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二十四课(一)如何理解窍诀法的修学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42

圣者言教 第二十四课(一)如何理解窍诀法的修学

  虽然从文字的角度来说,我们是在讲解前行,但实际上与正行没有丝毫矛盾,因为我们平常就在配同着前行而做修行。

  从根机的角度而言,今生能对密法生起信心为上等根机者,因为宿世积资净障已经很充分。即便如此,修学密法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不同的现象,所以上等根机还要继续细分为三种:上等之下等根机、上等之中等根机和上等之利根者。从两个角度概括,即上等之次第根机和上等之利根者。

  正是由于根机不同,无上窍诀大圆满分为真实教授与方便教授两种。真实教授针对上等之利根者,不需要五道十地之过程,直指心的本性,当下就能开悟。但由于末法时代众生烦恼沉重的缘故,仅凭这样的方式印证,恐怕弟子难以接受,这时我们不得不依靠方便教授讲解五道十地之过程。以我们平常所修行的法而言,先从前行开始入手,逐渐开始修学正行。

  即便修学正行,也要配同着前行。往昔有一位学者问一位高僧大德曰:“殊胜悉地乃依上师与本尊何者而得?”当时这位高僧大德回答:“二者分离之修行皆不得殊胜之悉地。”也就是说,当修法形成二法,前行为前行,正行为正行时,成办解脱了不可得。当然,从行善的角度来说,因果无欺,无论从事什么善法都有功德,但想即身成办解脱,仅凭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由此可知,想要即身成办解脱,我们必须把一切法融于一法当中修行。正如历代高僧大德所言:“若证得上师、本尊、三世诸佛、自心、一切轮涅等无二之时,即能显现殊胜悉地。”

  我们说过,初次修法期间,要将修法分为前行和正行两个阶段,但如今也已知道,修学诸多法门是由于众生根机不同以及我们修法期间多方面条件不成熟的缘故,实际上一切法必须要融于一法当中。如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曰:“教法乘次无量,入乘之门众多,演说之词聚亦广大,然若未能修持真实义之精华,胸中虽持十万之多法函,临终之时亦难获真实利益。”虽因众生根机不同而有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便道,但在修行过程中,必须要把一切法都融于一法当中修行,这就叫做窍诀。

  前两年我们讲堪布昂琼的《前行备忘录》时也说过,无论今生通达多少理论,修行过程中都必须要借助上师的教言。因为理论是从不同角度根据不同根机安立的,但修行过程中应把一切教理都归纳到一个法中修行。这就是我们通常所修行的窍诀法。

  当然,由于修学窍诀法弟子的根机还没有达到上等根机,修行过程中不得不依靠次第方式成办解脱。但要记住,虽然我们把整个修行次第分为前行和正行,但这并不意味着实修时必须要把这两个法分开修,只要条件具备,还是应该把前行和正行合为一体修行。

  比如我们把平常所修窍诀法的过程分为寂止和胜观。前面着重讲解寂止的目的在于何处?往昔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曾经说过,心在散乱时期,印证见解也不可了悟。因此,想要澄清一切粗大之妄念,首先要从有相定——寂止开始入手。当然,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如历代高僧大德一般,不需要走很长的过程,仅在一法当中就能成办解脱。如禅宗二祖慧可大师问达摩祖师如何安心,达摩祖师说:“将心来,与汝安。”慧可大师反观自心的当下就开悟了。六祖惠能大师在五祖前听《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就能开悟。类似这样的禅宗公案不仅汉地很多,藏传佛教历史上也比比皆是。

  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初次在黄教寺院卡塔玛依止的导师扎才尊者,曾在一位龙萨派的导师前听闻了很多龙萨派的窍诀法,同时也是萨迦派的信众。上师说,当时他在扎才尊者前修决断心之根本,在破人我的时候,就已经破除法我而证得了心的本性,但自己当时并不是很清楚,这位导师也没有说很多。后期在根本上师昌根阿瑞仁波切面前汇报见解时,昌根阿瑞仁波切说,他早在依止扎才尊者时就已经开悟了。

  因此,若我们能具备祖师大德这样的定力和福报,当然非常好,不需要讲解五道十地之过程就能证悟心的本性,但由于末法时代众生烦恼沉重,还是应该按照次第道而修学。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三课(十六)观修无常精进修法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四课(二)反观自己烦恼是否沉重
 圣者言教 第四课(十四)了脱生死才是真正的成功
 圣者言教 第一课(二十一)对初学者的叮嘱
 圣者言教 第五课(十三)以修行正法回报母恩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三课(八)观想无常调伏烦恼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一)发心的重要性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十)善念发心
 圣者言教 第八课(十九)解脱需要依止真正的善知识
 圣者言教 第十课(二十四)以净观断除我慢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六)修行者应将法融入心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三)次第修学不可轻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中的十戒是指哪十种戒律?[栏目: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第一O六 不动利益经[栏目:第三篇 后分五十经篇]
 部派时代的解脱观[栏目:演培法师]
 天台宗 贰、天台宗的经论依据[栏目:天台宗简介]
 佛教因缘观的人生智慧[栏目:依空法师]
 诸家大手印比较研究 第十六章 大手印之觉受[栏目:刘锐之上师文集]
 佛教对心识的看法[栏目:星云法师]
 知苦、体验苦、不以为苦[栏目:圣严法师]
 也谈忍辱[栏目:忍辱]
 灵感来自心[栏目:仁焕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