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九六、努力自修与随缘化他
 
{返回 慈航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46

九六、努力自修与随缘化他

  佛教平常有一句口号,叫做“自利利他”,又叫做“自觉觉他”。试看我们的教主,四十九年化他的工作,不是在菩提树下悟道而来的吗?以及古代印度和中国的高僧大德,没有那一位不从努力自修,而后随缘化他的。最明显的如民国以来的月公、谛公、印公、弘公、虚(云)公,以及我们的虚公老人,他们之所以能“上弘佛道,下化众生”,莫不从自己最初先努力自修而后才成功的。这有事实可以证明,如终南山住茅蓬的住茅蓬,普陀山及慈溪闭关的闭关,而他们的自修是参禅的参禅,念佛的念佛,持戒的持戒,阅藏的阅藏,修观的修观,著述的著述……自己的功行圆满了,所谓“龙天托出”。他们的化他,我可以说一句:“完全是‘随缘’的。”我们可以看到印光大师后来有那样大的声望,被全国旧式的绅士们所崇拜者,最初只是被一个人把他几封信稿登出去之后,信奉者增多,问道者增广,因此来往的信劄越过越多,而崇敬的人,也遍及了半个中国。他一生不肯讲大座经,他开示人们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念阿弥陀佛,深信因果罪福,敦尽伦常。”这三大宗旨,是他一生教人标准的言行。他不只是单单如此的教人,他自己也是这样做,所以才能引起人们的信仰!所谓如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他的私生活,衣只是遮身,食只是充饥,住只是蔽风雨,我以为他的内心中,决定没有想到要怎样穿得好,吃得好,住得好。他的内心一定是:念佛要怎样方可得到一心?今生一定要往生极乐,自己要了生脱死。而教人的方法,第一步要敦尽伦常,要做到人生本位的工作;第二步叫人要深信善恶的因果,免除堕落三途,才有上升的希望;第三步教人一心持念弥陀圣号,得生极乐净土,永臻不退。他这样的自利,也这样的利他;这样的自觉,也这样的觉他;这样的自度,还是这样去度他。自度度他,都不离这样,所以人们称他是大善知识。不但在世为然,就是到现在,只要那部《印光文钞》三灾没有给它毁坏以前,他的法身是永远常在的,也是永远的在向人们说法。亲爱的僧青年,这位善知识总可以做我们青年的模范吧?
  不,这样一句老太婆念的阿弥陀佛,我们觉得嚼起来真不够味。好,那末,调一位,学虚云老和尚的参禅吧。那更糟了,念佛已经是无味,还要再加上“是谁”——念佛是谁。我谁了几回,把心气都谁痛了,我再也不去谁它了。唉!你念又不念,谁也不谁,那你还是老老实实跟弘一法师学律持午吧。我不只是如此想,也曾这样去实行,可是勉强了几次,总觉得不大如法,每每到了半夜,肚子里就叽哩咕噜起来了,实在挨不过,因为房间里又是晚上没有人看见,我只好偷一点饼干吃吃。想来想去这样长期的下去,总不是办法,后来索性开午了,免得增加了偷偷摸摸的罪名。喂!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行,请问你到底要以那一位善知识来做模范呢?我觉得最理想的是学太虚大师,作作文,哼哼诗,这倒是幽人雅士的态度,也是我们僧青年向往的。好,你就以他老人家来做模范吧。他先在宁波慈溪阅藏,后来又在普陀山闭关,他看到《大般若经》一半的时候就开了大悟。他在关中除了阅藏之外,还要禅观(禅不一定是参禅,他修的是唯识观),慈宗三要——《弥勒下生经》、《瑜伽菩萨戒本》、《真实义品》,以及供香,供花,供灯,供水,礼拜,念诵,作观,每日早晚勤要自修。他的戒律是自信人信的。一个人说的话要与自心无愧,才叫做善知识。不但是太虚大师是这样,一切善知识无不是这样,如月霞、谛闲、印光、虚云、弘一、伙虚、来果、慈舟、……,凡一般人共认他是善知识者,莫不是“戒定慧”三学具足。说起来笔者真惭愧,一点也没有做到,只有希望亲爱的僧青年,共同努力,追上他们的后尘。我以为不谈化他则罢,如果想要化他的话,必须先从自修做起。自修方法,还是离不开老调的学戒,学定,学慧,这三学是我们将来化他的基础。基础稳固了,然后才可以建筑高大的楼阁,巍巍堂堂的壮观。这虽是我的观感,也是一般学佛者所公认的。
