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阶与石佛
【湖北】肖艳
深山古刹里,善男信女踏着整齐划一的石阶拾级而上,虔诚地跪拜在法相庄严的石佛前,焚香祈愿。日长月久,石阶不服气了,质问石佛:“同为材质坚实的花岗岩,为什么我们低贱到被千人践万人踏的地步,而你却尊贵无比、高高在上,接受众人的顶礼膜拜?一样的出身,不一样的对待,这太不公平了!”石佛闻罢,微微一笑:“这是因为你们只挨了区区几刀,而我形成现在的身相却经历了千刀万剐、精雕细刻。历练繁简不同,自然尊卑高低有别。”
只因契入了重重的磨难和无上的信仰,石佛便被赋予了神明的光环,从普通的花岗岩中超凡脱俗,成为万人瞩目、众望所归的对境——慈悲、智慧、觉悟、空性……
总是将生命细细揣摩,然后小心折叠,搁浅在记忆之港,等待着某个时候驶向花开的彼岸。翻阅遗留的语句,昔日重现换来无悔的辛酸。偶尔的回眸,总是难舍。编织着希望,网住的却是自己,挣扎不休。
一粒沙子,眼睛里是无论如何也容纳不下的;可是放在沙滩上,却能增加它存在的份量和价值。一次次的磨砺后,尖锐的棱角会慢慢圆润起来,适应周围的环境,不再锋芒毕露、格格不入,这也是一种为人处世之道。
冰封的河流上浮起绿的喜悦,延伸到地平线的那一端,瓦解了冬的洁白。夜,滤去了一切纷繁的色彩,纯净地展示出来,如墨海一般。借一轮红日,挂在寒冷的冬季,带给世间洋洋的温暖;再借一弯明月,挂在漆黑的夜晚,照亮行人匆匆的步伐。
抬眼望天,云卷云舒;低头见路,旅途漫漫。淡泊安宁,自然从容,保持这份平静祥和的心态。困境和违缘,不在于外境,关键在于内心能否将之转为道用。修行亦是如此,以花岗岩为例,想修到石阶的境界还是石佛的境界,就在于如何对待修行过程中的磨难。如果战胜了磨难,磨难就是一笔财富,成为引领境界提升的登高之梯;如果被磨难击败了,磨难便是耻辱,落井下石,苦不堪言。
白纸染上了黑点,如果只盯着黑点,就会全然忘却旁边大片的空白,只及一点,不及其余。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常想其余一二,虽然身处劣境,依靠菩提心的力量,不觉其苦,反而乐在其中。
在修行路途中,一路风尘,头顶的苍穹是不变的伴侣。无所谓终点,行进到哪儿就是哪儿,哪儿都是目的地,哪儿又都不是目的地,每一次的扬帆启程都是新希望的投寄,新目标的追寻。
菩提道上,人们从石阶迈向石佛,依照次第循序修行。从凡夫到圣者,修行境界没有顶点,觉悟越高,福德智慧越圆满,度化众生越广大。
摘自《禅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