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台世界 初级佛学 第六课 四圣谛(二)集谛
 
{返回 基本佛学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424

第六课 四圣谛(二)集谛


【集谛】──
   「集」有招集、集聚之义。集是苦的因,能招感、集起生死苦果,如贪、瞋、癡等烦恼,能集起三界六趣之苦报,故名「集谛」。

   今生的苦报,是由于过去所种的集因,集合过去的善业、恶业,而有今生的善报、恶报。若想远离三苦、八苦等种种苦报,就要了解苦从何来?苦从「集」而来,集就是苦的因,所以必须从因上努力去断集,才能脱离种种苦果。

   自心所生的贪、瞋、癡、慢、疑、邪见等诸烦恼,能驱使众生造作种种恶业,招集无量的苦果。众生烦恼众多,在此仅列举「十使」--「五利使」、「五钝使」为例,来说明集谛。

 

【五利使】
   「使」,有驱役之义,能驱使众生流转三界。「五利使」乃不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理,思想知见错误所产生的烦恼。此五种错误的见解为:

一、身见:于四大五蕴假合之身,执着为实我,于自身产生种种妄想执着。

二、边见:「边」即是落入两边,如「断见」、「常见」。「断见」即认为人死如灯灭,执着死后一切断绝。「常见」为执着死后仍常住不变,如认为人死之后,依旧投胎为人,狗死依旧为狗等错误见解。

三、邪见:拨无因果,否定因缘果报之理,认为世间实无四谛、因果之理,造恶不受恶报,为善不得善报等错误知见。

四、见取见:以错误知见判断事物,却认为自己之谬解最为优越。

五、戒禁取见:以各种非道、不如法之戒禁,为生天之因或涅槃之道,非因计因,非道计道。例如:见牛、鸡等升天,以为持牛戒或鸡戒等,为生天之因,即为非因计因之戒禁取见;又如修断食等种种苦行,以为涅槃之道,即为非道计道之戒禁取见。

   上述五项见惑,乃知见错误所生,因为来得快、断得也快,故称为「利使」。

 

【五钝使】──除瞋恚心
   「五钝使」,即贪、瞋、癡、慢、疑等五种烦恼;由于生生世世长久薰染,以致成为习气,故须下一番功夫,才能转化、去除。此五种烦恼,因来得慢、去除亦慢,故称为「钝使」。「五钝使」为:

一、贪:指众生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或财、色、名、食、睡等五欲境界,产生执着贪爱的妄想心。

二、瞋:对于违背自己所贪爱执着的境界,产生恼怒、厌恶等心念。

三、癡:心念混混沌沌、无有智慧,例如:不明白三世因果、不知道人人本具佛性、不了解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所生。佛法之智慧,并非一般世间所指之聪明才智,而是要明白因果、心性、缘起等佛法真理,若不明了,则属愚癡无智。

四、慢:指目空一切,眼中无人,贡高我慢,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轻慢别人等心态。

五、疑:对于一切人、一切事都不信任,心怀疑虑,妄生猜忌,是非纷起,因此生诸烦恼,造作恶业。例如怀疑众生本具佛性,或怀疑佛法的道理,无法信受奉行等等。

 

【结论】
   佛经云:「有此则有彼,无此则无彼;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由于有集的因,而招感生死轮迴等种种苦果。若欲免离烦恼、生死,除了不造恶因之外,更应发广大愿心,勤修六度万行等自利利他之行,经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如此精进,定能圆成佛道,普化有情!

 

【习 题】
一、 简释「集谛」之意义?
二、 何谓五利使?并分别举例说明。
三、 何谓五钝使?并分别举例说明。
四、 「钝使」与「利使」有何差别?
五、 世间所讲的愚癡与佛法认为的愚痴,有何差别?
六、 如何做到「知苦断集」?


{返回 基本佛学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台世界 初级佛学 第七课 四圣谛(三)灭谛、道谛
下一篇:中台世界 初级佛学 第五课 四圣谛(一)苦谛
 中台世界 初级佛学 第三课 释迦牟尼佛
 中台世界 中级佛学 第四课 吃素与学佛
 中台世界 初级佛学 第八课 八正道(一)
 中台世界 中级佛学 第十三课 普贤十大愿王(二)
 中台世界 初级佛学 第六课 四圣谛(二)集谛
 中台世界 中级佛学 第十课 六波罗蜜(三)
 中台世界 初级佛学 第七课 四圣谛(三)灭谛、道谛
 中台世界 初级佛学 第二课 禅修的意义与方法
 中台世界 中级佛学 第三课 慈悲观(二)四无量心
 中台世界 初级佛学 第四课 中台四箴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乘庄严经论卷第五[栏目:无著菩萨]
 放生受益[栏目:放生心得]
 福德日记10月12日─不要堕胎[栏目:福德日记]
 相应51经 食经[栏目:相应部 46.觉支相应]
 生活禅的真谛[栏目:净慧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七四七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八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0八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四集]
 略论因明学在民国汉传佛教复兴运动中的作用[栏目:李尚全教授]
 印祖故事 24、太虚度夏普陀山,印公赠诗欲玉成[栏目:常惭愧僧印光法师的故事]
 有书说阿罗汉是自了汉,不会再来投胎做人,为什么又有书说济公等一些高僧大德是阿罗汉转世?[栏目:空谷回音·达照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