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一)调心为根本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04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一)调心为根本 

  无论我们讲解前行还是正行,目的都是为了调伏自己的内心。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也就是说,从小乘直到密乘之间的一切教法都是在讲解如何调伏自己的内心。虽然传讲过程中会站在不同的角度讲解,但归于一法,就是在讲解如何调伏自己的内心。

  八万四千种烦恼都来自于一个妄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意识。从闻思的角度而言,思维一法可以支分为能所二取、身口意三门、五蕴、六聚、十二处、十八界、二十随烦恼、五十一心所法乃至八万四千种烦恼。因此,从逆缘的角度,一个意识可以支分为很多心所,但在实际修行过程中,要把一切心所归纳到一个心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意识之中。所以,无论我们修学什么法门,目的都是为了对治这个逆缘。

  当然,由于众生根机不同,在对治方式上也有不同的方便道。比如小乘教法以断除烦恼的方式成办果位,大乘教法以转变烦恼的方式成办解脱,而密宗直接运用烦恼成办解脱。虽然在对治方式之上,不同的传承各有特点,但对治烦恼的目的是一致的。

  因此,想要知道自己在对治烦恼的过程中见解有多么增上,不妨先观待自己的贪嗔痴烦恼有多么减少。贪嗔痴烦恼若有所减少,即便临时感觉并不丰富,也一样说明见解正在逐渐增长。相反,即便临时感觉有多么丰富,但贪嗔痴烦恼没有减少,恐怕也只能说明你所修学的法,并不在正法之中。因为正法与非法的差异就在于贪嗔痴烦恼是否断除。

  正如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曰:“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从小乘乃至密乘之间教派传承众多,但目的都是为了调伏自己的内心。现前因对佛法不了解而产生诸多分别者比比皆是,但是在座的弟子们都已经知道,从小乘十八部乃至无上窍诀大圆满之间的九乘次第,所有传承教派都是为了对治烦恼,彼此没有丝毫之区别,只是由于众生根机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方便道。

  往昔有一位高僧大德问:“诸佛教言中,何为最殊胜者?”萨迦班智达回答:“依种种所化之根机,一切皆为殊胜。若以共同而论,唯密乘最为殊胜。”也是在告诫后一代弟子,从法的角度来说,唯独密法最为殊胜,但从根机的角度而言,与自己根机相应的法最为殊胜。因此,在平常修行过程中,我们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修学,这样一来,相信你的见解会迅速增长。如果能遵循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而调伏自己的内心,意义是非常广大的。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十八)三乘教法调伏烦恼之方便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二)修行是对治烦恼而非压制烦恼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二)依止不清净导师的过患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五)恶念发心
 圣者言教 第二课(七)福祸寿命皆无常 唯有精进修法
 圣者言教 第二十四课(十五)观修无常而励力修法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二十一)殊胜的大圆满法离不开精进实修
 圣者言教 第六课(三)三乘教法调伏烦恼的方便
 圣者言教 第六课(二十二)略说气脉明点与净观
 圣者言教 第十课(十七)念诵仪轨略释
 圣者言教 第一课(十)修行密宗必须先圆满加行吗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十五)经教三藏与论藏三学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不逃避痛苦,不追求快乐[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认识人生之六 2[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A lecture by the Venerable Master Hua at the Inter..[栏目:Ven. Master Hsuan Hua]
 弘一法师之出家(夏丏尊)[栏目:弘一法师思想研究]
 法益&烦恼即菩提[栏目:清净的法流]
 无我[栏目:佛教故事选萃]
 念咒好还是念佛好?[栏目:四龙吞珠仁波切]
 二六七 蟹本生谭[栏目:第三篇]
 印光大师净土开示84题[栏目:印光法师]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二一、智慧忍辱与苦干[栏目:慈航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