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前行讲记 第一百九十九讲 前行备忘录-皈依-分类-僧宝-大乘-持明内僧众-内三续-阿底-僧众功德
 
{返回 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68

  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普贤上师言教》与《前行备忘录》合讲

  蒋阳龙朵加参尊者         传授

  桑昂丹增              传讲

第一百九十九讲 2014年2月15日

  【原文】

  阿底约嘎(最极瑜伽)能成熟的灌顶,得受下面两种灌顶的四种句宝灌顶中特别分出的有戏、无戏等四灌顶,以自宗的清净誓言守护相续。实修能解脱的教授包括懈怠者无勤解脱的本来清净直断和精进者有勤解脱的任运自成。如果从法的角度而言,必须把法性现量相安立为见道。然而,以修行者作为出发点,法性现量相立为资粮道觉受增上相即加行道;觉性如量相为见道;在法性尽地时,外所取境、内能取心、密觉受增上都逐渐灭尽,是圣者有学道;圆满灭尽时,即是无学道。安住在以上道位四相中者,就是持明内僧众。

  三、僧众的功德:具备戒、定、慧、总持、辩才等不可思议的如海功德。

  这以上所有皈依境,归纳起来汇集为上师,如果广义来讲,就是暂时的九种。由于把他们作为皈依境,尤其是本身具全风脉等,所以在皈依时脉清净为化身……

  大士道的意乐,是以为遣除有寂一切衰败的心愿而皈依的。这样的心态,按照因相乘来讲,既是意乐差别,也是果皈依。因皈依是以具足三种特点(即佛为本师、法为道、僧为助伴)而皈依的。关于这个问题有两种观点,按照中转*轮的意趣,以因皈依作为因,获得佛果,就承许是果皈依,承认(因皈依和果皈依)是真正能生所生的因果。末转*轮以上承认:“如来藏智”在基位有情的相续中以基住自然智慧存在着,它是恒常、不变、本体空性,如来三身的一切功德以无改任运的方式存在着。由于离基如来藏的智慧被客尘所障蔽,因此需要遣除它的方式或者二资粮的缘,然而并不承认它们是真正能生所生的因果,认为(因皈依)是能现前的外缘。

  首先因皈依,包括相似的承诺皈依和真正随修道的皈依两种。

  其一、相似的承诺皈依,以本师、道、助伴的方式念诵十万遍皈依偈。

  其二、真正随修道的皈依:继因承诺皈依之后,迈入积累二资粮的所有门,就是随修道的皈依。这样的自然本智,是无则不生的因,没有认识它的本来面目之时就是众生,认识之后现前时就是佛陀。从一地开始,片面证悟了这一本智,从此以后次第证悟、修习,最终在十地相续末际,依靠道位的证法和十地相续末际的对治金刚喻定的智慧无余断除剩余的所断而成佛。本体本来清净、离客尘清净的佛陀就是果证法。佛陀心相续中具有的甚深和广大之法就是它,它包括抉择灭和非抉择灭两种。非抉择灭在众生的相续中,以如来藏智慧本体本来清净的方式存在着。抉择灭,是离客尘清净的部分——佛陀法身。这样的本智在众生相续中是如何存在的呢?就像剑存于剑鞘里、宝珠被淤泥所遮蔽一样,被客尘所障蔽着,消除它的方便——因皈依和果皈依分别是因和缘。

  不共内皈依境三根本三宝到底是怎样的呢?

  按照显宗的观点承许,殊胜化身是佛宝。在密宗的讲法中,一种承许是佛陀的受用圆满身是佛宝,认为上师是僧众,有信心的本尊和有缘的本尊是佛陀。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上师是佛宝,本尊是法宝,其余传承上师是持明内僧众。

  关于上师是佛的道理,必须以教证、理证来证实。有关的教证,《五次第论》中所说“此即自然佛,唯一大本尊,尽赐诸窍诀,金刚师胜佛”等等。理证,上师的意是大智慧(法身),上师的现象显似身体,传出语音,心现动念(是色身),法身的现象是色身,色身的本体是法身,这两者不可分割、无二无别就是双运金刚持。

  关于本尊是法宝的道理,通常而言,新派旧派共同有四续部,瑜伽续部又包括外瑜伽和内瑜伽。内瑜伽中,宁玛派有甚深内三续部,新派有《胜乐金刚》、《喜金刚》、《密集金刚》,这所有法都包括教法和证法。其中教法,外密宗的教法是现声、闻声、表示,事、行、瑜伽外三续部。证法是能成熟的灌顶和能解脱的教言。恩赐能成熟和能解脱之教授的上师是佛,上师所恩赐的成熟、解脱之教授是法,实修的行人是持明内僧众。恩赐内三续部之入门的灌顶和能解脱之教言的上师是佛,能成熟和能解脱的教授是法宝,如此实修的行者是持明内僧众,三根本归集在三宝的自性中。

  类别暂时可以分成九种,但归纳起来,就摄为独一无二的上师。

  以上稍稍解释完皈依的含义。

——《前行备忘录》

  【正文讲解】

  顶礼大恩根本上师!

