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初级佛学教本 第十七 四圣谛
方伦居士 著
{返回 初级佛学教本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223

第十七 四圣谛

诸佛说,总不离四圣谛的范围。谛是真理义,四圣谛亦称四真谛,或四谛法,释尊成道后,首先在鹿野苑 (1),为五比丘 (2) 说此法,嗣后对于当机者 (3),又复重说三次,称为三转*轮 (4)。

四圣谛就是苦、集、灭、道、四法。苦谛是指一切众生,轮回六道时,心身上所受的诸苦,这些苦,都是属于逼迫性。集谛是指一切众生,在身口意上,所集起的一切思想和行为,这些惑业,无量无数,都是属于招感性。灭谛是指一切圣者,经修道后,所证得的涅槃 (5),其境界永恒净乐,无论小乘或大乘的涅槃,都是属于可证性。道谛是指一切圣者,趣向涅槃时,所修的正法,无论声闻道,缘觉道,抑或菩萨道,都是属于可修性。

若照因果说:集是苦的因,苦是集的果,由有过去的集因,乃有现在的苦果,这是世间迷界的因果。行人觉悟诸行无常,思欲出世,由是乃修道入灭,永证真常悟界的因果。这流转和还灭的两重因果,包括出世一切诸法,罄无不尽。

若顺入世和出世的因果次序言之,应该是集、苦、道、灭。佛所以先说苦谛,后说集谛者,乃欲行者:先厌于创深痛钜的苦,然后再告以苦的由来,乃出于集,使其不敢再作,这是儆惕过去的方便教法。所以先说灭谛,后说道谛者,乃欲行者:先欣于清净安乐的灭,然后再告以灭的由来,乃出于道,使其勇于向前,这是策励将来的方便教法。

【注释】

(1) 鹿野苑,在中天竺波罗奈国,为佛最初说四谛法,度五比丘之处。
(2) 佛最初所度之五比丘。一、陈如,二、额,三、跋提,四、十力迦叶,五、摩男俱利。
(3) 佛的说法,契当众生的根机,使之获益,谓之当机。
(4) 佛成道后,首在鹿野苑,说四谛法,度五比丘,是为初转*轮。嗣又重说三次,故亦称三转*轮。一、示转:佛对利根者说: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灭,可证性;此是道,可修性,使其一闻即悟。二、劝转:佛对中根者说: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使其信受奉行。三、证转:佛恐钝根人,仍不能信解,于是便引已为证,以明非虚。即: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修,使其破除疑虑。
(5) 又译作泥洹、或灭、灭度、解脱等,为圣者所证的究竟境界。


【习题】

(一) 释尊最初说四谛法,度五比丘,是甚么地方?
(二) 佛转四谛*轮,有示转、劝转、证转之别,试述这三转的不同处。
(三) 四圣谛的内容,是那四法?
(四) 四圣谛中,何谛为何谛的因?何谛为何谛的果?
(五) 佛于四圣谛的两重因果中,皆先说果,后说因,此是何意?


{返回 初级佛学教本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初级佛学教本 第十八课 声闻四果
下一篇:初级佛学教本 第十六 僧与六和敬
 初级佛学教本 第八课 弥勒菩萨
 初级佛学教本 第十九、二十、廿一课 综合指要
 初级佛学教本 第五课 如来十号
 初级佛学教本 第廿五、廿六、廿七课 综合指要
 初级佛学教本 第十九课 缘觉乘和十二因缘 (一)
 初级佛学教本 第二十七课 五蕴皆空
 初级佛学教本 第卅一、卅二、卅三课 综合指要
 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课 释迦牟尼佛(二)
 初级佛学教本 第六课 佛法
 初级佛学教本 第二课 释迦牟尼佛(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柒壹 不起妄情[栏目:老和尚的禅机之饮水思源]
 暴风眼中有平安—SARS后的心灵对话 SARS风暴中见真情[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智慧对话]
 一个职业股票操盘手的心魔[栏目:佛网文摘]
 失恋自杀...我该怎样去点化这种人?我这么执著地帮助他,是不是我自己的问题?[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只见他非 不见己过[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怎样才是真正皈依[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九]
 学习弥勒菩萨的“留惑润生”精神(达亮法师)[栏目:弥勒菩萨专题文集]
 《修心八颂》讲文七 愿惜此宝 上[栏目:宽见法师]
 踏上心灵幽静 第8章 在觉察中演出 打开核心[栏目:杰克·康菲尔德]
 信心不坚的人,难以识得菩萨[栏目:慧光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