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教授取舍之道 讲记(二)
 
{返回 教授取舍之道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315

教授取舍之道 讲记(二)

世法佛法诸功德,究竟心要即善心,

无此无望他功德,此心庄严恒执持。

  “生起善心”这是根本。有了善心,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有功德;没有生起善心,那就都是虚假的。所以,善心就是究竟的心要。从外往里找的话,到底生功德的心要是什么?显然不是我们的肉体,不在于你的姿势,你脸上做什么表情,口里说什么,这些都是假的。但是我们今天的人却在这上面大作文章。

  我们看到这世间的人,常常觉得他们很可怜,天天都必须要做假的表情,这是他们的职业要求。如果透过外在的微笑去看他们的内心,没有一颗善心的话,强装出微笑待人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功德。不要做假相,喜欢戴着面具生活啊!就像去芭蕉里找,是怎么也找不到东西的,只是一个虚假的壳子而已。

  现在各种服务行业的人,都是笑容满面,非常恭敬、小心地来伺候你,然而他们的目的并不是真正为你好,而是要尽量掏空你口袋里的钱,温柔和善地待人不过是他们获取利益的手段。所以,这叫做假表情,虽然能够获得一些钱财,却丝毫也不会得到什么利益、功德。

  功德既不在于我们身体的动作,脸上虚假的表情,也不是外在喜欢搞很多名堂,做很多外在的样子。做很多活动、宣传、渲染等等,恰恰都是这个时代丧失精华的表现。这些实际上是绮语的变相,是一种虚诳心态的表现。因为整个世界表现出来的就是在做假样子欺骗别人。所以,按照这种风气变化下去,就不会产生任何世法和出世法的功德。

  这个道理非常明显,但是很多人不清楚。究竟的心就是那颗善心,而不是在于口头上多么会花言巧语。所以,孔子在《论语》里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意思是能说很漂亮的话,做出种种很恭敬、谦柔、客气等虚假的表态,这就是少有仁心。其实并没有真正仁慈的心。孔孟之道就是强调“仁”,强调的就是心。有了这个,才能够成就圣贤之道。

  在世法里面,确实也需要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善心。有了这颗善心,才能够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世法的功德都源于善心,除了这个之外就没有别的了。翻开《禅林宝训》,第一篇就是说这件事。真正的美在于我们的心灵。

  古人都知道“德润身,富润屋”,但今天都反过来了,全部是大肆张扬,显耀自身,都是穿金戴银,西装革履、香车美人、豪宅华服等等,这些都是摆摆虚假的样子。现在都是强调技巧,从来不会说善心,这有什么用呢?一颗善良之心没了,人性就真正泯灭了,就会堕为兽性。一定要在善心当中,才会有圣贤之道,才能够成就一切世法和出世法的功德。没有这个,一切其他的功德都绝不可能出生,因为根子上没有善心了。

  所以,“善”是一切世法和佛法庄严大厦的支柱、根本。只有以善,才能达成自性的庄严圣殿。善就是我们行为的哲学,它就是天地伦理的道,它就是无尽大悲事业的根源,它也就是我们的本心(良心)。当我们没有被埋没,没有被这种虚诳的习性左右的时候,自然会有善的流露。

  所以,上师这里说善心就是究竟的心要。从任何世法、出世法上看,凡是能够建功立业,做出一番不朽的业绩,名垂千史,永为世人所爱戴的人,无非是以一颗善心才感动世界的,也无非以一颗善心才成就菩提的。所以,世尊往昔在因地多少世以来,都是为了众生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就是要完成无上菩提的大业。这个世间一切所谓的正义事业,一切所谓的利益、安乐,都是从善心中出生的。除此之外,再也不会有另外一种根源了。

  所以,我们探究一个人的庄严的时候,标准唯一是看他是否具有善心。就像前面所说的,“德润身,富润屋”。我们要用自己善心的妙德来庄严自身的圣殿。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一种能庄严了。把这个善心推广出来,菩萨其实是以万行来庄严佛果的,以万行来庄严净土、庄严心地的。除了这个善心,没有别的能庄严。

