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观照当下一念
 
{返回 慧律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899

观照当下一念

  人主要是受思想的支配和智识的指挥,所以会对事相上的认知做抉择。也就是说,我们人是生活在惯性意识里面。

  所谓惯性意识,就是习惯于自己的主观看法,主观性再加上自己生长背景的价值观念,对周遭事物就会产生批判,这就是我们的思想。

  我们从出生以来,行为就一直受到意识控制。

  小孩子在两、三岁时,就有自己的看法。慢慢地,十岁、二十岁、三十岁,一直到死都会有个人的看法。

  思想是瞬息万变,每天都在增加、减少,改进或懊恼,因此,强烈的对抗、对立,就转变成一种连续性的错觉,时间一久,这种错觉产生强而有力的批判,于是,就扭曲了事实的真相。为了不使自己受伤,于是,尽量说别人坏话、丑化别人。住住将一件事情的真相加以覆藏、偏差。说人家的缺点,就会忘记人家的优点;看到的也都是不好的一面。所以,我们的日子不好过,这都是因为不了解自己惯性意识的缘故。

  所以,佛教讲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要随时观照内心,让自己每天都能进步,但这是指根器较差的人。如果是上根利智的人,听到一切法本无自性,色即是空,空即不生不灭,当下就开悟了。

  只要对境不执著,妙有自然现前,因此,自性的功夫,就体现在当下这一念。


{返回 慧律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包容异己
下一篇:心的真相
 维摩诘所说经要解 弟子品第三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 第..
 传心法要讲记(9)
 九二(民国)年新春开示——三千佛圆满开示
 《净土十疑论》译解 4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八界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 第二
 《净土十疑论》译解 3
 传心法要讲记(2)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二十七
 正信的佛教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不可错会《四料简》中的禅净之意[栏目: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
 何谓菩提心[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0年]
 净观[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教言·金刚心语]
 第三篇 瞋 - 瞋是心中火[栏目:放下的幸福]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重要[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二]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二十五集[栏目: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空法师]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二回 拜文殊师利[栏目: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净土法门最殊胜,为何还要讲其他法门[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六]
 智者大师的放生思想及其影响(通贤)[栏目:放生文集]
 转心四思惟·第一项修行的警醒:珍贵人身 八有暇[栏目:创古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