  祈祷大恩根本上师赐予意心相融之加持!

  愿尽虚空之际有情父母,即生证得四身五智之金刚持果位,为此结合《大圆满龙钦心滴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与《前行备忘录》而宣讲。

  此前行分三:首义、论义和结义。首义已宣完,今天所宣的是论义。论义乃大圆满龙钦心滴共与不共之前行,由无等殊胜上师无谬口传所著之备忘录。此又分为三:共同外前行、不共内前行和正行之支分捷径往生法。共同外前行已宣讲完毕,今天所宣的是“第二、不共内前行”。

  不共内前行分为六个科判:一、诸圣道之基石——皈依;二、趣入最胜大乘——发殊胜菩提心;三、清净违缘罪障——念修金刚萨埵;四、积累顺缘资粮之供曼茶罗;五、顿然断除四魔之古萨里——积累资粮;六、自相续生起证悟智慧之究竟方便——上师瑜伽。今天所宣的是“第一、诸圣道之基石——皈依引导”。

  皈依引导分四:皈依的分类、皈依的方法、皈依的功德和皈依的学处,首先所宣的是皈依的分类,

  总之,能开启一切正法之门是皈依,开启皈依之门必须依赖于信心。信心分为三种信心:净信、欲信、诚信,之前已宣讲完毕,今天所宣的是皈依的分类。

  皈依的分类分为:小士道的皈依、中士道的皈依和大士道的皈依,三种皈依以意乐、时间和对境而区分。小士道、中士道和大士道所皈依的对境——佛法僧在本体、分类和功德上都有区别,今天所宣的是僧的本体、分类和功德。

  僧众的本体已宣讲完毕。今天宣讲僧众的分类,之前宣讲了持明内僧众的定义。

  持明内僧众分为:外三续和内三续。外三续是事续、行续和瑜伽续,内三续是玛哈约嘎、阿努约嘎和阿底约嘎。内三续中的玛哈约嘎和阿努约嘎的持明内僧众已宣讲完毕,今天所宣的是阿底约嘎持明内僧众。

  今天闻法的动机和行为跟之前要求一样,此时要反观自相续:自相续有没有不善的动机?比如说救畏的动机、消除病魔的动机、善愿的动机或者为了名闻利养的动机,期望如愿之心或者不遂愿的疑惑之心,或者无记的动机。比如说,虽然我没有救畏之动机,少许具有善愿之动机,但是我闻法、讲法或者三门所做的任何事,大部分动机都是无记之动机。那么你们有没有被无记之动机所缚呢?如果你们被无记之动机所缚的话,应该将其转变成善的动机。你们能否反观自己的动机?你们是否知道动机的重要性呢?虽然你们知道动机的重要性,也知道反观自己的动机,但是仍然无法改变动机。总之,动机非常重要、非常关要,要反观自相续的动机。

  比如说我在途中要忆念上师、祈祷上师、呼唤上师,此时虽然我口中在呼唤上师,但是心中仍然处于一种无记状态之中,而且在行住坐卧当中也是这样,我就是这样的。如果被无记动机所缚,这个法无法成为清净之法,我就是这样的修行人,你们是不是这样呢?因此应该往内反观自相续:自相续的动机有没有以善的动机摄持?虽然你们能反观自相续,知道要转变动机,但仍然无法转变,这时候真的要感觉很懊恼、惭愧和羞耻,此时只能用自己的手拍自己的胸而哀叫,也应该如是奉行。本来你的相续如同木棒般坚硬,经常这样以正知正念摄受而反观自相续的话,相续自然能得以调伏。以如是的动机和行为作为前行,今天所宣的法是阿底约嘎的持明内僧众。