  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唯一要执持这样一个内心的庄严,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别的庄严。如果你只是从外在去粉饰,无论打扮得多么妖娆美丽,显现得多么冠冕堂皇,然而内心却像蛇一般恶毒,像狐狸一般狡诈,或像猪一般蒙昧无知,或像虎狼一样凶残,或是自私自利、骄慢、谄诳的心理,这又有什么庄严呢?所有的因果律都根源于自心,绝不会依照你外在的表现而作评判的。所以在任何情况下,凡是明白因果的人,他会恒时执持这样一个庄严。哪怕头颅可断,这个善心是决不可丧失的,他不会改变。因为他知道,这是一切的根源。一旦这个丧失了,就必定会陷入到恶趣的。

  所以,我们应该怎么走一条向上的路,怎么来升华自己,从人类的五伦八德一直要到达佛的五智四悲。这样一条往上的路,唯一由善心来支撑。善心一旦泯灭了,那就完全没有了人性,决定是堕落的,是不可能再得到人身的。就像世间叫做善趣的原因,也是由善而来的。所谓善趣就是善人的世界,不会是恶人的世界。任何一个心地已经损坏的人,是没有资格再待在善趣世界里的,必然会自作孽而不可活。所有的恶心都是衰损的根源,所有的沉沦、堕落、自我毁灭,殃及家、国、世界,造成各种患难的根源,就是恶心。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家和万事兴,如果有善心,就可以看到这个家是好的。小到一个家庭,怎么来出现功德的相?就在于有没有善心。譬如说一个做媳妇的人,不在于她外表如何,就在于她的善心。如果她有善心,决定有好报。大家可以翻遍《感应录》、《善人传》和《善女人传》,决定是这个道理,只是自己没有去看而已。如果你能一则一则地看下去,没有一个不是因为善而得好报的。所以,任何虚假的伪善不必要有,真实的善心是最可贵的。

  我们在《了凡四训》里也看到,一个贵妇人从前她是一个贫女,来到寺院里,因为想做功德,所以真心地捐出了仅有的两文钱。后来她做了妃子,再来到寺院里时,因为自己的身份高了而很傲慢。虽然她能够供养千金,但是住持和尚并不出来为她祈福,因为她不再有原来那两文钱的虔诚心了。这就表明,功德并不是由外相的事来论定。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在家里或在工作单位,在世法或出世法里,唯一应该有的就是善心。如果没有善心,即使再有什么好的表现,最后也肯定是失败。如果有善心,即使看起来并不起眼,而且也不会有意地显示自己,看起来十分朴素,也没有要张扬的意思,默默无闻行善的话,天理是不会亏待的。

  刚才讲的这个例子,一个人在任何时处,都是善心来起作用的。我们自身都能敏感得感觉到,一个有善心的人,我们就喜欢跟他待在一起,他所在之处会给地方带来美好、带来吉祥。一个人有善心,他就有磁力,能吸引人,谁都愿意待在他身边。谁愿意待在心肠不好的人身边呢?所以,我们内在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颗菩萨心肠。没有这个的话,就是人面兽心。

  不论自他,任何人处在善心当中,顿时就会出现吉祥。无论他的身心、环境、待人接物,任何时处,你都会发现他表现出功德的相。这个功德就是说内在具有善心,就会超过外面的恒沙珍宝的表面布施。有善心的话,就是这个世界的庄严,家里有一个人有善心,那么这个家就有财富。而并不是看他的家拥有多少财产,也不是说他家的房子有多好。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亿万富豪,他们的心灵是空虚的呢?表面上是人住在别墅里,实际上却是一头野兽住在豪宅中,有什么意思呢?如果一辆法拉利跑车在路上奔驰,而驾驶舱却坐着一头野兽,又能有什么庄严可谈呢?所以,根本不是外在,任何处有善心,就是圣殿、就是庄严。

