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一六、第八识的概要
 
{返回 慈航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91

一六、第八识的概要

  一般说来,都以为“识”属染污而“智”属清净的,其实不然,像有漏智是染,庵摩罗识反而是清净的;但是讲到转识成智,则是指的由染至净。识共有八,在玄奘大师以前有说九识的。第九识为庵摩罗识,即是清净的第八识,是阿赖耶识的本体。
  佛说诸法不出三种范围:(1)因、(2)缘、(3)果。世间任何学术与宗教,都不明因缘之理,因者种子,缘者助缘。佛说诸法皆是“众多因缘”所生,故知一切法须互为因缘,宾主共存,不是独立。但以主要者为因,附带者为缘。若要说因,则一切法皆是“因”;若要说缘,则一切法皆是“缘”。
  例如吾人投生,就是以“阿赖耶”为“因”,父母和合为“缘”,三缘和合则生。这种说法就是佛在大觉中亲证得来,并非臆测。科学家以眼为视觉,耳为听觉,鼻为嗅觉等。然则熟睡中能见物否?能听声否?曰:“不能。”何以故?睡中不能见者,以无眼识故;耳不能闻者,以无耳识故;乃至六识不生,故不起觉。但明天我们何以还会起来?因为六识灭了,还有不灭的阿赖耶(第八识)存在。为何死者不会照常的起来?就在有无阿赖耶识的分别而已。可是死者之灭六识,有先后迟速之不同,或眼识先去,尚能闻声;或耳识先离,尚能嗅觉;或眼耳鼻舌等识先去,还有身识,及至最后刹那,风火等四大分离,气尽身冷时,则阿赖耶识逐渐离去。故作善者,其冷从下而上,头部有热,这种情形,最低限度,得为天人,否则就是往生西方无疑!反之,其冷从上而下,热退于足,则落地狱;如热在中,上下俱泠,则生人道矣。古来大德说:“去后来先作主翁。”就是阿赖耶识来得最早,去得最迟,这话很不错!阿赖耶识含藏善恶种子相,约如左图:
  (图缺)
  上图○是代表善的,×是代表恶的。上四界是四圣道,另六道为六凡道。故“阿赖耶”识,又名为“业识”。
  第八识又分为“三相”:(1)为“自相”,即本体相;(2)为“果相”,即受报相;(3)为“因相”,即“种子相”。“自相”亦名“阿赖耶”,“果相”亦名“毗播迦”,“因相”亦名“阿陀那”。又三位:“自相”为我爱执藏位(现行),“果相”为善恶业果位,“因相”为相续执持位。这三位中“自相”是狭,阿罗汉就没有此位;“因相”最广,佛也仅有此位。所以凡夫共有三位,三乘圣贤有后二位,佛只有最后一位。现在将第八识的三相先来解释一下:
  甲、阿赖耶——自相
  “阿赖耶”是“库藏”的意思,含有包含、遮盖、被覆等意义。它有“能”藏,“所”藏,“执”藏三种表现。
  例如眼看书,眼“能”看,书“所”看。又如纸包粉笔盒子,对粉笔讲,盒子是“能”藏,粉笔是“所”藏;但对纸讲,纸是“能”藏,盒子反成了“所”藏。再譬如说,一个女人对她的子女是“能”藏,对她的母亲是“所”藏,对她的丈夫是“执”藏;执是执着,主观情执的意思。阿赖耶识也是这样的。
  云何有“能藏”表现呢?就是对于种子说,八识是“能”藏。无论善、恶、无记,一切一切的种子都收藏在里面。没有种子,也就没有日常的行为了(现行);我们日常行为,常由前七藏将其印像熏习第八识,使第八识受其影响,好比香熏了之后留下了香气似的,这叫做现行熏种子。熏习的强,影响得也强。举个例子来说明吧!譬如坐火车去台北,同车的人很多,那里能都记得呢?设若车上有一个特别高大的人,那么这一生也不会忘记的。再譬如吃东西,每天吃的菜饭,谁也记不得,偶而吃了一次最怪的东西,永远也是记得的。
  云何有“所藏”表现呢?就是对前七识说,八识是“所”藏,它被前七识“盖覆”了,前七识既然盖覆了八识,所以八识经常不得显露(起现行)。
  云何有“执藏”表现呢?就是八识本来是“无记性”“无我”的,第七识去执着他,因之对第七识讲,八识是所“执”藏。七识的见分,常戴著有色的银镜(无明),去看第八识的见分,以为八识的见分是我,计常,计一,计遍,计主宰,这都是错误的。吾人所以有生死,凡夫之所以凡夫,都是因为这种误“执”而来的。一切烦恼由“我”生起,所以“无我”谓之出世。佛法教我们欲除烦恼必先除去我执;世上本来没有烦恼,都是自己心不空,执着出来的。所以庞居士说:学佛要“心空及第归”哩!
  乙、毗播迦识——果相
  “毗播迦”是“异熟”的意思,又名为“异熟识”。异熟的意义有三:
  (1)异时而熟——熟就是果,以桃子为例来说明。桃子有熟时和生时的差别,由生至熟,时间上不同,三月生,五月熟,由因至果,时间上是相异的。八识也是如此的,以前生的因得今生的果,又今生的因得来生的果(因此第八识又名为业果识),既是隔世成熟的,所以说是“异时而熟”。
  (2)变异而熟——也拿桃子来作譬喻。桃子生时小,熟时渐大,范围上有了大小;生时青,熟时红,颜色上有了青红;生时涩,熟时甜,味道上有了甜涩,总之,由生至熟有了变异。八识因果亦然,听讲愈听而愈熟,善恶愈积就愈多,所以说是“变异而熟”。