  阿底约嘎(最极瑜伽)能成熟的灌顶,得受下面两种灌顶的四种句宝灌顶中特别分出的有戏、无戏等四灌顶,以自宗的清净誓言守护相续。

  阿底约嘎的能成熟的灌顶,得受下面的两种灌顶。此两种灌顶是哪两种灌顶呢?玛哈约嘎和阿努约嘎的灌顶。阿努约嘎的灌顶是十种外灌顶、十一种内灌顶、十三种修灌顶,加上两种句义灌顶,此等属于身语意和句义灌顶。玛哈约嘎和阿努约嘎两种灌顶当中都有第四种句义灌顶,由此句义灌顶又特别分出四种灌顶:有戏、无戏、极无戏和最极无戏。得到四种灌顶以后,以自宗的清净誓言守护相续而实修能解脱的教授。阿底约嘎能成熟的灌顶就是这样的,以宝瓶灌顶、秘密灌顶、智慧灌顶作为基础,最后第四种灌顶——句义灌顶分出四种灌顶:有戏、无戏、极无戏和最极无戏,以自宗的清净誓言守护相续是能成熟的灌顶。

  接着宣讲实修能解脱的教授。

  实修能解脱的教授包括懈怠者无勤解脱的本来清净直断和精进者有勤解脱的任运自成。如果从法的角度而言,必须把法性现量相安立为见道。然而,以修行者作为出发点,法性现量相立为资粮道觉受增上相即加行道;觉性如量相为见道;在法性尽地时,外所取境、内能取心、密觉受增上都逐渐灭尽,是圣者有学道;圆满灭尽时,即是无学道。安住在以上道位四相中者,就是持明内僧众。

  接着宣讲僧众的功德:

  三、僧众的功德:具备戒、定、慧、总持、辩才等不可思议的如海功德。

  具足此功德称之为持明内僧众的功德。

  这以上所有皈依境,归纳起来汇集为上师,如果广义来讲,就是暂时的九种。

  上师皈依境分为佛、法、僧,佛、法、僧唯一汇集在上师之中。如果广义宣讲,分为九种:佛、法、僧、上师、本尊、空行和法身、报身、化身,上师称为九宝之尊。

  由于把他们作为皈依境,尤其是本身具全风脉等,所以在皈依时脉清净为化身……

  在《前行备忘录》中如是所宣般,脉清净为化身,风清净为报身,明点清净为法身。

  大士道的意乐,是以为遣除有寂一切衰败的心愿而皈依的。这样的心态,按照因相乘来讲,既是意乐差别, 也是果皈依。

  大士道的意乐,按因法相乘来讲解意乐的差别,称之为果皈依。

  因皈依是以具足三种特点(即佛为本师、法为道、僧为助伴)而皈依的。关于这个问题有两种观点,按照中转*轮的意趣,以因皈依作为因,获得佛果,就承许是果皈依,承认(因皈依和果皈依)是真正能生所生的因果。末转*轮以上承认:“如来藏智”在基位有情的相续中以基住自然智慧存在着,它是恒常、不变、本体空性,如来三身的一切功德以无改任运的方式存在着。由于离基如来藏的智慧被客尘所障蔽,因此需要遣除它的方式或者二资粮的缘,然而并不承认它们是真正能生所生的因果,认为(因皈依)是能现前的外缘。

  因法相乘以意乐的差别而称之为果皈依。中转*轮如是安立,称之为因皈依和果皈依。那么这个因,是不是因皈依?不是,只是一种缘,那么这个缘是什么?

  二资粮的缘,并不承认这个时候是真正能生所生的因果。

  因皈依指的是:能现前的外缘而如是承许,称之为因皈依。

  首先因皈依,包括相似的承诺皈依和真正随修道的皈依两种。

  其一、相似的承诺皈依,以本师、道、助伴的方式念诵十万遍皈依偈。

  其二、真正随修道的皈依:继因承诺皈依之后,迈入积累二资粮的所有门,就是随修道的皈依。这样的自然本智,是无则不生的因,没有认识它的本来面目之时就是众生,认识之后现前时就是佛陀。从一地开始,片面证悟了这一本智,从此以后次第证悟、修习,最终在十地相续末际,依靠道位的证法和十地相续末际的对治金刚喻定的智慧无余断除剩余的所断而成佛。本体本来清净、离客尘清净的佛陀就是果证法。佛陀心相续中具有的甚深和广大之法就是它,它包括抉择灭和非抉择灭两种。非抉择灭在众生的相续中,以如来藏智慧本体本来清净的方式存在着。抉择灭,是离客尘清净的部分——佛陀法身。这样的本智在众生相续中是如何存在的呢?就像剑存于剑鞘里、宝珠被淤泥所遮蔽一样,被客尘所障蔽着,消除它的方便——因皈依和果皈依分别是因和缘。

  此称之为因皈依。

  不共内皈依境三根本三宝到底是怎样的呢?