  这个世界一切的功德,写的都是善人的事迹,而且唯一是内在善心的事迹,根本不是表面的冠冕堂皇,也不是口头上的仁义道德,一切都在于心。所以说,“心善地道亦贤善,心恶地道亦恶劣”,一切都依赖于自心。心一坏了,就是根本坏了。在这样一个心里面,怎么也不可能开出功德的花,结出功德的果。所以,古人重德行、重虔诚,就是心积了善,善在增长的时候,必然就会感受到自身的福、禄、寿在增长,而且周边的环境也自然表现出不一样的磁场。这份善不但能够施恩于其他人,而且能够恩惠万物万法。善就是正面的光辉,只要有善心,随时随地都是功德,任何时处都成为真正的庄严,成为真正的大义。所以,我们要唯一地依止善心,任何时处就是要坚持这颗善心,一切的修行全是要摄到这一个善心上来。

  一定要知道,这里上师已经决定地告诉我们“无此无望他功德”,这是非常决定的口气。如果没有了这个善心,就不要期望他能有什么功德。我们盼着一个人有美好的前程,然而如果心不善的话,他绝对没有什么前途。尽管暂时看起来聪明伶俐,或者显现一段福报,但最终并不会长出功德的花果。

  判断一个国家,只要看君王,他的心一旦不善,国家就决定要毁灭。翻阅历朝历代的兴衰史,只要帝王的心是好的,就决定得好报,而且历史必然会记得他的功绩。相反,如果心地不好,虽然或许能暂时显赫一时,但最后终归臭名昭著。再看一个人,即使他看起来再怎么聪明,但如果实际上并没有善心,也绝对不会有什么前途。

  在佛法里去看,如果没有善心,那就绝对不会有成就。相反,尽管表面上看起来并不那么聪明,但是善根很淳厚,就决定会成就。阿底峡尊者最重视这一点。有一次尊者手痛,他就把手放在仲敦巴尊者的怀里,说:“请你给我加持一下,因为你有一颗善心。”尊者一直强调心地善良。而且每当尊者见到人,问安时就会问:“你今天生善心了吗?”在任何时处,都是强调心地要善良。

  从佛法的业果来衡量,我们要知道,一切的业都根源于意乐。意乐善,一切的行为、果报都会变成善。当下可以体会一下,比如说我当下起了一个善心,之后身心是什么状况?散发出来的气氛是什么样子?处在善心里时,别人的感受如何?自己做事业如何?等等。所以,只要当下是一颗善心,放下自私自利,唯一要为佛法、为众生、为他人着想。只要起这一念,就叫做实义。只要善心启发出来了,一切就都自然往善的方面去了;如果善心被蒙蔽了,一切就都变得恶劣,效果非常不好。

  所以,我们时时刻刻要秉持的就是这个内心的庄严。我们的心一旦变坏了,马上就要改正,不能够堕在恶心里。因为那是一切祸患的根源。如果我们的心一直按恶的习性发展,将来就会变成像虎、狼、毒蛇或者恶趣众生那般的境地,因为一切都是唯心所变的。

  过去有个妃子,她是不祥之人,一碰到什么东西,那个东西就变得不好。为什么呢?因为她的心不好。心不好,到哪里都会出事。给自身、给团体、给家庭、给社会都会带来不吉祥,带来后患。人最根本的就是这个心。

  现在我们做任何事,一定要知道,如果自己的心坏了,那就没有什么庄严可言。无论再怎么会打扮,喷多少法国香水,用多少高级化妆品化妆,都真正庄严不了的。《聊斋》里用“画皮”来表示。一个鬼画了一张美丽的脸皮,但里面毕竟是鬼。这样的话,他所变出来的肯定是各种灾难和苦厄,我们应该警醒。这个心一坏了,那就完了。在这个社会上有很多人堕落了,然而都是从心坏了开始。任何一个家庭挑起的斗争、矛盾、社会中的事件、国家中的隐患,都是从一个人的坏心开始的。

  这个世界总是在正义与邪恶的两极对立当中,而我们的心,在从凡夫没有升到圣位之前,始终都是“人天交战”,那么这个时候,唯一就要秉持善心的庄严。这里上师决定地告诉我们取舍之道,凡是外在的一切伪善都要舍掉,一切损人利己的心全部要舍掉,任何时处都要秉持一颗善心。

