着。「由久住故,忘失忆念」,使令他的身体的功能被伤害了,就是失念,失掉了忆念了。「由失念故,从彼处没」,就死掉了。这「忆念」,是第六意识的功能,那么若我们人间的人的语言,就是脑。这个脑你常常的染着戏乐,这个脑的功能受伤害了,就失掉了忆念,那么就「从彼处没」,就死掉了,所以叫做「游戏忘念」,或者就叫做「戏忘天」。这个「戏忘天」就这样自害,这叫做「由自所害,不由他害」,他的死亡是这样子,这个中夭的原因是这样子。

 

寅二、意愤天

或复有天,名曰意愤。彼诸天众,有时展转,捔眼相视。由相视故,意愤转增,意愤增故;从彼处没。

「或复有天,名曰意愤」,叫做「意愤天」。这个名字叫「愤」,这个「愤」,就是「愤」者,怒也;愤怒的愤叫「意愤天」。「彼诸天众,有时展转,捔眼相视,由相视故,意愤转增,意愤增故;从彼处没」原来也是这样的。「或有天」的名字叫做「意愤」。「彼诸天众」,有的时候「展转」,就是彼此「展转」,我是瞪你一眼、你瞪我一眼,或者就是这样意思。这么样「由相视故」,这个「相视」,是不正常的「相视」,所以是互相瞪、瞪眼睛。

这个「意愤转增」,他内心里边的这个相瞪就有点儿不友好,那么「相视」这样一「相视」,使令内心的愤怒就展转的增长了。「意愤增故」呢?「从彼处没」,就是从那里就死掉了。所以这叫做「唯由自害」,唯独由自己伤害了自己。这两层天有的地方把它排在四王天以下,就须弥山下面,由下面有四层极,我们以前讲过,其中就是有这个名字。但是在其它的《阿毗达磨论》上面,就是排到这个夜摩天、兜率天也是也有这种天,也有这种「戏忘天、意愤天」的事情。

那么我们唐朝的像窥基大师那个同一时代大德的解释,就说这个「意愤天」和「戏忘天」,如果是「自害」这里面有点问题。有什么问题呢?这个欲界天,这个地居天,若是把它排在四天王天以下,那么说他「自害」,「唯由自害」这个话不合道理。因为他们若和阿修罗作战,有可能被阿修罗杀死了,那么不能说「唯由自害」,也应该有他害在内的。而现在这里说「唯由自害」呢?就是通于空居天了。通于空居天,因为空居天不和阿修罗作战的,所以没有他杀的问题。这样说所以是通于就是通于欲界六天,通于欲界六天。但是在四王天以下的「戏忘天,意愤天」,应该是俱害,也是自害、也是他害,应该是俱害。若是空居天唯有自害,应该是有这样分别。这是说「唯由自害」的这一类,这底下「唯由他害」。

 

子二、唯由他害(分二科)  丑一、标差别

或有所得自体,由他所害,不由自害。

他自己不伤害自己,不伤害自己,「唯由他害」。这是「标差别」。底下第二科「列」出来「种类」。

 

丑二、列种类

谓:处羯罗蓝、遏部昙、闭尸、键南位,及在母腹中,所有众生。

「谓:处羯罗蓝、遏部昙、闭尸,键南位」,这一类的众生,这在母腹里面。「及在母腹中,所有」的「众生」,这一类的众生他们不自害。「不是自害,唯由他害」,那么就是所谓堕胎,就是把他害了;或者是有人、有别的人来使令他堕胎,怎么怎么的这些事情,是「不由自害」,「唯由他」所「害」这一类众生。。

 

子三、由自他害(分二科)  丑一、标差别 

或有所得自体;亦由自体,亦由他害。

这是第三种。

 

丑二、列种类

谓即彼众生,处已生位。诸根圆满、诸根成熟。

这第三种,「谓即彼众生,处已生位」,不是在胎里面,已经出生了,在这个阶段里面。「诸根圆满」了,他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成熟」了。「诸根成熟」了,有知识了,知识成熟了这样的人,这样的众生可能他自己要自杀、要自害,也可能为他人所杀害,所以这是属于第三句,「由自他害」。下面是第四句,「非自他害」。

  

子四、非自他害(分二科)  丑一、标差别 

或有所得自体,亦非自害、亦非他害。

这样的众生,这是谁呢?

 

丑二、列种类

谓色、无色界诸天,一切那落迦,似那落迦鬼,如来使者;住最后身。慈定、灭定、若无诤定、若处中有,如是等类。

「谓色、无色界的诸天」,「诸天」是没有这种事情,也不自害、也不他害。「一切那落迦」的众生,和「似那落迦」的「鬼」众生,还有「如来」的「使者」。「如来」的「使者」,没有人能杀害他了,他也不自害,没有人能杀害他。

这个地方有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讲一讲也好,讲一讲这故事。这个故事在《大毗婆沙论》上也有,《大般涅槃经》上也是有,有这个故事。就是有一个大富长者,佛在世的时候大富长者,大富长者当然他的太太没生孩子,没生孩子一直的希望有孩子,可是一直是没有。没有,那么就到这个外道那里去问,问这个大老师我会不会有儿子?我的太太能不能怀孕?能不能生孩子?外道说给他算一算没有,你是没有儿子、也没有女儿。没有,就回到家里去,心里很不高兴,但是他太太和比丘尼有点来往。有一天这比丘尼来了,正看见他的先生在那里愁眉苦脸的,不高兴。那么就问他太太说:你先生为什么这样子?如此如此一说。这不应该这样子,外道懂得什么呢!去问佛嘛,佛是一切智人,你去问佛。他太太说:好!就告诉他先生说去,他先生说:好!好!好!就说看看有没有希望,那么就是到佛那儿问。佛说:你有儿子!有儿子的。他心里很欢喜,那么就回到家里。