  第一戒学:我这里说的戒学,不是说的戒体、戒德、戒相,条分类别的去说明;我说的是一般青年人的行为,假如没有能到自己有把握的时候,必定要有两种助缘,一是明师,二是良伴。这好像没有成年的小孩,一定要有父母的辅导,才不致被人引诱!师既称是明,当然不是无知,更不会是邪知,你能够真心的亲近他,不但能够受他的言教,无形中受了他的身教,你还不觉知呢。例如既称明师,当然不会吸香烟,他既不吸烟,你能在他面前吸香烟吗?明师当然不会下棋,他既不下棋,你敢在他面前下棋吗?他的口头上虽然无所表示,你自己总觉得不好意思。久久,吸烟的不好意思再吸烟,下棋的也不好意思再下棋了。他指责过你吗?没有。既然没有,为甚么不敢再继续的做下去呢?这就是“身教”。这样举出两条不是戒也还要禁,要持,你又何敢对着明师面前,去造杀盗淫妄根本的大戒吗?除非你不想跟他,他当然无法对你,不然的话,你只好乖乖的学小孩子一样,安分的随他行止,久久自己也就成了一个模范的人物了。慈舟老法师就是这样一个人物,跟过他学的人,出来都是被人家赞叹有道心的僧青年;台湾隐藏的还有这样的几位僧宝,我们的内心只有恭敬,钦佩,与赞叹!明师固然是要,良伴也是少不得的。伴既然称为良,当然不是不良,又同在一位明师指导之下,除了修学之外,他们的一举一动,也能影响我们的行为。古人说:“亲近善者,如雨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又说:“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闻不知其香。”所以我的主张,没有到有把握自己作得主弘法的时候,以“亲近明师,依附良伴”,实为学戒的胜缘。
  第二定学:我这里所说的定,不但不是说的禅宗的定,也不是其他一切的定。我以为我们是学佛的人,究竟和俗人不同,这不同的地方在那里?何况我们又是出了家的僧伽,出家的目的又在甚么地方?既然不是为名,为利,为升官,为发财。那当然是为了生死,以至成佛道的了。至于怎样才可以了脱生死,乃至怎样才可以成就佛道,并不是能够看了几本书,以及能够写了几篇文章就能达到目的。不然的话,那就要“修养”。修养,就是要把我们的身心,寄托在道心上;而道心又是无形无相,不可捉摸的东西,所以又要寄托在佛法僧三宝身上。你能够信仰三宝,恭敬三宝,供养三宝,你就是有道心。如果你把佛像也当做偶像看待,一点恭敬心也没有;把佛经不过当作和普通书一样,最多也不过得到一点知识而已。至于僧伽,中焉者固不足重视,下焉者更不足重视,就是上焉者与我又有甚么关系?这样的学佛,反不如愚夫愚妇,对于三宝恭敬虔诚为有益。这有事实可以证明,每见在家学佛的,尤其是女众,她们对于佛像,是如何恭敬礼拜;对于经咒以及圣号是如何虔诚的受持读诵;对于出家人是如何亲近礼拜和恭敬供养。反过来说,一位会讲经,会作文而称为法师的人,除了不得已随众起例外,而自己有一定的时间,烧烧香,拜拜佛,念念经,持持咒,参参禅,作作观,这些事,真好像与他们是无关系,如果没有特别的因缘,一年到尾,也不看见他搭过一次袈裟在肩膀上来自修;像这样轻视三宝的心理而不改,想得到佛法的利益,那真好像缘木求鱼一样!心中总觉得为甚么人家不来皈依我?也不来供养我,真真把我白吃了一场苦,真是气死人。心中的三毒,尤其是嫉妒,恐怕比俗人更重,这样弘法,这样利生,人家是有眼睛的,不会通通被我们所瞒。所以我主张自修倒须要努力,而化他那只好随缘了。徒弟多不能替我了生脱死,红包、饼干、糖果、牛奶多,更不能替我了生脱死,不过代他们做一位输送员而已;左手拿进来,右手送出去,真是太麻烦。不过能往来结结缘,那倒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不然的话,真是苦煞了这个光头。所以我说的定,非常的简单,每天自己有一定的时间,特别的穿袍搭衣,烧香,点烛,供水,恭恭敬敬拜几拜佛,念一卷经,持几遍咒,念几声圣号,然后或参禅,或作观,时间倒也不必久,每天袈裟早晚总搭过两次,心中也觉得很安心,没有忘了出家的体相用,这样已经是大定特定;若能学到虚云老和尚那样的定,那是不可思议之定了。亲爱的青年们!请诸位不要嫌老骨董太噜苏,你如果到了大病的时候,平日所看的、所写的,到这时一点也没有用的;怪平日没有念,没有拜,到这时一点也不能作得主宰,悔之晚矣!病中尚且不能做主,何况八苦交煎四大分散的当儿,文字丝毫都不能同我们帮忙,只有平常每日礼念修持,实实在在是我们苦海中的浮囊,还有一点希望!所谓“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到那时,闲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已经来不及了。这话都是我自己病后的经验谈,并不是骇人听闻,亲爱的僧青年!努力看。