  明白这一颂,然后推而广之,不断地充实它,拓展它,升华它,那你必然就能成圣成贤了。所以,我们的道路就是善的道路,除此之外没有外在的道。

  每个人都是社会人,每天都要和家人、同事等很多人接触,无论何时何处都一定要秉持一颗善良的心,对人和颜悦色,说柔和、亲切、温暖人心的语言,去关怀人、利益人,而不要有损害人的心。无论再迟钝的人,只要你有损害人的心,对方也能感觉得到。不要说人,即使连一只鸟遇到杀气很重的人,也会赶紧飞走。有善心的人,以他善心的感化,连凶猛的动物在他身边也会很温驯。因为动物感觉他非常安全,非常得加持,很喜欢待在这个善人身边。而一起恶心的时候,那种杀伤的电波就已经传出去了。众生一见到,就觉得可怕,吓得赶紧逃走。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一个温暖的太阳,温暖这个世界,让我们的热力散发出去,我们要用慈光来波及周围,让任何人跟你接触都觉得很好。你的心里跟任何人接触都要是这样的想法:但愿你和我接触能得到利益,唯一就是希望你好。只要有这样的心,你做任何事都会有功德。就是不做事,仅仅坐在这里也有功德。任何地方只要你存在,就好比冬天寒冷屋子里的钢炉一样,人人都喜欢靠近,因为有温暖。或者你一出现的时候,就会带来祥瑞之光,人人都喜欢在这个祥光里,得受你的加持。你有善心,就能福泽万类,这是事实。

  其实,我们跟这个世界是息息相关的。你的一念善心一出来,它就能滋润万物。过去的人都知道,仁慈是生生不息之本,它是天地长养万物的根源,就像阳光、雨露。一切菩萨事业的展开,都是基于他善心的升华。如果连起码的善心的基础都没有,那是绝对无法行持大乘道的,因为大乘道已经把这个善心升华到极致了。

  也因此,在菩提心的教法里总会说它是善心之王。这就是从一个善心而起,并把它拓展开来了,它就成菩提心了。而且,这也是行者乃至成佛之间建立无量度生的悲愿,然后建立国土、实现愿海的根源。浩瀚如海的无量菩萨行,都是由一个善心来支撑的。

  我们人生在世,要想一想生命的真义。尤其当我们知道自身是佛时就更加明白了,我们要做具有佛格的人。既然是佛,就要做合乎佛格的事。那佛是万德庄严,能够利益安乐无数世界,能够给予众生究竟的安稳快乐,而且能够施展出无量无数的妙方便,就是以同体的慈悲心,视众生为自己,就像我们的左手帮右手那样,没有觉得那是我之外的人。也不必要加任何分别,直接本性中就是要帮一切众生还归佛道。

  如果你懂《大学》的话,就会了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讲的道理。“明明德”是明见自己的本性,“亲民”就是会自然地惠及万物,“止于至善”就是让一切众生都彻底觉悟成佛为止。这样,就是善心已经升华到一个圆满的境地了。从这里就可以看到,我们的向上之路,其实就是善心的升华。任何处都要知道,要执持这个善心庄严,它就是根本的庄严,它才是真实的庄严。所以,《维摩诘经》上说:“心净故佛土净,直心是菩萨净土,深心是菩萨净土……”无非说这个善心才是庄严的本源。

  为什么说净土会出现万德庄严呢?它无非是这颗善心到了极致的流露。为什么天界就比人类好呢?那是因为由于过去世修集的善业深厚,所以以善业的力量,就出现了更加宽广、优越、胜妙的各种天界果德的相,根源就是来源于善。而四圣法界更加超越有漏善趣,而这个也是更加纯净的善所得的。因为它已经有空性智慧的摄持,使它远离我执的垢染而出现的圣法界。

  《金刚经》里说菩萨“远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修一切善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见只要用一个离相的智慧来行一切善法,就能得无上菩提。所以这样才知道,任何的功德绝对离不开善。

