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二六、佛法的究竟与方便
 
{返回 慈航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51

二六、佛法的究竟与方便

  佛来到世间说法是有他的本愿的;本愿就是目的,也名究竟。但事实与理想往往相反,本愿不能实现时,只好用方便去达成目的。“究竟”是佛教的“体”,而“方便”是佛教的“用”。例如我来台湾的目的是办佛学院,因为立案及筹备经费的困难,暂时不能实现,只好在这弥勒内院方便说法;而来此学法的人:则来者不拒,去者不留。
  释迦牟尼成佛不止一次,在印度说法,是他的应化身。这在《法华经寿量品》中说得很明白。又《从地涌出品》说,于说法时,从地下涌出许多白发菩萨来听经,在座的弥勒菩萨白佛请问这些是什么人?为什么从地下涌出?佛答:“他们都是我的弟子,是从下方世界来的。”当时佛才四十多岁,为什么有这样年老的弟子呢?这就是佛前世的弟子。这两品经是证明佛成佛是很久远的,不是现在才成佛。世界的地土碎为微尘,睹其数即不可以算数譬喻,若以四海之水磨成墨,经过恒河沙数世界,每经一世界滴墨水一点,不知经过多少阿僧只劫才能将墨水滴完;佛成佛经过的时间,比这墨水滴尽的时间还要久。所以释迦牟尼佛成佛不是在印度,早在色界四禅天就成佛了,当时叫做护明菩萨,他在兜率宫。后降生印度,腊月初八夜睹明星,触机成道。他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所谓如来智慧德相,即是真心。佛说法四十九年,所说的就是真心:不是第六识的生死根本心,也不是阿赖耶识的染污心。但有染污,有虚妄,还是假的。真心不一定在身体内,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有的。万事万物,森罗万象,每法都有空性,这空性就是真心。真心是无形的,要亲证才能明白。譬如喝水,冷热的程度只有自知,别人是不晓得的。我人为什么亲证不到呢?因为被无明所遮盖。无明一破,真心即现。所以佛与众生是无差异,一切众生都可成佛,这就是佛的本愿。
  佛成佛后,先说《华严经》,一心法界,三界唯心所现,好像图画一样的,要画什么就画什么。最初说《华严经》,不是在人间,是向十方世界菩萨说的。佛身千丈高,各方菩萨只要住在自己的处所就可以听经。佛所讲的都是亲证到的法,阿罗汉、辟支佛是不懂的。
  当时佛说经的地方,报身在菩提场,身高一千丈,应身在鹿野苑,身高一丈六尺。所谓“双垂两相,二说同时”。这是因为当时听经的根机不同,有可及,有不可及。说《华严经》时,有些听众听不仅,就是不可及的。佛的目的是度众生离苦得乐,说《华严经》既不懂,只好方便说法,从苦集灭道说起,说长、中、杂、增一,这四种《阿含经》。佛度众生离苦得乐,是离毕竟的苦,得究竟的乐。例如皮肤发痒,用热水去烫,暂时可离痒的苦;又如乞丐讨到一碗饭,暂时可离饿的苦。这种离苦不是毕竟的,毕竟的苦离了即不至再受,而得究竟的乐。众生痴迷,若要离苦得乐,必须灭除四恶。种了四恶的因,必得随四恶道的果;四恶道的苦,是不堪闻问的。地狱里有刀山油锅,毒蛇猛兽,受苦不分昼夜。饿鬼的苦,腹如大海,咽喉如针,无法吃饱。畜生的苦,终不免一刀。阿修罗的苦,终日吵闹打架。佛要救众生出离苦海,于是说有善法和恶法。造了上品十恶的业,就要堕地狱;造了中品十恶的业,就要堕饿鬼;造了下品十恶的业,就要堕畜生。而阿修罗虽修善法,然而瞋慢过重!修得中品十善的就是人。修得上品十善的就是天。离了四恶趣的苦,就可得人天的快乐。所以人间的法,只须五戒就够了。不过人有爱别离苦、冤憎会苦、求不得苦等。离了人的苦,就可得天的乐。而天又有阿修罗时常来吵闹之苦,离了天的苦,就可得涅槃的乐。这种乐是阿罗汉有的,断了分段生死的苦。阿罗汉虽然断了分段生死的苦,但还有变易生死的苦。这变易生死苦,要到佛位才没有。示图如下:
  (图缺)
  分段生死就是前生造的业,今生受果报:今生造的业,来生受果报;来生造的业,再来生受果报。如此轮回不已,如火车分段一样,可名之曰“轮回生死”。
  变易生死就是菩萨由初地到二地死了,转生三地,到了等觉,没有轮回,只有初地二地等的变易。可名之曰“进化生死”。离了阿罗汉的苦,得大乘菩萨的乐,进而成佛;那就是离毕竟的苦,得究竟的乐。所谓“皈依佛,两足尊”。