  第三慧学:我说的慧学,不是甚么般若慧,我说的如果受过佛学院几年训练,佛学上普通常识已经懂了,遇到了好的环境,身安心安放下阅藏:“先阅律藏”把自己的身心,融化在律仪中,受用法乐。有时,兼阅《高僧传》,启发我们的大心,追求古德的行状;以圣志为己志,以圣行为己行。这时身心律仪化,自己有追上古人的志愿,道心充沛,以佛法为己任,没有丝毫的名利恭敬供养杂念垢秽心渗入其中。再阅《宝积经》、《大集经》,一切大乘经菩萨的行相,念念纳入在自己身心中,仿佛自己已是菩萨,若无其他的外扰,最好一生阅藏。
  上面我说的戒定慧三部曲:第一,亲近良师善友,以防行止约束身心。第二,每日有一定的时间,做修持的工作。第三,每日除了“行持、学课、阅藏”三事外,其他的一切不问,置身心于整个的佛法中。这样,虽不能现生证果,而对于自己的身心,已得轻安了,也可以说得到佛法的受用。
  上面说的自修,比较上要复杂一点。至于化他,那是非常的简单,因为明明告诉我们是“随缘”。在龙天未托出以前,自己也觉得“虽有其体,末得其用”,戒德虽然已经具足,道心也已经进步,学问也统统全备了,不过经验不大丰富,能力不大够。这样先去试试;把自己欢喜研究的经论,不妨写写注解自己看看。如果需要你讲课的时候,也不妨把你有心得欢喜讲的经论,同人结结缘;各佛刊需要你的稿子,也不妨写写散文去同人家结结缘。总之,万丈高楼从地起;心肠要慈悲,相貌要和善,做事要诚实,待人要宽厚!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这是一句名言。有花自然香,自修的功行已具足,何愁不能化他吗?决定不会的。
  写于弥勒山法华关

 


{返回 慈航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 诗存
下一篇: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九五、要怎样做一个今后中国佛教的僧青年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四一、脱苦希望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二、佛教怎样可以救国
 成唯识论讲话(卷二)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三九、谈孝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三四、佛学与科学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三八、今后僧伽应走之途径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一四、佛教是正信积极而生利的..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九、改造人心以谋世界和平
 成唯识论讲话 自序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九三、《菩提心影》后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乘起信论(唐三藏唐实叉难陀奉制译)[栏目:马鸣菩萨]
 大手印教言——催动空行心弦 菩提心的实修[栏目:大手印教言·催动空行心弦]
 放下.解脱.清净.自在[栏目:宽运法师]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26集[栏目: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皈依的乌龟可以吃干燥虾吗?如果所吃的是饲料虾粉,我可以念文殊八字咒念一念再给它们吃吗?[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觉者之言 第一谛 苦圣谛[栏目:三界智尊者]
 过去藏中先德引诸经论执为口实,但多误解。宗喀巴大师对彼等误解诸经论,如何正解?[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第十册 宗教概说 第十五课 佛教对三教九流的看法[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十册]
 早觉悟善根 早回归本位[栏目:传喜法师]
 随缘与平常心[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