  所谓的“般若为母、方便为父”,“方便”表达的就是善心,没有这个善心成不了佛,善根薄了也不行。

  按照这样解释,就是像宗喀巴大师所说的“心善地道亦贤善,心恶地道亦恶劣,一切依赖于自心,故应精勤修善心”。

  八字心法——行己、推己、尽己、信己

  所谓的善行,我们要从最基本的谈起,这也是最切实的。有了这样一个基础,学什么道就都会成就。那么我们就从《论语》圣人教人的八个字说起,所谓的行己、推己、尽己、信己。

  (一)行己

  “行己”,就是说我们要有耻,要有惭愧。凡是我们做不到的、行不出来的,都要看到是自己的问题。为什么做不到呢?肯定是我自己的德行不够。任何家庭、事业、待人处事的问题,凡是走不通的,都要反求自己,不能怨天尤人。不能去怪别人、怪社会,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而是归在自身上,我要在自身上努力改过自新。凡是行有不顺,或者不遂心愿的,都要归在自身上找缺点,要纠正自己的过失。这就是我们做人的准则。

  (二)推己

  “推己”就是“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就是我们要有推己及人的心,凡是我不想要的,就不要加在别人身上,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懂了“推己”这两个字,你就知道怎么行善了。这两个字可以用在你生活、工作、待人接物等方方面面,无论是对亲人、对朋友、对任何一个人、对任何一件事,都能用得上,只要你真有这份心。路就在脚下,就在当下,关键是你要成为一名行者。比如对于自己身边的任何人,都要想“这是不好的事,这是麻烦,我不能加在别人身上”。宁可自己多吃亏,也要把好处让给别人,要把好的奉献给别人,把坏的留给自己。这样来做,就随顺了菩萨道。推广开来,所谓的自轻他重的修法也就从这里开始做起。朗日塘巴尊者的《修心八颂》也是讲利益都给别人,失败归于自己,这叫做自他相换。这种行为的哲理,就在于确认了一切利乐的源泉就是他爱执,一切衰损的根源就是我爱执。这么想通了以后,心就要常常行持“恕”道,这样就时时体贴人、关爱人,也就在培植自己的善根,无量的功德就从这里产生,你会因此变成有德行的人。

  这样的“恕”道无非是两个方面,凡是我不想要的,就不能加给别人;凡是我想要的,也应该给别人。凡是伤害人的事、欺负人的事,或者把很多不好的东西扔给别人的事,都要杜绝。什么事都要凭良心来做。人都有良心,从这个“良心”你自然会想,我自己都不愿意受这个苦,怎么能让别人受这个苦呢?我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能给别人。然后我喜欢的,别人也喜欢,那我就应当给别人。既然我喜欢、他也喜欢,为什么不给他呢?如果你有这份善心,就会待人如己了。你一定成为真正有福德的人!

  那么这个善心怎么来启发呢?只要我们把心的动机转变一下,就会知道自己怎么做了。原先我们一直把这个五蕴的虚假的身认为是自己,所以,自己对自己多好啊!样样事都想让它得利益、得享受,好东西都想给它。现在换过来想一想,我喜欢这个,人家也喜欢这个。小到一个梨、一个苹果,都要想到:我很喜欢吃,他也喜欢吃,我应该让给他吃。像这样一点点来培养善心。

  这都是最简单的、近在眼前的事,现在就能做的事。真正来说,你就应该从这里开始修善心。做熟了,你自然会推广、会扩充,以至于任何世间的利益、出世间的功德都能推让于人,从这里就会出现菩萨行,才会有念念为众生着想、任何功德利益都布施给众生的善心。

  “己欲立而立人”,就是说先要自己建立起来,要做成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然后要做成世间和出世间的圣贤,最终要做成佛。所谓的立人,就是指我们自己有这样的心,我对于这天下的每一个众生都愿意一心地把他给立起来、扶植起来、培养起来。这就是“恕”道“推己”的精神。懂了“推己”这两个字,就要在一切处运用它。也就是把对待自己的这份心推到对待任何人上面去,然后扩充它,那就是菩萨道了。这个“己立立人”到了大乘佛道里,指的就是要把一切众生都安立在无上佛果为止。这样你会知道,这是如何把人道的善扩充成佛道的善。