  按照显宗的观点承许,殊胜化身是佛宝。在密宗的讲法中,一种承许是佛陀的受用圆满身是佛宝,认为上师是僧众,有信心的本尊和有缘的本尊是佛陀。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上师是佛宝,本尊是法宝,其余传承上师是持明内僧众。

  关于上师是佛的道理,必须以教证、理证来证实。有关的教证,《五次第论》中所说“此即自然佛,唯一大本尊,尽赐诸窍诀,金刚师胜佛”等等。理证,上师的意是大智慧(法身),上师的现象显似身体,传出语音,心现动念(是色身),法身的现象是色身,色身的本体是法身,这两者不可分割、无二无别就是双运金刚持。

  关于本尊是法宝的道理,通常而言,新派旧派共同有四续部,瑜伽续部又包括外瑜伽和内瑜伽。内瑜伽中,宁玛派有甚深内三续部,新派有《胜乐金刚》、《喜金刚》、《密集金刚》,这所有法都包括教法和证法。其中教法,外密宗的教法是现声、闻声、表示,事、行、瑜伽外三续部。证法是能成熟的灌顶和能解脱的教言。恩赐能成熟和能解脱之教授的上师是佛,上师所恩赐的成熟、解脱之教授是法,实修的行人是持明内僧众。恩赐内三续部之入门的灌顶和能解脱之教言的上师是佛,能成熟和能解脱的教授是法宝,如此实修的行者是持明内僧众,三根本归集在三宝的自性中。

  类别暂时可以分成九种,但归纳起来,就摄为独一无二的上师。

  以上稍稍解释完皈依的含义。

  接下来内容是实修内容。总之,要讲解清楚这些内容是很难做到的,而且我自己也不会详细讲解。如果真的讲解的话,弟子必须要具器。如果弟子不具器的话,讲解只是浪费时间而已。此次希望你们这样理解。你们闻思修以后,如是具器的时候再做讲解,那时就会具义了。尤其讲解清楚“上师是九宝之自性尊”,必须要具有实修打坐的道验,这样你们才能领悟;否则仅仅口中谈论“上师是九宝之自性尊”,意义不是很大。要讲解必须要有实修之道验。希望大众每天闻法回去以后必须要翻阅法本,最少阅读十几次以上,必须把此意义铭记于心。这样以后我们举办前行法义考试,提问到此处法义的时候,你们才会有所领悟。

    

  【备注】

  此为弟子根据大恩上师讲法记录略作整理,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闻法录音。因时间仓促,恐有错谬。故于大恩上师及道友面前忏悔!

  愿大恩上师*轮常转!信众法喜充满!早证菩提!


{返回 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前行讲记 第一百九十八讲 前行备忘录-皈依-分类-僧宝-大乘-持明内僧众-内三续-阿努瑜伽
下一篇:前行讲记 第二百讲 普贤上师言教-皈依-皈依之分类-皈依之方法-观皈依境
 前行讲记 第一百一十七讲 普贤上师言教-轮回过患-人道之苦-爱别离苦..
 前行讲记 第五十二讲 普贤上师言教-五自圆满后三-五他圆满
 前行讲记 第一百六十九讲 普贤上师言教-依止上师-依师之次第-修学上师..
 前行讲记 第二百一十讲 普贤上师言教-发心-四无量心-慈心1
 前行讲记 第十四讲 前行备忘录-大士道发心
 前行讲记 第九十四讲 普贤上师言教-轮回过患-总的思维轮回痛苦..
 前行讲记 第一百四十九讲 普贤上师言教-因果不虚-所断之不善-断除恶语..
 前行讲记 第二十二讲 前行备忘录-无毒回向
 前行讲记 第一百九十六讲 前行备忘录-皈依-皈依分类-瑜伽续僧众..
 前行讲记 第一百八十三讲 前行备忘录-皈依-信心之分类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相应13经 无弯曲经[栏目:相应部 43.无为相应]
 生活的智慧[栏目:证严法师]
 发大心再念佛[栏目:仁焕法师]
 写给妈妈的一封信(智海)[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The Eye of Discernment - From Basic Themes[栏目:Ajahn Lee Dhammadharo]
 菩提心的功德和愿菩提心的学处[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心净则世界净,心平则道路平[栏目:洛桑陀美仁波切]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六八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三乘佛法指要 第二篇 正修行 第三章 大乘[栏目:卡卢仁波切]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18[栏目: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傅味琴老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