  佛教化众生,循循善诱,有时严加贬责,其用意都是要众生发大心,修大行,明大教,证大果,示图如下:
  (图缺)
  根机利的由凡夫一直到佛,根机钝的走向声闻、缘觉,然后回心发菩提心而成佛。这是离毕竟的苦,得究竟的乐。《法华经》上有一个比喻:有人采宝,达到目的地计程要五百由旬(每小由旬等于四十里,每中由旬等于六十里,每大由旬等于八十里)。走了三百由旬,感觉疲乏,想中途退转;导师乃化一幻城,人物齐备,令采宝者休息。采宝人乐而忘疲,不进不退;导师告此城乃是幻化的,顿时不见。于是采宝人复向前进,终达目的地。幻城是喻声闻缘觉,采宝人喻凡夫,终达目的地喻成佛。又譬喻一富翁多子多孙,一日子孙在一间屋子里游玩,屋子失了火,富翁在前喊叫:“我这里有羊车、鹿车、牛车,你们赶快出来,每人都给一乘。”小孩子们听了富翁的话,跑出来玩耍羊车、鹿车、牛车,免得葬身于火窟。小孩子来了,向富翁要车玩,富翁说:“你们都是我的子孙,不必分高低,每人都给一乘大白牛车吧!”富翁喻佛,小孩子喻众生,大白牛车喻大乘;富翁说这里有羊车鹿车牛车,喻方便说法,小乘中乘大乘都是方便说的。
  佛说小乘,破我执,后说《方等》,然尚有法执,于是又说《般若》。般若如大火,我执,法执都烧尽了,没有执着,如幻功行,功行如幻。佛说《阿含》、《方等》、《般若》,才把“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与众生开示明白,而使悟入佛之正知正见,这就是佛法的究竟与方便。(慈引记)


{返回 慈航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二七、佛教与佛学
下一篇: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二五、世法与佛法的不同点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一五、正信佛教徒应有的认识..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八七、《正信》创刊词
 慈航大师全集(一)相宗十讲 捌、因明入门讲话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六一、一个任劳任怨的模范师..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七三、对于《慈航月刊》出世之感想..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九、宗教研究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二六、佛法的究竟与方便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七、般若与五度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八四、清凉亭记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七、净土宗胜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鹏金翅鸟 The Great Golden-Winged Garuda Bird[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三、佛教进取观的现代意义 慈航普度,和谐社会[栏目:张朋]
 大法师 印光大师传奇 第十二章 锲而不舍[栏目:大法师·印光大师传奇]
 密勒日巴大师歌集 第十四篇 女弟子--巴达朋的故事[栏目:密勒日巴]
 北传说业储存在于阿赖耶识中,南传有这种说法吗?[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印顺导师之治学方法举隅[栏目:菩提法师]
 何必太过执着[栏目:看开]
 第二十九讲 依佛说唯识义,为唯识宗鸣冤[栏目:法宝论·明贤法师]
 “精进”他说[栏目:明贤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