  一切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功德也都源于这个“推己”。这是真实的善心。今天能开始真正地修“推己”的善心,一旦你在这上面从根本上建立了,就建立了做人的根本。然后就知道在家怎么对待父母兄妹,就不会整天争吵了。好比两兄弟,哥哥要这个财产,弟弟也要,哥哥就想:宁可自己少一点,也要多给弟弟一点,这就是一个最近的推己。

  诸如此类的事每个人都常常会遇到,那么你会怎么对待呢?如果你有推己的精神,那大家就觉得你是个亲人,你真是事事为别人着想,真心对别人好,谁都能感觉到。再推广开来,你才会知道大乘菩萨是怎样的一种心,是如何对待众生的,他在事事物物上是如何做的,你就会懂。

  现在很多人为什么修不了大乘法呢?因为没有人道的基础,所以在这些方面表现得非常生疏、不熟悉。从小没经过良好的培养和练习,使得我们的心一直在自私自利的方面串习得过深过重。现在,我们要检讨自己是什么样的心,往往不是推己,而成了推人。凡是麻烦的事、不好的东西都推给他人,一味地索取,凡是好的东西都要归我所有,这就不是善心。所以,首先要从这里改起。现在不要好高骛远,你能够改一分,就会有一分进步。

  做人的根本就在于这份善心。有了这个善心,无论在家庭、在社会、在哪里,你这个“人”就都能立得起来。如果你自己能够立起来,就能够立人,把别人给立起来、带动起来。所有世法的功德都要从这里运转,更何况佛法是要担负救度全法界众生的重任,那是要何等坚固的菩提心!

  (三)尽己

  “尽己”,就是永远只尽自己的责任。心态上没有起起伏伏的波动。不是要观待对我好就多做一点,对我不好就少做一点,什么事只问自己该不该做,自己的本份里要不要做,而不问其他。

  要知道,因果是建立在自心上的,凡是我们应该做的,就尽力做好,这叫“尽己”。无论何时、何地、做任何事,都是要尽自己的心,而不问其他。尽了心就不亏欠,尽了心就心安理得,尽了心就完成人格,在任何时处都问心无愧。这样就一定修得了佛法,因为你的内心是充实的、是坦然的、是纯善的,在因果、天理、良心各个方面都不亏欠。有这样圆满的德,就能修好佛法。

  确实,人的一生如果不做亏心的事,不做占便宜的事,那一生自然会活得心安理得,连鬼神也敬重你。其实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内心没有亏欠。

  在任何时处,都要有一个“尽己”的善心。这个“尽己”就在于对心有一个真正的认识,只问自心的耕耘。因果律是决定的,有因就决定有果,所以义所当为,都不会计较,都会去做。这就是深信因果的义理之心。它不是世间人的功利心,即使别人对我不好,我还是要尽心。我们为人谋、为人办事的时候,都是秉着忠诚,这上不能有丝毫缺损。如果人的心没有忠诚,就没有任何实义可言。佛法讲“直心是道场”。心一旦谄曲、虚伪了,就什么好的东西也没有了。心一旦忠诚了,也就是说内在有忠诚之气,那么这个人就一定能站起来,他一定是往上走的。反过来,如果用的是虚伪、狡诈、不诚实的心,那这个人一定会往下堕落。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在任何时处都不能丧失忠诚,丧失忠诚就会沦为禽兽。

  而且要“人不知而不愠”,就是说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发牢骚,没什么怨尤,因为修行是自己的事,做什么也是自己的事,任何毁誉都不问,就只是切实地在自心上做好。真能体会到这一点,就真正把握到心要了。这个心要就是“尽己”。如果这样去走,就决定是在增上生的善道上,是一条越做越往上升华的正道。也因此越行越宽广,越做越安乐,越来越坚实。而没有这样的尽己之心,什么事都敷衍了事,浮沉变动,一点不可靠,常常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为人为事不是秉着忠诚之心,而是取巧、贪便宜,忽略责任、义务,那这样都会亏了自己的心。人的良心亏了,就很难积聚善气,这样连人天善趣都很难保住,哪里能成道、成佛呢?所以,世法、佛法的功德都要在善心之上才能建立起来。