  (3)异类而熟——指因果不同类说的。经云:因是善恶,果招无记。所谓无记,就是非善非恶。普通说来,善因招善果,恶因招恶果,如今说善因恶因反招得无记果,这点是很重要的。拿海来作譬喻。世上各处各式的水,川水、江水、河水、香水、泉水、苦水、甜水等,各有各的性质;虽然各别不同,然一旦归入了大海,只成了一样的海水,还能有什么差别呢?再譬如将各种的种子混合起来,这混合物只算无记种子。但是将它播种在地上,则分别发芽而为等流果。所谓黄流出黄水,黑流出黑水,善恶分明曰等流。八识也是这样。我们眼看佛也看凡俗的东西,耳听经也听杀人的事情,因之八识中一切善恶的因都含有。任何人不能说一生都只作了善因或恶因,所以也不能纯受善果或恶果。真正的异熟果只有第八识才是。异熟是指隔世而言。前六识只算异熟生,因为仍然是今生的事。第七识则根本不是异熟。
  讲到果呢——可分五种:(1)异熟果——第八识,纯属有漏。(2)增上果——加增,向上,努力都属此果,但这些都只帮助和扶植的意思。增上有好的也有坏的。(3)士用果——人工果,老师善知识都属此。(4)等流果——因果相续的果。(5)离续果——舍离系缚,离烦恼,这是纯粹的无漏果,也是学佛者希望成就的果。二、三、四、三种果是通有漏和无漏的。
  丙、阿陀那识——因相
  “阿陀那”是“执持”的意思,就是保持一切种子的意思。《摄大乘论》说:阿赖耶是凡,庵摩罗是圣,阿陀那是通于凡圣。种子如下由熏而有者曰自然,自然即无因,如大海高山的生成为无因,乌鸦之黑,鹤鸟之白,都是自然成功,没有原因的,这样说的统统是外道,他是无因果。有始,在理上极难说得通;故佛说,无漏种子是本有,本有故“无始”。无漏种子是本有的,不必待熏习才生的,有漏种子才是由现行熏习而有的。至于六度万行等等修行是不是无漏种子呢?不是,这只是增上缘。无漏种子好比豆种,增上缘好比日光水份肥料土地等。如果没有增上缘,无漏种子不能起现行,但如果阿赖耶识中没有无漏种,增上缘再多也等于零。所以说众生都是有佛性,都可以成佛,仅仅是因为本具无漏种子而已。凡夫由无始无明以来,永远是现行生有漏种子,有漏种子起现行的轮转生死,虽具有无漏种子,没有机会起现行,所以佛才教我们用各种增上缘修行来推开有漏现行,绝灭有漏种子,一句阿弥陀的功效就在此,六度万行的功效亦在此,等到有朝有漏种子统统除尽了,无漏种子自然会起现行而成佛;讲到这里,我们应当怎样的感谢佛世尊,我们应当怎样警惕的向前迈进呢!


{返回 慈航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一七、熏习的资格
下一篇: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一五、第七识的无明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四、佛教与民国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六八、可慰矣蓬勃的佛教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三七、佛教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三五、儒教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七七、临别赠——在星洲欢送会上讲..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六、佛教与民治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一七、怎样才可达到自由平等博爱之目..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九、改造人心以谋世界和平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三三、人心莫测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四三、谈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三十二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父死,子死,孙死[栏目:禅的智慧与心灵修炼]
 净土为归——弥陀大愿菩萨生西九周年皈依法会开示[栏目:开愿法师]
 信受奉行才是真正的修行[栏目:雪漠]
 二四 坚固经[栏目:长阿含经新译·悟慈法师]
 庄圆法师讲金刚经 第八章 认假为真的痛苦世界与返璞归真的空性世界 般若之三[栏目:庄圆法师讲金刚经]
 十八届:佛法,就是一种生命的活法(楼宇烈)[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通过仪轨发菩提心[栏目:佛法是种活法]
 相应25经 无愤怒经[栏目:相应部 11.帝释相应]
 《特异心理学纵横谈》译后记[栏目:王雷泉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