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十八)修行者如何观待流言是非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34

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十八)修行者如何观待流言是非  

  在我们观修地狱痛苦时,想想如果是我们自己遭受这样的痛苦,别说那么长时间,仅仅一秒钟,我们能经得起吗?为了不让自己感受地狱之苦,我们要从现在开始有意断除以嗔恨心为意乐的一切罪业,即便由于业及烦恼沉重,有时难免起现类似的显现,也必须第一时间打破它。

  现前正在地狱中感受无量痛苦的众生比比皆是,它们都是我等无始以来的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与现世父母没有丝毫差异,为了它们迅速获得解脱,同时清净自己的业障,应该精进修法忏悔。

  我们观修轮回过患的真正目的,在于生起厌离心,断恶从善,追求解脱。就像一个想改变自己命运的人,在知道改变命运的方法后,还天天睡觉,不努力成办,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吗?同样的道理,我们在认识轮回痛苦后不仅要心生厌离,还要有寻求解脱的意乐,同时三门从善,精进修法,否则仅仅生起一个厌离心,还是无法断除一切痛苦过患。

  我想在座的弟子们平常都在从事一些善法,但要铭记于心的是,修行应时时调伏自己的内心。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都会面对起现痛苦之因——贪嗔痴烦恼,尤其是嗔恨心。无论什么原因导致嗔恨心,都要意念轮回过患,特别是地狱的痛苦而及时断除。即便当时你感觉多么冤枉,都不能任由嗔恨心发展。可能很多人觉得自己产生嗔恨心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一切过失都在于他人,有些人甚至跑到上师乃至善知识面前,细说他人种种过失,表白自己种种委屈,无非就是给自己的嗔恨心找一个合理的借口。要知道,这些行为不是功德,而是对法不理解产生的过失。

  我们在讲解四种果报时讲过,我们现前有这样的同行等流果(生起嗔恨心),说明我们还有这样深厚的习气;我们有感受等流果,感受种种痛苦,说明自己往昔造过这样的恶业,否则不会有人惹你。所以你即便认为自己当时有多冤,实际上一切都来自宿世的业力,尤其当嗔恨心生起的一瞬间,如果我们不及时断除,地狱就是我们未来的归宿。无论从哪一方面观待,我们都必须断除嗔恨心。

  以前我和阿松活佛都在上师身边,当时由于年龄小,所以一些各式各样的谣言令我们产生了极大的烦恼。我们跑到上师面前,想把一切说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上师说:“这些先搁置一旁吧,别那么计较,时间可以证明一切。尤其我们作为修行者,不应该这样想。像这些是是非非的话,在佛教历史上并不少见。无上窍诀大圆满祖师贝若扎那尊者一次在雪域高地化缘度化众生时,在一个牧女家借宿了一夜,后期流言蜚语甚至传到吐蕃王耳中。吐蕃王为了止息这些流言,实在没办法,就把贝若扎那尊者驱赶到雪域之外,十二年不准进藏。甚至无垢光尊者在当时也有很多人在说他的是非。在我们心目中,贝若扎那尊者是无上窍诀大圆满的祖师,无垢光尊者是宁提派的创造者,他们是何等的成就者!但众生的烦恼就是这样,不观待自心的时候,即便面对这样的成就者,仍然造下不可思议的业障。现前我们作为修行者,平常即便遇到什么不顺心的显现,听到什么是是非非的话语,最好的方法还是尽可能别去追究,如果什么事情都要追究个一清二楚,还会导致更多的烦恼。”

  为了在修行过程中减轻自己的烦恼,建议在座的弟子们多看看华智仁波切的《自我教言》。这部教言是我们面对现实生活的方便和智慧,目的是为了减轻贪嗔痴烦恼的起现。比如众人指责的对境即便他多么对,你也不要独自一人去赞叹,因为这样做可能导致很多人反过来批评你。虽然我们说烦恼是空性,但这仅仅是一种了知,当烦恼真正呈现的时候,我们的情绪还会飘动,造成我们修法的违缘和障碍。为了清净这种业障,平常在面对生活的时候,尽可能让自己的内心没有很大的起伏,这就是一个修行者的真正行为。所以,修行真的得有智慧。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十七)八寒地狱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十九)前行的本体是正行修好前行是成就的关键
 圣者言教 第十七课(十六)何谓四身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十三)十不善业之极重罪之二
 圣者言教 第二课(五)从暇满人身的角度理解调心的重要性
 圣者言教 第九课(七)修行不能轻视方便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九)善恶取决于内心
 圣者言教 第五课(四)转烦恼为道用
 圣者言教 第七课(十)何谓密咒
 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十七)八寒地狱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一课(二)成解脱的三个条件
 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十八)略述三殊胜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念佛往生,成就信心[栏目:大安法师]
 六字真经堪读诵,谁言名字假非因[栏目:大安法师]
 菩萨戒感言(写在药师山本师佛法会之后)[栏目:药师山·紫雲居士]
 274.何山守珣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Vipassana观禅[栏目:圣法长老]
 论藏传佛教与藏族文化的形成、发展与现代转换[栏目:班班多杰教授文集]
 十四、年轻的大管家[栏目:宁玛的红辉]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24集[栏目: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在家的人可以向别人灌预吗?[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卷一 静思 之 知足[栏目:静思、智慧、爱]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