  如果我们懂得了“尽己”,那么我们就又有了一颗善心。别人都会觉得这个人是好人,什么事都是那么忠心尽责,不管别人怎么看,他都会尽心尽力地做好。不问什么荣誉、讥毁,什么都不顾,认定了这是义所当为的事,就决定会尽心做好。

  (四)信己

  “信己”,是由深信因果而来的善心,指自己坚信果由因得来,现在只要因上行得正,果就决定得到。有了这个信心,就会坚持道德,遇到任何事也动摇不了你的心念。而现在很多世间人因为没有信己之心,所以就表现得随波逐流,没有固定的操守,这样怎么修得了圣道呢?

  我们看世尊因地的菩萨行,由于他相信这一点,所以能够一次又一次地舍生取义,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一般人只看眼前的功利,谁愿意去做?连拔一根毛都不愿意,说是为了别人的利益而舍生,那就更不可能去做了。然而世尊为什么能够做得出来呢?因为他相信成就道德就是生命的大义。如果坚信这一点,就会不顾一切地行持正道。

  顺行和逆行的法则

  我们也要知道顺行和逆行的法则。对于自己要常常自责,常常要以诚待人。什么叫“顺行”呢?所谓“责己理,顺人情”,这样做就是顺行。凡事都是用理来责备自己,哪一点做得对,哪一点做得不对,严格地检查反省,毫不留情。而对别人,就要顺别人的心。怎么才能顺别人的心,体贴、关怀、照顾别人呢?就是一心为他着想,这样来做,就顺天理、顺人心了,一切因果的道就全顺利地转起来,心态也顺、行为也顺,人和人的心就通起来,里里外外都通起来。这就是“顺行”。这里大家要好好地悟明这个伦理的道,对自己的修身、齐家、待人、办事都会起直接的利益,而且这些都会转成修道的顺缘,对你的修行绝对有好处。现在你照这样试验,肯定有效果。

  而反过来,“责人理,顺己情”,就是“倒行”。也就是责备别人时用显微镜去看,你这儿不对、那儿不对,这样一来,天下就没一个好人了。无论到哪里,你都只会批评别人,对待自己则无限地宽容,无论有多少过错都视而不见,无论怎么样都觉得没有问题。这就是“倒行”。到哪里都行不通的,因为原则上已经出了大问题。平常不会做人,就处处有障碍,处处不和,这都是要深入反省的地方。

  对待自己要严格,对待别人要宽容。如果不懂这个道理,哪里会有什么善心的内涵呢?全部都是在维护自己、责备别人,无论走到哪里,和任何人相处都矛盾重重。到任何地方,都是看人不顺眼、看事不顺眼,全是不好的。这样肯定就颠倒了。

  打个比方你就很清楚。譬如有一个老人到了你面前,什么叫善心呢?如果天天用显微镜看他:这个老腐朽,从头到脚、从里到外这不好那不好!这样还有孝道可言吗?他是老人嘛,自然是身心都衰老了,记忆力又不行,说话吞吞吐吐,行动非常不便。但我们不能指责他说:你的身体不健康,心理又这么古怪;你怎么这么啰嗦、这么烦;你这个老家伙留在世上是多余的,不如早死算了;你看你的脸像个什么样子;看看你连衣服都穿不好,身上又脏又臭!你这样对待一个老人,你会有善心吗?你是在造罪啊!