隔了多久,他太太真是怀孕,怀孕了心里又有顾虑,是男孩子?是女孩呢?希望是男孩子,不要是女孩子,人心里是这样的,重男轻女有这种想法。那么又到外道那里去问,说是我太太怀孕了,是男孩子?是女孩子?一算是女孩子,不是男孩子。那么他心里还是不高兴,那么但是这一回,自动会有这种分别心,去问佛去。佛说:你是男孩,不是女孩,而且你这个儿子非常的有福报,福报非常的大。他心里面非常欢喜,请佛吃饭。这一天吃饭,请佛吃完饭了,就佛和大众僧就离开了。那么外道就听说了,说瞿昙说他是男孩,得大欢喜,这一下子他去信佛了,不相信我们了,那么心里面说怎么办呢?就打主意。

这一天,这个长者就遇见外道,你说错了,瞿昙佛是说我的太太怀的是男孩,将来还有大福报;你们说是女孩,不对!那么这外道也是很有名气的,尼犍子外道会算的。我们看这个三藏唐玄藏《三藏法师传》,到了印度好多年以后,也是到了尼犍子,算一算,看《玄藏法师传》有这一段。那么尼犍子说:我算的很灵的。我算一算你瞿昙说是男孩,这男孩不吉祥,将来会败你的家产的,你不要那么得意。这一说他就又是愁眉苦脸的不高兴;说是你不要愁眉苦脸,我有办法,给你吃药会好转。可见这个长者是没有头脑,这个人智慧差,他就给她吃这堕胎的药,这长者也就相信他的话,就给他太太吃,一下子把他的太太毒死了,还没有降生就死了。

这个长者苦恼的很,就办后事,把她抬到郊外去用火烧。当然这件事很快的佛就知道了,大众僧知道了,佛就告诉阿难通知,准备我要去,要到这个火葬这个地方去。有些相信佛的这些在家居士,就对佛说:已经死了,佛不要去了,何必还去参加这件事。佛说:『我自知时,如来者:言无虚妄是谓如来』,我说他会得儿子,就是会得儿子的,我说的话是真实不虚,你顾虑什么呢?这时候就去了。

到那儿去了,那么这个长者就看佛来了,就是不高兴。你说我太太会生个男孩,还生什么男孩都死掉了,还生男孩,生个儿子,还有福报的。佛说:『我是如来,言无虚妄,名为如来』,我说你能得儿子,就是能得儿子。那么这时候这个火已经燃烧起来了,火烧得很猛,就看着这个他的太太腹部裂开了,就出来了一个男孩,坐在火里面,就像一个鹦鹉鸟坐在莲花上似的。那么一看见了,心里欢喜,欢喜啊!但是在猛火里面,谁敢动?这时候佛就叫这个耆婆,耆婆是个医生,佛在世的时候是个大医生,说:你去!你去把这个把这个小孩把他捧出来。这个耆婆当然是信佛的人,佛说去,他也就完全做。外道说:你不可以去,这火烧死你。耆婆说:我信佛,佛叫我去没有事。那么他就到那去,像入清凉池似的,到猛火里面像清凉池,然后把这小孩就捧出来了。

捧出来了,那么这底下的说法又不一样,我们就说这一种。这个长者很欢喜,真是能得到儿,欢喜就问佛,请佛给取个名字吧。佛说:他在猛火里面生,就名为苏提,苏提,中国话就是火,苏提。

这里面说「如来使者」,这个耆婆是「如来使者」,如来派他去做这件事,就是佛的使者,所以不会死的,所以也不是「自害」,也不「他害」,这「如来使者」。这「住最后身」的菩萨也不会「自害、他害」,也没这件事。「慈定」,入了慈三昧的时候,四无量心,慈、悲、喜、舍这三昧。三昧是在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乃至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里面,修这个慈三昧,修慈三昧的人也是不「自害」、不「他害」,有大功德。「灭尽定」的人,入了「灭尽定」也是不可以,也没有受害的这种事情。这个「若无诤定」,「无诤三昧」,须菩提尊者「无诤」三昧的意思。「若处中有」的时候,「如是等类」都是,你不可以,不可以害。

这是说得初果的人,得初果的人,他在中有的时候,处胎的时候到住中有的时候,都是不可以害的,也没有「自害、他害」这些事情,「如是等类」。这是说这众生有这么多的类别,有「自害」、有「他害」,或者也「自害」、也「他害」,「非自害」、「非他害」,有这种四类众生的差别,这个四种的「自体建立」的差别。下面就是第八科「因缘果建立」。


{返回 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五 (4)
下一篇: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五 (6)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一 (2)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八 (7)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三 (9)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五 (3)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五 (1)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一 (6)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三 (10)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一 (7)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一 (10)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三 (6)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我最近三天诵完“大悲咒”二十遍后,怎么出现心烦的症状?[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与海空上师关于戒的问答[栏目:海空法师]
 不思议解脱──菩萨的关怀与正义[栏目:昭慧法师]
 佛法是生命的礼物[栏目:传喜法师]
 房子很漂亮,却盖在地震带上[栏目:净界法师]
 精诚礼忏 智慧日增 (民国 明印)[栏目:释门法戒录]
 通过佛力所有问题都能解决[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菩萨指引我,来到我生生世世不悔的家[栏目:禅林衲子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