  我们要反过来想,老人有什么苦,尽量顺着他的心。他年老了,要体贴他,他哪里需要帮助就去帮助。要顺人的情,什么叫人的情?人都是想离苦得乐,他有哪些苦,你帮他去承担,帮他来解忧、来离苦;他想得乐,你想办法让他心情愉快,这就叫做孝顺。       

  这样一位老人,可能是我们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况且我们也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何对待自己家的老人,也应该如何对待其他的老人。对于任何一个老人,只要出现在你的世界里,都应该尽孝心去体贴关怀。无论是给他洗脚剃头,还是软言相慰,都是为了让他感到舒心。或者,从方方面面给他世间和出世间的安乐,这样一心去做,就是“顺行”。

  举了这个例子,其他举一反三都是这样。对人不要那么苛刻,整天看别人这里不对那里不对,天天觉得这个不好那个不好,这样就没有善心了。你要看自己对别人是否体贴、关怀,人家心上有什么苦闷,有什么需要,你有没有尽量顺他的心来满足他,这是行菩萨道。懂了这个道理,什么孝、悌、忠、信就都懂了。

  对自己要常常责备,越自责越好。六祖在《坛经》里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相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真正的修道人,唯一只见自己的过失,不看别人的过失。如果看别人的过失,自己的心已经有问题了!对别人是体贴、爱护的心,一切处要有宽恕别人的心。“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你能这样行持,一直按照顺行去走,一定能做得成圣贤。过去的人都是这样做成了孝子、忠臣,做成了贤妻良母,做成了世间圣贤。然后再把善心推及一切众生,那就会做成菩萨、做成佛。一切圣人都是这样做成的,没有一个例外。

  有了做人的基础,善心修得好,那很快就能进入大乘菩萨道。这个时候再修自他平等、自他相换、自轻他重,很快就能修得起来,因为自他平等、自他相换无非是这个“恕”道的发挥。你懂得中国文化,就知道自他平等就是“恕”道。我有怎样的愿望,别人也是一样。推己及人,就叫“恕”道,就叫自他平等,就叫自他相换,就是这样。从这条路走上去,一定会走到圣贤的地位。

  倒行的话,确实连人也做不成。因为人当中,比如说忠、孝、仁、义,哪一个字上都得要这样做,不然行不出来。那都是倒行逆施,违背真理的法则,所以只能是越做越坏。一般人搞不清楚,为什么人的心会越来越坏?到哪里去都跟别人合不来!就是因为他的心不好。相反,人做得好,到哪里去跟人都合得来,人家都喜欢他,都觉得他很重要,他如果在的话,这件事会好办,他来了人们就会觉得安慰,能够得到很多利益。这样的人到哪里去,都会产生功德。

  我们如果能把刚才说的八个字记住,而且在自身上做出来,那么善心的基本内涵就已经有了。然后把这个扩充开来,就能直接入大乘菩萨道了。所以,这次你能记得这八个字,就有非常大的利益。就是所谓的行己、推己、尽己、信己。

  这个工夫非常简易,你一听就懂。并不是说有谁听不懂,或者说要多少文化。只要你真正去做,就一定会有远大的前程。

  这样就已经把握了究竟的心要——这颗善心。你能够一直把握住这一点,就得到了它的心要!然后这样去行持,不必要说读过多少书,上过多少研究院,即使到头发白了,也只做成一个老学者。而你是个行者,无论在哪一个行业里,都能做出圣贤来。

  这不在于你懂得多少知识,而在于你能不能恒时执持这样一个庄严。没有这一点,其他什么功德也不会有;有了这一点,终究会成就远大的前程。而且因为行持这个,修持佛法决定会成就。古德说“有真儒才有真佛”,就是这个道理。佛门的高僧必定出自世间的忠孝之士。有这样一个善心,然后再接上佛法,修任何法门都决定能获得成就。   


{返回 教授取舍之道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教授取舍之道 讲记(三)
下一篇:教授取舍之道 讲记(一)
 教授取舍之道 讲记(四)
 教授取舍之道 讲记(三)
 教授取舍之道 讲记(一)
 教授取舍之道 讲记(二)
 教授取舍之道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明奘法师出家因缘[栏目:出家因缘]
 幸福禅[栏目:幸福禅]
 超脱自在、自看破当下开始[栏目:慧光法师]
 智海浪花 前言 (一百二十五位知识分子的学佛历程)[栏目:智海浪花·历程]
 第五 摄离路分别品[栏目:阿毗达摩·摄阿毗达摩义论]
 解脱之道讲记 a10 无因邪因与正因[栏目:体方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